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七章 治疗———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日期:2012-07-04]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七章 治疗———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1.眩晕之病,悉属肝胆风火

 ———高鼓峰

    眩晕又称为头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头晕时患者会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行走时也不能沿直线前行,只会持续偏向一侧,病发时,眼球会不断震颤。

 

眩晕的类型

    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一般可分为旋转性眩晕和一般性眩晕。

(1)旋转性眩晕: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药物性眩晕及前庭神经炎等。

      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有以下四种。

      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眩晕的治疗

 (1)中药处方: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穴道治疗:有两种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一:取穴睛明、眼眶、印堂、太阳、前额、听宫、翳风、风池、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内关、外关、合谷。揉睛明,摩眼眶,揉印堂、太阳;分推前额;上推听宫、翳风;按揉风池、足三里;揉按百会、三阴交;拿内关、外关;拿揉合谷。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

       按摩疗法二:取穴百会、四神聪、头维、印堂、前额、太阳。五指叩击百会、四神聪1畅5~3分钟;揉按头维5分钟;分推从印堂至太阳穴并揉按,共5分钟。每日或隔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3)食疗方法:这里介绍三种食疗方。

      黄豆芽猪血汤:将黄豆芽250克去根洗净,250克猪血划成小方块,用清水漂净。锅内加油少许烧热,爆香蒜蓉、葱花、姜末,下猪血并烹入黄酒,加水煮沸,放入黄豆芽,煮2分钟,调入精盐、味精。适用于血虚头晕、缺铁性贫血。

      当归羊肉羹:将党参、黄芪、当归各25克用纱布包裹,与250克羊肉同放砂锅内,加水煎煮,至肉烂时放入生姜及食盐。随意食肉喝汤。补气养血,温中暖下。对气血双亏,血不上荣而致的眩晕疗效较好。有内热的病人慎用。

      葱白大枣汤:葱白7根,大枣15枚,白糖50克。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1剂,睡前服下。适用于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眩晕、失眠、烦燥不安等。

 

【贴心提示】

    若眩晕的同时,还伴有其他任何症状的话,一定要去医院及时检查,防其他疾病。但如果不是疾病所引起的眩晕,就只需要平日多注意适度的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铁质的食物就可以缓解。

 

【语录链接】

无痰不作眩,虽有风者,亦必有痰挟气,虚者亦宜治痰为主。

             ———医述

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张景岳

无痰不眩,无火不晕。

       ———丹溪心法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篇

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篇

 

2.多郁不得眠者,从郁结痰火治

 ———张石顽

     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失眠症的主要症状是对白天活动的影响,例如感觉疲劳、烦躁、情绪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上床难以入睡,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或多梦、噩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这样的睡眠状况,如果发生的时间不长,且白天其他不适症状不明显,也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可称失眠,但不能认为就是失眠症。

 

 

失眠的类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失眠症状以及失眠时间。根据不同的症状,失眠可分为三种类型:难以入眠型,又称起始失眠;不能持续沉睡型,又称间断性失眠;早醒型,又称终点失眠。

    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短暂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少于一星期;短期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星期与一个月之间;慢性失眠,即失眠时间在一个月以上。

    除以上各种失眠类型外,还有生理性失眠、心理性失眠、病理性失眠、药物性失眠等。

 

 

失眠的治疗

(1)中药处方:龙胆草1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泽泻15克,木通1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柴胡10克,生龙骨30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穴道治疗:主要有两种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一:掐左右神门穴数十次。仰卧,两手握空拳,置于心窝下及胃上脘部3~4分钟。侧卧,深呼吸数十次,全身放松,不多时即可入睡。

      按摩疗法二:掐左右神门穴数十次。仰卧,点揉上、中、下脘。仰卧,点揉幽门、天枢、内关、公孙、足三里等穴。

(3)食疗方法:这里介绍三种食疗方。

      龙眼洋参饮:龙眼肉30克,西洋参6克,白糖10克。将三物放入带盖的碗中,置锅内隔水反复蒸之成膏状。对心脾气血亏虚而致心悸、不寐、健忘者,疗效颇佳。每晚食之,每服1匙。苦丁肉桂袋泡茶:将苦丁茶5克,肉桂2克,夜交藤3克碾成粗末,用过滤纸压边包裹,置茶杯中,开水冲入,加盖,静置10分钟,即可饮用,随冲随饮,味淡为止。此为保健茶,可常服。

      山楂饮:将100克山楂炒热,不使焦苦,加入白糖50克,掺入清水,熬煮20分钟。临睡前温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者,饮之最宜。

 

 

【贴心提示】

    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时失眠是难免的,您不要一失眠就立即服安眠药。但如果失眠持续二周以上,并出现白天明显不适症状,甚则影响工作或学习,您便可以去正规医院失眠专科就诊。同时,建议您最好是晚10点钟以前睡觉,早上6点起床,这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睡眠时间。

 

 

【语录链接】

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

 ———林佩琴

凡病后、产后不得眠者,此皆血气亏虚,心脾二藏不足。

 ———医述

3.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

 ———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

    打鼾的临床表现非常普遍,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打鼾者常见于肥胖及年龄较高而身体肥胖人员,病理性打鼾者常见于脑部疾病如昏迷等无呼吸道疾病和神志不清患者。论打鼾的形式不同,但究其结果来看,轻的使打鼾人不适,重的可致呼吸严重障碍,甚者产生生命危险。

 

打鼾的类型

    轻者只在劳累、饮酒或仰卧位睡觉时发生。重者则夜夜鼾声如雷,从不间断,称之为习惯性打鼾。有的人发出的鼾声均匀而规律,声音高低一致,一般不伴有呼吸暂停,称之为单纯性打鼾。有的人鼾声忽高忽低,间歇数十秒到数分钟无声无息,然后又发出可怕的怪声,这种鼾声多见于睡眠呼吸暂行综合征患者。

 

打鼾的治疗

(1)中药处方:银花30克,山慈姑片2畅5克,僵蚕10克,象贝母10克,大青叶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每日1煎,分2次服用。或常服中成药清气化痰丸,每次6克,每日2次,吞服。

