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比较顽固的慢性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同时患者的思想情绪也往往会随着病情的进退而转化,因此在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同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显然不能忽视,常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在正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同时,一定要有恰当的护理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有了恰当的护理,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对如何服药,如何锻炼等等都有了正确的指导,则大大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兹将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与调摄分述于下。
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
一、情志护理
中医讲究情志护理的渊源已久,《内经》中即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说明了注意精神情志的调节在人类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情志护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发展。
人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中医认为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的活动是人们正常的精神活动,但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变化和自身健康状况改变的影响,尤其是患病后由于肉体的痛苦导致精神上的苦恼,使患者产生与健康人不同的精神状态,如对疾病产生恐惧,对治疗产生焦虑等等。这种七情活动太过,在某些情况下会促使疾病进展、恶化。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患者的思想活动、情志变化更为复杂,如疾病急性发作时,或病情严重,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时,就感到悲观失望,有的产生厌世之感;在疾病好转或病情逐步减轻时,心情愉快,但有的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又产生了急于求愈,心情急躁,要求医疗效果过高的情绪。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较长,病人家属亦受到很大影响,“久病无孝子”,有时患者的子女和爱人,稍稍露出一些厌烦的情绪,却会引起患者的忧郁、怨恨,甚至认为自己已成为家庭的累赘,病情往往随之增剧,亦有为之产生轻生之念者,这种精神状态,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此时有“灵丹妙药”也难奏效,所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首先要做好情志护理。
要做好情志护理,护理人员首先要以整洁的仪表、稳重的举止、高尚的情操、亲切的语言、精良的技术等,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医护人员讲的话病人愿意听,才能产生积极的反应。尤其是护理人员的语言在疾病治疗中不仅是作为与病人谈话的工具,而且也是治疗疾病的手段,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的交谈,可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或减轻紧张情绪,对心情不佳的病人,给予指导、抚慰,可使病人的心情舒畅。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给予鼓励,可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语言也可成为心理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故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很好的比喻。
情志护理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对初诊或新入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先要观形察色,区别对待,先用语言疏导,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审其忧苦,解其郁结,达到情调志悦。
1.对病情正在急性发作,一时尚不能得到控制的,性情急躁,急于求愈的病人,必须加以宽慰,说明此病有反复性、周期性,如果及时治疗,可使病情逐步缓解,如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做好各种治疗,逐步可望康复,使其解除忧虑,耐心接受治疗。若有条件,亦可请病情已经稳定的病友现身说法,则比医务人员举例劝慰的说服力更强,这可增强病人对治疗有信心。
2.对病情严重或者已损及脏腑者,患者往往情绪低沉,对治疗已失去信心,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其病情,恰当地解释,使患者懂得治疗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忧虑过多于病无益,使他了解当前治疗的要求与目的,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对病情尚轻或年轻的患者,表现满不在乎,亦不遵守医嘱,生舌上不注意保暖,卧床不起,不愿意作适当锻炼的病人,必须将类风湿关节炎的顽固性、复杂性、长期性以及目前治疗上缺乏特殊疗法的情况告知,使他心中有底,促使其正确认识病情,遵循医嘱,与医护人员配合,促使早愈。
