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六篇 功效卓著的食养佳品———畜禽类

[日期:2012-08-04]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六篇 

功效卓著的食养佳品———畜禽类

  猪 肉

    性味归经 甘、咸,平;入脾、胃、肾经。

功用主治 补肾养血,滋阴润燥。适用于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饮膳正要谓:猪肉主闭血,脉弱,筋骨虚。猪肉是人类(除个别少数民族及一些宗教信仰者外)的主要肉食之一。与牛羊肉比,蛋白质含量低,脂肪、胆固醇含量略高。

 

猪心:补血益心,安神定志。适用于心血虚损、惊悸、失眠、自汗等。

猪肝:养血、补肝、明目。适用于弱视、夜盲、血虚、浮肿等症。

猪脾:健脾消食。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

猪肺: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咯血等。

猪肾:补虚益肾,止汗利水。适用于肾虚腰痛、耳聋、遗精、盗汗、浮肿等。

猪胰:益肺,补脾,滋阴,润燥。适用于阴液不足之消渴、肺虚咳嗽、咯血、脾虚下痢、乳汁不通等。

猪肚:健脾胃,补虚损。适用于虚劳瘦弱、营养不良、泄泻、消渴、小便频数、胃下垂、小儿积疳等症。

猪脬:即猪膀胱。益肾气,司开阖。适用于遗尿、疝气、消渴等。

猪脑:补肾填髓,益虚劳。适用于眩晕、偏头痛、神经衰弱等。

猪髓:包括脊髓及骨髓。补阴益髓。适用于骨蒸劳热、遗精、带下白浊、消渴、老年性骨质疏松、小儿软骨病等。

猪血:生血补虚。适用于贫血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期、小儿营养缺乏亦可选食。

猪胆:消肿止痛,解毒除湿,清肝明目,润燥通便。既可外敷,又能内服。

猪皮:滋阴除热,清心除烦,肃肺利咽,解药毒。适用于阴虚发热、咽喉肿痛、腹泻下痢、痈疽疮疡等。

猪蹄:补血通乳,滋肾填精。适用于虚弱、产后缺乳、肾虚腰脚无力、水肿、痈疽疮毒等。

猪油:补虚,润燥。适用于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皲裂、肠燥便秘等。

 

食疗保健作用

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泽皮肤,固其所也,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诸家(食忌)之说,稽之于古则无征,试之于人则不验,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黏,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厚味也。又按猪催生痰,惟风痰、湿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猪肉

疗狂病。

宜肾,补肾气虚竭。猪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头,主五痔。

精者补肝益血。

 

猪肝

主明目。

主脚气。

治水气胀满,浮肿。

治脱肛。

治肝风。

 

猪肚

补中益气,止渴、利尿。

治暴痢虚弱。

补虚损,杀劳虫,止痢。酿黄糯米蒸捣为丸,甚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

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

治带浊,遗精。

 

猪肾

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主人肾虚。

补水脏,治耳聋。

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利崩中。

 

猪血

主奔豚暴气,中风头眩。

主卒下血不止,美清酒和炒服之。

生血,疗奔豚暴气。

清油炒食,治嘈杂有虫。

利大肠。

 

食疗应用

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猪肉与北沙参、百合、杏仁配伍。

用于气血不足、羸瘦乏力、头晕目眩。猪肉可与黄芪、当归、枸杞子同煮,饮汤食肉。

用于血少滓枯之便秘。肥瘦兼有之猪肉,煮汤频服。

补虚敛汗。猪瘦肉100克,浮小麦50克,黑豆50克,同煮粥。

用治痔疮。猪瘦肉100克,槐花30克(布包),煮汤服食。

润燥化痰、和胃。精瘦肉500克切小块,板栗200克去皮,红烧煮熟食用。

用于营养性视弱、近视、夜盲等症。猪肝1个,葱白1根,共以豉汁煮汤,临熟打1个鸡蛋。

用于肝血虚所致夜盲症及两目昏花。夜明砂9克,水煎去药渣取汁放入猪肝50克,再加适量水煮熟食之。

用于贫血、夜盲症等。猪肝150克,菠菜50克,煮汤食之。

用于肝肾阴虚所致视物模糊及迎风流泪。猪肝100克,枸杞子50克,煮汤食用。

11用于血虚经闭。将猪肝180克切口装入柏子仁9克,蒸熟吃。

12用于溃疡病。猪肚1个,将生姜250克切片放入肚内,煮3小时后取出生姜,食猪肚饮汤。

13用于脾虚腹泻。猪肚切成小块与大米、怀山药共煮粥,加盐及姜调味。

14用于脾胃气虚之脘腹胀满、疲乏无力、气短清瘦及胃下垂。猪肚1个洗净,将炒枳壳12克、砂仁5克装入猪肚内,扎好后加水炖熟,食肉饮汤。

15用于慢性胃炎。猪肚1个切小块与韭菜子10克蒸烂食。

16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疲乏无力或小儿疳积。猪肚1个,将砂仁5克,莲子20克,薏米25克,3味布包装入肚中缝好,煮熟食。