(2)穴道治疗:上床之前清通鼻孔,保持呼吸道通畅,使两手劳宫相对,轻轻用力揉擦,待劳宫发热后,用两手中指、食指并起来,从鼻部迎香穴到鼻根进行轻轻按摩至感温热为度,然后按摩人中穴,使得呼吸道更为通畅。上床后,取舒适的睡姿,以舌头抵在上腭、牙齿周围,轻轻搅动,意念津液滚滚而来,很快会津液满口,此时双唇微闭,自然形成鼻吸鼻呼状,令人入睡,这样打鼾的机会就会减少。若夜间醒来,仍可按此法进行。

(3)食疗方法:这里介绍两种食疗方。

      花椒油拌蕨菜:将干蕨菜200克放入开水中,浸泡至回软发透时,捞出摘洗干净,再放入沸水中汆透,捞出控干水分,加精盐、味精、花椒油拌匀。再将25克大海米放入碗中,注入适量热水,待大海米泡软后,捞出控干水分,码在蕨菜上即可。每日1次。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失眠、打鼾等症。

      天麻鲤鱼: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酱油、料酒、食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姜、水豆粉各适量。将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道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约4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每日1次。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打鼾等症。

 

【贴心提示】

    一般来说,经常打鼾的人都比较肥胖,因此建议您随时注意自己的体重,尽量不要使自己肥胖起来,这样便能防治打鼾的症状。

 

【语录链接】

 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

  ———诸病源候论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伤寒论

4.夫治呕之法,必用苦辛通降

 ———王旭高

    呕吐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呕吐的类型

    呕吐一般分反射性与中枢性两大类。

(1)反射性呕吐

    消化系统疾病:如咽部刺激、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急性胃肠穿孔、幽门梗阻、大量出血、胃黏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胃扭转、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等。

    其他系统疾病:如泌尿生殖系疾病(输尿管结石、急性肾孟肾炎、急性盆腔炎、异

位妊娠破裂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眼耳疾病及其他(如梅尼埃病、迷路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等)。

(2)中枢性呕吐

    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脑膜炎、脑出血、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肿瘤、脑震荡、颅内血肿、癫痫持续状态等。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或寄生虫感染。

内分泌与代谢紊乱:如妇女早期妊娠、尿毒症、肝性昏迷、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代谢性酸碱失衡、甲亢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

 

呕吐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处方一:半夏、陈皮、猪苓、茯苓、泽泻各10克,白术、桂枝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利水渗湿,降递止呕。

 

      处方二:绿豆100克,芦根100克,生姜10克,紫苏叶15克。先煎芦根、姜、苏叶,去渣取汁,入绿豆煮作粥。任意食用。用于湿热呕吐及热病烦渴、小便赤涩,并解鱼蟹中毒。

(2)穴道治疗

    穴位中脘为脐眼上4寸;足三里为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0畅5寸;内关为手腕横纹正中向上3寸;肩井为第7颈椎棘突和肩峰连线中点。

    家人以手指用力按摩病人内关、中脘、足三里、肩井穴。按压、按揉穴位,力量由轻到重,至局部酸胀感,每穴按压2~3分钟,对止吐有较好疗效。

 

(3)食疗方法

      枇杷芦根汤:新鲜枇杷30克,鲜芦根30克,淡竹茹20克。加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3~5天。适用于胃热呕逆。

      竹茹粥:先将15克竹茹煎汁,去渣。再用50克大米,3克生姜加水煮粥,快熟时兑入竹茹汁,再稍煮即可服食,每日1次。适用于胃热呕吐。

 

【贴心提示】

    在胃肠炎流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卫生预防,预防措施也不复杂,只要注意经常洗手,不吃腐烂变质和生冷食品,就可以保护肠道健康。

 

【语录链接】

上焦之吐,多由气闭,责诸胃阳不能上升也,治在温胃。下焦之吐,多由阴逆,则诸肾阳不能下镇也,治在纳火。

 ———程郊倩

呕苦之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李用粹

呕吐一证,治法以泄肝和胃为纲领,用药以苦辛为主,以酸佐之。

 ———叶天士

治胃之法,全在温通。虚则必用人参,药味皆属和平。治肝之法,药味错杂,或寒热互用,或苦辛酸碱并投。盖因厥阴有相火内寄,治法不得不然耳。

 ———叶天士

5.久咳而滋补无功,必需培养脾元

 ———会心录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从外界进入呼吸道内的异物,可借咳嗽反射的动作而排出体外。可是如为频繁的刺激性咳嗽而致影响工作与休息,则失去其保护性意义。

 

咳嗽的类型

    中医认为,外邪侵袭和内伤皆可引起咳嗽。外邪咳嗽分为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内伤咳嗽又可分为痰温咳嗽、痰热咳嗽、阴虚咳嗽、阳虚咳嗽四种。

 

咳嗽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处方一:杏仁15克,枯矾6克,罂栗壳12克,五味子10克。

      处方二:百部9克,天浆壳3只,南天竹6克,马勃3克。

(2)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取太渊、偏历、风门、肺俞、膻中、璇玑,痰多者加中脘、气海、足三里。每穴平揉、压放、点打各100次。属热者,减去点打法。

      推拿疗法:第7颈椎捏起放开100次。风门、肺命两穴对捏100次,左右各平揉100次,向上推两穴上下皮肉36次,再向下推54次。切住经渠、少商二穴,拇指随切的动作环绕摇动100次。施术者用拇指沿肋间隙,从中线分推至两胁以开胸顺气。拇指点按天突、膻中、中腑、鱼际、列缺。力量中等,每穴半分钟。风寒袭肺者可加点风池、合谷,风热犯肺者可加点曲池、合谷、外关,痰浊阻肺者可加点中脘、足三里、丰隆,肾气不足者可加点太溪、涌泉。每日可做1~2次,每次20~30分钟。

(3)食疗方法

      罗汉果炖猪肺:选用成熟的罗汉果10个,切成薄片。将250克猪肺切成小块,挤出泡沫,洗净。将猪肺、罗汉果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置于火上,旺火烧开,改用小火炖煮,煮至肺熟,即可食用。适用于痰热咳嗽及风热咳嗽。蜜饯萝卜梨:将白萝卜、梨各1个洗净切碎,放入碗中,倒入50克蜂蜜,放入7粒白胡椒,装锅蒸熟为度,将白胡椒拣出,分2次温服。此方是治疗风寒咳嗽的良方。

