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为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疾患,其皮损多发于面部及手足前臂暴露部位,使面部皮肤呈现点状褐色污迹,甚则面容呈现晦暗色斑;皮损突起于皮肤表面,触之失去光滑感;如伴瘙痒,则患者不自
觉以手搔抓。本病多见于青年人.以女性发病较多,亦可见于少年儿童。本病一般属中医学“扁瘊”、“流疮”等范畴。
【中医经验集成】
(一)辨证论治
1.风热毒邪
(1)主症 多发于春季,常有外感病史,伴上焦风热之证,轻度瘙痒,皮损以淡红色为主。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或数。
(2)处方 板蓝根、马齿苋、生薏苡仁、大青叶各30g,金银花、桑叶各10g,桑白皮12g,茵陈24g,木贼草15g,生甘草6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肝郁化火
(1)主症 多见急躁易怒,头胀痛,口干且苦,大便秘结,皮损暗红,无痒感。舌红,苦海黄而干,脉弦而数。
(2)处方柴胡、山桅、生大黄(后下)各10g,大青叶、生薏苡仁、赤芍各30g,紫草、丹皮、金银花各15g,龙胆草6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气滞血瘀
(1)主症 病程较长,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皮损紫暗。舌有瘀斑.脉涩。
(2)处方 柴胡、红花各6g,香附、枳实各10g,紫草、桃仁、三棱各15g,蓖术24g,丹参、生意孩仁、白花蛇舌草、半技莲各30go.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血虚肝旺
(1)主症 多见体弱之人,面色萎黄,失眠,头痛,妇女月经不调,皮损颜色如常。舌谈,脉弦纫。
(2)处方 当归、白芍、赤芍、川芎各10g,生地、何首乌、板蓝根、紫草、马齿苋各15g,生牡蛎、代赭石、珍珠母各30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二)名医经验
1. 施汉童诊治经验
(1)风热毒邪型 外感风热毒邪,侵袭肝经,搏于肌肤,发于筋脉,聚而成疣。多发于春季,常有外感病史,伴上焦风热之证,瘙痒明显,皮损以淡红色为主,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而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药用大青叶、板蓝根各15g,菊花、桑叶各10g,木贼草6g,马齿苋30g。水煎温服,药渣再煎外敷.凡易复发者,愈后继服益气养阴之剂,则可防复发。
(2)肝郁化火型 情志不畅,肝郁日久,化火而致邪气外发。每见于性情急躁易怒之人,嗜食辛辣,伴大便秘结,头胀痛.皮损黯红,无痒感,舌红,苔薄黄而干,脉弦而数。治以泻火解毒,硫肝通络为主。药用柴胡、丹皮、山桅、赤芍、白芍各10g,大黄6g,紫草、大青叶各15g,龙胆草3g。禁食辛辣,保持大便通畅,每多易愈。
(3)气滞血痴型 储志忧郁,气机不畅,血脉不行,筋脉痹阻所致。病程多长,性格内向者多见,女性伴月经不调,痛经等,皮损紫霸,舌有筋斑,脉涩。治以行气化痰解毒为主。药用柴胡5g,香附、枳实、桃仁、红花、当归各10g,紫草15g,丹参20g,莪术6g。此型疗效缓慢,以先祛瘀,后调气和血为要。
(4)肝旺血燥型 禀赋薄弱,肝阴亏损,忧思不解,暗耗阴津,导致肝阳上亢,血燥津枯,筋气不荣而蛇生。瘦弱多见,常有头晕目眩,夜寐极差,五心烦热,皮毛不润。皮损褐色,干枯不荣,舌红嫩而干,苔薄,脉弦纫。治宜镇肝潜阳为主。药用生牡蛎、煅牡蛎各30g,磁石、珍珠母各15g,白芍、紫草、玄参、生地、石决明各10g.戒食辛辣,可外用鸦乳油或紫草油。
(5)肝克脾土型 中土素虚,加之忧郁,则肝木横逆,脾虚不运.蕴湿生痰,阻于肌肤而致。多有消化不良,纳少,便稀,皮损颜色如常,舌谈红而胖,苔白腻,脉孺。治宜健脾敛肝为主。药用茯苓20g,生薏苡仁30g,鸡内金9g,陈皮、苦参、蜂房各10g,香附6g。忌食生冷。
2.唐定书诊治经验