17用于治疗肾虚所致腰酸痛。将胡桃肉或杜仲纳入猪肾中,煮熟食用。

18用于肾虚久泻。猪肾掺入骨髓粉、煨熟食。

19用于肾虚腰痛。猪肾1个,切片,以椒、盐腌去腥水,杜仲15克在内,荷叶包煨食之,酒送下。

20用于老人耳聋。猪肾切小块;葱白切末;党参、防风、薤白(布包)同糯米以上共煮粥服。

21用于梦中遗尿。猪脬洗净,焙干研末,水冲服。

22用于小儿遗尿。荔枝肉50克,糯米适量,装入猪脬内,煮熟食,连用3剂。

23用于疝气坠痛。将大茴香、小茴香、补骨脂、川栋子各等份填满洗净的猪脬内,放适量盐,用酒煮熟,食肉。其药焙下为末,酒冲服。

24用于肾风囊痒。猪脬火炙,以盐、酒吃之。

25用于肺虚久咳、痰少、短气或咳血。猪肺与沙参、百合、五味子煮熟,食肺饮汤。也可与萝卜煮粥食。

26用于肺虚咳嗽。猪肺1个,切片,麻油炒熟,同粥食。

27用于肺脓肿。猪肺200克,绿豆200克,白果20克共煮服(不加油盐)。

28用于嗽血肺损。猪肺煮熟,粘薏米细粉食之。

29用于肺虚气短、咳嗽无力或咯血等症。猪肺煮熟,细切后与米同煮成粥,空腹食之。

30用于肺脓疡、咳吐脓血。鱼腥草60克,猪肺1个共炖服,每2~3日服1剂,连服3~5剂。

  牛 肉

    性味归经 甘,温;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 补脾胃,益气血,壮筋骨,止消渴,消水肿。适用于虚损羸瘦、营养不良、水肿、消渴等。

饮膳正要谓其主消渴,止泄泻,安中益气,补脾胃医林纂要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血气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民间自古就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牛肉营养价值极高,是人类的主要肉食。

 

牛心:补益心血。适用于气血虚衰或年老体弱者的佐餐食品。

牛肝:养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贫血、营养不良、夜盲等。

牛肚:补中气,益脾胃。适用于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消瘦等。

牛胆:清肝明目,清热利胆,解毒消肿,润肠通便。适用于风热目疾、黄疸、便秘、小儿惊风等。

牛鞭:补肾壮阳,益精补血。主治阳痿、妇人漏下赤白。

 

食疗保健作用

    丹溪心法载: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症,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用黄色肥牯牛腿精肉5千克或7畅5千克,取长流水于大锅内煮,以肉烂成渣为度,滤去渣,用肉汤再熬如琥珀色。隔宿不吃晚饭,大便秘者,隔宿进神芎丸,不秘者不用。五更温服一钟,伺膈间药行,又续服至七八钟,病人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痛,方见吐下,寒月则重汤温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须紧服,又不可太紧,恐其不纳;病在下,欲利多者,须疏服,又不可太疏,恐其不达,临时消息。大抵先见下,方可使吐,须极吐下,伺其上下积俱出尽,在大便中见如胡桃肉状无臭气则止。吐利后或消,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睡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焕发,形体轻健,沉疔悉定矣。法曰:肠胃为市,以

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曰仓。仓,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旧积而涤濯使之洁净也。经曰:胃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今用黄枯牛肉,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糟粕之窠臼,阻碍津液气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两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

 

牛肉

主消渴,安中益气,养脾胃。

止唾涎出。

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水牛肉,补血。

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牛肝

主明目。

醋煮食之,治瘦,治痢。

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做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明目,平肝气。

助肝血,明目。

补肝,治雀盲。

适用于萎黄病、妇人贫血、肺结核小儿疳眼、夜盲。

 

牛肚

主消渴,风眩,补五脏,以醋煮食之。

和中,益脾胃。

健脾胃,免饮积食伤。

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

 

牛血

补血枯。

解毒利肠。煮拌醋食,治血痢、便血。

能补脾胃诸虚,治血痢,一切病后羸瘦,咸宜食之。

破淤通经,利大小便。

 

食疗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少食、泄泻浮肿、乏力等。牛肉切成小块煮汤饮食。

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少食、便溏。牛肉切小块与砂仁、陈皮(2味布包)、生姜、桂皮同煮,饮汤食肉。