      萝卜蜂蜜饮:将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30克,再煮沸即可。温热服下,每日1~2次。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去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贴心提示】

    由于绝大部分咳嗽是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第一,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第二,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第三,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第四,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语录链接】

 咳嗽治表邪者,药不宜静,静则留连不解,变生他病,故忌寒凉收敛。

      ———张石顽

 咳而无痰者,以甘寒润其肺;痰多致嗽者,以辛平燥其脾。

      ———张石顽

 疗久咳必先顾其胃气,未有胃不顺而咳可愈者。

      ———王旭高

燥自外感者,必咳嗽咽干,凛凛恶寒;燥因内伤者,必甚干便燥,易饥不欲思食,有伤气伤血之分也。

      ———王旭高

 外感之咳,实中亦有虚,宜寓攻于补;内伤之咳,虚中或夹实,宜补水兼清。

  ———会心录

 

6.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

 ———张介宾

    噎膈,又称噎嗝,是以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病。噎即噎塞,指食物下咽时噎塞不顺;膈为格拒,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统称为噎膈。

    噎膈是因内伤饮食、情志、年老肾虚等原因致肝脾肾功能失调,形成气滞、痰阻、血淤阻滞食道,而致食管狭窄,胃失通降,津枯血燥,食道干涩。噎膈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所以其病变脏腑关键在胃;又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为三者均与胃、食道有经络联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在噎膈的形成中共同发生作用。

 

噎膈的类型

(1)痰气交阻: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情志抑郁时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2)淤血内结: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甚或呕出物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着不移,肌肤枯燥,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3)津亏热结:食物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屎,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

(4)气虚阳微:水饮不下,泛吐多量黏液白沫,面浮足肿,

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腹胀,形寒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噎膈的治疗

(1)痰气交阻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常用药:郁金、砂仁壳、丹参、沙参、贝母、茯苓、杵头糠、荷叶蒂。

      可加瓜蒌、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加麦冬、玄参、天花粉以增润燥之效。若郁久化热,心烦口干者,可加栀子、黄连、山豆根清热除烦解毒。若津伤便秘,可配增液汤加白蜜,以助生津润燥之力。若胃失和降,泛吐痰涎者,加半夏、陈皮、旋覆花以和胃降逆。还可辨证选用四七汤、温胆汤、导痰汤等方。

(2)淤血内结治法:滋阴养血,破血行淤。

      常用药:生地、熟地、当归、桃仁、红花、丹参、三七、五灵脂、乳香、没药、蜣螂虫、海藻、昆布、贝母。

      可加乳香、没药、丹参、赤芍、三七、三棱、莪术破结行淤,加海藻、昆布、瓜蒌、贝母、玄参化痰软坚,加沙参、麦冬、白芍滋阴养血。若气滞血淤,胸膈胀痛者,可用血府逐淤汤。若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先服玉枢丹,或用烟斗盛该药,点燃吸入,以开膈降逆,其后再服汤剂。若呕吐物如赤豆汁者,可服云南白药以化淤止血。

(3)津亏热结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乌梅、芦根、白蜜、竹茹、生姜汁、半枝莲。

      可加玄参、生地、石斛以助养阴之力,加栀子、黄连、黄芩以清肺胃之热。若肠燥失润,大便干结,可加火麻仁、瓜蒌仁、何首乌润肠通便。若腹中胀满,大便不通,胃肠热盛,可用大黄甘草汤泻热存阴,但应中病即止,以免重伤津液。食道干涩,口燥咽干者,亦可用五汁安中饮,频频呷服,以生津养胃,和胃降逆。

(4)气虚阳微治法:温补脾肾。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砂仁、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若中气下陷,少气懒言,可用补中益气汤。若脾虚血亏,心悸气短,可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噎膈至脾肾俱败阶段,一般宜先进温脾益气之剂,以救后天生化之源,待能稍进饮食与药物,再以暖脾温肾之方,汤丸并进,或两方交替服用。

 

【贴心提示】

     噎膈之症除了用药疗方法外,还需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遏止愈后的复发。噎膈患者进食不可太快,宜细嚼慢咽,不可吃过烫、过硬、辛辣、变质食物,易忌烈性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羊奶、肉汁、蜂蜜、藕汁、梨汁等。

 【语录链接】

寒温失宜,食饮乖度,或忿怒气逆,思虑伤心,致使阴阳不和,胸膈塞,故名膈气也。

  ———太平圣惠方·第五十卷

7.胃腑以降为顺,治胃重在和降

 ———医学谚语

    胃痛,又称胃脘痛。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情绪经常起伏很大,所以患胃痛病的人越来越多。

 

胃痛的类型

中医学将胃痛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风寒伤胃:胃脘冷痛,呕吐清水痰涎,胃寒喜暖,得热痛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且弦。

(2)胃中实热:痛势急迫,胃脘部有烧灼感而拒按,吐酸嘈杂,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食滞内停:胃痛且胀,嗳酸厚腻或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吐后则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有力。

(4)肝气犯胃:胸胁胀痛,胃脘痞满且痛,嗳气频作,恶心呕吐,逢情志抑郁则疼痛加重,舌苔薄白,脉象弦数。

(5)阴虚胃痛:胃痛隐隐,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饥不择食,口干口渴,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红数。

(6)脾胃虚寒: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胃痛缠绵,喜温喜按,空腹为甚,或呕吐清水,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7)气滞血淤:胃痛,如遭针刺或刀割,痛无定处,拒按,兼有呕血及黑便,舌质紫黯,牙存淤斑,脉弦涩。

 

胃痛的治疗

(1)中药处方:生黄芪250克,延胡索250克,广木香150克,海螵蛸100克,甘草100克,高良姜200克,白术150克,鸡蛋壳粉15克,附子50克。将药洗净晒干,粉碎过筛备用。每次6克,每日服3次,姜汤冲服。

(2)穴道治疗:按压、揉压双侧足三里,可使疼痛逐渐缓解。指压时局部应有酸胀感。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0畅5寸。