(1)治疗扁平疣主张一方为主,随症加减 唐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方剂:板蓝根、薏苡仁、磁石各30g,大青叶158,蚤休、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香附、白芥子、木贼各l0g.若皮损色红,疡痒不适者加蝉衣、僵蚕、连翘、牡丹皮;若发病与情绪关系密切者加郁金、夏枯草、珍珠母、龙骨、牡蛎;若病久且皮损色膀或色素沉着明显者加珍珠母、丹参、血竭;病久皮损色淡者加半夏、浙贝母、陈皮;若确属素体虚弱者加黄诧、白术、茯苓、当归;若病情久治不愈者加海藻、昆布;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
(2)主张内外合治 扁平疣生于体表,可使用外用药物治疗,但易于复发并且使用不当会影响美容。唐教授主张内治为主,从根本上清除病因,同时不废外治,内外结合提高疗效。在内服中药同时可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外用,常以内服药物药渣煎水外洗。
(3)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分期制定 根据患者就诊时的情况,分进行期和稳定期,进而预计疗程的长短。不论患者病程长短,若近期有新发丘疹,色红,瘙痒为进行期,治疗疗程需1个月左右;若病程较长,皮损近3个月无明显变化者,无瘙痒,皮损不红,治疗疗程需3个月左右。对于病程长而皮损色淡者,临床疗效较差。
(4)对于治疗方法的评价,以疗效和安全性的最佳结合为准唐教授认为,扁平疣为一种损美性疾病,治疗时尤应注意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如一些物理疗法,如激光、冷冻及具有腐蚀作用的外用药物易遗留色素沉着,甚至形成疤痕。总之,扁平疣的治疗要求达到疗效与安全的统一。
3.张沛累诊治经验
(1)中医学对疣的认识 沈的记载员早见于《灵枢·经脉篇》,中医称为“扁瘊”,历代文献对此病有效多论述,《诸病源候论》称疣目,“琉目者p人子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或十,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薛己医案》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风热挟湿、挟瘀,热瘀搏结和肝郁血滞引起。根据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原则,选祛风清热、除湿解毒、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散结方法治疗。
(2)主张扁平疣从脏腑论治 张教授经不断的观察总结认为,此病应采用外病内治的思路,运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胶节的效应,采用针刺调节脏腑机能。病机多与肺风有关,这与肺主皮毛的生理功能吻合,总的归属于三焦.因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通过体掖的调节达到治病的目的。病位的根本在耳局及前额部,主穴选耳周及前额部的穴位,如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颌厌等。从脉证辨治来看,脉象浮数,属阳脉,多选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如外关、阳池、小堵;脉象沉迟屑阴脉,多选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太渊、列缺。
(3)强调采用从卫量气 张教授认为,扁平疣属皮部疾息,针法采用浅刺法,进针速度快,进针表浅,应从卫置气,得气较浅,患者不一定要有酸、麻、胀、痛的感应,患者的感应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医者针下要得气。医者手下的得气是一种主观感觉,而患者的酸、麻、重、胀是一种感应,所以得气是医生的感觉,得气和患者的感应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得气所得的是经气,可分得卫气、得营气,卫气较浅,而营气较深。张教授认为此病针刺过深反而疗效不好。
4.周尔忠诊治经验
