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日期:2012-11-05]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鼻咽炎(感冒)

一、概述

    感冒,俗称“伤风”,学名称“急性鼻咽炎”,是因鼻腔及咽喉受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疾病,部分患者会发生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的现象。严格来说,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并不能混为一谈,虽然都是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疾病,但是两者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不一样。前者易“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痒、咳嗽带痰、头痛等症,或有轻微发烧,少有全身性症状(例如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等),也少有并发症;而后者除了会鼻塞、流鼻涕、咳嗽外,更有持续高烧二至二天、头痛剧烈、全身肌肉很酸痛、极为疲倦,而且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脑炎、肺炎、心肌炎等,尤其好发于深秋转冬天的时节,经常是“一人感冒、全家流行”。简言之,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fever)、恶寒(chiUs)、头痛(headaChP,)、鼻塞(stuffy nofie)、流鼻涕(nasal discharge)和打喷嚏(sneezing)等,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染病(idectious dise.ase)。而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基本上和感冒相似,但多了持续高烧二至三天、头痛剧烈、全身肌肉很酸痛或极为疲倦等症状。

一、中医观点

    中医学对于感冒之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六淫之说,古代因无科学仪器,且欠缺生化分析之能力,因此只能根据观察外邪感染人体所产生疾病的症状之不同,而将外邪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且告知六淫之邪致病有规律性,如春多伤风、夏多伤暑、秋多伤燥、冬多伤寒等,六淫之邪还能互相转化,如寒可化热为火,且有可能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外感疾病,如暑、湿常同时出现,风、寒也常同病。可见中医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归纳与经验之累积,白行发展出一套有系统、有规则之经验医学。

    二、中医分类

    由于感冒的症状非常多,中医将这些统合分成三种类型,如下所述:

    l_ 风寒型感冒:表现出恶寒重、发热、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咽痒,或喷嚏、流清涕如水、咳嗽、脉浮紧等。,

    2.风热型感冒:以发热为主,恶寒轻、鼻咽常觉干热、口渴、头涨且痛,或见咽喉红肿痛、涕浊、咳嗽痰黄、脉浮数等。

    3.时行感冒:即流行性感冒,属于疠疫之范围。传染力强、流行广,伴剧烈头痛、高热、恶寒、疲倦、全身体节酸痛、咽干口渴、咳嗽、脉数或洪大等。

   

四、感冒宜忌食的食物

    我们都知道,许多疾病都有饮食上的禁忌,若膳食不当,往往使药物的治疗大打折扣,甚至会使病情加重,例如糖尿病患者应少吃甜食,肾脏病患者应少食钠盐等,这些都是很明显而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至于感冒虽是小病,却会使人倦怠无力、头痛如裂、频频咳嗽等,甚至发展成肺炎、肾炎等重病,所以除了及早治疗,还应注意饮食宜忌以防恶化。

    1.外邪炽盛时不宜用补益与燥热之品,以免病邪留恋而致感冒加重延绵难愈,即使素禀正气不足的人,补益之品也应少用或慎用,而且一般感冒期不长,所以可以等病愈再补养即可。

  2.应避免油腻厚味黏滞之物,如油脂、肉鱼荤腥、糯米,以免滞邪。

  3.酸味食品,其性收敛,不利于感冒邪气之发散,故忌用。

  4.不宜饮酒(宜清茶)。

   

五、感冒宜多食的食物

    1.风寒型感冒:生姜、葱白、香菜等。

    2.风热型感冒:苋菜、空心菜、豆芽菜、绿豆等。

    3.津液已伤者:菠菜、藕、柑橘、苹果、梨、杏等:,

    4,体弱者:稍予蛋、乳之类,以扶正气。

 

六、方剂选读

    1.处方名:葱豉汤。

    2.组成:鲜葱白三根、淡豆豉六克。

    3.煎法:先将葱白洗净后,加水三碗煮沸,再放人淡豆豉,煎成一碗。

    4.服法:日服两次,早晚空腹服用。

    5.使用:感冒初期,可用本方食物疗法来治疗(葱豉汤),倘若病情严重或拖了很久,务必找医师诊治。

   

七、考据及研究

    1.出典:《肘后方》。

    作者:晋·葛洪。

    原典选粹:“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

    2.《本草纲目》:

    (1)葱白(百合科):治天行时疾,伤寒寒热头痛,能出汗。

    (2)淡豆豉(豆科):治时疾热病发汗,寒热风。

    3.《本草备要》:

    (1)葱白:辛、散。发汗解肌,以通上下阳气。益目精,利耳鸣,通二便。治伤寒头痛,时疾热狂,阴毒腹痛。吐血衄血,便血痢血,折伤出血。乳痈风痹,通乳安胎。杀药毒,鱼肉毒,蚯蚓毒,制犬毒。

    (2)淡豆豉:苦、寒。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懊恼不眠,发斑呕逆,血痢瘟疟。

  4.原典释义:葱豉汤有发汗作用,适用于感冒初起之症状。

  5.现代药理:

    (1)葱白:具有发汗、解热、抑菌、利屎、健胃、祛痰等作用。

    (2)淡豆豉:发汗作用。

   

八、护理及预防

    中医学有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义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就是说人的免疫力功能强,足以抵抗病邪的侵袭,如果免疫力不足,则容易招致外邪的侵入,要提高抵抗力,首重养生之道,其要义如下:

    1.生活顺应四时寒暑。

    2.起居正常,劳逸适中。

    3.勤洗手,避免出人公共场所。

    4.适当运动,充足睡眠。

    5.营养均衡,精神调和。

    感冒虽是个小毛病,但轻视了它的症状,容易产生并发症,或忽略了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所以自觉感冒了,还是请医师处置为妙。

   

九、临床常用方法

    1.处方:麻黄汤、桂枝汤、九昧羌活汤、人参败毒汤。

    2.穴道:合谷、迎香、曲池、风池。

   

十、感冒的药膳

    感冒虽然是最常见的疾病,但本着预防胜于治疗的观点,仍须详细诊断治疗。对于某些不喜欢吃药的病人,简单的食疗刚好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的效果,大家不妨试试看。

    1.豆豉炖豆腐:豆腐四百克,淡豆豉二十克,生姜三克,再加适量的盐一起隔水炖煮,趁热食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畏风等症。

  2.藿佩冬瓜汤:鲜藿香、鲜佩兰各五克,冬瓜五百克(去皮、子),先将藿香、佩兰煎煮,取药汁一千克,再加冬瓜及盐适量一起煮汤食用。适用夏季感冒、头痛、胸闷、食欲不佳、小便短赤等。

    3.姜汁千丝:生姜一百克,豆腐干丝一百克,先将生姜压取姜汁,再以姜汁及适量的盐、酒等调味料拌豆腐千丝后即可食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胃纳不佳、恶心呕吐等症。

  4.姜糖汤:将生姜六片与红糖适量,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半,趁热喝下,适合冬天风寒型感冒、口不干、流鼻涕、怕冷。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正黏液病毒属或甲型、己型、丙型流感病毒所感染的。流感病毒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病毒的变异快、传染性强,容易成为大流行。发病时,即有发烧、突发性的疼痛、肌肉痛、畏寒、全身倦怠等症状,而且非常强烈。接着鼻塞、喉咙痛、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症状亦相继出现。发病迅速,全身症状剧烈,是流行性感冒的特征。

 

一、流感病毒史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如下所述:

  1.甲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一九九七年在中国香港地区肆虐的禽流感,以致中国香港政府须屠宰一百五十万只鸡。甲型病毒可按结构再划分,例如甲型H5NI毒株(巾国香港禽流感病毒)、甲型H3N2(一九九五年在中国武汉发生)、甲型HIN1(一九九五年在德国发生)等。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

    2.乙型:也会流行,症状较甲型轻,无再分亚型。

    3.丙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无再分亚型。

    以上的HN是指什么?流感病毒有一层脂质囊膜。膜上有蛋白质,是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N)组成,均具有抗原性性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HN的变异。一般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流行性感冒HlH2H3三种。H4H14则只会感染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如猪及鸟类。N只有NlN2两种。流感杀伤力惊人,一九一七至一九一九年,欧洲爆发流感疫症,导致两千万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是八百五十万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流感疫症;一九六八至一九六九年,流感从中国香港开始,全球的死亡人数达七十万人,其中美国就占三万多人;一九七六年新泽西一名青年染上猪流感,引致恐慌,怕会爆发新疫症,于是大规模推行疫苗注射;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三年,世界不同地区发生数宗人类染上猪流感的病例;一九九七年中国香港发生禽流感,原本只影响鸡的病毒亦令人类患病。中国香港政府下令屠宰一百五十万只鸡,受影响的人数为十八人,其中六人死亡。

