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还  源  篇

[日期:2012-12-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还源篇》,宋·石泰撰。《修真十书》卷二收录,元代俞琰撰《席上腐谈》认为其文辞格调与白玉蟾无异,疑为白玉蟾撰。

    篇首有石泰序,谓昔年于驿中遇张紫阳,蒙其授以丹诀,其证验之救只在片时,知仙之可学,遂作此篇五绝八十一章,以授晚学。其诗举述内丹原理及药物、火候、沐浴、脱胎等内丹法要,而大旨则皆本于张伯端。其说略以先天之气铅汞为丹药,谓内丹无非以神气结成玄珠,其下手则以收心猿意马为先。诗语多以譬喻叙述,虽属内丹修炼内容,但颇晦隐难读。后学闵阳林据其师祖闵一得所传授,对原文逐一批注,并融入个人见解,间有发挥。所论阴阳之理及内丹之法,皆从玄学思想,仅供参考。

    还源篇  并序

    杏林石泰得之撰

    《还源篇》序

    泰素慕真宗,遍游胜境,参传正法,愿以济世为心;专一存三,尤以养生为重。盖谓学仙甚易而人自难,脱尘不难而入未易,深可哀哉!古云:“迷云销慧月,业风吹定海。”昔年于驿中遇先师紫阳张真人,以简易之语不过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片时,知仙之可学,私自生欢喜。及其金液交结,圣胎圆成,泰故作《还源篇》八十一章,五言四句,以授晚学,早悟真筌。莫待老来铅虚汞少,急须猛省。寻师访道,修炼金丹,同登仙阶,变化飞升,实所愿望焉。

    《还源篇》后序

    夫炼金丹之士,须知冬至不在子时,沐浴亦非卯酉,汞铅二物皆非涕唾精津气血液也。七返者,返本。九还者,还源。,金精木液遇上则交,龙虎马牛总皆无相。先师《悟真篇》所谓“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者,即铅汞也。人能知铅之出处,则知汞之所产。既知铅与汞,则知神水华池;既知神水华池,则可以炼金丹了金丹之功成于片时,不可执九载三年之日程,不可泥年月日时,而运用锺离,所谓四大一身皆属阴也n如是则不可就身中而求,特寻身中一点阳精可也。然此阳精在乎一窍,常人不可得而猜度也。只此一窍则是玄牝之门,正所谓神水华池也。知此则可以采取,然后交结,其次烹炼,至于沐浴,以及分胎,更须温养。丹成可不辨川源、知斤两、识时日者耶!泰自得师以来,知此身不可死,知此丹必可成。今既大事人手,以此诏诸未来学仙者云。杏林石泰得之又序。

    还源篇阐微

    北宗龙门第十一代闵一得授

    门人闵阳林述、蔡阳倪订

    《还源篇》八十一章,宋杏林石真人所著也。杏林出紫阳张真人门下,为南宗第二祖,悯人读书求道不知自体自悟,故作此篇,三复申明,教人返本还源之道。

    还源之法,必先坚持正念,就伦常日用中,处处惩忿窒欲,真实无妄,礼以行之,是为炼己。潜致力夫涤虑忘情,以疏通督任三关,遂由慎独而退藏于密,是为筑基。自然身中还出一点真阳正气,心中泻出一点真阴至精,相与浑融,凝结成丹,是为丹头。从此心自存诚,气自周行,久则藏心于心而不见、藏气于气而不测,静虚动直,气爽神清,是为完体。第觉三际圆通,万缘澄澈,六根清静,方寸虚明,如是期月不违,药物亦源源而至,始终以清静自然为运用,可以还源返本,与道合真,是为全真。金丹之要,如是而已,然大要先知夫身中一窍,然后可以人手。

    一窍者,神明之牖、性命之宗也。逐于末则分注乎七窍,还其本则归并为一窍。惟常能以心集身者,则知穷理以尽性。常能以身藏心者,则能尽性以致命,,盖心身为性命所凭依,性命是身心之根蒂,精气乃身心所发用,心身为神气所集藏。故能以心集身中之气者,则神还天谷,可以穷理而尽性。能以身藏心中之神者,则气返绛宫,可以尽性而致命。惟理穷,故欲净;惟性尽,故情忘。欲净情忘,中无他扰,我惟基命宥密,自觉…窍豁然,是为开关。见得此中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随机运变,一任自然,则是《尚书》所谓“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德经》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者,此也。既归其根,即复乎命,复命即还丹矣!

    人可不因流知源以先还生身受气之初乎?还我初,则谷神可不死;慎厥初以保厥终,则金丹可必成。得曩蒙先师太虚翁慈示此篇,并指点夫上品铅汞之旨,潜神默会,未敢妄参,赖师一言点化,顿自悟彻。还源之法,见得此篇次序,自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丹成脱化,种种口诀,无非反复申明返本还源之道,尽精微以致广大。人能准此修持,可以入圣贤之堂奥,可以登仙佛之阶梯。今因缘已至,敬礼师意,依文阐发其微。爱命从孙阳林笔述如下。

    铅汞成真体,阴阳结太元。

    师日:“铅指身,汞指心,时而会元,是为上品丹道。”