用于虚羸少气、自汗乏力。牛肉切块,黄芪、当归、党参各15克(布包)煮汤。

用于体虚、乏力、腰酸腿软。牛肉切碎丁,与大米煮粥,加调料调味。

用于大便溏薄、慢性泄泻等。牛肉切块,黄芪15克,党参15克,怀山药20克,浮小麦20克,白术15克,大枣10枚,生姜10克,加水慢火炖至肉烂,加调料,食肉饮汤。

用于肝血虚所致心悸、乏力、头晕、眼花。牛肝与大枣煮汤食。

用于肝血虚少、眼目昏花、面色无华、夜盲等。牛肝与枸杞子煎汤食。

用于维生素A缺乏所致夜盲症。牛肝150克,苍术9克,共煎汤饮食。

用于小儿虫积。牛肝100克,使君子仁(按小儿年龄计算1岁1枚)共捣烂,加油、盐煮熟食。

用于湿疹、皮疹、脓疱疮、黄水疮。牛肝外敷。

11用于痿证。牛髓粉500克,黑芝麻500克,略炒香,研末,加白糖适量拌匀,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12用于劳损风湿。牛髓、羊脂各200克,姜汁250毫升,白蜜300毫升,煎成膏,温酒送服,适量服用。

13用于虚劳羸瘦、精血亏损等。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煎服。

 

牛 奶

    性味归经 甘,微寒;入心、脾、肺、胃经。

功用主治 补虚益胃,生津止渴,润肤滑肠。适用于虚热劳损、反胃噎膈、消渴、便秘等。

名医别录载:牛奶补虚羸,止渴。枟饮膳正要枠载:牛奶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牛奶所含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具备8种必需氨基酸,尤以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丰富。研究认为,尽管牛奶中含有少量胆固醇,但由于牛奶中含有3-羟基-3-甲基戊二酸,对肝脏合成胆固醇有抑制作用,不仅不会引起胆固醇增高,反而有降低体内胆固醇的作用。因此,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不必忌饮。

 

食疗保健作用

补虚羸,止渴下气。

入生姜、葱白,止小儿吐乳,补劳。

黄牛乳,生服利人,下热气,冷补,润肌止渴;和蒜煎三五沸食之,主冷气,痃癖,羸瘦。

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

水牛乳,补虚弱,止渴,养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肠。

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老人煮粥甚宜。

 

食疗应用

    牛乳常饮,或用粳米、大枣煮粥,可滋养补虚,益胃润燥。用于气血不足之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或噎膈反胃、消渴口干、大便干结。

 

羊 肉

    性味归经 甘,温;入脾、肾、心经。

    功用主治 温中祛寒,补益气血,开胃强身。适用于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乳汁不足、腹痛寒疝等。饮膳正要载:羊肉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羊肉含大量优质蛋白质,其脂肪含量仅为猪肉一半,历来被用作补阳佳品。

 

羊肝:补肝,养血,明目。适用于血虚羸瘦、肝虚目暗、夜盲翳障、产后及小儿衰弱等。

羊肾:补肾气,益精髓。适用于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频等。

羊心:补心,解郁。适用于劳心膈痛、惊悸等症。

羊肚:补虚,健脾胃。适用于虚劳羸瘦、消渴、尿频、自汗或盗汗等症。

羊肺:补肺气,止咳嗽,祛风邪,利小便。适用于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或尿频数等症。

羊蹄:补肾益精,强筋壮骨。适用于肾虚劳损证。

羊脂:补虚润燥,祛风化毒。适用于虚劳瘦弱、肌肤枯燥、久痢、丹毒疮癣等症。

羊角:清肝明目,平肝熄风,安神益气。为有效的镇惊解痉药。

 

食疗保健作用

    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凡味与羊肉同者,皆可以补之。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也。

 

羊肉

主暖中,治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主暖中止痛,利产妇。头肉:主风眩瘦疾,小儿惊厥,丈夫五劳七伤。

开胃肥健。头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

治腰膝羸弱,壮筋骨,厚肠胃。

 

羊心

止忧恚膈气。

补心。

治劳心膈痛。

 

羊肝

青羊肝服之明目。

补肝,明目。

疗肝风虚热。目赤暗无所见,生食子肝7枚。

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及维生素A缺乏之眼病(疳眼、夜盲等)。

 

羊肚

主胃反。治虚羸,小便数,止虚汗。

补虚怯,健脾。

 

羊肾

补肾气,益精髓。

羊肾合脂为羹,疗劳痢。

补虚耳聋,阴弱,壮阳益胃,止小便。治虚损盗汗。

治肾虚消渴。

治肾虚膀胱蓄热胞痹,小便淋漓胀疼。

 

羊血

主女人中风,血虚闷,产后血运不畅、闷欲绝者,生饮1升。

治卒惊悸,九窍出血,取新热血饮。

治产后血攻,下胎衣。

生饮止诸血,解诸毒。

 

羊肺

补肺,主咳嗽。

止渴,治小便多,伤中,补虚不足,祛风邪。

通肺气,利小便,行水解毒。

 

羊骨

主虚劳,寒中,羸瘦。

头骨:主小儿惊痫。

头骨:疗风眩,瘦疾。

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食疗应用

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腰膝酸软、畏寒、夜尿长、小便清长等。羊肉煮熟加大蒜、生姜等调味。

