当人们因关节受寒而疼痛时,往往用热的物体如热水袋或热毛巾置于痛处来消除或减轻疼痛,这就是一种古老的热敷疗法。它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消炎、消肿、祛寒湿、减轻疼痛、消除疲劳的作用。由于此法简便易行,收效迅速,不仅从古沿用至今,还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我防病治病的常用疗法之一。热敷疗法一般可分为药物热敷疗法、水热敷疗法、盐热敷疗法、沙热敷疗法、砖热敷疗法、蒸饼热敷疗法等。
虽然方法较多,但治疗原理可归结为两种:一是单纯的物理(温热)作用。皮肤层充满血管和毛细血管,当热的物质接触皮肚时,皮肤的血管即扩张充血,使机体代谢加快,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热敷后肌肉内的废物也加快排泄而减少疲劳,缓解僵硬和痉挛,使肌肉松弛而舒服。热也可使汗腺分泌增加,促进身体散热。另一种则是药理和物理的双重作用。由于热敷的作用,增强了局部新陈代谢,可使伤口迅速修复,形成新的皮肤。如用药液敷于患部,因水分和药液与皮肤的直接接触,药物有效成分就会渗透到组织中去,起到外治给药的作用。
热敷法特别是应用中药热敷适应证十分广泛,对于痹证,如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跌打损伤,尤其是软组织损伤;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胀、粘连性肠梗阻、肠胀气等以及妇女痛经、乳腺炎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仅举几例中药热敷方如下:
风湿性关节炎 取花椒10克、辣椒15克、生姜30克、白酒50毫升,先将前三味药混合压碎,用微火炒热,加白酒再炒,敷于痛处,用油纸包扎,绷带固定,两天换药一次。或用稀莶草20克,当归15克,海风藤30克,天南星、白芷、生半夏、生大黄各10克,川乌、独活、羌活、麻黄各12克,共煎之(武火烧开后,再用文火煎40分钟)。再将药倒人盆内,待比体温稍高时,将药渣敷于患处,外裹一布。如药冷后加热再敷。
软组织损伤 因扭、挫、挤、碰、砸引起软组织损伤,局部青紫,肿痛,可用红花、苏木、当归、伸筋草、透骨草等煎成药液,用纱布或毛巾浸泡于药液中,拧半干,趁热敷于患处,冷则再换热药物毛巾敷。根据病情确定时间,但不宜过长。
痛经 用刘寄奴15克,虎杖、月季花各20克,大黄、川芎各15克,如属寒凝者加小茴香15克、干姜9克、乌药15克;属血热者则加蒲公英30克、盐黄柏15克。将上药粉碎,然后加入开水及温热的白酒各50毫升,拌匀,待以不烫手背时装入布袋,敷于小腹。如敷久不温时,可在布袋上加热水袋,以保持热度。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5日为1疗程。
胃脘痛 取生姜约500克,洗净后捣烂,挤出些姜汁,倒在碗内备用。将姜渣放在锅内炒热后,用布包好,敷在胃脘部。如凉了,加些姜汁重炒后再敷。可反复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