    愚按:人于未生受气之初,先成一窍,内含精气神,三者混而为一,氤氲于中,日滋夜长。及至十月胎足,园地一声,元窍顿开,通乎七窍,遂有呼吸。身中遂有三谷,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中有应谷绛官,藏气之府;下有虚谷关元,以为后来藏精之府。其时,元精已遍播于周身实处而运行,元气已归集于中谷绛宫而为命所凭,元神遂上浮于上谷泥丸而为性所托。俄而,元气动而生阳,始流注于下谷关元而为精,故下谷又名为气海。然其精尚是元精,仍随气转,常自周流于身,每到静极之际,七窍仍并成一窍,身中即腾起一点真阳之气,上朝元神,丹道名之为真铅。故师指身为铅。元神静而生阴,亦布注于中谷绛宫而为气,故中谷又名为神室。然其气尚是元气,仍与神凝,常生液以养心,每遇阳动之际,一窍将发为七窍,心中先泻出一点真阴之精,来会阳气,丹道名之为真汞。故师指心为汞。铅气得汞精以周流,则形体长成,故日“铅汞成真体’’;阴精兼阳气以上达,则元神凝结,故日“阴阳结太元。’’

    其实铅指身中气,汞指心中精,即先天阳神阴精之落于后天者,象坎离中藏有先天乾坤也。阴指海中气,阳指室内神,乃后天铅气汞精之还于先天者,象后天离坎之复为乾坤也。只此颠倒坎离,以后还先,神遂藏于心而象乾,气遂依乎身而象坤。坤资生,故称体;乾资始,故称元。同真体者,以明体尚未漏,犹是真一之体也;口太元者,以明元尚未漓,犹秉太极之元也。皆生身时自成自结,初无待乎作为者也。

    此章开宗明义,特指明本源,示人以精气凝成之身为元命所凭,神气凝结之心为元性所托。身心既得,性命完全,精气日滋,药火俱备,只须人自返还真而已。

    但知行二八,便可炼金丹。

    言人得此身心性命,神既凭于心而属乾,气既依乎身而属坤,果能常清常静,七窍长归为·窍,犹是一个成形之太极;性命未尝渗失,浑似一丸有质金丹。只须还虚合道,遂合真元,何须用意修炼有复性复命之烦?只因生身之后,七窍已窍窍通灵,不能常归于一窍,以致混沌破而为知,知复转而成识。从此,心感于物而有好有恶,身接于物而有喜有怒。心中之精,既为外物所引诱,不受元性之主持,常逐于外而不养其心,元性因无所托而遂汨,前所取象乎乾之元神,兹即中虚而为离矣。身中之气,既为阴精所动摇,亦不顺元命以周行,常漏于外而不充其身,元命亦因不足凭而日促,前所取象乎坤之元气,兹又中实而为坎矣。    夫元神本实也,因常逐于气而日见其虚;元气本虚也,因常流为精故返象为实。卒之虚者益虚,实者又复失其实,乃有老病死苦之厄。此非其本其源之不善,本逐于末,源故为流之弊也。

    夫神失其实,故心遂变象为离;气失其虚,故身亦变象为坎。则是后天坎身中一点之阳,即先天之元气,于卦德象水中之火,故日阳气;后天离心中一点之阴,即先天之元神,于卦德象火中之水,故日阴精。所谓二八者,以卦中象数言之:坎水为已成之水,数居地六,水中之火乃初生之火,数居地二,六与二皆属地,为在地之一八,即我先天之元气从吾身中出者也,喻之为铅;离火为已成之火,数居天七,火中之水乃初生之水,数居天一,七与一皆属天,为在天之一八,即我先天之元神从吾心中出者也,喻之为汞。故凡言药言火者,必须谓之二八,不可以他数言也。

    曰“行二八”者,即师所云“时而会元”之道,只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也。今知其流未之弊而欲返还乎本源,若不肯惩忿窒欲,则断断无从下手.,若欲已窒而忿已惩,将此二八会合行之,则神即火也,气即药也。采时谓之药,犹足后天阴精阳气也;炼时谓之火,即属先天,神为阳而气又属阴也。但知神以御气,便是火以炼药,可以成金液大还丹也。

    夫所谓炼者,寓有防危虑险之意,亦只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也。盖吾身中阳气,今从寄宫虚谷初还,苟不得神以凝之,则此气正防其散漫;吾身中阴精,今由寄官应谷初返,倘不兼气以行之,则此精尚虑其汨没。夫惟常清静以立道之体,斯得真铅汞以为道之用。及得铅汞二物会元,结成一个,正念登时退藏,凝然大定。念中无念,则是片晌间,便可凝结,还我生身受气之初矣。

    孔子日“精气为物”,即指此铅汞凝成之真体乎?老子口“有物浑成”,即指此阴阳凝结之太元乎?紫阳张子口“会得坎离基,三界归一身”,即指此行二八以炼金丹之枢要乎?是知铅汞即阴阳也,阴阳会…即太元也,太元即真体也。真体太元,即吾先天之一而二者;时而会之,即二而一之矣。夫已可以恍然悟矣。

    上第一章。此通篇之纲领,揭出身心、性命、神气、药火皆备于有生之初,是以不惮烦言。将人生本源明白注述,以便学人身悟。以后八十章,悉属此篇注脚矣。其下七章,系将采取、交结、烹炼之法,逐一发明。其第九章至十+L章,教人下手用功之诀。其第十六章至二十四章,发明关窍,详论烹炼、沐浴、防危、虑睑以及分胎、温养成丹之道。其第二十五章至四十八章,重标正旨,阐发真机,令人读之疑窦齐销。自四十九章至七十八章,分明教以后天精气还返先天神气而成谷神,遂由谷神炼出阳神,即从阳神炼还元神,乃以元神还返乎无极之真而成真人,是为与道合真。金丹了当,直泄先圣穷理尽性以致于命之旨,谆谆嘱咐,步骤精详。末后三章,复引证于古圣心传,并丁宁夫神气、身心、性命二必合一,遂以总结通篇之意。学者果然炼己功深,专其气,壹其神,端秉灵然独存之正念,对着此篇,自然得见法甚简易,可以即时坐进于道也。