用于血虚有寒、腹中疼痛,或血虚经寒腹痛。羊肉、当归、生姜配伍。

用于脾胃虚寒、食少或腹泻、肢冷不温、神疲乏力。羊肉与大米煮粥食。

用于肾虚、阳痿。羊肉切片,加蒜煮,快好时入韭菜。

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羊肉切小片,加大葱、生姜、虾米、肉熟后食用。

用于反胃、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脾肾虚寒证。羊肉、肉桂、蔻仁、茴香、生姜适量加调料煮熟后食用。

用于久病虚羸、不生肌肉、水气在胁下、不思饮食、四肢烦热。羊肚1个,白术20克(布包)水煎,饮汁食肉。

用于胃虚消渴。羊肚煮至烂熟,空腹食之。

用于项下瘰疬。羊肚焙干,烧灰,香油调敷。

用于体虚汗、小便频数。羊肚1个,黄芪250克,黑豆50克,水煮熟后食之。

11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瘦乏力。羊肚1个,白术12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后3味布包煮,熟后食肉饮汤。

12用于中风、身体虚弱。羊肚1个,大米100克,煮粥,候熟加姜、豉、葱、椒、蒜味。

13用于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事不行。羊肾煮熟,空腹食之。

14用于肾虚阳痿、腰脚无力、阳气衰弱。羊肾与杜仲、肉苁蓉配伍煮熟食。

15用于阳事不行、尿频、遗尿、腰痛或腰膝酸软、下焦虚冷。羊肾与黑豆、小茴香、生姜煮熟食。

16用于腰脊苦痛不遂。羊肾作末,酒服2畅5克,每日3次。

 羊 奶

    性味归经 甘,温;入胃、肾、心经。

    功用主治 润心肺,补虚损,益精气,利大肠。适用于久病体虚。老年人、小儿及孕产妇可作为滋补饮品。羊奶中蛋白质、脂肪、钙质等成分均高于牛奶,且易吸收,更适于作为幼儿及老年人的营养品。

 

食疗保健作用

补虚冷虚乏。

润心肺,治消渴。

治卒心痛,可温服之。

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

利大肠,(治)小儿惊痫疾。

治大人干呕及反胃,小儿舌肿,并时时温服之。

 

食疗应用

补肾虚,亦主中风。羊乳合脂做羹食。

治病人干呕。羊乳汁饮1杯(煮沸)。

用于治小儿呃逆。羊乳煮沸饮之。

治小儿口疮。羊乳细细沥口中。

用于虚损瘦弱、胃阴不足、口干消渴、呕哕、反胃。羊乳煮沸饮之。

用于口干消渴、呕哕、反胃等。羊乳同山药粉煮食。

 

狗 肉

    性味归经 甘、咸、酸,温;入脾、胃、肾经。

功用主治 安五脏,暖腰膝,壮肾阳,补胃气。适用于脾肾气虚、胸腹胀满、腰膝酸软、浮肿、遗尿、阳痿、老年虚喘等。

饮膳正要载:狗肉安五脏,补绝伤,益阳道,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食疗保健作用

狗肉

主安五脏,补绝伤。

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治败疮稀水不敛。

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狗血

白狗血,主癫疾发作。乌狗血,主产难横生,血上荡心者。

补安五脏。

热饮治虚劳吐血;点眼,治痘疮入目。

心血合酒饮,治肠痈。

 

狗胆

主明目。

主痂疡恶疮。

主鼻赘、鼻中息肉。

采胆以酒调服之,明目,去眼中脓水。

主扑损淤血、刀箭疮。

去诸疥癣疮疾。

主鼻衄、聍耳,止消渴,杀虫,除积,能破血,凡血气痛及伤损者,热酒服半个,淤血尽下。

清肝胆风热,治眼痛。

 

食疗应用

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尿、小便频数,年老或肾虚耳聋。狗肉炖食,或与黑豆配伍,煮熟食。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胀满、饮食减少。狗肉与小茴香、桂皮、陈皮、草果、生姜配伍,煮熟食。

用于脾胃虚弱、胀中积冷、胀满刺痛。狗肉250克,大米适量,加盐、姜等共煮粥。

用于肾虚阳痿、尿频、腰酸。狗鞭焙干研末,温酒送服,亦可煎汤。

用于阳痿、精冷。狗鞭1个,锅内放沙,狗鞭放锅内沙炒,炒至松泡后,取出研末,每日2次,每次3克,温开水送下。

用于肾虚阳痿。狗鞭1个,用滑石粉烫至鼓起时取出,研末,每服5克,每日2次,开水送下。

 

兔 肉

    性味归经 辛,平;入肝、大肠经。

    功用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止渴,凉血解毒。适用于虚弱羸瘦、消渴、胃热呕吐、便血等症。兔肉含蛋白质高于牛、羊、猪、鸡肉,为完全蛋白质的食品。肉质细嫩,易于消化,为补益佳肴。