4.对有些关节酸痛的病人,通过检查和化验后尚未确诊,但病人却顾虑重重,怀疑自己患某种难治的风湿病,应予以开导,一方面说明确诊为某病必须有一定的指征与依据,切勿疑虑重重使自己陷于痛苦之中,对病情反而不利;另一方面也要告知有些疾病短期内难于确诊,应该尊重客观实际,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定期复查。
(二)争取亲属积极配合,使能达到预期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如果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周到的照顾,将能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抚爱和对康复的希望,从而病人的情绪稳定,减轻思想上的苦闷,有利于病情缓解。任何最好的治疗,如果没有亲属的积极配合与协助,是达不到预期疗效的。
身心医学有句格言:“人有病,不仅是发生在细胞和器官上,而是发生在人身心上。”说明病不仅生在病人身上的某个部位,而是生在人的整体之上,因此要以整体观念对待疾病。与病人长期相处在一起的亲人,不但要了解目前病人肉体上的痛苦,还必须理解病人目前整个身心的状况,善于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如病人怀疑自己的病会不会瘫痪?是否能动手术?是否有生命危险等等,家属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争取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进行解释安慰。
情志护理是科学与艺术高度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分析,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以恢复患者失调的心理、生理功能,这可以增加疗效,促使病情好转。
二、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包括起居、饮食等各方面的护理,在疾病影响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尤其是五体痹病人,肌肉、关节酸痛或僵直,行走不便,需要他人帮助,因此生活护理是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重要部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一般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怕风冷、潮湿,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要平整,被褥轻暖干燥,常常洗晒。
洗脸洗手宜用温水,晚上洗脚,热水以能浸至踝关节以上为好,时间在15分钟左右,这可促使下肢血液流畅。
平时体温每日上午测量1次,如下午或晚上感有恶寒发热,必须每日测量3次,尤其是对傍晚日晡时的体温更须注意,勤加观察。体温不超过39℃,切勿用冰袋降温。
病人汗出较多者,需用干毛巾擦干,衣服、被褥如被汗渍潮湿者,应及时更换干燥衣被,避免因之而受凉受湿;夜间有盗汗者,除内服药之外,可在睡前,用五倍子粉加水调匀,敷于脐内;对大便干结者,必须嘱咐多饮水,多吃水果、菜蔬,保持大便通畅,如果无效则加用药物。
对四肢功能基本消失而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帮助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发生褥疮。对手指关节畸形,或肘关节屈曲挛缩难伸,不能刷牙,洗脸及持筷进食者,要及时照顾,或设计一些简便用具,如用小毛巾不需拧绞者,用调羹代替筷子,用长柄牙刷等等,使病人感到方便,而且感到能自理生活而欣慰。对两膝关节及踝关节变形,行走不便者,要注意防其跌仆,或设计一些适当的拐杖或桌椅位置安排得当,使其能扶持便于室内活动。厕所内在适当地方装上把手,使其下蹲后便于起立。必须处处理解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痛苦,设身处地想方设法予以帮助。
对类风湿关节炎已损及五脏,尤其是内舍心脏者,必须注意其环境安静,排除一切不良的干扰,利于休息。
(二)特殊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在关节被严重破坏之后,采用常规的药物、理疗和一般矫形手术无法控制疼痛及恢复功能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手术做人工关节置换,以高分子聚乙烯假体代替被疾病破坏的关节,以达到解除病人痛苦,改善关节活动和纠正畸形的目的,对这种病人必须注意手术前做好思想工作,解除其顾虑,手术后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皮肤的温度,如有异常必须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手术后恢复期必须督促,协助病人作功能锻炼等。
总之,要根据疾病的阶段不同,给予个别的特殊护理,决不能千篇一律对待,只给予一般护理是不够的。
(三)饮食护理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能增加营养。患病之后,如饮食调理恰当,能更好地为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也是很重要。