    汞是青龙髓,铅为白虎脂。

    心中阴精,本自性根罅出。兹谓是青龙髓者,丹家以青龙喻魂,在先天卦位属离居东,故张子以谓“东魂之木”。夫先天之魂尚藏于乾中而不动,至后天而乾已中虚为离,离卦居离属火,张子即以为“南神之火”。是魂藏于肝,虽仍位于东,其卦已变为震动之象而好忿,其用即凭于心而为神,心为神之舍。今我心中泻出之阴精,原由先天木气而为汞,上章喻为火中水,其实即木之液也。故曰青龙髓,谓须烹调者也。

    身中阳气,原从命蒂抽来。今谓为白虎脂者,丹家以白虎喻魄,在先天卦位届坎居西,张予以谓“西魄之金”。夫先天之魄尚优-坤中而未显,至后天而坤已中宴为坎。坎卦居北属水,张子即以为“北精之水”。是魄藏于肺,虽仍位于西,其卦已变为兑悦之象而善柔,其用即依于身而为精,身乃精所凝。今我身中腾起之阳气,原本先天金气而为铅,上章喻为水中火,其实乃金之液也。故日白虎脂,谓须冶炼者也。

    掇来归鼎内,采取要知时。

    此言精气二物发生之际,正当采取之时。法惟任意掇来厮配,归于鼎内,则坎即中虚而返坤,离即中实而还乾。精气归鼎而混凝,则乾坤亦遂混合而还太极,是即谓之丹头,张子谓之真种子是也。归,藏也。鼎者,乃易道之正传。丹家之口号并无形象之可睹,在吾一身六合之正中,昔人所谓中间有个真金鼎,然亦无地位可拘也。《易》日:“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是也。

    时,指癸生之时,即活子之半也。如尚未悟,且以端坐习定为功,到得静极而动,便是癸生之时。急将正念退藏于密,以为采取,转念即非,是断不可求于他也。

    总之,坎中阳气为真铅,离中阴精为真汞,坎离能产铅汞者也,铅汞产自身心者也。身心之用乃精气也,精气之体即性命也。坎抽其阳即还乎坤,离实其虚即还乎乾。二物即并,气为元气,精即化神,神气交感,坎离即返为坤乾。及其妙合而凝,乾坤遂混成一太极。从此阴阳动静互为其根,固结而不可解,匀和而不可辨,纯一而不可已矣。如是以为采取之法,岂非至简至易者乎?

    上第二章。此承上章,发明铅汞之由来,采药归鼎之妙诀。

  姹女骑铅虎,金翁跨汞龙。

    姹女即真汞,金翁即真铅,其名义详注第十章。虎以喻身,龙以喻心,张子日:“心之猖狂如龙,身之狰恶如虎”是也。日骑日跨者,取两相驾驭之象也。言二药即采人鼎,自然以阴精驾夫阳气,即以阳气驭夫阴精,成一浑沌无分之象。然此际性情稍欠静逸,则神复外驰,所结之丹头即散,须俟后来铅汞重新结取,故下文以明正令为切嘱。

    甲庚明正令,炼取一炉红。    甲属木以喻性,庚属金以喻情。正令者,无倚无偏之令,孔子所谓“直其正也,故曰正令”。白子所谓“念头动处是玄牝”。坤二《文言》所云“君子敬以直内’’是也。

    明正令者,要先明之于平素,到此但一申明,百体自然从令矣。言当此精气初交之际,务须性静情逸,方保和而不流。法惟仗我平素主敬存诚之力。及今心尚未动,急明直养之道,先藏于密,自然念中无念。精凝气以成神,情归性而大定,则结为丹头,不虞渗失,孟子所谓“以直养而无害也。’’

    一炉红者,丹家所谓“一炉火焰煅虚空,即是烹炼之道”、孟子所谓“充实而有光辉’’是也。

    上第三章。此承上章,发明得药交结全在性情,得正则神不出位而气自流行也。

    蛇魄擒龙髓,龟魂制虎精。

    蛇以喻情,情每感于善柔而生喜,乃魄之所为,故日蛇魄。龙髓者,喻心里之阴精。龟以喻性,性每触于震动而生怒,乃魂之所为,故日龟魂。虎精者,喻身中之阳气,此承上章而言:吾之正令既明,则情已忘而归于性初,故猖狂之心龙就擒,而精已不摇;性已定而断灭情根,故狰恶之身虎受制,而气已不滞。

    日擒日制,亦行其所无事而已矣。所谓:“虎已伏,龙已降,猕猴不复窥六窗”,其在斯乎?

    华池神水内,一朵玉脂生。

    张子日:“以铅见汞名日华池,以汞入铅名日神水。”愚按张子之意:以铅喻心,譬之日池,以见汞而气华也,故名华池;以汞喻心,谓之曰水,以入铅而精神也,故名神水。汞铅融洽,即喻为神水入华池也,其实只是神返身中气自回耳。言铅汞既经凝结,自然情忘性定,神之人气,如水归池内。

    有一个主人常惺惺然,如花已苞浆成朵,欣欣向荣;又如玉已凝液成脂,密密结实之象:乃譬喻也。,

    上第四章。此承上章,发明二物既得交结,则性情已正,其为物不贰,故丹头立矣。

    白雪飞琼苑,黄芽发玉园。

    白雪云者,身属坎,坎中一阳是乾金,故色白,身中铅生,由于金气之洋溢,得汞一交化为神水,明净清澈,故有雪象。琼苑,喻身也。

    黄芽云者,心属离,离中一阴是坤土,故色黄。心中汞生,由于木液之充盈,遇铅而凝即人华池,融和滋长,故有芽生。玉园。亦喻此身。

    曰飞、曰发者,言铅得汞交而上透,势将飞布漫天,汞得铅凝而下行,势将发荣满地也。紫贤薛子曰:“无白雪,无黄芽,白雪乃是神室水,黄芽便是气枢花。”此町以证矣。然不可以有心求也。