(1)病因病机 扁平疣中医文献称之为“扁瘊”。《灵枢·经脉篇》中有“虚则生肬”的记载,即指本病机体脏腑正气的盛宏有宜关系,周老认为此病乃风邪搏于肌肤,腠理失于固密,湿热之邪乘隙侵袭,湿毒与风邪互结于皮肤废理而致。治以“凉血化瘀,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周老临证依据此法治疗扁平疣,皆应手取效,且不易复发。
(2)用药特点 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在治疗扁平疣时,多选用蝉蜕、板蓝根、苦参、菝葜根发散风热,清热解毒;用薏苡仁、土茯苓渗湿解毒;用贯众、乌梢蛇杀虫止瘁。根据‘虚则生肬”的理论,周老多选玉屏风散益气扶正固表,最后佐以少量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周老临证每多以上药为基本方,根据辨证加减,血虚者加赤芍、白芍、当归、制首乌以养血活血,脾虚湿盛者加茯苓、泽泻以健脾利湿,湿毒较甚者加百部、马齿苋以利湿杀虫解毒,疣体坚硬者加炮山甲、鳖甲以软坚散结止痛。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板蓝根能抗病毒,对扁平疣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黄芪对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薏苡仁油中含薏苡仁酯和薏苡仁素此两种被认为是抗扁平沈的有效成分。从功效上讲,板蓝根、黄芪、薏苡仁是治疗扁平疣不可缺少的良药。
5.王玉望诊治经验
王老指出,气血凝滞,经络阻隔为皮科最基本的病机。故当治以祛风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为主,兼以补气养血。王老善于以古法古方治今病,并有所创新。《疡医大全》有“先将癣抓破,以药搓癣”的记载。《证治准绳胁言:“搔疥去痂以涂之”。王老以粗糙之物擦破患部表皮,涂药外治。方中选药多为古人用以治疗恶毒、顽癣、沈赞之品。王老熟谙其用,以辨证立法,配伍方剂内服外用,内外合拾,故疗效较佳。
祛疣汤:马齿苋、薏苡仁各60g,磁石、生牡蛎、板蓝根各30g,大青叶、木碱、紫草、蜂房各15g,白芷、红花各10g。气血虚弱者可加黄芪、当归;久病庆滞较重者可加皂角刺、炮山甲;肾虚者可加补骨脂;湿热毒盛者可加土茯苓、苦参;妇女经期红花、炮山甲、皂角刺均当慎用。
方法:将祛疣汤煎煮后,去渣取汁,将药汁分为3份,其中2份早晚分服,1份留作外撩。嘱患者取1双筷子(或铅笔),将其粗端用纱布缠绕数局,蘸药汁摈患部,将思处表皮擦破出血结痂为度。一定要擦破表皮,否则疗效不佳。擦破表皮即可,亦不可按之过深。
6.吴沿诊治经验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气郁结,血气不和,不能顺畅条达而气滞血凝于肌肤或因阴血不足,血不养脏,内动肝火,肝气外发,肌肤失养更兼腠理不密,风热毒邪乘虚袭,客于体表,凝聚成结而发为本病。
吴教授常用方药:制香附、柴胡、紫草、贯众、黄芪、红花、丹参、虎杖各10g,马齿苋、木贼草、败酱草、薏苡仁各20g,生牡蛎、板蓝根各30g,生甘草5g。卫表不固者可加防风;实热便秘者可稍加制大黄;偏气虚者加黄蔗、党参、白术;偏血虚者加熟地、阿胶、鸡血藤;偏阴虚者加何首乌、麦冬、枸杞子;偏阳虚者加附子、肉桂、于
姜;兼湿热者加茯苓、薏苡仁、黄苹;兼气滞者加香附、木香、枳壳。将方药煎煮后,去渣取汁,将药汁分为3份,其中2份早晚分服,1份外擦。嘱患者用纱布葫药汁擦患部,擦破表皮即可,不可摈之过深。
吴教授治疗扁平疣以一方为主,随症加减,运用药物时善于结合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如扁平疣初发期,吴教授常常选用抗病毒药物,如马齿苋、板蓝根、木贼、生薏苡仁等,以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选用黄花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扁平疣消退期,常常选用具有增白作用的中药,如白僵蚕、白薇、白及、白芍等,如此可减少色素沉着。春夏季节治疗此病时,则避免选用菊花、白芷、补骨脂、白鲜皮等具有光敏作用的中药,以防止加重面部皮损。
(三)内服效验汤
1.消疣汤