(3)食疗方法:这里介绍两种食物。

      木须肉:黄花菜干品20克,黑木耳干品10克,瘦猪肉60克,植物油、细盐、黄酒、香葱各适量。黑木耳用温水浸泡发胀后,再用冷水浸没,备用;黄花菜浸泡片刻,滤干;瘦猪肉切薄片,用刀背打松,加细盐、黄酒拌匀。植物油二匙,用中火烧热油,倒入肉片,炒2分钟,再倒入木耳、黄花菜同炒,加细盐、黄酒适量,炒出香味后,加淡肉汤或清汤半小碗,焖烧8分钟,撒上香葱,拌炒几铲即成。佐膳食用,对胃痛及兼有其他血淤证候的疾病者皆宜。

      陈皮萝卜炒肉丝:将200克胡萝卜切细丝,100克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先炒胡萝卜至八成熟后出锅,再用油炒肉丝、陈皮丝3分钟,加入胡萝卜丝、少许盐、黄酒同炒至香,添水焖烧七八分钟,撒入香葱即成。适于肝气犯胃所致胃痛患者佐餐。

 

【贴心提示】

    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语录链接】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李中梓

虚劳之证,扶脾保肺,多不可缺。

       ———张石顽

愚治虚证,人视为万无生理者,胃阴虚即养胃阴,胃阴虚,胃气亦

虚,即养胃阴兼益胃气,无不应手取效,转危为安。

       ———费绳甫

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则胀满。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

胃中寒,则腹胀。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

 ———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篇

8.凡治痢疾,一见表证,必先解表

 ———医述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但常年皆可有散发病人。

 

痢疾的类型

    痢疾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由细菌引起的,称为杆菌痢疾,简称菌痢;另一种是由一类变形虫引起的,称为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病。两种痢疾的初期症状相同,识别病因以求对症下药是很重要的。两者之中,阿米巴痢疾比较严重,这种小型寄生虫很难消灭,还会引起肝脏和肺部脓肿。患者体重急剧减轻,严重的腹泻可能持续数月之久,粪便带恶臭。此外,肠气和胃胀也是此病的症状。

 

痢疾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处方一:山楂60克,红糖60克,白酒30毫升。将山楂用文火炒至略焦时,离火加酒搅拌,再置火上炒至酒干。加水1碗(约200毫升),煎15分钟,去渣,加入红糖煮沸,趁温服下,每日1剂,一次服完。

      处方二:山楂125克,厚朴9克。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为1剂。首日服2次,每次200毫升;次日起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连续服用1周。

(2)穴道治疗

      取穴合谷、上巨虚、天枢、关元、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患者仰卧,术者用手掌在腹部顺时针做摩法、揉法各5遍,并用拇指点揉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各30~50次。

(3)食疗方法

      白头翁粥:白头翁15克,黄柏10克,秦皮12克,黄连3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先煎上药,取汁去渣,入淘净的粳米煮粥,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温热服。适用于菌痢、肠炎。虚寒性下痢不宜用。

      姜茶乌梅粥: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绿茶5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前三味煎煮,取汁去渣,加粳米煮粥,粥将熟时调入红糖即可。每日2次,温热服。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湿热型菌痢忌用。

 

【贴心提示】

    痢疾的自我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特别要注意消灭苍蝇,防止苍蝇污染食品,传播疾病。

    第二,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食物,夏季冷饮也不宜多食,以防止消化道防御机能下降,禁食生冷、腐败、变质的食物。

    第三,避免寒暖失常,不要让身体过度疲劳,在受凉或疲劳时,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防止暴饮暴食。

    第四,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第五,家中一旦发现有细菌性痢疾患者,要及时给予隔离和治疗,病人的用具要及时消毒。

 

【语录链接】

凡治痢,和血勿伤血,调气勿破气。

 ———杨士瀛

下痢治法: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疏之,小便涩者利之,盛者和之去之,过者止之。

 ———张洁古

泻痢不已,急而下趋,愈趋愈下,泄何由止。甘能缓中,善禁急速,所谓急者缓之是也。

 ———李中梓

痢在气分,有苦辛调气和辛甘益气等法;在血分,有酸苦行血及咸柔养血诸方。

 ———叶天士

暑毒亦痢,夏秋最多,釜底抽薪,却是去痢之捷法。

 ———何廉臣

撑痢疾,饿伤寒。

 ———谚 语

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疾。

 ———谚 语

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

 ———谚 语

 

9.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

 ———张景岳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此定义把水肿局限于局部或全身血管外的细胞外液(指组织间液)容量的增多。其实,细胞内液的过多积聚,有时也称细胞水肿,如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后者未为上述定义所包括,许多水肿可不伴有细胞内液量的明显变化。为了把水肿这个术语限于细胞外,有人主张把细胞水肿称为细胞水化。

 

水肿的类型

水肿按分布范围可分全身水肿和局部水肿。也可按发生部位命名,如脑水肿、肺水肿、皮下水肿等。正常体腔内只有少量液体,当体腔内液体过多积聚时,称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脑室积水、阴囊积水等。

水肿常按其原因而命名,如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性水肿、静脉阻塞性水肿、淋巴水肿、炎症性水肿等。可见水肿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重要病理过程或体征。

 

辨证的要点

    水肿病证首先须辨阳水、阴水,区分其病理属性。阳水属实,由风、湿、热、毒诸邪导致水气的潴留。阴水多属本虚标实,因脾肾虚弱,而致气不化水,久则可见淤阻水停。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在肺、脾、肾、心之差异。最后,对于虚实夹杂,多脏共病者,应仔细辨清本虚标实之主次。

 

水肿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处方一:黄芪20克,白术12克,防己9克,桂枝9克,茯苓15克,泽泻9克。

      处方二:大枣50克,赤小豆100克,大蒜15克,茯苓(布包)15克。

(2)穴道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体侧,用手掌根揉按肾俞、脾俞穴各约5分钟,然后从长强穴循脊椎提捏至大椎部。揉按大椎部片刻,即用右手小鱼际部缓缓用力沿脊椎揉按旋推至长强穴。如此往返30分钟。再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食疗方法

      三红汤:将30克大蒜拍碎,与红苋菜、赤小豆各30克,红糖100克同时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置火上煎煮至豆熟即可。饮汤,食菜、豆。每日1剂,分2~3次服,连用1周。适用于脾虚肝旺之妊娠后期水肿、血压升高等。

      赤豆汤:将250克赤小豆洗净,浸泡1~2小时,淘净,放入砂锅,加水约30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煨至赤小豆熟透为止。趁热食豆,喝汤。每日1~2次,连续饮用5日左右。适用于各种水肿病,并可用于产后缺奶。