    但能如偃月,何处炼红铅。

    如偃月者,即本来玄窍之变象。言我身中未得药时,清净内守,七窍已归一一窍,此中虚灵洞敞,圆浑如卵,盖其静也翕焉。及至药产,我之正令一到,窍即仰如承蟊以受药,盖其将动也亦将辟焉。尔时若从旁观之,则象如偃月,迨既受药而冥合,仍如卵守矣。盖念头一动而即静,玄窍亦将辟而仍翕焉。若感平情而心动,则窍遂辟为七而药即散矣.:故以但能如偃月为受药之验,然亦只言其意象如是,盖有不期然而然者,初无形质可睹也。

    日红铅者,张子以谓“真铅生于坎,其用在离宫’’,以黑而变红是也,然亦初无色相也。曰何处炼者,盖神无方体,戒人勿着相于有为也,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是也。

    要之丹头既立,则药物时时发生,我但能明正令,自无外诱相乘。此中亦时时自能承受,久而气足神充,谷神自然充实焉。

    夫修炼之士,当初苦不知窍,及会得窍,紧防断窍。先事退藏要矣,清静自然妙矣,人能先事退藏,则临事不失机,而后起之念不能扰。知乎此,则心可得而正矣。

    上第五章。此承上章,言丹头既立,则药物时刻发生,愈采无穷,总不可转念料量,则此中自能承受,断勿稍假作为以助长。即张子所谓:“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亦不过言其积累之盛大,并无法象可拟也。

    药材开混沌,火候炼鸿濛。

    药材者,采取时之称也.,火候者,烹炼时之号也。皆指此精气也。日“开混沌、炼鸿濛”者,言此精气,只于清静际七窍归一,如混沌中之无兆,自然开辟出来。即以清静意,不分内外,如鸿濛时之无象,自然混炼成功。谓药才出于混沌,火即炼如鸿濛,发明上文正令、偃月等义,教人只可以无心会,不可以劳心为也.

    十月胎仙化,方知九转功。

    化者,即白子所谓“打破虚空为了当”,即下文脱胎神化之谓也,九转,即九还。九乃金之成数,指身中阳气之来复,非谓九个转回也。言药材于无中生有,即须如大造之混炼鸿濛,更不及料量夫气象何如,乃至三百日胎圆,方知我初结丹时,采掇身中先天阳气之功也。

    上第六章。此言得丹烹炼,不可拘求形迹,将来自知其效《契》云“不以察求”是也。

    龙正藏珠处,鸡方抱卵时。谁知铅汞合,正可饮刀圭。

    藏珠抱卵,以喻窍妙。《内景》言:“人既知归并于一窍,即得处密之法,但当如龙之养珠,如鸡之抱卵,神注不移而已。"谁字妙有实义,吾师太虚翁注《九天心印忏文》谓曰:“非我非他,莫可称呼,而强谓之谁也。"篇中谁字凡十一见,均可依此体会。日“谁知铅汞合”者,只是藏神于密,守其清静,不辨何者为他为主,何者为我为宾,亦不管二物之合与否,乃真妙合无间也。刀圭,指戊己二士,数皆属五,其初本位原同在中央,生后寄官分在坎离,坎中之阳即戊士之英,离中之阴即已土之萃,古人称为坎离、刀圭之旨,先儒称之为“二五之精”,以明坎戊离己,一见相得,尔时尚无间隔之物,遂交合于中央,故日刀圭。教人只用初意,乃是正令,即先贤所得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者也。老子《常清静经》所云:“无形无情无名,强名之日道。”即吾师注解“谁’’字之实义,乃时而会元之道可用者也。

    初后念即着相,虽正已落后天,瞬即转为思虑,二土遂为木性金情所间隔。气是坎中戊,遂通达于呼吸,而水府不能保其源;精系离中己,遂渗落于膀胱,而神室不能安其宅,是水精火神又不能相济,则四象俱不复为我用,何能合铅汞而凝结胎仙?故修炼之士,必须以能饮刀圭为合铅汞之正法。日“正可饮’’者,盖言铅汞初生之际,即我天心静中初动发为正令,即当二物已凝,正可烹炼之时也。其不日用而日饮者:寓有饮水饮汤,冷暖自觉。我意觉处自会烹调,以明正令妙用,用中有正觉存焉,仍只以清静锦密为功而已。于此可知片晌功夫,已连烹炼在内,盖交结于念买动处,只在刹那;烹炼自密.自退藏,须以片晌方能坚定;交结得自天然,烹炼方为凝结。故未交以前,只在无功功里施功,端坐习定以为采取。及至药生,即于有用用中尤用,凝然大定无思无为便是烹炼。此乃妙中之妙,岂易言传。然已言之,不胜冗沓矣。读者约而精之,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焉。

    上第七章。此承上章,发明烹炼之道,只要绵绵若存,白子所谓“以断续不专为堤防”是也:,

    沐浴资坤水,吹嘘赖巽风。

    言到此地位,如或藏念不密则火散,体内便觉冷落,但即自明正令,则神返中而气自回,自有真气薰蒸遍体以为沐浴,此中即温。日“资坤水’’者,以我体质已化先天,北方正位已非后天坎象,故称此天然沐浴之气为坤水。倘竞念起纷扰则火杂,体中便觉烦热,但即回顾正念以息躁妄,内仍静专,自有真息悠悠吹嘘,遍体清凉,此中自和。日“赖巽风”者,以我坤体既复先天,则西南之乡原是巽宫鼻象,故称此自然吹嘘之息日巽风。是即调匀冷暖之妙剂,是神返而气白网,仍不必求诸气分也,白子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真气薰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其法清矣。