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类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饮食还要根据患者的舌苔变化而调整,因为病人舌苔是脾胃之外候,通过观察舌苔,可以指导病人选择适宜的饮食。如病人舌苔厚腻,食欲不振,那切勿再给油腻的膏粱厚味,而可以吃些薏苡仁汤以理湿;如感冒风寒,舌苔白而润者,可适当吃些温散的食物,如姜汤、姜皮茶等助其辛散;如消化不良,舌苔腻的,则必须给予质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汤、蛋花汤,忌油腻,菜蔬必须烧酥;如舌苔尚净,舌质红者则是有热象,凡热性的食物如葱、大蒜等勿食,可多吃绿叶菜,尤其是清凉的红梗菜或枸杞头等;舌淡白而脾胃虚弱,大便经常溏薄者,可以吃些红枣汤,或红刺糯米粥等。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食后饱胀,经常泛酸,则必须嘱其少食甜物,牛奶、豆浆等亦宜少饮或不饮,因为饮之更觉胃胀不适。总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和脾胃运化能力之强弱而有所选择。
2.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等药补问题。瓜果、菜蔬、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素问·生气通天论》早已强调“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对于有病之后服药与饮食的关系,《素问·脏气法时论》主张:“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说明了有病服药之外,还必须有谷、肉、果、菜等以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来讲,饮食的面可以广些,则吸取营养可全面些,这样对疾病康复有利。
有些人认为,有了病就是虚,应该吃补药,但亦有人主张“药补不及食补”,这些说明都欠全面,我们要正确对待药补与食补问题。《素问·五运行大论》中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往往服药过多,脾胃功能失键者不少,因此对药补、食补问题更需要注意,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以及目前形形色色的营养品,虽然都属食补佳品,但如果患者内有温热,舌苔粘腻,食欲不振,食之反而使病人脘腹饱胀难受,甚至不想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珍珠粉以及层出不穷的补药,虽然表明有补气、补血、养阴、安神等等作用,但病未祛除,徒讲补益,反而增加了脾肾负担,有些糖浆、冲剂,味多甜腻,服之反而壅气助淫,导致胃肠呆滞。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讲究食物营养,有些人对鳖(甲鱼)的营养价值大加赞赏,认为其肉有补阴、凉血、资气之功,但其性冷难化,于脾肾虚弱者,很不适宜。有些家属出于好心,希望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多吃点营养食物,常劝病人多食甲鱼,到头来患者更加湿滞难化,适得其反。因此,进行食补必须请医生指导,如食补不根据患者消化能力而定,妄自食补,导致食而不化,反而增加麻烦。
总之,食物要新鲜,要荤素搭配,有病之后,食量不宜过多,以能适合患者口味,能消化吸收为度。
3.注意饮食宜忌:目前民间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饮食忌口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忌口非常重要,如果吃了某些食物,病情即会发展、加重,而且还道听途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食,使病人不能吃的食物过多,以致影响了营养的吸取。但另一种却认为,忌口无科学根据,不相信,也不注意。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全面。
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特性,正常人是不需要特殊选择的,但有了疾病之后,由于病种不同和类型不同,对于饮食就要有一定的选择,主要考虑到疾病与治疗是否与某些食物有矛盾。一般食物与疾病发生矛盾有两方面,一是食物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有矛盾,如病情属热则不可食辛辣刺激之食物,病情属寒,不宜吃生冷清凉之物;二是食物的性质与治疗疾病的药物有矛盾,如服人参类补药,不要吃生萝卜,以避降低药效;患痛风病的患者不宜多吃油腻及豆制品,恐加剧病情发展,因为食物的性味与药物一样,亦有寒、热、湿、凉之性及辛、甘、酸、苦、咸之味,所以忌口问题亦无神秘之处。食物之性味与病性相宜者,则对疾病有利,对病情相悖者,则增加疾苦。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较长,如果忌口太严,长年累月,反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于病情不利。一般在病情急性发作时不宜食辛热的食品;胃肠失健或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生冷瓜果。若患者在食某种食物之后,感到病痛增加或有某种超敏反应者则不宜再食,在食用膏粱厚味的食物之后,感到胃中饱胀,则必须注意饮食要清淡些。有些人认为不吃鸡,仅喝汤可以不妨碍消化,但不知肥鸡之汤,油在汤中,因此必须注意去其油腻,否则亦会有碍运化。饮食宜节制,多食后胃中不适者,宜多顿少食,饥后再食。
总之,绝对忌口,过多忌口对患者康复不利,对病情有利的食物宜常服,如行痹者多吃豆豉、丝瓜、蚕蛹等;痛痹者可常食用茴香、桂皮、花椒等调味品;热痹者多吃些芹菜、红梗菜、青菜、水果等清凉的食物;着痹者可常服薏苡仁、扁豆、赤小豆等。凡寒湿痹患者均可以酒、醴、醪等作食物,如五加皮醪、薏苡仁醪等。薏苡仁、赤小豆可化湿退肿,可以煮汤当点心常服。黄芪加薏苡仁可加强渗湿作用,核桃可以补肾健腰,黄花菜可以镇静安寐,均可采用。
三、服药护理
服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服药并非药到张口,吞下即是,而是有很多具体的要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长,服药的时间也相应很长。药物的种类很多,治疗方案也较多,服药的方法亦各不相同。所以指导病人如何服药以及服药后如何,观察反应的护理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煎药、服药的方法与服药的时间