 

【贴心提示】

    预防水肿疾病必须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多的食物。另外,在工作、劳动时,要做到劳逸结合,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语录链接】

肿当分利而实脾,胀宜清气而开郁。

       ———方 隅

古法治肿,大都不用补剂,而多用去水等药,微则分利,甚则推荡。

       ———张景岳

虚寒胀病而用温补,阅古人调剂必是通法。盖通阳则浊阴不聚,守补恐中焦易钝。

       ———叶天士

冬瓜黄瓜西瓜皮,消肿无需他药医。

       ———谚 语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黄疸证,服解利之药

 ———医述

    黄疸,即血中胆红素增加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如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仍未能察见黄疸时,可名为隐性黄疸。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

 

黄疸的类型

    根据形成原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

(1)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形成过多而导致的黄疸,这种黄疸叫溶血性黄疸。可见于溶血性疾病。

(2)由于肝细胞病变、肝功能障碍、胆红素代谢失常(如肝炎、肝癌等疾病),使胆红素在血中积聚而导致的黄疸,叫肝细胞性黄疸。

(3)由于肝内或肝外道系统发生梗阻,影响胆汁的排泄,使胆红素排不出去而导致的黄疸,叫梗阻性黄疸。可见于胆石梗阻于胆道、胆道系统肿瘤压迫、肝脏肿瘤、胰腺肿等。

(4)肝细胞有某种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而导致的黄疸,叫先天性黄疸。

 

黄疸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处方一:将芜菁菜籽10~15克捣碎,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处方二:茵陈30克,白糖3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剂。

(2)穴道治疗

      按摩头、十二指肠、肝、胆囊、淋巴腺等反射区。每日2~3次。

(3)食疗方法

      醋拌烧鸡蛋:将1枚鸡蛋连壳烧成炭后研末和60毫升醋调匀,隔水炖服。每日1次。

      泥鳅炖豆腐:将5条泥鳅放清水中,滴几滴食油,让泥鳅吃油及清水后,排出体内粪物。然后将泥鳅同1块豆腐切块炖熟,加盐及味精调服。每日2次。

 

【贴心提示】

    本文向您介绍了成人罹患黄疸症的治疗方法,但若幼儿特别是新生儿患了此症又该如何处理呢?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胎黄。孕母常因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就出现胎黄。建议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第二,婴儿出生后需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第三,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第四,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语录链接】

    外感之黄,热解而黄自消;内伤之黄,虚回而黄始退。外发体实者,投清凉可愈;内发元亏者,非补益不痊。

             ———会心录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帝内经·灵枢·诸疾诊尺

伤寒淤血不解,郁发于表,发为黄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关幼波

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景法治之。

                 ———尤在泾

阳黄当清湿热,开太阳;阴黄当温脾肾,化膀胱。

                 ———沈绍九

人有病黄肿者,不可以误以为黄疸。盖黄疸者,遍身为重,眼目俱黄,而面无肿状;黄肿之黄,则其色带白,而眼目如故。

                 ———陆九芝

 11.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陈良甫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角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风的类型

    中风分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两大类。脑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有一类特殊的类型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三大类:脑梗塞、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风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地黄30克,巴戟天10克,石斛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熟附子8克,石菖蒲10克。每日1剂。

(2)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若中风已发生,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捏压少冲、关冲、商阳、肝穴,每穴10~20次,轻缓进行,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另外,外关是非常有效的穴位,可按压之。

      按摩疗法二:若中风已3个月以上,成为中风后遗症期时,按压肾穴、肝穴、心穴、健理三针区,均可达到促进语言、肢体恢复的作用。

(3)食疗方法

      猪肉杞子汤:将100克瘦猪肉切片,与3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枸杞、10枚大枣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汤,汤成拣去黄芪、当归,调味即可。食肉喝汤,并吃枸杞与大枣。每日1剂,可连用1~2个月。主要治疗脑中风及脑中风留下的后遗症。

       乌龟冰糖饮:取750克乌龟血放碗中,加清水及冰糖适量,放入锅中隔水炖熟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主要治疗脑中风。

 

【贴心提示】

    在生活中,如果碰到脑中风病人,应迅速叫救护车,送到有神经内科和脑外科的医院急救,并要将以下病情准确地转告医生。如发作的具体时间,是否呕吐,症状是否逐渐恶化,意识情况如何,头痛的程度,手脚麻痹、语言障碍有没有,是否在服用降血压药,有没有受伤等。

 

【语录链接】

 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其久也,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理。

  ———戴复庵

 12.治惊莫若安心,治悸莫若顺气

 ———方 隅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本病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心悸的类型

    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也可导致心悸。其类型如下。

(1)心神不宁型:此类心悸患者平时精神过于紧张,一点小事就会思前想后,常见于女性。而当受惊吓后,就会出现心悸。

(2)心血不足型:此类心悸患者多为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血虚明显,平时又思虑过度,致使心脾两虚而造成心悸。

(3)阴虚火旺型:此类心悸是肾虚心火旺而致,久病体弱者多发。中医认为,心主神志,需靠肾阴的滋养,心火也需肾阴的制约才能防止过旺。当各种原因引起肾阴虚弱时,心脏没有了制约和滋养,就可出现心火过旺而见心悸。

 

心悸的治疗

(1)中药处方

      柏子仁30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2克,白芍10克,龙眼肉10克,党参10克,生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木香10克,大枣10克。每日1剂。

(2)穴道治疗

      按压推揉心包区,至皮肤潮红发热。同时,刺激内关。当右侧伴有胸痛时,刺激右侧手腕的内关,当左侧伴有胸痛时,则刺激左侧手腕的内关。

(3)食疗方法

      柏子仁粥:先将10~15克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50~100克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蜂蜜,稍煮沸即可。每日2次,2~3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以及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大便泄泻者不宜用。

      酸枣仁粥:先将洗净的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放入15克酸枣仁末再煮,煮至米开粥稠为度。空腹温热食。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肝、胆、脾、心有实热或暑湿内停以及初感风寒者,不宜用。

      双仁粥:先煎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红枣5枚,取汁去渣,同100克粳米煮粥,粥熟调入红糖稍煮即可。空腹温热食,每日1~2次。适用于心悸、头晕、倦怠、舌质淡红、脉细弱。内有实热、大便溏泄者不宜用。