    婴儿无一事,独处太微宫。

    婴儿,指我心中阴精已兼阳气凝成之神,即还居于天谷本宫,名日谷神。前辈喻之为婴儿,言此时神力尚微,还须吾之正念常自操持照顾者,故以喻之。太微宫,在天上为太微垣,有帝坐居中,在人为头上九宫之中宫,即泥丸官,谷神处以养真之所,我师常言:“婴儿即真人,要在虚闲无用处,闲闲独自养元神。”其旨精矣。是即自性光也。言人身中,只此是真养,到真身透露,即是妙道真人也。

    上第八章。此承上章,青当烹炼之后,即须沐浴,如遇泠暖不调,总由神驰于外,念扰于中,急须自治其咎。照顾婴儿,独处上谷,清静无为,任气自然周流,即是调和之剂,不必反惊吾神。若惊其神,即着于物,仍流浪于生死矣。

    前章至此,发明丹基、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之道备矣。然其大旨,惟以持念为采,念藏为取,神静斯交,妄灭故结,专气为烹,无妄为炼。盖妄灭则正念长存,正念藏则妄自不起,法正简而不烦。其下七章仍承此章,发明温养、分胎、冶炼之道,只是一味清静,全无作为,在人心领神会身体力行耳。专气二字出于《道德经》,言要如婴儿之饶气自为主,行此,心不加调度也。

    紫府寻离女,朱陵配坎男。黄婆媒合处,太极自涵三。

    紫府喻我身,朱陵喻我心,黄婆喻我意。愚按:后天身象北方坎卦,坎属水,色本黑,欲返先天坤卦,须寻南方离中之阴以纳之。离属火。其色赤,赤黑间色为紫,故曰“紫府寻离女”。女即离中之阴也,谓以后天坎身返还先天坤身也。后天心象南方离卦,欲返先天乾卦,须求北方坎中之阳以配之。朱陵南岳洞名,以喻心之宅,故日“朱陵配坎男。”男即坎中之阳也,谓以后天离心还成先天乾心也。黄者土之色,婆者姥之称,黄婆云者,即吾之正念也。言当时炼此后天心身,先向身中寻得心里之阴精,以配身中之阳气,阳气得阴精兼行直透,阴精即赖阳气凝炼以成神,神遂还于本宫天谷。全赖我之正念先自退藏媒合之密,故得涵身心意三家为一太极,成此谷神。谷神之生,精气的凝。正念惟一,明其正令,遂自浑合乎其中亦不以为功,故曰“太极自涵三”也。

    上第九章。此承上章,发明身心所以返还,只赖我先诚意密合为一窍耳.,下章遂反复以申明之。

    乾马驭金户,坤牛入木宫。

    金以喻情,言朱陵既配坎男而成乾,即可以刚键之道以驭情,故神自藏于密,常栖天谷以养性,然谁致之。

    木以喻性,言紫府既得离女从成坤,即可以柔顺之德以率性,故气自充乎虚,常朝泥丸以养命,谁实使之。

    阿谁将姹女,嫁去与金翁。

    女本离中之阴精,人于坎中而成坤,因其自离返坤而为气,有女归于宅之象,故日姹女。金本坎中之阳气,人于离中而成乾,因其自坎还乾而化神,有少年老成之象,故日金翁。嫁去云者,渭阴精之出离入坎,即以坤配乾,以喻心即宅身,身即藏心,有女从夫之象。言阴精之出离适坎,则阳气之出坎人离不待言矣。当时若非吾之正令克明其德,知来藏往,气何能养形而致之柔顺,精何能成神而致之刚键耶?而今即以柔顺之形配刚键之神,妙合而凝为太极为冥冥,性情各得其正,伊谁之力哉!

    愚按:金户指兑卦,兑为乾金阙户之象。乾马驭金户者,象泽天夫卦,阳气已盛之时也。木官指艮卦,艮因坤土驾木为宫之象,坤牛人木宫者,象山地剥卦,阴精已盛之时也。姹女指剥上原有一阴,返宅成坤也,金翁指夹象也。“阿谁将姹女,嫁去与金翁”者,即丹家所谓“半斤配八两”之说,盖以四阳卦内八阳爻为半斤,以四阴卦内八阴爻为八两,配合为八卦以为一斤满足之喻也。言人当此阴阳并壮之候,若非平素主敬存诚,炼就笃信谨守之正念,谁能收心卷藏于密,使剥上·阳自然配人夬上而成乾,即以夬上一阴返乎剥上而成坤?则体完全坤之柔顺以养气,神还纯乾之刚健以驭形。从此资始资生,重行媚复,运化无疆。是并下章洞房端气之义一并解明,似更直接。

    惟是上品丹道,前辈立言皆含易理,不言卦爻,只据实地指示,以便雅俗共晓。如遇宿学之士,正不妨观象玩辞,直通玄解。如遇未学之人,惟恐语涉经义,反障心口。是以体注此篇,亦宜切指人身具有之物,核实言之,庶冀众见众知,不须求象探索,并以仰体吾师普渡之慈愿耳!此章只因“金户’’‘‘木官”两象,正注未及指明,恐留遗义,漏人旁门,是以仍取央、剥二象,指实阐发,以明互变即成骺复,可以祛盈溢之灾而免亢阳之悔也,幸共思之。