(1)处方 生黄芪50g,白术、防风、当归各15g,川芎10g,板蓝根20g,白芍、马齿苋、茵陈蒿、薏苡仁、丹参各30g.热甚者加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各30g,野菊花、连翘各15g;血瘀者加益母草30g,三棱、莪术各15g;阴血不足者可选加北沙参、玉竹各20g,麦冬、五昧子各15g.阴虚有效者加生地黄208,牡丹皮15g本方有益气活血,解毒利湿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药渣煎水趁热熏洗皮损处,以皮损发红为宜,熏洗后再用队α-2b干扰素凝胶外搽皮损处。同时配合服用胸腺素肠溶胶囊。
2.去疣汤
(1)处方 板蓝根、牡蛎、代赭石、珍珠母各50g,黄芩、菊花、白芷、升麻各15g,桑叶30g,生甘草10g。本方有散风平肝,沼热解毒,止疗祛疣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
3.遥疣汤
(1)处方 板蓝根、全银花、蒲公英、薏苡仁各20g,紫草、土茯苓各30g,赤芍15g,玄参12g,浙贝母6g,麻黄5g.热甚者.加黄连、山桅;血瘀甚者.加蒲黄、五灵脂;痒甚者.去麻黄,加石决明、牡蛎、僵蚕、蝉衣;便结者,加玄明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本方有清透瘀热,去湿散结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酒、肥甘、霉腐、辛辣等食物。
4.清解汤
(1)处方 马齿苋60g,败酱草、大青叶各20g,薏苡仁30g,紫草、赤芍、白芍各15g,桃仁、红花、香附各12g,生甘草10g。伴瘙痒者,加地肤于20g;疼痛者,加石决明15g,跖疣质坚而厚者,加炮山甲6g,皂角刺10g。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散结消疣之功。
(2)方法 先将药用水浸泡30—60分钟,再按常规煎3遍,前两遍取汁400ml,早晚各200m1内服,第三通取汁300—500n1,加明矾15g溶化,擦洗患部,每日24次,每日1剂,连用6天为1个疗程。
5.疣贼汤 、
(1)处方 木贼草、灵磁石各20g,香附、赤芍各10g,紫草、薏苡仁各25g,板蓝根、生地各158.茵陈12g.皮疹坚硬、色褐者,加红花10g;伴心烦失眠者,加珍珠母(先煎)30g.代赭石(先煎)20g.本方有解毒利湿,洁热通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d,400n]分2次日服,余200ml,药渣中木贼草蘸涂皮疹处,至皮疹微微发红或痒感为度。20天为1个疗程。
6.消费灵
(1)处方黄芪60g,党参40g,败酱草24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虎杖15g,炮山甲、皂刺各10g,白鲜皮18g,炙甘草5g.皮疹色红,有同形现象者,加金银花、黄芩、蚤休;疹色紫滞,皮疹范围较大者,加三棱、莪术;痞痒明显者,加蜂房、鸟梢蛇;食欲减少,胃脘不适者,加白术、茯苓。本方有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在服药同时.可用自制去沈搽剂(狼毒50g,藤黄、紫草各15g,硇砂5g。用95%乙醇浸泡1周后即可使用)外涂扁平疣体.每日1次。
7.复方消疣汤
(1)处方 马齿苋、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紫草、野菊花、金银花、桃仁、红花、炙山甲、炙僵蚕各9g,蚤休15g.病程较长,有气血两虚症状者,加黄芪30g,丹参9g;瘙痒者,加白鲜皮30g,木贼草12g,疣目偏坚硬者,加夏枯草15g,昆布、海藻各9g。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将上药用水500m1浸泡45分钟,再加水至药浸没,用温水煎15分钟(先煎的中药需先煮30分钟),头煎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二煎加水煮10分钟,取汁500ml,分多次擦洗疣体,稍用力.以皮肤感觉灼热而不被损伤为度。3个月为1个疗程。
8.麻杏苡甘汤