服用中药,除一些中成药之外,大多是用饮片煎服的,目前有些病人家属认为中药必须多煎才能出味,煎得越浓越好,往往一剂中药煎至半小时,以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一剂中药是由多种药物组成,根据病情不同,所用中药也就性味不同,有的药宜多煎,有的药需少煎。清徐灵胎《医书八种·慎疾刍言》中曾云:“煎药之法各殊,有先煎主药一味,而再入余药者,有先煎众药后入主药者……有宜多煎,有宜少煎者,有宜水多,有宜水少者,有不煎作泡渍者……各有妙义,今则不论何药,惟知猛火多煎,将芳香之气散尽,仅存浓厚之质……岂能和营达卫乎!”说明了煎药方法不能一律对待,煎药方法不对可影响药效。
正确的方法是先把干燥的药物浸泡于冷水中1~2小时(冬日时间长些,夏日短些),煎药的时间必须视药物性质而定。如发表药一般不宜多煎,沸后2~3分钟即可;有些含有挥发油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必须后下,即在其他药物煎沸后方可放入同煎1~2分钟即可;补药则宜多浸多煎,但在猛火煎沸后,即改用文火为宜;金石、介类药物如磁石、鳖甲、牡蛎、石决明等必须先煎;清热凉血药多浸快煎;芳香代湿药浸后煎沸后即可。若不讲究煎药方法,不论何药,一律多煎或不浸即煎,必然影响药效。
在服药方法上,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剂药煎两次,日服两盅,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定,如有些药物必须日服3~4次,使药物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浓度;有些药物必须顿服,使药力集中;有的药物,服后见效,可不必再服;有些药物治疗慢性疾病,服后虽不能立即见效,但服用时间持续,则效果逐步产生;有些药必须空腹服用,使药物能迅速吸收,发挥药效较快;有些药物必须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部,可以减少副作用。有的甚至在饮食一半时服下,再吃饮食,更可减少刺激;有些安神药,必须睡前服用,可使夜间安睡;有些润肠药物,睡前服用,可使翌晨大便通畅。总之,服药方法要根据药物的特性而定。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来讲,一般服养血通络的药 物必须持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逐步生效;但如遇疼痛剧烈必须止痛的,则服后痛楚减轻后可以逐步停服。服用煎药最好在饮后2 h左右,在饮食离胃之后服用,一可避免胃中不舒,二可利于吸收。
关于服用汤药的温度,一般认为温热性的药物以热服较好,补益药宜温服,清火解毒药宜稍凉服,火热证时可以冷服,但逢到假热真寒、假寒真热之证,则需根据病之本质,热药凉服或凉药温服以防格拒。
(二)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服药之后,要密切注意观察有否反应,从反应的情况中可以推测药效是否到达,或了解药物之不良反应,或是症情严重之先兆。在《金匮要略》中即记载着:服用白术附子汤后,“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之后“有微汗,避风”;服防己黄芪汤之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这些医嘱说明服药后必须仔细观察,适当护理,有的需覆被取汗,有的见微汗即可,有的是服药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在《金匮要略》中还有如下记载:“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小便不利者,亦死。”这说明,如药后见汗大出者而病不见减,这是只祛了风,而湿未去之故,因为治疗一身尽疼痛的类风湿病,应予发汗但不可过汗,只要能达到微微似欲出汗的程度,则风湿俱去,方是药效最好的反应。又说明了患类风湿关节炎病者,如大便秘结,给服通利的药物也不能太过,如果发现服药下利之后,出现额上汗出、微喘等阳虚证候,或者下利不止,真气欲脱的危重证候,必须立即抢救,否则,即有生命危险,必须在护理工作中引起警惕。
一般对服用大辛大热之剂的患者,必须询问其有否口干、咽燥、咽痛、便结、出血等见症;服清热解毒药后,应注意有否胃中不舒及便溏、腹泻等情况。曾有一位患“类风关”的病人,疼痛剧烈,服川、草乌后感有好转,他要求加大川、草乌剂量,但观察到他舌质红,因此劝他不必性急,缓缓图功,谁知患者求愈心切,另请其他医生加大剂量,川、草乌用至每剂各12克,服药7剂之后,即出现吐血而入院抢救。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药合用者甚多,必须及时了解病人目前服药的情况,熟悉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如服用青霉胺,不能擅自加大剂量,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剥脱性皮炎等。其他如氯喹、环磷酰胺等,均须熟悉该药的副反应,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否则会发生不良后果。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迄今缺乏特效药物,因之新研究出的药物甚多,也有许多中草药提纯制成的药片,如雷公藤制剂,但服用此药后也有许多副反应出现,如服后月经紊乱、闭经、皮肤粘膜出现皮疹、面部及四肢毛细血管扩张、眼睑及面颊出现色素沉着,尤其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如呕吐、腹泻等。有些病人服药后有效,擅自加大剂量,以致发生中毒症状,如剧烈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甚至中枢神经受损,肝脏心脏出现出血性坏死,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后果,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如出现副反应,应予减量甚至停服,决不能认为中药药性皆平和而忽视之。对一些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必须了解其有效量往往与中毒量相差无几,要按照“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的原则,适可而止,中病为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激素(皮质类固醇)类药的甚多,如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出现不良反应,护理时必须充分注意,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或胃穿孔,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等。