    上第十章。此申明上章,所以返先天之旨,皆赖平时密藏正念之功。盖自丹头初结以来,神气日壮,渐可分胎,更当加意持盈藏神养气也。

    姹女方二八,金翁正九三。

    姹女喻我阴精所化之气,二八为成斤之数,分两已足之谓也。金翁喻我阳气所凝之神,九三为内阳已足,即如乾之内卦已届三爻之象。言修丹到此,体内神气并壮,势将分胎,每因好动而不安于静,若任其矜躁,势必气反动心,谷神即难安靖。未有满而不溢者,故特以“方二八”正九三”点清火候,教人因时而惕,不骄不忧,则有美内含,自然忿欲不兴,分胎无咎。

    洞房生瑞气,欢合产初男。

    洞房喻我身,即密藏之一窍也。“生瑞气”者,即指我身中阳气勃兴,正是元命来复之凭,阳神初基之兆也。曰“产初男’’者,谓阳神初孕如震为长男,加于乾上即为雷天大壮之象,阳初动于外卦也。言当此体气既壮,神益退藏,猛然阳气勃兴,即与神会欢合,片晌,谷神遂化为阳神。正如初男之方产,即是元命来复,是为谷神成功,可以留神不死矣。

    上第十一‘章,此指元命来复景象,以明自然分胎之道。人果读此会悟,当阳盛而将亢,正是央卦之象,急自退藏,则上复为初。孔子所谓“知来藏往”,互央为骺,即互剥为复,而阳神从此基生,方知用九用六之所以皆吉而无悔也。

    昨夜西川岸,蟾光照碧涛。采来归玉室,鼎内自煎熬。

    昨夜者,元命来复时也。西乃坎卦先天本位,坎为水,故日西川。蟾本月彩,口蟾光者,喻阳气发生上透之象。篇中凡言阳神初基时,必喻之以蟾,皆取其三足而阳光上透也。碧涛喻后天身象坎之卦气,坎水色本黑,得蟾光照透则水碧,故日碧涛。玉室喻我体,缘元命既复,神气缜密,故称玉室。鼎内指神室。煎熬云者,仍取专气为烹,无妄为炼之法也。言我畴昔元命来复,由于后天坎象身中神气充足,顿然阳气勃兴,上透天谷,与神混合变为阳神。而今体已返还先天,坤象仍复北位,坎即退位于西方。一经回溯,正如昨夜于西川岸上得见阳光照水之蟾,我即掇来归于神室,疑炼一番,使其自相煎熬,但觉温温气象,却无煎熬形象可求也。即此化为阳神而命复矣。此乃玉符保神之道,故谷神可以不死也。

    上第十二章。此承上章,而言元命已复,必须保合太和,乃利贞也。

    离坎非交媾,乾坤自化生。人能明此理,一点落黄庭。

    言昔我后天心身相合,虽名为交结,正如日月之合璧,并非交媾。此番复命之时,虽名乾坤交媾,其实只是神凝气聚,自然化生完一太极。人果能明此理,则凡丹经所云“身中一点阳,心中一点阴”,谓为二物者,不过同出而异名也。相见自然妙合,凝成一个正念,念寂归密即落黄庭。黄庭指一窍,即密处也。黄乃中央正色,庭乃虚无空际,故名。然总不可以色相求也。

    上第十三章。此承上各章,发明丹道终始悉本自然、二必混一之要旨。

    丹谷生神水,黄庭有太仓。更无饥渴想,一直入仙乡。

    丹谷即人身中绛宫之别各,黄庭已见上章。言中谷自能生气,由下谷盘旋而上与神会,遂生神水灌溉周身。故谷神亦时得气来朝,一如太仓之源源收贮,旋复发为神水充满周身。是身中自有灌溉不渴之浆,并无潋滟之象。谷神自存饱饫不馁之粮,初无积贮之形。知此,则凡世称乳哺之说,可弗讲求,而我心更无饥渴之虞。饥渴尚不必虞,此外更有何想?大可安心退人,直抵仙乡。乃教人一念不生、万幻俱寝之道也。

    上第十四章。此承上各章,教人专持正念,退密为功,更毋分心他虑,有误人仙大道。

    意马归神室,心猿守洞房。

    一意退藏,神自不散,既归于密,即是天心。

    万缘放下,心在身中,趁此无为,亦藏于密。

    精神魂魄意,化作紫金霜。

    精藏于肾,肾气全,则精安肾脏而人智。神藏于心,心气全,则神安心脏而人礼。魂藏于肝,肝气全,则魂安肝脏而人仁。魄藏于肺,肺气全,则魄安肺脏而人义。意藏于脾,脾气全,则意安脾脏而人信。是五脏各秉一气、各具一德。有如此。若人能意诚、心正,则五气皆全而各安本脏,其五德亦全,此圣门一一以贯之而退藏于密之道,即是丹家攒簇五行而归藏一窍之法。五气会一,可以凝结成神,神即丹也。全真之所谓丹,即孔门之所谓仁也,犹果核之有仁是也。

    日紫者,以金丹初由水火合成,水黑火赤,相间成紫,故关尹子望见老子之气为紫气。此不日丹而日霜者,恐人泥字误作颗粒之见,积想成幻,身中必成气痞之症,大是误事,故以零露所结之霜为喻。以明迹之可见,抟之不得,乃是虚空粉碎之象,形容金丹于无相中生实相之妙,故日紫金霜也。

    读此二章,益足征人之修养与天地同功。何则?天垂象以覆物者也。天惟养其无象,故象益高明,常覆万物于无穷。地凝体以载物者也。地惟养其无体,故体益博厚,常载万物而无泄。人寓形以成物者也。人能养其无形,则形益悠久,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可以长生久视,智周万类,泽流永世,参天两地中立为三。故白子有言日:“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即是大罗天。”又日:“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忘虚以合道。"即此忘之一字,便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何必拘拘于何者为精,何者为神,何者为魂、为魄、为意”?总归于养其无形之一决:一任气化之自然流行,以尽我自性之至诚无息焉尔。