   

三、中医观点

    中医学上并没有病毒这个概念,对于流感或感冒,一律统称为“外邪入侵”,因为病毒发源地不论是鼻黏膜或呼吸道,都属脏腑以外,困此称为“外邪”;由于流感对人类造成重大的生命威胁,古代中医典籍称之为“疫疠”、“瘟疫”或“传尸之变”,都是用来形容本病之传染力以及造成死亡之可怕;中医学上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若身体强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扰。因此中医着重治本,一方面会用草本消炎解毒,另一方面会提升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若只是消除感冒的不适而不提高体质,很容易会再度受病毒入侵。因此经常感冒的人须加强注意,这表示他们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必须适当调理,显示中医古来就非常重视预防医学。

   

四、方剂选读

    l.药茶名:板蓝根青叶茶。

    2.组成:板蓝根十五克、大青叶十五克。

    3.煎法:以上二药,加水适量,煮成药茶。

    4.服法:代茶饮,温服。

    5.使用:板蓝根青叶茶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盛行期间,作为预防之用。

 

五、典籍研究

   1.《本草纲目》:

   (1)板蓝根(十字花科):除热解毒,小儿壮热,天行热狂,游风热毒。

   (2)大青叶(十字花科):热毒风,瘟疫寒热,时气头痛,小儿身热疾风疹,除时行热毒。

    2.《本草备要》:

    (l)板蓝根:甘苦而凉。清热破血,解毒凉血。

    (2)大青叶:味苦成、性大寒。治伤寒时疾热狂,阳毒发斑,黄疽热痢,丹毒喉痹。

    3.现代药理学:

    (1)板蓝根:具有抗病毒、抗菌、抗钩端螺旋体、解毒等作用。

    (2)大青叶:具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

   

六、保健预防

    l.经常饮用绿茶,如香片、龙井、乌龙、铁观音等;绿茶含有儿荼素,可对抗自由基,能增强抵抗力,同时具杀菌功效。

    2.少吃煎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令喉头充血,增加黏膜表面伤口及感染机会。

    3.切勿关窗闭户保温,许多人习惯在冬天关窗闭户,使得空气流通受阻,室内空气易趋混浊,微生物含量上升,对呼吸道更不利。

    4.切勿吃药消除症状就当做疾病已经痊愈,很多人吃药止住鼻涕、不再头痛或不再发烧时就当做已痊愈,继续工作,其实感冒还未痊愈,不好好休息,等于削减自身的免疫能力。

    5-少吃肥腻食物,因为肥腻食物容易化生痰湿,有利于外邪入侵或留住外邪,猪肉汤、鸡汤等油腻之物,平日食用可能没问题,但感冒期间饮用,可能会令外感传里,病情加倍严重。

    6.避免病中行房,以免耗用精力过度或使病情拖延。

    7.洗澡洗头慎防着凉,热水澡后,血管扩张,体温降低,容易再次着凉。洗头后,应避免吹风或开空调,因为头发湿漉漉的,很容易令头部受寒。

    8.随着流行性感冒疫苗的发展,对于老人、儿童或体弱之人以及某些疾病的患者,不妨配合施打疫苗以提高预防的能力,并少进出公共场所。

 

七、临床常用方法

  l.处方:银翘散、连翘败毒散、荆防败毒散、十神汤、普济消毒饮。

  2.穴道:台谷、曲池、列缺、足三里。

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一、概述

  民间有一句俗话:“医生怕治嗽,土水怕抓漏;”可以想见咳嗽不容易治疗,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一种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射动作。当有害物刺激喉头、气管、支气管的黏膜时,肺部以一种爆发性的呼气,也就是所谓的咳嗽,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但是,频繁而剧烈的咳嗽,会影响休息,危害身体健康,失去其保护性意义。一般依照性质将咳嗽分为两种,第一为干性咳嗽:这是一种无痰的咳嗽,常见于急性咽炎或喉炎、支气管炎的早期、胸膜炎、早期肺结核及神经因素等。第二为湿性咳嗽(痰咳):这是一种带痰的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水肿、空洞型肺结核等。

