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秋两季,特别是春暖花开时发病率明显增加。这里主要介绍儿童哮喘的几则中医外治法。
雾化吸入法寒喘用麻黄、桂枝、甘草各10克,苏子、橘红各5克;热哮用麻黄5克,杏仁、黄芩各10克,石膏30克,桑白皮15克,金银花20克。水煎2次,混合,再浓煎并反复过滤,沉淀取上清液50毫升,超声雾化吸入,每次雾化40分钟,对哮喘发作期有控制作用。
姜汁药衣法取生姜1 000克捣碎,榨取姜汁,做一件合适的纱布内衣,用滤出的姜汁将内衣浸透,并在日光中晒干。让患儿贴身穿,每隔9天换1次。一般患儿穿3~4次后即可见效。病症较重者可坚持长时间穿。
发疱疗法取生白芥子末适量,用清水或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上背部肩胛区,每次敷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疗程。敷药后局部可起疱,并可出现皮肤红晕、发热、微痛等,均为正常现象,不需特殊处理。较大的水疱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出渗液,外涂红霉素软膏即可。
敷涌泉穴法(1)取蛴螬(取幼虫体,鸡粪里生长者佳;用香油炸黄焦,研为末)8只、桃仁10克、杏仁6克、知母18克、胡椒3克,共研为细末,用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分为4等分,分别贴敷于双侧涌泉穴和涌泉穴相对应的足背位置,敷贴后用不透水之无菌塑料薄膜外包,以防药团干燥,最好晚上敷药,白天取下。一般用药1~2次症状可缓解。
(2)桃仁膏:用桃仁、杏仁、栀子各10克,白胡椒2克,糯米7粒,混合研细粉。用时将鸡蛋去黄留清,调和药粉,摊在纱布上,敷贴双侧涌泉穴,敷12~24小时取下,可连用1~3次,对哮喘发作有止哮平喘效果。
针灸疗法 发作期取定喘、天突、内关,咳嗽痰多加丰隆、膻中;缓解期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3~4穴,针刺加灸,隔日1次。最好能在好发季节前作预防性治疗。
穴位注射法用黄芪注射液2毫升,每次注入一侧足三里穴,两侧交替使用,隔日1次,5次为1疗程。间隔4天进行下1疗程,一般进行3个疗程,次年伏天再巩固治疗3个疗程。
冬病夏治法冬病夏治消喘膏:用白芥子、延胡索各2l克,甘遂、细辛各12克,共研为细末,分成3份,每隔10天取药末l份,用生姜汁调如硬币大,分别贴在肺俞、心俞、膈俞、膻中穴,贴2~4小时揭去。贴药时间为每年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连用3年。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贴治年限越长疗效越高,以连续贴治3个夏季者最好。
灌肠疗法(1)喘息平灌肠液:药用炙麻黄5克、鱼腥草15克、杏仁6克、白芥子5克,加水浓煎取汁。小儿体重小于10千克者,用1毫升药液;10~15千克者,用2~3毫升;15~20千克者,用3.5~4毫升。均加人生理盐水5~10毫升,保留灌肠。
(2)咳喘灌肠液:药用麻黄、杏仁、曼陀罗花各6~15克,水煎,取浓汁。每10千克体重每次用药液1.5~2毫升,加入生理盐水5~1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1~2次。两次使用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此外,近年有人用香叶醇栓剂(每支含香叶醇100毫克)肛门给药,治小儿哮喘有显效。一般在10~15分钟可控制发作,总有效率为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