    上第十五章。此承上各章,发明金丹无质,教人下手用功,只是诚一不贰,养其无形,以合乎无象、无体,则正气自流行于天地,元神自集藏于一身,皆得之自然清静之妙。李泥丸所谓“三一音符”,张子所谓“会得坎离基,三界归一身”也。通篇自首章至此,为一总结。其下九章,发明关窍温养成丹,并以申说各上章之意。

    一孔三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周流。

    一孔即指七窍归根之一窍也。三关以炼精化气为下关,炼气化神为中关,炼神化虚为上关,乃上品炼丹之道。有以身后之尾阊、夹脊,玉枕为下、中、上三关,复以身前鹊桥、绛宫、关元为上、中、下三关。我宗亦取其说,以为立基时疏通督任、销其宿疾积垢,以便后来真气得以畅行无滞之功用。然亦只以涤虑忘情以疏之,并不更有作为也。此言三关,却不必拘其说也。窍者,即指此一孔也,言此真体中一孔之窍,乃是积精累气凝神之转关要路。只须致虚守静,养到无形,忽然得见铅汞应令齐发,是精已化而为气,自然运动上朝于谷,即为五气朝元。其时神感气交,气即化神,神凝气聚,遂化而为神水,充遍周身,即是神水人华池。仍任其周流运动,一息无停,自然而然,非识可识,而吾之神总安于如如不动中也。故曰三华聚顶。

    吾于是悟得精之化气、气之化神、神之化虚合道,只凭我心与息两相忘于无形无物之中。其法始而相依,渐而蛰藏,从此相依于无,相依遂并蛰藏于无可蛰藏之际,是为相忘。湛然常寂,即是化虚,到得寂无所寂,即是炼虚合道也。

    吾师太虚翁尝谓:“天仙之学,精气神三者转关于一窍之中,仍如子在胞胎未解料量,母怀胎娠亦弗矜持,母子相忘而相安,…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自然圆陀陀、光烁烁,初无渣核存滞于中。非如别品丹法,限定几时炼精化气,几时炼气化神,几时炼神化虚。究因未识此~孔转关之诀窍,是以讲不到如此亲切真实功夫,只将小法闲言、名象程限支吾演说,教人误弄是非。”吾宗心传,上品丹法也。盖吾宗心传,必以藏神混化为天仙功夫者。故考究家珍,件件指明实据。令人修炼,教他先觅主人,事事恳恳勤勤,处处朴朴实实。然后下手炼丹,则伏虎降龙,陶魂制魄,自是易事。回向一孔诀窍,直造三关源头,更复不难。故得以三百日功夫,成就金液大还丹也。凡我同人,幸毋歧惑,误认脾边一穴存思气升气降,谓气腾腾,谓精滴滴,谓神灵灵,谓虚空空,如此拔本塞源,益滋流弊。如饥食盐,反加得渴,永无锻精成神之日,那得炼虚合道之时,徒然兀坐,暴气劳神,不知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甚可惜也。

    上第十六章。此章指出一孔转关密窍,并特发明气精混炼成神之旨,全是清静宥密养其无形之功效也。

    制魄非心制,拘魂忌意拘。    言养其无形,则识神死而谷神活。谷神活,故情忘,情忘则魄灭矣。夫固有先乎心者能制之,心非能制魄者也。

    言形既能忘,则七窍并而一窍明。一窍明,故性现,性现则魂藏矣。夫惟有持此意者能拘之,意岂能拘魂也哉!

    惟留神与气;片晌结玄珠。

    魂藏故神全,魄灭故气充。神气交感,自然凝结。玄者象其幽渊,珠者象其光洁,故日玄珠。

    上第十七章。此承上章。申明养其无形,则气自充足而神自安藏也。

    口诀无多子,修丹在片时。

    此言修丹口诀,即上章“惟留神与气”二句,语意只用在无多子三字、片晌之时。然而神气之如何并留,片晌之如何凝结,自有简易之诀:即石子原序中所谓“不过半句”是也。学者功夫纯熟,由定生慧,自然领悟,夺取先机,所谓得来全不费功夫也。

    温温行火候,十月产婴儿。

    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气专念寂,自无差失。养之三百日,自然灵动如婴儿之脱胎而产,有见龙在田之象,乃喻辞也。

    上第卜八章。此承上两章,以起下六章之意。上两章言采取交结,此章点出口诀两字,并教以用诀之际,火候务要温温。其下六章,详言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丹成也。

    夫妇初欢合,年深意转浓。洞房生瑞气,无日不春风。

    夫妇喻心身,洞房喻一窍,春风喻温温也。言此身心,初以精气凝结成神,已觉欢合无间。及经烹炼、沐浴,日积月累,其好合之意较初转浓,于中时时交会,自有真气薰蒸以为沐浴,其气体温和如坐春风之中,读者慎勿以辞害意可也,紫贤薛子有歌日:“夫真夫,妇真妇,坎男离女交感时,虚空无尖天地露。”此形容一窍中光明景象也,其可稍存尖见乎?