 

食疗保健作用

兔肉

主补中益气。

止渴。

主热气湿痹。

凉血,解热毒,利大肠。

治胃热呕逆,肠红下血。

 

兔肝

主目暗。

主明目,和决明子做丸服之。

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疼。

明目退翳。

 

兔脑

疗冻疮。

手足皲裂成疮,生涂之良。

催生滑胎。

 

食疗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乏力。兔肉切小块;党参15克,黄芪10克(2味布包),大枣5枚同炖,加调味品,饮汤食肉。

用于消渴口干。兔肉切块;山药20克,天花粉15克(2味布包),与肉同炖。

用于气虚瘦弱者。兔肉500克,怀山药4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2味布包),枸杞子15克,大枣10枚(去核),调料适量,共煮汤食用。

补肝肾,强筋骨,益气。兔肉1000克,杜仲10克(布包),同炖。

 

鸡 肉

    性味归经 甘,微温;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 温中补气,益精填髓。适用于虚劳羸瘦、脾虚食少、纳呆泄泻、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病后虚弱等。随息居饮食谱谓:鸡肉补虚,暖胃,强筋骨,活血调经,托痈疽,止崩带,节小便频数,主娩后羸。鸡肝:补肝肾,明目。适用于肝虚目暗、夜盲、小儿疳积、胎漏等症。鸡肫(含鸡内金):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通淋。适用于消化不良、小儿遗尿、淋证(泌尿系结石)等。

 

食疗保健作用

丹雄鸡: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带,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塞湿痹,安胎。

丹雄鸡:主久伤乏疮。白雄鸡: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黄雌鸡: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乌雄鸡:主补中止痛。

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醋煮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

黑雌鸡:治反胃,腹痛,踒折骨疼,乳痈。

白鸡:利小便,祛丹毒风。

黄雌鸡:填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黑雌鸡:安心定志,治血邪,破心中宿血及痈疽排脓,补心血,补产后虚羸,益色助气。

 

鸡肝

主起阴。

丹雄鸡肝补肾。

疗风虚目暗。

治小儿疳积,杀虫。

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

 

鸡血

祛风,活血,通络。治小儿惊风,痿痹,折伤,目赤流泪,痈疽疮癣。

乌雄鸡血:主踒折骨痛及痿痹。黑雌鸡血:主中恶腹痛,主踒折骨痛,乳难。乌雄鸡冠血:主乳难。

目泪出不止者,以三年乌雄鸡冠血敷目睛上,日三敷。

马啮疮及剥驴马伤手,热鸡血及热浸之。雄鸡胁血:涂白癜风、疠疡风。

鸡冠血和酒服,发痘最佳。

热血服之,主小儿下血及惊风,解丹毒,安神定志。乌雄鸡冠血亦点暴赤目。丹鸡者并疗经络间风热;卒饮之治小儿卒惊客忤;涂诸疮癣,蜈蚣、蜘蛛毒,马啮疮,百虫入耳。

治心血枯,肝火旺,利关节,通经络。鸡冠血兼理血分气分,无血可生,血多可破;气弱可补,气逆可舒;补中益肾,利水通经。

 

鸡胆

主疗目不明,肌疮。

月蚀疮绕耳根,以乌雌鸡胆汁敷之,日三敷。

治目、耳疔疮,日三敷。

水化揉痔疮有效。

解病毒,治目不明,百日咳。

 

鸡内金

    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泻痢,疳积,消渴,遗溺,喉痹乳蛾,耳疳口疮。

主泄利。

主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

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

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肝大筋青,痞积疳积。

治小儿食症,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

治消瘴。

治眼目障翳。

化痰,理气,利湿。

治痃癖症瘕,通经闭。

生肌收口。治消化性溃疡。

 

鸡子黄

滋阴润燥,养血熄风。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治漏下血,烫伤,热疮,肝炎,小儿消化不良。

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治久疟不瘥。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主除热,火灼,烂疱,痉。

炒取油,和粉敷头疮。

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治虚劳吐血。

 

食疗应用

用于虚损羸瘦、久病不复。鸡肉切块;黄芪15克,当归15克,2味布包,与鸡肉同炖。

用于脾虚水肿。鸡肉、赤小豆同炖。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头晕或产后乳汁缺乏。鸡肉切块,与当归15克(布包),大枣5枚同炖食。

用于肾虚所致小便频数、遗精、耳鸣。雄鸡,以米酒和水各半,煮熟食。或鸡肉与韭子、菟丝子(布包)共煮,饮汤吃肉。

用于肝血不足所致头晕、眼花。鸡肉切块,首乌15克,当归15克(布包),枸杞子15克,共煮熟,食肉饮汤。

用于夜盲。鸡肝煮熟切小块,青葙子炒熟研粉,同煮粥食。

用于因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夜盲症。草决明10克,煎水取汁,入切好的鸡肝50克,打入鸡蛋1个,煮熟食用。

