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时往往会见到某些患者出现口唇淡白、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恶心汗出等症状,重者甚至四肢厥逆、血压下降、脉象微弱、发生晕厥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晕针”。
为什么会发生晕针呢?其原因包括:(1)施针者刺激过猛。
(2)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对针刺有恐惧心理,尤其初次接受针刺治疗者。
(3)患者体质过度虚弱,或大病未复,或失血过多。
(4)选择的体位不当,患者因勉强支持,过度疲劳。
(5)过度兴奋或悲伤,过饥过饱时扎针,均可引起晕针。
在施行针刺过程中要做好晕针的预防,凡重病、体弱、失血者均不宜针刺。对初针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选择舒适、持久体位,最好是卧位,选穴宜少,手法宜轻。行针和留针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神色,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旦晕针,立即出针。坐位晕针,可扶患者立即平卧,头部稍放低,松解全身的衣服和裤带;卧位晕针,应将其枕头取去,使头部稍低,同时,给予热毛巾敷头部。送服温开水或糖水。晕厥不醒者,可针刺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并及时予以药物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