(1)处方麻黄10g、杏仁、重楼各15g,薏苡仁60g,板蓝根30g,甘草6g,皮肤为正常肤色者,加夏枯草、皂刺各15g,刺蒺藜30g;皮疹为浅褐色者,加桃仁、当归、赤芍、川芍各15g,红花10g.本方有疏风清热,除湿散结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以善香、茵陈、逐骨草等煎汤外洗。
9.苦寒祛风汤
(1)处方 羌活、茵陈、苦参各15g,防风、当归、黄芩、白芷、僵蚕各12g,猪苓、泽泻、知母、蝉衣、炙甘草各10g,升麻、苍术、葛根、白术各6g。本方有清热燥湿,去风健脾之功。
(2)方法 每日l剂.加水800ml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煎煮15分钟即可取汁服用。每日3餐空腹服用为宜。另以渣汁外搽患处。1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10.活血解毒汤
(1)处方 红花、紫草各10g,炮山甲、马齿苋、木贼草、益母草、丹参、夏枯草各15g,败酱草、薏苡仁各30g。本方有活血通络,解毒利湿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分次温服,第三次煎汁加食醋适量,搽擦患处至皮肤发红或发热为止。1个月为1个疗程。
11.养血活血汤
(1)处方 熟地、白芍各12g,赤芍、丹皮、桃仁、红花、赤小豆、生白术、夏枯草、生龙骨、生牡蛎各10g,牛膝、何首乌、杜仲、炮山甲各6g。本方有养血润燥,活血化瘀,较坚散结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分服,服时加白酒10—30m1为引。同时用第三煎液搽族皮疹。半个月为1个疗程。
12.解毒除疣汤
(1)处方 板蓝根、薏苡仁各30g,丹参20g,红花、甘草各10g.本方有清热解毒,散结除疣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计分早晚温服。三、四煎取药汁加食醋50mI和匀,趁热洗搽患处,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13.银蓝桃疣汤
(1)处方 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薏苡仁、夏枯草、瓦楞子(先煎)各30g,赤芍、丹皮、桃仁、生甘草各l0g,黄芩15g.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后下)10g;舌质红绰少苔者,减黄芩,加生地、玄参各30g,病程日久,疣目大,舌有瘀斑者,加三棱、莪术各10g,瘙痒者,加白鲜皮l0g.本方有清热疽血。解毒除湿之功。
(2)方法 每日一剂,水煎3次,取汁分次温服。第四次加鸦胆子(捣烂)7—10g.莪术20—30g0水煎去渣.用纱布浸透药汁趁热反复轻轻擦洗疣体,每次不少于15分钟,每日2—3次。每4剂为1个疗程,可连续用药4个疗程。
14.磁菊除疣汤
(1)处方 磁石(先煎)、牡蛎〔先煎)、蒲公英、土茯苓各30g,桑葚子、菊花、香附、刺蒺藜、夏枯草各10g,马齿苋20g,桑叶6g,大青叶15g。本方有化痰除湿,解毒消疣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去沈洗剂外洗:木贼草、苏叶各20g,扳蓝根、香附各15g,红花10g。水煎取浓汁,用棉签或纱布浸透药汁趁热反复轻轻撩洗疣部,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2—3次。用药后,疣体发红发痒为治愈的征兆,不必停药。每7剂为1个疗程,重症者连用2—3个疗程。
15。苡仁柴根汤
(1)处方板蓝根、生薏苡仁各60g,柴胡、黄芩、连翘、桃仁各10g,防风8g,陈皮、生大黄各6g,麻黄5g,甘草9g.颜面部扁平疣者,加桑叶6g,桔梗8g;病在下肢者,加牛膝10g;皮疹呈褐色,且发展快,舌质红,脉数者,加青嚣、夏枯草各10g,皂刺6g,痒甚者,加蝉蜕6g,荆芥5g;月经期者,去桃仁。本方有内清外达到,解毒透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混服,药渣再煎洗患部。
16.金蝉退疣汤