使用外用药亦须注意,如有些病人对药膏或膏药过敏,出现皮肤痒疹或水泡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否则引起皮炎,甚至皮破、腐烂,增加痛苦,用药物薰洗时防止烫伤,用搽药时切勿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
(五)切勿杂药乱投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复杂,用药后往往不能迅速见效,而患者及家属均求愈心切,往往闻某药有效,或观看了药物广告,某药对某病有100%、90%的有效率,又错将有效率当成了治愈率,认为服药后疗效一定显著,甚至有些病人相信一些言过其实的宣传,为一些“克星”之类的说法所迷惑,因此服用某药不久,嫌其效果不快,即更换某药,甚至朝药暮改,杂药乱投,往往病未痊愈,而产生了药物反应。
有些药物起效时间需要4~6个星期,如果浅尝辄止,功效未见即停药,对病情无益。有时数药同服,药未达效,但胃痛已难忍。所以,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有耐心服药的思想准备,而且在服用某一药物或增添某一药物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反应,护理人员应注意,病人也有责任问医生,如实反映,再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或增减药物,这样才对病情有利。必须知道“药能治病,亦能致病”的道理。护理人员非但要了解病人服药的品种,而且还要了解服药的数量,以及是否遵照医嘱实行,切勿让病人杂药乱投,产生不良反应而自食其果。
四、姿态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姿势异常,往往会影响病人今后的活动功能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姿态护理的目的是时时注意纠正病人的不良姿态,正确姿态有利于今后恢复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由于肢体麻木、酸痛、屈伸不利、僵硬等情况,常常采取种种不正确的姿态和体位,以图减轻疼痛。如膝关节屈曲时比伸直时疼痛减轻,病人应在平卧时于膝之下垫一小枕头,虽然这样感到舒服,但久而久之,膝关节固定于屈曲位,不能伸直,行走时变成曲膝、鸭步;有的病人因肘关节炎症引起疼痛,向内屈曲可以减轻,因之不敢伸直,以致造成肘关节屈曲挛缩,日久之后,肘关节僵硬固定,刷牙、洗脸等动作均受限制,甚至持筷不能将饭送进口内,因此在护理时,对患者的坐、立、站、行走等姿态均须注意,及时纠正,防止遗害终生。
护理时还要注意生理姿态的保持。当关节因病理改变或手术难以避免强直的时候,应使关节固定于有利于自理生活的功能位置,例如能够用筷或匙自己把饭送到口中,手能抓握,下肢能持杖步行,肩关节有一定程度的外展前屈、前屈内旋、外旋等,其一般要求如下:
肘关节:屈曲近90°;
尺桡关节:一般置中立位,手掌向上;
拇指与手掌平面呈直角,指间角10°;
指关节:近端关节130°,远端关节150°;
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15°~20°;
踝关节:90°~100°;
距骨下关节:中立位置,不内翻也不外翻;
跖趾关节:10°~15°。
这样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最低功能,有利于病人能自理生活。
五、功能锻炼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必须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所谓“以动防残”。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保持体质,促进早日康复,因此如何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适当休息和进行必要的锻炼也是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必要的休息,可使整个机体及病变关节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休养,减轻因活动引起的疼痛,这是需要的,但是让RA病人长期卧床休息的做法,对疾病是利少弊多。另外,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略肢体活动的锻炼,往往亦因活动过少而使关节固定于某一位置,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僵直、粘连,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将休息与锻炼、静与动密切结合是对病情有利的。所以“以动防残”的说法是有充分理由的,但在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病时的功能锻炼和无病时的体育锻炼要求不能一律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身体强壮,但是由于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锻炼的要求与方法也不一样。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锻炼是为了维持和恢复关节的功能,要求更是不同。如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全身症状或关节严重肿胀,此时应该卧床休息,严重者可休息1~2个星期,中度的休息5~7天,注意手足关节的功能位置,一旦病情缓解,即可做一些床上功能锻炼,如关节屈伸运动、按摩肿痛关节等。山东咨岱峰老人密传的按摩保健法“床上八段锦”包括以下八项:
1.干沐浴(自我按摩)浴手、浴臂、浴头、浴眼、浴鼻、浴胸、浴腿、浴膝。
2.鸣天鼓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间二指轻击后头枕骨十几次。
3.旋眼睛两眼向左右旋转各5~6次。
4.叩齿上下牙齿互相轻轻叩击30多次。
5.鼓颐闭口咬牙,口内如含物,用两肋和舌做漱口动作30次,漱口时,口内多生津液,等津液满口时再分三口慢慢下咽。
6.搓腰眼用两手心搓热,紧按后腰部,用力向尾椎部上、下搓30次。
7.揉腹用两手手心揉腹,在脐周围自左至右,自右至左做圈状揉按。
8.搓脚心即搓脚心涌泉穴处80次。
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下床活动,慢步行走,又可做“床下六段锦”,即两手前伸如关门状;两手平举耸肩10次;两手平侧下按;俯身两手掌向下,左右交叉向下摸10多次;两手心向上托动10多次;两手左右交叉向前抓10多次。
关节肿痛消除后,必须将功能锻炼放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按照病变关节的生理功能进行锻炼,开始时从被动活动逐步转为主动活动,或两者结合进行,以主动活动为主,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亦可借助于各种简单的工具与器械,如手捏核桃、弹力健身圈锻炼手指功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指力量不足,不宜用石球、钢球);两手握转环练习旋转功能锻炼手腕功能;脚踏自行车锻炼膝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以锻炼踝关节;滑轮拉绳活动锻炼肩关节;逐步可做练功十八法,打简易太极拳,关节操,广播操等。目前一般医院均有体育疗法,有些医院还设有体疗室,有一套专门帮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锻炼的器械与工具,可遵医嘱选择性地运用,对改善患者关节的力学结构,增强肌力,强健神经,提高机体的协调的作用很大。
(二)功能锻炼的场所、形式与时间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功能锻炼在什么场合进行,亦须因人因病情制宜,如不能起床者在床上锻炼,能下床的在室内进行,病情好转能行走的可到室外或公园,一面活动一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花草,以增加锻炼兴趣。
锻炼形式:可以一人独自炼,也可几个病情相仿的病人在一起锻炼,可以彼此交流,增加乐趣,心情也会比较舒畅。开始时可由护理人员领操,提出要求,熟练后尽可能自己进行。有些病情较为严重者,则不能急于锻炼,待病情缓解后可先由护理人员协助作被动锻炼,好转后再自行锻炼。
锻炼时间:有人主张清晨即起,甚至天未亮即出门作室外活动,但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来讲,因为天气冷暖、季节不同,不可一律要求。因为严寒冬季太早外出,易受风寒,反对病情不利,可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要求的“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暖,无泄皮肤……”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身体都较虚弱,无力抵御外邪,若无视季节之不同,不顾气候的变化,一律天未明即至室外锻炼,若因此再受风邪寒冷,复感于邪可加重病情。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功能锻炼,切勿操之过急,超过自己的耐受力,应适可而止,量力而行。锻炼的活动量也要逐步增加,循序渐进,一开始活动量过大,不仅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造成筋骨酸痛,体软乏力。必须动静结合,持之以恒锻炼方能发生效力。
六、辅助治疗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顽固性疾病,有时单靠服药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目前有很多研究风湿病的专家主张要综合疗法,即用各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主要有热疗、矿泉疗法、体疗、针灸、按摩、激光等。
(1)在进行热疗时护理人员必须注意,防止灼伤、烫伤、注意病人耐热程度,掌握时间,不能让病人出汗过多。
(2)在进行水疗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注意病人是否感到疲劳,兼有高血压的病人耐受力较差,要注意时间不可太长。
(3)在体疗时,护理人员必须注意了解每个病人的不同的病情,订立适当的锻炼计划,循序渐进,而且还要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而更换锻炼方式。每锻炼一个阶段,可以测试关节的活动范围,测量四肢周径,了解关节、肌肉、肌力的恢复情况。
不论哪一种辅助疗法,在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适应证、禁忌证,仔细观察病人情况,熟练掌握机器性能,熟悉副作用产生后的抢救措施,并要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在某些症状突出时应该选用何种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可缺少的一面,用之恰当,可提高疗效,促进早日康复。
七、并发症的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常易并发其他病症,尤其是在气候突变或黄梅多雨季节及台风、暴雨、严冬、酷暑时,更易感受风寒、湿邪及中暑等,对此应予以重视。