用于睡中遗尿。鸡肝、桂心各等份,捣丸小豆大,每服1丸,米汤饮服,每日3次。

用于阳痿。鸡肝2个,菟丝子(布包)25克,水煎,入雀卵2个,煮熟食用,每日2次。

用于老人肝虚、眼暗。鸡肝1个,切碎,以米和豉做羹粥食之。

11用于实热或虚寒之咳痰、慢性支气管炎。鸡胆汁干燥后研细粉,与淀粉混合制成片剂,每片含鸡胆0畅09~0畅1克,片重0畅3克。每次1片,每日2~3次。2周为1个疗程。

12用于慢性中耳炎。用鸡胆汁滴耳。

13用于小儿百日咳。鸡胆1个,取胆汁加白糖或蜂蜜,调成糊状,周岁以下分3次服完,1~2岁分2天服完,每天分2~3次服。

14用于目不明、泪出。乌鸡胆临睡前敷之。

15用于眼热流泪。五倍子、蔓菁子各5克,水煎取汁,洗眼后,用雄鸡胆点之。

16用于尘沙迷目。鸡胆汁点之。

17养血柔肝,清泻余热,滋阴润燥。龟板20克,淡菜10克,加水煎煮取汁。趁热入阿胶6克烊化,并加鸡子黄拌匀,加盐、味精调味。

18补肾润肺,止咳平喘。胡桃仁、花生仁各60克,白果仁15克,甜杏仁30克,上4味炒香研末;鸡子黄3个与药粉20克搅匀,隔水蒸熟,每早1次。

19用于小儿惊痫。鸡蛋黄和乳汁调食。

20用于阴虚内热、心烦失眠、咽干、手足心热等。鸡蛋黄2个,生地15克,百合12克,珍珠母15克,白芍5克,川连5克;先水煎珍珠母,后入群药水煎趁热取汁,调入鸡子黄饮服,每日1剂,1日2次。

21用于胃痛。鸡内金15克,陈皮25克,共研细末,白糖水送服,每服5克,每日服2次。

22用于慢性肠炎、泄泻、腹胀。炒鸡内金、炒白术等量,研末,每日2次,每次6克,饭前温开水送服。

23用于慢性腹泻。鸡内金6克,炒白术9克,木香5克,水煎服。

24用于小儿遗尿。鸡内金5克,炒黄研末,冲服。或同桑螵蛸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5用于噤口痢疾,食积腹胀。鸡内金焙干研末,乳汁服。

26治遗精。鸡内金30克,炒焦研末,分6份,早、晚各服1份,以黄酒冲服。

 

鸡 蛋

    性味归经 甘,平;入心、脾、肺、胃、肾经。

    功用主治 补益气血,滋阴。可作为病后、产后或虚弱者滋补饮食。饮膳正要载:主产后痢,与小儿食之止痢。日华子本草载:鸡子镇心,安五脏。其白微寒,疗目赤热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

 

食疗保健作用

    鸡蛋所含蛋白质为完全、优质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人体

吸收率最高,并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大量的卵磷脂,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上佳食品之一。

    鸡蛋营养最突出的特点是含有最优良的蛋白质。在自然界各类食物中,动物蛋白质优于植物蛋白质,而鸡蛋的蛋白质的质量又排在动物蛋白质之首,其生理价值极高,而且好消化,利用率高达95%以上。另外,钙、磷、铁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因此,鸡蛋是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理想食品,是孕产妇和体弱、贫血者的良好滋补食品。鸡蛋可制成优质的食品,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由于需要的热能较低,咀嚼某些食品有困难,鸡蛋是他们最好的食品。把鸡蛋加到任何食品中,都会增加该食品的营养质量。鸡蛋在食品中有最高的营养价值,与能提供同样的营养价值的其他食品相比较,它的价格又是最低的。所以,鸡蛋可在食品中称得上是最价廉物美的。

 

食疗应用

用于妇女血虚、月经不调。鸡蛋2个,当归15克(布包),红糖30克,水煎,饮汤食蛋。

用于小儿惊痫。鸡蛋黄和乳汁适量。滋阴润燥,养血熄风。

用于脱发过多、遗精、白带过多。鸡蛋2个,首乌30克,同煮饮食。

用于产后口渴。鸡蛋开水冲服。

用于妊娠胎动不安。鸡蛋1个,阿胶50克,以酒1000毫升,微火煎阿胶令熔化后,入鸡蛋1个,盐5克,和之,分3次服。

用于红、白痢疾。香油炸鸡蛋5个,分2次吃。或鸡蛋黄5个,红糖100克,将鸡蛋溶入红糖中炒熟,分2次吃。

用于小儿鼻出血。鸡蛋清2个,白糖50克,调匀,滚开的沸水冲开,温食,每日2次。

 