一、原因

   会引发咳嗽的疾病相当多,除了大家熟知的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的呼吸道疾病、典型肺炎,其他如肺气肿、肺纤维症、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肋膜炎、肺癌等多是咳嗽的一族。有些疾病,咳嗽与时间有一定关系。例如,经常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阵发性咳嗽常见于百日咳。周期性咳嗽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此外有些病人因夜间痰液积聚,导致在清晨起床时咳嗽排痰,或晚上卧下因体位改变而使咳嗽加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结核等病人经常性地在夜问咳嗽或咳嗽加重,其他有时是被褥扬起的毛尘而引致夜间咳嗽。咳嗽的音色也有助于了解原因,这是指咳嗽声音的改变,有助诊断。譬如嘶哑咳嗽常见于声带炎或水肿、喉炎、喉结核、喉癌的病人。无声咳嗽常见于声带麻痹、声带水肿、极度衰弱的病人。犬吠声咳嗽见于喉狭窄、气管受压迫的病人。金属声咳嗽见于纵膈肿瘤、支气管肺癌或主动脉瘤压迫气管的病人。

   

二、中医观点

    基本上,巾医临床将咳嗽分为四种证型来论治,分述如下:

    1.风寒咳嗽型:症见吐稀痰,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及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采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方法。

    2.燥火咳嗽型:症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唇及咽喉干燥,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治疗采用清燥润肺、养阴清热止咳的方法。

    3.痰湿咳嗽型:痰多黏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采用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方法。

    4.体虚咳嗽型:咳嗽时面色苍白、两颧(眼睛下面的颜面骨)发红、提气不上或手足发热,有时痰中带血或咯血。治疗采用补益肺气、润肺止咳的方法治疗。

   

四、方剂选读

    1.名称:杏仁茶。

    2.组成:杏仁三十克、米一杯。

    3.煎法:将杏仁及米浸泡在水中八至十小时,用果汁机加水两千毫升打碎,过滤之后,加入适量的冰糖煮沸。

    4.服法:不拘时,不拘次,趁热服之。

    5.使用:杏仁荼适用于一般咳嗽兼有痰兼气喘的病患。

   

五、考据研究

    1.《本草纲目》:

    (1)杏仁(蔷薇科):治咳嗽上气,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

    (2)米(禾本科):补中益气,下气。

    2.《本草备要》:

    (1)杏仁:辛、苦、甘、温。治时行头痛,上焦风燥,咳逆上气,烦热喘促,有小毒,能杀虫,治疮,制狗毒、锡毒。

    (2)米:甘、凉。和胃补中,除烦清热,煮汁止渴。

    3.现代药理:

    (1)杏仁:镇静呼吸中枢,有镇咳平喘的功效。

    (2)米:滋补作用。

   

六、护理事项

    1.糖橘皮:鲜橘皮二十克、白糖四十克。将鲜橘皮与白糖加水一千毫升同煮至浓汁即成。每服一汤勺约三十毫升,每日三至四次。咳嗽多、气喘适用。

    2,川贝方:川贝五钱、甘草一钱。磨成细粉,每晚睡前服七分,加红糖,用温开水调服,本方亦可用于老年人、抽烟者或平日多痰体质者。

    3.平时多喝温开水;可乐、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要尽量避免饮用。饮水时含五秒钟再吞下去,能帮助喉咙保湿。水可以帮助化痰,如果水喝得不够,痰便咳不出来。

    4.少吃海鲜及油炸等食物,少吃冰品。有过敏体质或寒性体质的人,橘子和西瓜会加重夜间剧咳,最好少吃。

    5.颈部和脚部对冷非常敏感,所以有过敏性鼻炎和容易过敏咳的患者,天凉时要保护颈部,并且穿上袜子,以免导致气管痉挛性咳嗽。

    6,住家及办公室方面,空调房要特别注意湿度够不够、空调过滤阿是否按时清洁,又湿又脏的过滤网是病原菌生长的最佳温床。同时,为了减少密闭空间的相互感染机会,以及二手烟的侵害,应该经常留意办公大楼的循环系统,风扇速度最好要快。