 

【贴心提示】

    心悸患者伴有多种症状,如伴随出现胸痛、冒冷汗、晕倒等症,都有可能是患了严重的疾病,要加倍注意。平日要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如病情严重须及时入院就医。

 

【语录链接】

怔者血之虚,忡者火之盛,养血则怔自安,降火则忡自定。

 ———方 隅

心虚则心神不安而怔忡,有淤血亦怔忡。

 ———唐容川

 

13.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

        ———古今医鉴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痞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当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5%,就可诊断为脂肪肝了,有的甚至高达40%~50%。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并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脂肪肝的类型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脂肪肝的治疗

 (1)中药处方

 ①气滞型:治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主要药物: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

 ②血淤型:治法为疏肝养血,活血化淤。以膈下逐淤汤为主加减。

   全方特点:气血双调,养血破淤,以降为主,降中有升。

   主要药物:桃仁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草决明6克,山楂15克。

 ③湿热型:疗法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平胃散加减。

   全方要点:行气理气,分利湿热。

   主要药物:苍术10克,厚朴6克,青皮10克,陈皮6克,车前子15克,荷叶20克,泽泻15克,甘草6克。

痰淤型:治法为柔肝养血,化浊消淤。以旋复花汤和大黄蔗虫丸。

  全方特点:通利三焦,利胆降浊,化痰消淤。

  主要药物:青黛15克,昆布10克,栀子15克,茵陈6克,大黄10克,蔗虫15克,首乌15克,郁金6克。

(2)穴道治疗

    用右手拇指指端,压迫耳部内分泌穴(部位在耳屏间切进底部稍前方),每次10分钟,停3分钟,然后再用同法压迫10分钟,10天为一疗程,每日2次,坚持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3)食疗方法

    鱼脑粉:将鱼脑或鱼子焙黄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次服3~5克。

    脊骨海带汤:将海带丝洗净,先蒸一下。将动物脊骨炖汤,汤开后去浮沫,投入海带丝炖烂,加精盐、醋、味精、胡椒粉调味即可。食海带,饮汤。

 

【贴心提示】

    脂肪肝病人需要注意坚持体育锻炼,适当减少食量,控制体重增长,特别是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多食些豆制品和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

 

【语录链接】

肝壅,两胁痛。

            ———黄帝内经·素问

心下坚,大如旋盘。

                  ———金匮要略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14.滋阴养血,制其阳亢

      ———本草述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可归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类型

(1)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3)阴阳两虚:头晕,眼花,耳鸣,腰酸痛,阳痿,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4)气虚痰浊: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怠倦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

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油浊,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高血压的治疗

(1)中药处方:按照不同类型的病症用不同处方。

      处方一: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用石决牡蛎汤。石决明(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此方用石决明、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明天麻;失眠者,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处方二:肝肾阴虚宜滋肾养肝,用莲椹汤。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龟板(先煎)30克,牛膝15克。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气虚加太子

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处方三:阴阳两虚宜补肝肾潜阳,用肝肾双补汤。桑寄生30克,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霍9克,玉米须30克,杜仲9克,磁石(先煎)30克,生龙骨(先煎)30克。若兼气虚者,加黄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十味汤(肉桂3克,熟附10克,黄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云苔10克,泽泻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9克)。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黄芪30克,杜仲12克。

      处方四:气虚痰浊宜健脾益气,用赭决九味汤。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6克,法半夏12克,云芩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赭石、决明子以降逆平肝。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格、女贞之属,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仙茅、淫羊霍之属,若兼血淤者加川芎、丹参之属。

(2)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轻叩头部、脊柱两侧,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5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

    按摩疗法二:保健按摩,如洗面、揉叩头皮、浴眼、擦鼻、叩齿、梳头、鼓耳、抚枕后、举手、搓腰眼、揉腹、练腿、搓脚心等都有疏导气血、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的作用。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贴心提示】

    如果您已患高血压且夜间难眠,请在睡眠时把腿部的床稍垫高7~10厘米,这有助于迅速入睡和睡觉香甜。不过,如果血压低于100/60毫米汞柱的话就不需要这样做了。

 

【语录链接】

    先生治法,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若由思虑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用酸枣仁汤之类;若由动怒郁勃,痰火交炽则用二陈龙荟之属。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呕吐不食,可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其他如辛甘化风,甘酸化阴,清金平木,种种治法未能备叙。

       ———叶天士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15.健脾除湿泄浊,贯穿始终

    ———中医高脂血症的论治法则

    高脂血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它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其症状散见于眩晕中风脑痹等病证中,属痰浊痰痹范畴。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指的是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

 

高脂血症的类型

    高脂血症多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虚引起脏腑功能失常所致。其主要病机类型如下。

 (1)禀赋不足,好逸恶劳:因先天禀赋不足,肾虚不能温煦脾胃,以致脾虚不运,聚湿生痰;或生性好逸恶劳,贪睡恣食,或终日伏案,多坐少动,致使膏脂来源增多,利用减少,积于体内,滞留脉道,而变生本病。

 (2)饮食不节,脾胃损伤: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精微浊化而成脂浊痰湿;或因恣食肥甘、醇酒奶酪,以致膏脂过多,传输、利用、排泄不及,而成脂浊之变,侵淫脉道,而变生本病。

 (3)情志内伤,肝胆失利:除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致使膏脂传输、利用、排泄障碍,食浊变为痰湿之外,尚可因郁怒伤肝,而致肝胆疏泄失利,或肝郁脾虚,或肝郁脾困,最终亦导致膏脂聚集,变生痰湿。还可因肝郁化火烁津为痰,阻滞脉道,亦可变生此病。

(4)年老体衰,肾气不足:因年老体虚,肾气不足,不能温煦脾胃,脂质运化失常,滞留血中;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疏泄失职,气滞痰凝,而成本病。

 

高脂血症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处方一:茵陈15克,仙灵脾10克,女贞子10克,泽泻15克,草决明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二:草决明30克,山楂30克,泽泻30克,绿茶3克。上药研粗末,纱布包,沸水泡饮,每日1剂。

(2)穴道治疗

      耳针疗法:取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肝、肾的反射区。每次选用3~4穴,用碘酒严格消毒后,毫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两耳交替使用。隔日1次。