 乌鸡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肝、肾经。

    功用主治 养阴除热,补益肝肾。适用于消渴、骨蒸劳热、女子崩中带下及一切虚损性病症。乌鸡,又称乌骨鸡。其功效重在益精血,尤适于产妇及贫血患者食用。<本草经疏乌骨鸡补血益阴,则虚劳羸弱可除,阴回热去,则津液自生,渴自止矣。阴平阳秘,表里固密,邪恶之气不得入。心腹和而痛自止。益阴,则冲、任、带三脉俱旺,故能除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疾也。

 

食疗保健作用

补中止渴。

补虚劳羸弱,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

补阴退热。

平肝祛风,除烦热,益肾养阴。

 

食疗应用

用于阴血不足所致潮热盗汗。乌鸡腹内纳入当归、白芍、知母、地骨皮各10克(布包),以线缝定,煮熟,去药食用。

用于血虚经闭。乌鸡切块,与当归15克,大枣5枚同炖。

用于肾虚或脾肾两虚所致带下、遗精、白浊。白果5克,水煎取汁;糯米、莲子洗净置盆中,倒入药汁加乌鸡块,隔水蒸成开饭。

用于养阴、退热、补中。粳米加水煮粥,待熟时加入少许乌鸡油、葱、姜、盐。

 

鸭 肉

    性味归经 甘、咸,微寒;入脾、胃、肺、肾经。

    功用主治 滋阴补虚,利水消肿。适用于身体虚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少、乏力、食少便溏、虚性浮肿等。饮膳正要载: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枟本草纲目枠中记载:鸭,水禽水,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

 

食疗保健作用

    本经逢原鹜,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肿人用之最妥。黑白尾者,治肠胃久虚。葛可久白凤膏用之,取金水相生之义。绿头老鸭,治阳水暴肿,枙外台枛鸭头丸用之,取通调水道之义。

    医林纂要鸭(肉)能泻肾中之积水妄热,行脉中之邪湿痰沫,故治劳热骨蒸之真阴有方,以至邪湿之生热者,其长固在于滋阴行水也。去痨热,故治咳嗽,亦治热痢。

补虚除热,和脏腑,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补中,益气,消食。消毒热,利水道,治小儿热惊痈,头生疮肿。又和葱豉做汁饮之,去卒烦热。

解丹毒,止痢。

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主虚劳骨蒸。

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

 

鸭血

解诸毒。

解野葛毒。

热血,解中生金、生银、砒霜诸毒,射工毒。

盐卤毒,宜服此解之。

能补血解毒,劳伤吐血,冲热酒调服。

解鱼虫百毒。

 

食疗应用

用于阴虚发热、咳嗽咽干。鸭肉适量,天门冬20克(布包),同炖食。

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小便不利。鸭肉、莲子、冬瓜、薏苡仁配伍,煮熟食。

治腹水、水肿。鸭肉切小块与大米煮粥。

用于阴虚水肿者。雄鸭切块,与猪蹄或火腿煮熟后加调味食用。滋阴利水。

 鸭 蛋

    性味归经 甘,微寒;入肺、脾经。

    功用主治 清热,滋阴,降火。可作为虚弱者及家庭日常饮食。鸭蛋所含营养成分与鸡蛋相近,蛋白质含量略低,而脂肪含量稍高,宜制成皮蛋(松花蛋)、咸蛋食用。

 

食疗保健作用

    鸭蛋所含营养成分与鸡蛋相似,其营养保健作用也基本相同。鸭蛋有补阴清热的作用,可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口渴、大便干结等。

 

食疗应用

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咽干。鸭蛋2个,银耳10克,冰糖适量,银耳泡发水煮。入鸭蛋(打散)及冰糖,饮汤食银耳。滋阴清肺。

清肺止热嗽,治喉痛。用开水冲打散的鸭蛋,饮服。

治百日咳。冰糖适量,水溶化之,打入鸭蛋2个,调匀,蒸熟食用。

补气阴,治身体虚弱。猪肉切片煮熟,入鸡蛋(打散)2个,加盐、调料食用。

 

鹅 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经。

    功用主治 益气养阴,和胃止渴。适用于消渴及阴虚体弱、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症。饮膳正要中记载:鹅解五脏热,止消渴,脂润皮肤,主治耳聋。文献记载,治消渴以白鹅肉为佳。鹅血: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消淤散结。适用于虚羸、消渴等。现代研究认为,鹅血有防治消化道癌的作用。文献中也有类似记载,本经逢原称:鹅血能涌吐胃中淤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乘热恣饮,即能吐出病根。

 

食疗保健作用

    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意见各一。究不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而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多肥腻而壅不渴之义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显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

 ①利五脏。

 ②主消渴,煮鹅汁饮之。

 ③白鹅:解五脏热,止渴。苍鹅:发疮脓。

 ④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

 