  7.禁止吸烟。

 

七、临床常用方法

  1.处方:射干麻黄汤、宁嗽丸、麻沓甘石汤、泻白散、清气化痰丸。

  2.穴道:列缺、合谷、定喘、肺俞。

 

气喘

一、概述

    气喘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世界各地皆有上升的趋势。气喘是一种呼吸道过敏的疾病。主要是因气管平滑肌痉挛、呼吸道黏膜肿胀及痰液分泌物增加,导致气管内径变狭窄,影响到空气在管内的流通。换言之,慢性气道炎症是气喘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因此气喘病的治疗非常复杂,需要十分有耐心与细心。气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哮鸣等三大特征。此病多为突然发作,维持短时间,即可完全恢复。气喘可粗分为过敏性和特异质性两种。过敏性气喘多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疾病的病史;特异质性气喘则无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其他会引起气喘的原因还包括感染、运动、情绪压力等。

   

二、气喘的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主要可分为长期预防药物和快速缓解药物两大类,抗发炎药物特别是吸人性类固醇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药物,如咽达永乐(Intal)Nedocromil,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低支气管发炎的机会,亦可以减低支气管对外来刺激的敏感度。但长期、过量服用类固醇会引起一些副作用。真正应付气喘发作的药物主要是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能于短时间内扩张支气管,减低空气进出呼吸管道的阻力,令呼吸管道回复顺畅。如含有Terbutaline之类的药物,但这类药物不仅会产生拟交感神经兴奋性胺类药物典型的副作用,如震颤、痉挛、心悸等,还有快速减敏、肺功能低下、反常性支气管痉挛、气道反应性增高等不良反应。

   

三、中医观点

    中医对气喘的认识可溯源至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如《索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胁满”、《灵枢·五阅五使》“肺病者,喘息鼻张”等等。然气喘病名,首见于明代之《丹溪心法》,该书将呷嗽、上气、喘息、哮喘等并归于哮喘门下,以哮喘名篇。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医对气喘在理、法、方、药方面已形成一套相当完整的体系。中医认为气喘有“宿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景岳全书·喘促》),“宿根”多认为是“痰”。

    中医根据气喘病情,将治疗分成两大方向,一以祛邪为主,方药如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二以扶正为主,方药如玉屏风散、加味六君子汤、桂附八味丸等。根据临床观察,治疗气喘根本在于治“痰”,然“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肾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冷亦为痰”(《景岳全书·痰饮》),所以气喘不论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需要健脾补肾,温阳化水。尤其在缓解期更需要长期调理,一方面可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另一方面可降低急性发作的严重度。

 

四、处方选读

  1.处方名:参贝粉。

  2.组成:粉光参一份、川贝一份。

  3.煎法:以上二药,以1:1的比例打成粉。

  4.服法:一次服三克,早晚各一次。

  5.使用:参贝粉可用在气喘缓解期、肺虚的病人,对气喘有一定的作用。

  五、典籍研究

  1.《本草纲目》:

  (])粉光参(五加科):治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肺痿,虚损痰弱,肺胃阳气不足。

    (2)川贝粉(百合科):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消痰,润心肺。

  2.《本草备要》:

  (1)粉光参:甘、苦、凉。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2)川贝:辛、苦、微寒。治虚劳烦热,咳嗽上气,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喉痹,目眩,淋沥,瘿瘤,乳闭,产难,攻专散结除热,敷恶疮,敛疮口。

    3.现代药理:

    (1)粉光参: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及免疫功能。兴奋肾上腺皮脂作用。

    (2)川贝:镇咳祛痰作用,解痉作用。

   

六、保健预防

    1.规律运动:增加抵抗力,减少感冒的侵袭,长期而言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

    2.注意事项:留心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冰及凉性瓜果。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服用维生素CE,可协助控制气喘。

   

七、临床常用方法

    1.处方:定喘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玉屏风散、六昧地黄丸。

    2.穴道:列缺、合谷、定喘、太溪。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