(1)处方 金银花、地肤子、生地、马齿览各10—30g,蝉衣、荆芥穗、牡丹皮、僵蚕各6—12g,白蒺藜、牛蒡子各10—15g,薄荷6—10g,黄芩、赤芍各10—12g。血热明显者,加大青叶;皮损久不退者,加蜂房;皮损深褐色者,加三棱、莪术;瘙痒甚者,加白鲜皮。本方有疏风清热,解毒活血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外洗药:马齿苋30g.地肤于、百部、薏苡仁、蜂房各15g,苦参、香附、苍耳于、蛇床子各10g,将诸药纱布包煎,加水1000ml,煎水洗皮损处。每日1剂,洗数次。
17.黄芪化湿汤
(1)处方 薏苡仁60g.炙黄芪、大青叶各15g,马齿苋20g,红花、紫草各l08。本方有健脾化湿,解毒通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同时配合每2天肌肉注射聚肌胞2ml,15天为1个疗程。
18.蜈蚣消疣汤
(1)处方 蜈蚣2条,全蝎3g,蝉衣、丹参各12g,荆芥、防风各10g,生石膏30g.薄荷3g.本方有活血通纪,活利祛藐之功。
(2)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5剂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继服第二个疗程。
19.谢氏消疣汤
〔1)处方 生地、板蓝根各12g,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僵蚕、金银花、干蟾皮、地肤子、苦参各9g,红花6g,甘草4.5g。血虚者,加当归、制首乌;脾虚湿重者,加茯苓、薏苡仁、泽泻;胃脘不舒者,减轻三棱、莪术的用量,加陈皮、制香附;疣体坚硬疼痛者,加炮山甲、石见穿;若症见湿毒较甚者,加百部、马齿苋;若热毒较甚者,加桅子、黄芩。本方有凉血化瘀,清热散风,利湿解毒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另将上方药用后之药渣加水800m1,煎至500ml,倒入盛器中,再加明矾9g,待水温适度后擦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助分钟左右。
20.平疣冲剂
(1)处方 桑叶、野菊花、僵蚕、制大黄、紫草各10g,红花6g,土茯苓、生牡蛎、灵磁石、生薏苡仁各30g,板蓝根15g.本方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
(2)方法 上方为1日量,将3日量按中药冲剂的制作工艺,浓缩成300g冲剂,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50g,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10岁以下儿童减半剂量服用。
(四)中药外治方
1.治疣汤
(1)处方 贯众20g,细辛10g,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虎杖、土茯苓各30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清水1000ml,煎至500ml,待药湿在45℃左右,先用药液接洗患处,再用药液湿润毛巾湿敷患处,时间10-25分钟,每天1次。
2.消疣汤
(1)处方 金银花、夏枯草各50g,生薏苡仁、柴胡、丹参各40g,大青叶、板蓝根各3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粗末,加水3000m1,煮独后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待水温适宜时外洗患处或用纱布外敷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3.地参汤
(1)处方 地肤子、苦参各60g,板蓝根、薏苡仁、白矾各30g,三棱、莪术、皂刺、赤芍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加水lOOOml,煎取汁300ml,待稍温浸泡患处,每次40分钟,每日2次。
4.清解汤1
(1)处方 金银花、板蓝根各30g,苍耳子15g,生甘草、荆芥各10g,蝉蜕8g。
(2)方法 以上方药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趁热熏洗患处。
5.除疣液
(1)处方 马齿苋、薏苡仁、板蓝根、大青叶(或紫草)各35g.