食疗应用

 ①用于脾胃虚弱、消瘦乏力饮食减少。鹅肉切块;将黄芪10克,党参20克,山药15克,3味布包,与鹅肉同炖至肉烂,加调料,布包弃之,食肉饮汤。

 ②用于气阴不足、口干思饮、乏力短气或消渴。鹅肉、猪瘦肉切成小块,将山药15克,北沙参15克,玉竹10克,3味布包,与肉同炖。

 益气补虚,养阴。鹅肉切碎丁,香菇、火腿切丝,加水同煮半小时,去渣留汤。下入大米熬至熟,加盐等调味品即可。

 

鹌 鹑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胃、大肠经。

    功用主治 补五脏,益中气,实筋骨,清湿热。适用于脾胃虚热之食欲不振、肝肾不足之筋骨痿软、体虚不耐寒热、湿热所致之痢疾、小儿疳积及痹证等。

 

食疗保健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其具有滋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之功效。鹌鹑易驯养,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极具营养,有动物人参之称,是老幼皆宜的美食。

 

食疗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体倦。鹌鹑与党参、山药配伍,煮熟食用补脾益气。

用于脾虚水肿。鹌鹑肉与赤小豆、生姜同炖食。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鹌鹑肉、枸杞、杜仲(布包)同炖,去布包,食肉饮汤。

用于小儿疳积及虚弱者。鹌鹑加少许油、盐蒸熟,早、晚各1次,连吃5天。

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鹌鹑1只,党参10克,怀山药30克,共煮熟食之。

 雀 肉

    性味归经 甘,温;入肾、脾经。

    功用主治 益气壮阳,暖腰膝,缩小便,益精髓。适用于阳痿、腰膝酸痛、崩漏带下、小便频数、眩晕耳鸣及阳虚羸瘦诸症。饮膳正要载:性热,壮阳道,令人有子。

 

食疗保健作用

其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气,助阴道,益精髓。

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

治老人腑脏虚损羸瘦,阳气乏弱:雀儿五只(治如食法),粟米一合,葱白三茎(切)。将雀儿炒熟,次入酒一合,煮少时,入水二盏半,下米做粥欲熟,下葱白五味等,候熟空心食之(养老奉新书)。

治肾冷偏坠、疝气。生雀三枚,燎毛去肠,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缩砂、肉桂各二钱,入肚内,湿纸裹,煨熟,空心服之,酒下(仨斋直指方)。

治小肠气疼痛。带毛雀儿,取去肠肚,将金丝矾研细,装放雀儿肚满,缝合,用桑柴火缓缓煨烧成炭,研为细末,空心用酒调下。恐恶心,入盐汤少许。年远者每服二枚,近者一枚(瑞竹堂经验方)。

治百日咳。麻雀肉一只,冰糖三钱。炖熟,每服一只(吉林中草药)。

 

食疗应用

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早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单用本品油炸或同大米煮粥食。

用于精髓不足、眩晕耳鸣。本品同天麻配伍,蒸熟食用。补肾壮阳。

用于阳痿、早泄、畏寒、腰膝酸软、小便频数。麻雀2只,菟丝子20克,枸杞子20克(后2味布包),共煮熟,食肉饮汤。

用于睾丸偏坠冷痛、疝气。麻雀3只,将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5克,肉桂5克,入肚内,湿纸裹,煨熟空腹酒下。

用治百日咳。麻雀1只,冰糖9克,炖熟。

 

鸽 肉

    性味归经 甘、咸,平;入肝、肾、肺经。

    功用主治 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添精生髓,祛风解毒。适用于头昏头痛、气短乏力、久病体弱、血虚经闭等。还适用于治疗白癜风、疮癣等。饮膳正要载:调经,益气,解诸药毒。

 

食疗保健作用

滋肾益气,去风解毒。治羸、消渴、久疟、妇女血虚闭经、恶疮。乳鸽肉能清热、活血、行淤、拔毒,用以治癣疥、疮、疡、小儿疹毒内陷等症。鸽心补虚养血,镇静,治精神恍惚等。

治羊痫症。当上症发作时,立即取刚宰之鸽子心一次生吞,1~2次便有显效。但须知患者多在什么时候发作,才能有活鸽使用。

糖尿病、骨蒸肾虚遗精。用老鸽1只,瘦肉150克,芡实20克,煲汤。

 

食疗应用

用于阴虚所致消渴多饮、气短乏力。鸽肉与山药、玉竹配伍,炖熟食。

用于肝肾虚、妇女闭经、月经量少。鸽肉与当归、怀牛膝、大枣同用,炖熟食。

用于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饮食减少。鸽肉与黄芪、党参配伍,煮汤饮用。

用治久疟。鸽肉蒸食。

用于肾虚、老年体虚。白鸽1只,枸杞子20克,黄精15克,共炖或蒸煮食用。

用于妇女闭经、经血少者。白鸽1只,炙鳖甲15克,炙龟板15克,柏子仁15克,大枣5枚,煮后食肉饮汤。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