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易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有因本病发热的,有因感受风寒或风热发热的,有因合并其他疾病(如并发肺炎)而发热的,有因本来服用激素,骤然停止而发热的,亦有因服用某种药引起反应而发热……由于发热的原因不一,处理方法亦不同,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注意密切观察,区别对待。
如因本病发热,汗出不可太过,如见服药后大汗淋漓,应立即及时处理。如因感受风寒、风热而发热,治疗同一般感冒,但注意患者身体,不可过于宣散。如因并发其他疾病而发热,如并发肺炎、尿道感染等,应检查原因后再处理。有些病员依赖激素止痛,服用时间较长,因激素副作用出现库欣综合征者,又怕久服激素利少弊多,因此骤然停药,引起反跳现象,发热不退,关节疼痛更甚,甚至卧床不起。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或清热消炎药均不能奏效,只
能仍用激素缓减,同时采用相应药,逐步递减激素剂量。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尚缺乏特效药物,因此治疗的药物甚多,如免疫制剂青霉胺。对此药的反应,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服用后效果明显,病情日见减轻,但有的却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身上发出皮疹、味觉消失、恶心厌食、口腔溃疡等,对这些发热应该立即停止服用青霉胺,否则会发生严重的反应。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某病人目前正在服用何药,观察时便于发现反应的发生。
当社会上有某种传染病流行时,护理人员也应予以注意,因为患了类风湿关节炎之后,对其他传染病并无免疫能力,照样可以染及,而且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自身免疫力多较差,更易受到传染。
总之在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除了要注意本病的病痛外,还要注意有否其他并发病症。医护人员决不能将类风湿关节炎的一切病痛均归之于类风湿关节炎而不注意其他原因。注意并发症很重要,出现并发症者应及时对并发症作出适当的护理与治疗,切勿顾此失彼。
八、加强出院护理指导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住院治疗得到缓解即将出院时,必须做好出院护理的指导。因为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认为出院后病已愈,往往对服药、锻炼不太重视,因此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全面复习患者的病史以及目前的治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系统的出院护理指导,如必须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服某种药物后如出现反应,应立即请医生诊治。根据出院时疾病具体情况,确定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方式,督促患者按时锻炼,持之
以恒。并讲清手足关节“用则灵,不用则废”的道理,激发病人的自觉性、自强性。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
患者出院时必须有家属陪同,所以在出院前应该与家属进行一次谈话,交待患者目前的具体病情(因为有些病的后果是不便直言相告)以及服药、锻炼等注意事项,告诉一些简单的辨别病情好转、进展、严重、恶化的症状,促使其随时留心观察,并要嘱咐家属注意病人的衣、食、住、行。
总之,加强了护理的指导,有利于病人稳定病情,巩固疗效,加速康复。我们发现有许多病人都是在家休养,由家属护理,陪同门诊,病情亦能很快地转好。
(秦彩玲、赵永滨、张爱梅)
第二节类风湿关节炎的调摄
调摄即是调理、摄养的意思,俗称调养。中医历来主张治未病,重视养生,《灵枢·本神》载:“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说明要预防疾病,就须顺应气候变化,调和情志,饮食起居有常,具体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调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七情内伤可以直接致病,亦可以由于七情内伤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抵抗力减弱,易为外邪入侵。精神因素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亦有一定的关系,这也属于七情致病的范畴。
因此保持心情愉快也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过于激动或者长期闷闷不乐,忧忧郁郁,要善自节制不良情绪,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心胸宽阔,愉快生括,正气内守,病从安来。
二、坚持经常锻炼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说明经常注意身体锻炼才能健康,坚持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御邪能力。但锻炼的方式应该视性别、年龄、身体原来的健康状况、锻炼的基础等因素而定,不能一律要求。
有些人每日早晨在公园或房室前后空旷空气新鲜之处,打打太极拳,舞太极剑,做练功十八法、广播操,或者练气功等;身体较好的人可以跑步、打球;有的人结合日常生活进行锻炼,如坚持上、下班步行,有的以计步器计算每次步行次数,逐步增加。这些都是通过活动肢体,使全身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日久可达到增加体质,减少疾病的目的。
锻炼时必须注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而且切勿一开始活动量太大,用力过猛,必须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必要时要请医生或有关人员指导。早晨锻炼在寒冷季节不可太早,免得再受风寒,对疾病不利。