(2)方法 每日1剂,加水适量,煎2次,取汁和匀,冷却后擦洗,以患处擦红擦破为宜,日1~2次。
6.克疣液
(1)处方 冰片、玄明粉各lOg,苦参、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各309,桃仁、红花各10g0
(2)方法 将冰片、玄明粉研细末以备用。将余药煎汁外擦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再取上述细末用冷水调成糊状反复涂擦0 5天为1个疗程。
7.平疣液
(1)处方 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15g,板蓝根30g,明矾10g,补骨脂50g。
(2)方法 将上述药物混合,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加热煮沸30分钟,先用热气熏蒸患处,使汗毛孔扩张,待药液温和时用其液洗皮损处,每日3--5次,每剂药可洗l~3天。
8.大黄木贼汤
(1)处方 生大黄、木贼草、香附、板蓝根各15g。
(2)方法,每日1剂,水煎500ml,先用洁净的纱布擦洗患部,使局部发热发红为度,每日1-2次。
9.疏郁解毒汤
(1)处方 板蓝根、生薏苡仁各30g,桃仁10g,紫草、香附、皂刺各15g,当归尾20g。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在患处外洗,每日3次,每次15~20分钟0 15天为1个疗程。
10.食醋木香液
(1)处方 食醋200ml,木贼、香附各50g。
(2)方法 先将食醋加热浓缩至lOOml,再将木贼、香附加水250ml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煮沸1小时,倾出滤液,药渣再加水250ml以同法煎滤,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lOOml,然后再将食醋液与木香液混合,再加热浓缩至lOOml,即成食醋木香液,备用。用时每日外搽患处2次。
11.祛疣外洗剂
(1)处方 苍术30g,白芷、莪术各20g,牡蛎、生铁落各509,守宫20条,食醋200ml。
(2)方法 将苍术、白芷、莪术、守官装烧瓶内用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文火轻煎10-20分钟,滤液,同法共煎两次,取药液约100ml;将牡蛎、生铁落装砂罐,用清水适量煎沸1小时,滤液约lOOml;将食醋200ml加热浓缩至lOOml,加药液混合轻煎至200ml即可。治疗时每日用棉签蘸药液点涂患处,早晚各1次,20天为1个疗程。
12.疣涤净洗剂
(1)处方 苍术9g,细辛6g,陈皮、白芷各12g,板蓝根、贯众各30g。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趁热外洗患处3次,每次数15--20分钟。
13.马齿苋洗剂
(1)处方 马齿苋30g,苍术、蜂房、白芷各99,细辛、蛇床子各12g,苦参、陈皮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趁热熏洗患处,每日3-5次。
14.祛疣灵搽剂
(1)处方 苦参、白鲜皮各159,蜈蚣1条,白芷、红花各10g,全蝎5g.
(2)方法 以上方药用75%乙醇浸泡7日。治疗时以其外搽患部,每日3-4次,15日为1个疗程。
15.药醋涂搽剂
(1)处方 生薏苡仁、板蓝根各609,木贼309,露蜂房、威灵仙、芒硝各209,黄丹109,陈醋500g0
(2)方法 以上方药入陈醋中浸泡5天,每天摇1次,去渣密封备用.治疗时以棉球蘸取药液涂搽疣部,每日3~5次。
16.解毒酊搽剂
(1)处方 红花1g,地肤子、白鲜皮、明矾各6g,蝉蜕3g,75%乙醇5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入乙醇中浸泡3天,去渣密封备用。治疗时以棉球蘸取药液涂搽疣部,每日5—6次。
17.软疣酊搽剂
(1)处方 乌梅、黎芦、千金子、急性子各30g,75%乙醇200ml.
(2)方法 以上方药入乙醇中浸泡1周,去渣密封备用。治疗时将疣体表面粗糙刺状物拔除,以出血为度。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疣体大者可用棉球蘸药液涂搽,每日2—3次。
18.紫色疽疮膏
(1)处方 轻粉、红粉、琥珀粉、乳香粉、血竭粉各99,冰片、煅珍珠粉各0.9g,蜂蜡30g,香油120ml.
