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大旨图
此为明·陆西星所撰方壶外史卷八中之一篇。篇中以图示的形式,阐释先天无极、太极分阴阳、坎离交合、阴阳互藏、周天符火等“易”理,进而说明“金丹之道”,以达“举纲说约,大义昭然”的目的,故名篇。文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崇尚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的思想,并视离经叛道者为“邪宗”。所论仅供参考。参见《玄肤论》题要。
序
古仙丹法,载之丹经无下千帙,读之则愈烦愈难,牾之则惟简惟易,大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二者其尽之矣。一阴一阳,配合以两者,天之道也。日月运行,昼夜交光者,天之行也。契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谓离坎是也。圣人知其如此,故尝准之以作丹法,是故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兔为药材,而其中消息盈虚之数,则又准之以为火候。阴符经云: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又总而言之,则曰:盗机逆用尽之矣。是道也,言之不能尽,悟之不可得。若也逢师得诀,针芥相投,则可言下面领,大患人无慧性,不能洞晓深达,以故求之愈远。又或摇以似是之非,主以先人之说,则毒药熏心,黥墨入骨,吾未如之何也已。予生幸以空空鄙夫遭际圣师,提累年久,赖寸天不障,忽睹堂室,乃知今世之遇,千古希觏也。四方闻道之士谓某可教,各以师授.参互考订,比予所闻,率多枘凿,匪道有异同,户牖自别故也。老子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金丹之道,至易至简,有所安排布置,则涉邪伪而非自然。故某所图述,根极化原,直指命术,举纲说约,大义昭然。要在不背于师旨,别为破论,以阐邪宗。若乃好道之伦,玩索而有得焉,或可尽性命而不惑于多歧之谬乎!岁在庚午嘉平月下浣潜虚子书于南沙之西禅精舍。
金丹大旨图
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又日:无名大地之始。又日: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盖先天混元真乙之炁,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方其未有动机,故溟滓无光,声臭俱泯,谓之无极。在人则至静无感,寂然不动者当之。而佛氏所谓真空,儒者所谓未发,亦不外是。老子云:常无欲以观其妙。易系辞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圆觉经云:惟取极静,由静力放,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坐,便人涅启。三教圣人同一宗旨,但作用不同,故有三者之别耳。
《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太极者,阴阳体其未分之象也。老子云:道生一。一即太极也。其在吾人,是谓玄牝。盖玄牝者,乃真精妙合自然而成,所谓无中生有,虚裹造实,乃神气之根而性命之窍也。老子云:尝有欲以观其徼。观微之学,遂为千古圣真立命之基,而圣功于是乎生,神明于是乎出矣!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是太极分两仪也。两仪分则天包地外,地处天中,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寓于其中矣。何者?自虚无而生一气,是静极而动,阴中之阳也。两仪分而天包地外,地处天中,是动以涵静,阳中之阴也。邵子云: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故丹法阴中用阳,阳中用阴,而尝以静为主焉。老子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盖能静,是谓抱元守一,而可以复归于无极矣。
天地既判,日月运行,照耀交光,而造化生焉。日月者,天地阴阳之精也。于卦则为离坎。离中之阴是谓乌精,坎中之阳是谓兔髓。丹法以乌兔为药物,故阴中用阳,阳中用阴,所谓东人西邻,西归东舍。不过识互藏之精,盗其机而逆用之耳。
古仙造丹,莫要于采药。而药物有铢两,采取有时节,颠倒有法度,其要在于月出初庚,铅生癸后,而子南午北,互为纲纪。别有口诀.不著于文。
《悟真篇》云: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义云:药逢气类方呈象,道在希夷合自然。要知此巾一点不谓之铅,不谓之汞,而谓之丹者,乃日月交光,阴阳和气,自然而成。故丹之为字,象口象月。
《心印经》云:丹在身中,非白非青。盖以为青龙白虎,则尚属之两家,既归身中,则混合为一矣。故云非白非青也。或问:何谓金液还丹?日:以其既失而复得,谓之日还。以其采取水巾之金,合以巳汞而成,故日金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