      艾灸疗法:取足三里、绝骨。患者平卧位,每次灸1侧。将艾绒做成黄豆大小的艾炷,每穴灸3~5分钟,每星期1~2次,10次为一疗程。

      针刺疗法:取中脘、脾俞、气海、内关、丰隆、足三里。每次选取3~4穴,交替使用。捻转进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食疗方法

      胡藕绿豆:大藕4节,绿豆200克,胡萝卜125克,白糖适量。先将绿豆洗净,浸泡半小时,然后沥干;胡萝卜洗净切碎,捣泥。再用白糖与绿豆、胡萝卜调匀,备用。将藕洗净,以刀切开靠近藕节的一端,切下部分留作盖,将和匀的绿豆萝卜泥塞入藕洞内,塞满为止。再将切下部分盖在原处,用竹签插牢,上锅隔水蒸熟。当点心食用。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症。

      浇汁鲤鱼:鲤鱼1条,鲜山楂片25克,面粉150克,鸡蛋清60毫升,植物油、料酒、葱段、姜片、精盐、白糖各适量。将鲤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切块,加入料酒、精盐渍15分钟。将面粉加入清水和白糖,打入鸡蛋清搅和成糊。将鲤鱼块下入糊中浸透,取出后沾上干面粉,放入爆过姜片的温油锅中翻炸3分钟捞起。山楂片加入少量水,上火煮烂,加入调料及生面粉糊,制成芡汁水,倒入炸好的鱼块煮15分钟,撒上葱段、味精即成。佐餐食。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全身水肿等症。

 

【贴心提示】

    预防高脂血症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轻中度体育活动等。在日常生活中,要解除各种思想顾虑,做到心情舒畅,以静养生。

 

【语录链接】

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瘦小。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

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

           ———张志聪

 16.治消渴者,补肾水阴寒之虚

   ———张子和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因此又称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在禁食情况下,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畅9~6畅4毫摩尔/升。即使在吃饭以后,最高也不会超过10毫摩尔/升。因为人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的机器。这套机器由激素、神经、肝组成。当人们禁食饥饿时,肝就会将贮存在其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循环中,供给细胞组织的需要;吃饭后,血糖升高,肝又能把血糖转变成肝糖原而贮存在肝中以备需要。

 

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型糖尿病或年轻人糖尿病,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几年的时间里,身体免疫系统产生的T-淋巴细胞破坏了胰腺中的β细胞,最终导致无法正常产生胰岛素。

 (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年、肥胖的人。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可以产生一些胰岛素,但是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有些患者的组织对这些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而另一些患者则是因为产生的胰岛素数量较少或产生了异常的胰岛素而发病。

 

糖尿病的治疗

(1)中药处方

      生地30克,玄参30克,麦冬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葛根15克,天花粉30克,黄连10克,枳实10克。

(2)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用掌揉法自患者肩、背、腰、腿依次序按揉至足跟部。往返数次,以微热为度,手法偏重。

      按摩疗法二: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自上而下,点按两三遍;背部穴位为肺俞、心俞、胆俞、阳纲、脾俞、肾俞,每穴半分钟;手部穴位为阳池穴,半分钟;腿部穴位为足三里、漏谷、三阴交、太溪、内庭,每穴半分钟。

(3)食疗方法

      天花粉麦冬饮:将天花粉、麦冬各15克,生石膏30克,煎水代茶。糖尿病后期阴阳两虚下元不固者不宜用此方。

      复方桑椹膏:新鲜熟透桑椹2500克,榨汁。熟地、玉竹、黄精各50克,先以水浸泡,文火煎取浓汁500毫升,入桑椹汁,再入天花粉100克,慢火收膏。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肺胃燥热型适用,虚寒滑泻者不宜。

 

【贴心提示】

    对于糖尿病的预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多懂一点,也就是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第二,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

    第三,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

    第四,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语录链接】

治消渴者,补肾水阴寒之虚,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自愈矣。

  ———张子和

治消渴,无分上、中、下,当先治肾为急。

  ———赵献可

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

  ———赵献可

 消渴初起,宜养肺清心,久则宜滋肾养肺。

  ———李用粹

 消渴之患,常始于微,而成于着;使于胃,而极于肺肾。

  ———喻嘉言

 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而已。

  ———叶天士

 

  17.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金匮要略

    中医虽无冠心病这一专有名称,但对类似该病症状的描述却在诸多古籍中都能找到。枟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枠将心痛称之为厥心痛。东汉张仲景在枟金匮要略枠里将本病称之为胸痹,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受累特点是其内膜有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病变,常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多见,对人们健康危害大,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

 

冠心病的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如下。

(1)原发性心脏骤停

(2)心绞痛

(3)心肌梗塞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5)心律失常

 

冠心病的辨证治疗

    中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证候,有各种治法,目前多采用活血化淤、芳香温通、通阳宣痹、滋阴潜阳、益气养阴等治疗方法。

 (1)活血化淤法:此法适用于冠心病属心血淤阻者,多见胸闷,心痛,疼痛固定,痛如锥刺,舌质紫暗,或舌下有淤点淤斑,脉沉弦或弦涩。采取这种治法,能疏通心脉,消散淤滞,心痛可止。

 (2)芳香温通法:部分病人因寒邪留滞经脉,导致胸阳不足,心阳不宣,心脉痹阻,引发心痛,可用芳香温通法治疗,即所谓寒则凝,温则行,芳香温通药辛香走窜,温阳祛寒,疏通血脉。

 (3)通阳宣痹法:胸为清阳之府,为阳气升发之处,心阳充沛则气机流畅,但当外寒内袭或内有阴寒痰湿时,则胸阳痹阻,气机不畅而胸闷心痛。临床上常用此法温通心阳,宣通脉络。

 (4)滋阴潜阳法:本法适宜于冠心病之心肾阴虚证,症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数或细涩。此法滋养病人心肾之阴而固其本,又镇潜上浮之阳而祛其标,因而阴阳协调,胸痛可去。

(5)益气养阴法:适用于冠心病之气阴两虚证,症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遇劳加重,脉细弱无力或结代。本法为无邪者而设,非单纯者不可取。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1)中药处方

      处方一:黄芪30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红花10克,麦冬20克,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处方二: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蒌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穴道治疗