(2)方法 上方将香油放入锅内加温,待开后离火,然后将前5种药粉入油内,混匀再入蜂蜡使其完全熔化,待将冷却时兑入冰片、煅珍珠粉搅匀成膏备用。用时外擦患处。
19.半夏斑蝥膏
(1)处方 生半夏、斑螫各等份。
(2)方法 以上两味共研细末,用10%稀盐酸调成糊状,贮存备用。治疗时先将疣部消毒,然后削去疣顶部外皮至微微出血,取少许药膏敷其上。敷药后可稍微有烧灼感,继而干燥结痂。
20.蜈蚣石胆散
(1)处方 蜈蚣40g,石灰20g,鸦胆子仁16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筛,备用。治疗时将疣面老化角质层用温水浸泡至软后,用干净刀片将疣赘处削除,勿伤及皮肤。再按患处大小或疣之多少,药粉以凉开水调成糊状涂敷局部病变处,干净纱布包扎。每4~7天揭药。
(五)针灸治疗法
1.毫针法
(1)取穴 主穴取四白、阳白、中渚、合谷、曲池、三阴交、内庭、太冲;配穴:扁平疣附近的l—2穴,扁平疣个数较多配肺俞、风市、血海,痒感加神门、内关、血海,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者加行间、侠溪。
(2)操作 每次选用3-4个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快速无痛进针法刺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扁平疣局部手法稍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2.火针法
(1)取穴 病变局部阿是穴。
(2)操作 患部皮肤严格消毒后,选用1~1.5寸毫针烧红至白亮时,迅速烧灼疣体,几秒钟后离开,再烧针头,反复进行2—3次,疣体可完全烧损。针刺时疾入疾出,刺入深度仅2~3mm.每日1次。嘱患者局部勿沾水。
3.耳针法
(1)取穴 肺区、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及患处在耳部相应的部位。
(2)操作 先用75%乙醇消毒耳部皮肤,待晾干后,再查找耳穴。采用探穴仪探测耳穴的阳性物或良导点,找准后用探棒按压一下,使之留下充血压痕,然后手固定耳郭,右手持蚊式钳夹住皮内针(或图钉式揿针),轻轻刺入所选穴位内,最后以胶布固定之。采用单耳埋针,左右耳交替进行,每次留针5—7天。埋针后嘱患者每日按压穴位3—5次。每次均使耳郭发红、发热。埋针5次为1个疗程。
4.耳压法
(1)取穴 肺、神门、肾上腺、大肠、皮质下,均取双侧。发于颜面者加面颊区、额、下颌;发于手背者加指、腕;发于前臂者加腕、肘。
(2)操作 取5mm x 5mm胶布小块,将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上贴于耳穴(发于手背和前臂者可用5mm×15mm的长方形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数粒均匀排列于胶布上贴于耳穴处,如从指穴到腕穴连贴)。隔日治疗1次,两耳轮流贴,10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10分钟,中强度刺激,以耳郭潮红,面部有热感为最佳。
5.三棱针法
(1)定位 耳背部.降压沟内缘、上耳背、中耳背、下耳背毛细血管网及浅表静脉。
(2)操作 耳郭区皮肤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破局部暴露的毛细血管或浅表小静脉,以出血为度,5~10滴为宜,棉球压迫出血,胶布固定,隔日1次。
6.皮肤针法
(1)定位 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以背腰部为主。
(2)操作 局部皮肤严格消毒后,用皮肤针以中等强度手法从上而下叩刺,使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加拔火罐5分钟左右,每日1次。
7.交叉透剌法
(1)定位 病变局部。
(2)操作 患部皮肤严格消毒后,用28~32号毫针,与皮肤呈15~30°角,沿病变基底部一侧刺入至病变中心,然后,调整针刺角度并按压对侧皮肤,使针尖从对侧基底部刺出,约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呈‘U’形刺向对侧,留针约1分钟。出针时摇动毫针,扩大针孔,使针孔出血为宜。再在病变基底部的另一侧以同样方法针刺。第二针与第一针在病变中心点呈“十’’字样交叉。
8.穴位注射法
(1)取穴.肺俞、合谷、足三里、曲池。
(2)操作 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ml注射器,选5号针头,抽取板蓝根注射液4ml,分别垂直快速刺人上述穴位,得气后缓注药,每穴1ml,每‘日1次。
9.穴位埋线法
(1)取穴 “母疣”、肺俞、曲池、风市、血海。
(2)操作 寻找出最先长出或体积最大者(即母疣),先用银针在疣中央与基底部透刺退针出血,再用9号穿刺针装入l号羊肠线1cm,从疣体旁1cm处进针,沿皮下刺至疣体基底皮下,注入羊肠线;肺俞斜刺,余穴直刺,注入1号羊肠线1cm。外盖敷料。
1O.穴位激光法
(1)取穴 病变局部阿是穴。
(2)操作 选用He-Ne激光综合治疗仪,波长为6328A,功率为25mW。原光束经扩束镜扩散后,照射于皮肤患处。光斑大于皮损边缘0.5cm,照射时间约为10分钟,距离为1m。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