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下,肺内血管破裂,血液溢入肺泡或支气管内,通过咳嗽经口腔排出体外的病理过程。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肺癌等的出血。轻度咯血,一天出血量少于100毫升,或一次咯血50毫升以内。中度咯血,一天出血量在100~500毫升,或一次咯血50~100毫升。重度咯血,一天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一次咯血在100毫升以上,脉率100次/分左右,或较咯血前增加10~20次/分。血红蛋白10克%以内,或较咯血前下降2克%以上。血压可下降,或因咯血引起喘促、紫绀。
中医治疗宜忌
咯血,祖国医学又名咳血、嗽血,血由肺来,经气道咳嗽而出,或一咯即出,血色鲜红,常间夹泡沫或痰血相兼。中医认为喀血多因外感风热燥邪,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火,或因热病伤阴,久病阴亏,阴虚火旺、导致热伤肺络,迫血妄行,血随气逆而咯血。亦可因久病、劳倦致气不摄血而成。其治疗,宜泻火、降气、平肝、养阴、止血。
处方举例:
(1)急救:大黄醇提片(粉),每次3克,一日3次,或血宁冲剂,每次服1包,每日服4次,开水送服。同时急用独参汤灌服,
或口服参麦注射液。
(2)专方:桑白皮30克,地骨皮30克,侧柏叶15克,大黄6克,紫珠草30克,阿胶12克,藕节15克,白及30克,三七粉3克(冲服),仙鹤草30克。水煎服。
中医治疗咯血,忌用升散、燥热之品如干姜、附片等,以免气火升腾,耗液灼津,加重咯血。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避免紧张情绪或恐惧心理
血管破裂时,血管虽能反射性地收缩,使破裂口缩小以利止血,但其止血效果与血管内压力有明显关系。如果血管内压力较低时,则很快止血,如果血管内压力很高,则这种本能的止血作用明显减弱。绝大多数咯血病人,一见咯血就非常紧张,由此可引起不良后果,一方面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血管内压升高,而不利于止血;另一方面,过度紧张,可以诱发支气管痉挛,肺内残血排出困难,易造成窒息死亡。所以,大咯血病人,要尽可能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保持安静,然后请医生救治或送医院抢救。
二、宜让肺内残血咯出
关于大咯血时咳嗽的利弊问题,有的患者担心咳嗽能加重破裂血管的出血,因而不敢咳嗽,也有的病人害怕咯不出肺内残血而弓I起窒息死亡,故反复剧咳。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首先,咳嗽是机体排出呼吸道异物(如血凝块)的保护性反应,如果抑制咳嗽,也就抑制了肺内残血的咯出。如肺内残血堵塞小的支气管将导致局限性肺不张。如堵塞大的气管可引起窒息死亡。因此,咯血时不敢咳嗽,非常有害。只有咯出肺内残血,保持气道通畅,才能避免窒息的发生。从另一方面来讲,咯血时是不是咳嗽用力越大越好呢,当然也不是。这是因为咳嗽过程中,胸腔内压力总是出现一个由负变正的大幅度变化过程。当胸腔内压力为负时,回心血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高;当胸腔内压力为正时,肺内毛细血管压力更高,易促使血管裂口增大,加重出血。所以,当咯血病人剧咳不止时,需要给予适当的止咳药抑制咳嗽以防止加重咯血。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正是大咯血病人自我保护的关键所在。当咳嗽反射受到抑制时,要有意识地主动咳嗽,以防止窒息。当某种刺激引起剧咳不止时,确实能加重咯血,此时应有意识地控制咳嗽,必要时可服用较有力的止咳药。但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服用。总之,咳嗽而不剧,排血防窒息,剧咳要抑制,以利咯血止。这就是大咯血病人的自我保护要点。
三、宜向患侧侧卧以利止血
大咯血病人一般应卧床休息,卧向患侧则更能有效地止血。因为卧向患侧时,出血灶受到健侧肺脏及纵隔的压迫,有利于止血。对于肺结核大咯血者,还可以防止带有结核杆菌的血液进入健侧肺,避免引起结核病灶的播散。一般说来,哪侧胸部出现胸闷、胸痛或痰鸣音,哪侧就是患侧肺。
四、宜防止便秘
便秘往往是大咯血病人复发的主要诱因。便秘时,排便过程中腹肌强有力收缩,腹腔压力骤增,胸腔压力随之上升可诱发大咯血。因此,咯血患者宜多吃纤维素较高的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必要时可服些缓泻药如少量大黄等,以防止诱发大咯血。
五、咯血患者三忌
1.忌将咯出的血咽到胃内临床上,引起咯血的最常见病因之一是肺结核,由肺结核引起的大咯血,血内多含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这种被结核杆菌污染的血液.对身体危害极大,如将其咽下,就可能引起消化道结核病。有的大咯血病人,迷信所谓的“吐破咽补”的不科学的传说,为了“补身”,而将肺内咯出的带有结核杆菌的血全部咽到胃里,结果不但不能补身,反而引起了消化道结核病,这是非常有害的。
2.忌过度劳累 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如不注意休息,过度劳累,往往可引起咯血。因此,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性生活也不要过度,以防止咯血发作。
3.忌不及时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患者如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往往可引起咯血,因此,患者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这类“小病”应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治疗,彻底治疗,以避免咯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