    少冲,位于手背,小指指甲生长际的临近中指侧;中冲,位于手背,中指指甲生长的临近食指侧;心包区,位于手掌中央;内关,位于手腕横纹朝手肘方向下移约二横指宽处,在两骨两筋之间;神门,位于手腕内侧的横纹上,靠小指侧的肌腱内侧处。手法:刺激内关,当右侧的胸痛时,刺激右边手腕的内关;当左胸痛时,则刺激左手腕的内关。方法是将拇指按在穴道上,食指在另一侧支撑,再用力按压内关穴。对神门、中冲、少冲等施强烈的指压,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食疗方法

    木耳烧豆腐:黑木耳15克,豆腐60克,葱、蒜各15克,花椒1克,辣椒3克,植物油适量。将锅烧热,下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豆腐,煎十几分钟,再下水发黑木耳翻炒,最后下辣椒、花椒、葱、蒜炒匀即成。佐餐食,每日1次。

    大枣冬菇汤:先将15个干冬菇洗净,15枚大红枣洗净,去核。将干冬菇、大红枣、精盐、味精、料酒、姜片、植物油一起放入蒸碗内,加水盖严,上笼蒸60~90分钟,出笼即成。佐餐食。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

 

【贴心提示】

    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这三种病的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语录链接】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举痛论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

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篇

 18.治痿者独取阳明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

    痿病,又称萎病,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辨证施治须分清虚实,明确病位。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

 

痿病的类型

(1)肺热津伤:烦渴咽干,咽痛呛咳,肢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可见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疾病的证候。

(2)湿热浸淫:肢体困重,痿软无力,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3)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日重,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华,神疲乏力,舌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弱。

(4)肝肾亏损:起病缓慢,下肢瘫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目眩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痿病的治疗

 (1)肺热津伤的食疗处方

    处方一:海带50克,绿豆100克,白酒少许。将海带用水发开,洗净,切丝。绿豆洗净,清水泡20分钟。二者加白酒下锅煮即可。

    处方二: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

    处方三:罗汉果1个,柿饼1个,水煎服。

(2)湿热浸淫的食疗处方

    处方一:土茯苓400克,乌龟2只。把土茯苓加水适量煎熬1个小时,乌龟用沸水烫死,去头爪内脏,放入土茯苓中,煮熬3小时。

    处方二:赤小豆120克,白茅根250克。二者加水煮至水平,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次嚼食。

    处方三:绿豆6克,加水煮至豆熟后,放入银花15克,一同煮沸,以汤色碧绿而浑浊为佳。

(3)脾胃亏虚的食疗处方

     处方一:鲜牛肉150克,粳米200克,姜汁等佐料适量。牛肉洗净,切碎成肉糜,放锅内,加姜汁拌匀。淘净粳米放盆内,加水上笼蒸40分钟,揭锅盖,将姜汁牛肉倒入饭中再蒸15分钟。

    处方二:砂仁15克,木香1克,藕粉30克,白糖适量。将砂仁、木香研成细末,掺入藕粉,用沸水冲成糊,加白糖服用。

    处方三:柿饼,常服,可调脾胃之虚弱。

(4)肝肾亏损的食疗处方

    处方一:枸杞子、梗米与山萸肉,共煮后服用。

    处方二:鲜桑椹1000克,取汁,加蜂蜜一同熬至稠厚,待冷备用。每次1汤匙,水汤后冲服。

    处方三:黑木耳50克,洗净煮沸,加鸡蛋1枚,打散,加佐料少许服用。

 

【贴心提示】

    临床治疗痿病时,不论选方用药,针灸取穴,都应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原则的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明确以下二点。

    第一是治痿独取阳明强调补益后天,采取益胃养阴、健脾益气等以补为主的治疗方法,这是治痿独取阳明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清胃火、祛湿热等祛邪之法。

    第二是独取阳明是治疗痿病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不能用独取阳明的法则治疗各种证候的痿病,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与其他治痿方法,如清热润肺、滋补肝肾、活血通络等法有机结合使用。

【语录链接】

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也。

 ———黄帝内经·素问·痿证篇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黄帝内经·素问·痿证篇

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流利于机关,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症作矣。

———临证指南医案·

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

———临证指南医案·

 19.调经必须滋水为主

     ———赵献可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月经不调的类型

 (1)月经先期:又名经早经期超前,系因气虚、冲任不调,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所致。

 (2)月经后期:又名经期错后经迟,系因肾虚、血虚,冲任不足,或血寒、气滞、痰湿阻滞冲任所致。

 (3)月经先后无定期:又名月经愆期经乱,是指因肝郁、肾虚,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所致。

 (4)月经过多:是指因气血冲任不固,或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所致。

 (5)月经过少:是指因精血亏少,血海失充,或经脉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月经不调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处方一:茜草12克,丹参12克,桃仁3克,土鳖虫6克,川芎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3克,干姜3克。共研为细末,每晚临睡前服4畅5克。

      处方二:生地炭24克,地骨皮12克,炒白芍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槐米炭30克,仙鹤草30克,鹿衔草30克,荠菜30克。每日1剂,水煎。于中期出血前2~3天开始服用,连用5~7剂。

(2)穴道治疗

      推拿疗法一: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印堂至两侧太阳穴30次。

      推拿疗法二: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拿捏合谷、太冲、三阴交、地机各30~50次。

(3)食疗方法

      两地汤:鲜生地50克,鲜地骨皮50克,瘦猪肉100克,调料适量。将瘦猪肉切片,与鲜生地、鲜地骨皮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30分钟,加入调料,即可去渣饮汤食肉。治阴虚血热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不调患者。

      木耳红枣瘦肉汤:瘦猪肉250克,黑木耳30克,红枣6枚。黑木耳用清水浸发,剪去蒂,洗净;瘦猪肉洗净,切块;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食用。适用于缺铁性贫血、产后贫血、痔疮出血、月经量多、月经不调等。

 

【贴心提示】

    您若患有月经不调的病症,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并确保不使下半身受凉,以便缓解病情,及早康复。

 

【语录链接】

调经莫先去病。

       ———李 梃

妇人有先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行而后生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

       ———萧庚六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张景岳

调经宜理气,不可破气,必须在辛香理气中复入调肝凉血之品。

       ———陈筱宝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