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现将针刺前的准备分述如下:
思想准备 对初针病员应作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病员对针刺治病的常识有所了解,消除思想顾虑。取得病员的积极配合,减少针刺异常情况的发生。
选择针具 针刺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体形胖瘦、病情虚实和针刺部位的不同,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工具。
安排体位 为了使病员适应针灸施术,针刺前应根据所选用的穴位,指导病员选择适当的体位。一般针刺前面腧穴,采取仰卧位;针刺侧面腧穴,采取侧卧位。如病员体质情况较好,平时又适应针灸的,也可适当采用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等。
在卧位和坐位的基础上,根据取穴的要求,四肢可放置成适当的屈伸姿势。如仰掌位、曲肘位、屈膝位等。此外有些特殊穴位的取法,需要选择某些特殊的体位。
总之,安排体位应以医者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患者舒适并能坚持为原则。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采取一种体位即能暴露针刺处方所列穴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采用卧位,对于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者尤为必要,以防发生晕针、弯针、滞针、折针等针刺异常情况。
注意消毒针具可用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也可放在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取出擦干应用。施术部位和术者手指均应常规消毒后再行操作,以免感染。
针刺有“九不宜”:(1)对饥饿、疲劳、精神紧张者,不宜立即针刺。
(2)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留针,以免刺伤眼球,引起出血。
(5)腹腔内空腔脏器有炎症或内容物郁滞等,针刺时不宜深入。
(6)孕妇的腰骶部、腹部的合谷、三阴交等感应较强,且能促使子宫收缩的腧穴不宜针刺,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更应注意。
(7)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且不留针。
(8)在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所在部位,均不宜深刺、提插、捣针。
(9)针刺选穴不宜多,力求“少而精”。
此外,在颈项部和第一腰椎以上的督脉腧穴上针刺,应特别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误伤延脑和脊髓;胸、背、肩部腧穴针刺时,应严格掌握针刺深度,以防引起气胸。值得提醒的是:大血管部位、乳中、脐中均属禁刺的范围,切不可草率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