三、注意防范风寒、潮湿
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因,与风寒湿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平时防范风寒、潮湿之入侵非常重要,尤其是当身体虚弱时更应注意。当季节更换天气突然寒冷时,应随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当时,亦不可睡在当风之处,或者露宿达旦,因为人在入睡之后,卫阳之气静潜,毛孔开放,风寒会乘虚而入;夏日也不宜卧于地面之上(尤其是水泥地及砖石之地)以防凉风侵入经脉,影响筋骨;炎夏分娩之产妇,切勿在风对流之处睡眠,或睡中以风扇直接吹拂,因产后百脉空虚,自汗较多,感受风寒则容易成疾,受累一世。
近年来空调设备正在普及,在空调房间内长期工作的人,得关节痛的不乏其人。应该随着室内外气候温度的迥异,出入时衣着随时增减,尤其是老年人更需注意,因为老年人对气温的调节能力、御寒防暑能力均较差,降温应该适当节制。冬日若室内温度高,衣服即应减少,但出外时必须增衣防寒防风冷。在冰库及冷水中操作的人员,入库前应增添衣服,在冷水中操作完毕,切勿用热水浸手,以免霎时间一冷一热,脉络一紧一松,调节失常,引起脉道挛急致患痹病。
一般来讲,身体健壮者,尚能抵御风寒,而年老体弱或劳累过度、身体较弱者,易被风寒入侵,必须谨慎。
受潮湿多见于以水为事者,即经常在潮湿环境中工作以及与水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完毕之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换上干燥衣服。如外出突遭雨淋,衣衫尽湿者必须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擦至皮肤潮红发热后,再用温水洗净,换上干燥衣服,切勿潮湿之衣服刚脱下,马上用热水洗操,以致迫寒侵入体内。反之,在夏季劳动后大汗淋漓,亦不可马上用冷水冲洗或入池游泳,因为汗孔未闭,易使寒湿之气入侵。在寒冷地带,冬季出外时双足受冻后切勿用热水洗脚或用火烤。
居处地势低而潮湿者,更宜注意,平时可用石灰洒于墙边屋角,以吸收潮气,床上被褥在晴天宜经常曝晒,以去潮气。天晴时更宜打开窗户,以通风祛湿。有条件者可垫高地基铺地板,向阳开门开窗则最好。
在梅雨季节如发现面浮、足肿或脾胃失健的病人,需服利湿退肿之剂,因为这种内湿较甚者如遇外湿则内外纽结更易成疾。
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因是风、寒、湿邪气杂至,或寒邪入内化热,病因比较复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风、防寒、防湿,截其来路是预防摄养之良策。
四、合理调配营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从温饱型发展到讲究营养。一般人认为“只要营养丰富,身体就会健康”,但这句话并不全面。因为食物中的营养必须依赖健全的脾胃功能才能吸收,若脾胃功能失健,食而不化,或因某种疾病而对某种富有营养的食物并不相宜,食之反而腹胀。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营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来讲亦不例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言,说明了补益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以及虚之所在而有所区别。如体质内热者,不宜服红参、鹿茸,对热性的食物如大蒜、葱、韭、辣椒等亦不宜多吃;脾胃虚弱运化乏力者,不宜服银耳、阿胶等补品,食物中坚硬、生冷者及水果中的生梨等均宜少吃为好;胃酸过多或脘腹饱胀者,不宜多吃甜腻之物及牛奶、豆浆、豆类等食物;如果舌苔粘腻,内湿盛者,不宜吃油腻及厚味之食物,如蹄膀、脚爪、甲鱼等,以清淡为宜。如果吃了海鲜或其他食物后关节肌肉酸痛更甚者亦须注意不吃或少吃。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服药多,往往脾胃受到影响,不能只注意食物营养价值高,而忽略了本人的具体情况。
鱼、猪肉、鸡、鸭、蔬菜、瓜果都有各自的营养价值,必须根据病情及个体情况予以合理调配,以食后胃中舒适,食而能化为原则,以对病情有利为原则。
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当身体健康情况有变化或感到身体某一部分有不正常的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就医,这是保护自己身体健康的要点。因为有些疾病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则治愈率比拖延失治的要高出几倍。对类风湿关节炎亦不例外。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筋骨等处酸、麻、肿、重、痛等症状,亦应及早就医,进行检查、诊断及早治疗。在临床上我们医务人员发现以下情况时值得注意:
(1)有了病痛就医之后,刚开始检查,尚未明确诊断,患者却已情绪紧张,先自惊慌,甚至乱投医、乱服药;亦有诊断明确之后,既怕疾病严重,又怕因病致残,终日惶惶然,这种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对病情不利。应该教育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遵照医嘱进行治疗。
(2)有的病人对医生的解释将信将疑,而对道听途说却都信以为真,只要听到某药好或某种偏方有效,亦不请医生指导,擅自配用,到后来杂药乱投,病未痊愈,脾胃先伤,反而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给正确治疗带来了困难。
中医历来主张治未病,因此必须在早期注意调摄,未雨绸缪。如果在未病时或病情稳定时保持心情愉快,坚持锻炼,注意防范风寒、潮湿,合理调配膳食,有病早治,则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而治愈率会相应提高。
(张新梅、吴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