    上第十九章。此承上章,而言烹炼之久,自有天然真气沐浴,仍以温温为准,似无异乎烹炼功用。殊不知得药交结于中,初时行火,致之缜密,谓之烹炼;后来真气时时上朝,充乎遍体,取其温润,谓之沐浴。故言烹炼是火候之所致,言沐浴乃药力之自然,白子所以“以作止为进退”也。烹炼是作,沐浴是止。作为进火,有用用中无用也。止为退火,依前于无功功里施功也。不可不知。

    骤雨纸蝴蝶,金炉玉牡丹。三更红日赫,六月素霜寒。

    首句喻其险,次句喻其危,三更喻其冷,六月喻其热。红日所以退冷,素霜所以销暑。言丹道当壮长之时,每每好动而不安于静,然火候又当无为无作之际。神果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功夫纯粹,原无可虑。如其平素炼己未纯,到此无为,势必动念,则神遂外弛,其验有如纸蝴蝶之遇骤雨,身中冷落如夜三更,须得红日之暖以喧之,则神归天谷,即时冷退而返温。倘念头躁动,则神遂躁烈,其危有如玉牡丹之入金炉,心头烦热如夏六月,须得素霜之寒以销之,则气返绛宫,自然躁退而还润。总要念中无念,动直静专,常令温润为度。然而三更何以得日,六月何以得霜,到此而求补救之法,其何能淑?夫岂知三更者,时正子也。六月者,日在午也。言冷必喻以三更,言热必喻以六月,显因其妄动,作警戒之危言,隐示以乘时可斡旋之良会。人能悟此胎元之所在,即可下手调停。如未得诀,请读下章。

    上第二十章。此承上章,言止火沭浴之时,全凭神定气行,方能盛大,以致分胎。万一念动气散,即致危险,故白子必“以断续不专为堤防’’也,于此可悟。平素炼己功深者,必无此患。有志修丹者,可不先自乾惕乎!

    海底飞金火,山巅运土泉。片时交媾就,玉鼎起青烟。

    海底喻尾阊,山巅喻顶际。金火,命火也。上泉,性水也。交媾就,喻密里调和得其平也。玉鼎,喻此·孔密窍也。起青烟者,温和乍转之象也。此承上章,言三更何以得日?须将正令一注,从我海底尾闾飞起坎中纯阳乾金之火,以达下巅而还乾,即如红日之赫而遍体冲和。六月何以得霜?即由我山巅运下离中纯阴坤土之泉,以归于海而返坤,有如素霜之寒而遍体温润。言虽剪作两句,其实只是一贯:自下而上以还乾谓之飞金火,即由上而下返坤谓之运土泉,别部丹书所讲进火退符之说即此也。如是斡旋。只顺片晌,自得遍体温和,正如鼎已起烟,不必再求夫气。然此究非出于自然。乃不得已而一用之,以为补救。否则,命宝不宜轻弄,张子戒之详矣。总之,吾人性命之学,全在防意如城,故文王演坤之六三,系以“含章可贞”之辞也。

    上第二十一章。此承上章,发明补救之法。愚按:上文第十九章,为自然沐浴之正;此二章,教以补救差失之方,白子所以有运用抽添之说也。

    凿破玄元窍,冲开混沌关。

    玄元窍者,即指一孔之玄象也。凿破云者,即指七窍归根之一窍,到此豁然顿开,遂尔洞见本来真一。根乎万象之先,贯透色身内外,至虚至无,至妙至玄,但觉杳杳冥冥非尺寸之所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所可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天地、细入毫芒,上无复色,下无复渊,一物圆成,千古显露,是乃一统七窍玄关大开之时也。

    混沌关者,言此时气已旺盛,阳神独处天谷之中,得气来朝,亦复浑浑噩噩,如在混沌关头,块如一卵。冲开云者,言到此地位,药力已足,火力已全,至大至刚,不容潜伏,我之谷神已自得见玄元,真窍顿自冲开,遂尔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其气即贯乎天地,其神即统乎法身。第觉雷轰电掣,撼动乾坤,旋即百脉耸然,三关透彻,遍体纯阳,身如火热。此真景象,非譬喻也。

    上句是销释从前,涤虑洗心,搏七归一之苦况,到此即一以归根。下句遂直指金丹大道,即一以统七,以直养而无害。老子所谓归根,曰静静,日复命,到此而元命方为全复矣。总之,在后天为身心,功夫须由动以归静,以还我先天。及还到先天为性命,功夫自然静极而动,有或跃在渊之象,苟非夙夜基命宥密者,曷克臻此?

    但知烹水火,一任虎龙蟠。

    烹水火即是温养,说在下章,虎本喻身,今喻气,龙本喻心,今喻神。言到此地位,玄窍已破,不必伏处色身潜修,然元性未复,正如乾交外卦九四爻象。孔子所谓:“上下无常,进退无恒。”言卜不能参天,下不能两地,进未能合道,退未足保身,正凝而未定之时,止可括囊内守,温养圣功。如山下初出之泉为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养其定以为火也;如山下初发之火为责,君子以明庶政而无敢折狱养其慧以为火也。以如是为烹调,必从事以有终而弗敢告成也。故我述《天仙心传》之圆诀而日:“三才卵守,黄是福田。我外其中,混化坤乾。”是仍以神气混凝于诚一不贰之中,性命包藏于虚无自然之窍,任龙虎之相蟠,待风云之际会,方可以冀夫丹成也。(林谨记,吾师尝语人日:“欲求金丹至要,请体《周易》之乾坤,则道备矣。”林尝读坤之上六与乾之上九,而悟采取之道;读乾之初九以参坤之初六,而知凝结之道;读九二以参六二,而知烹炼之道;读九三以参六三,而知沐浴之道;读九四以参六四,而见分胎即须温养之道;读六五以参九五,而得丹成之道;复读上六、上九以参用九用六,遂得了悟生死脱化之道。故周公系辞,使人玩其占,孔子翼以彖、象,文言.以阐其微妙,正可观象、知变、玩辞、知占也欤!附述读《易》之义如此)

    上第二十二章。此承上章,言沐浴既足,有自然分胎之道,即白子所谓“以移神为换鼎”是也。其实分无可分、移无可移者,不过知见扩而天人不隔,神气充而物我无间,但须温养纯熟,乃见丹成。然而温养之功,有难于克期告成者,此在其人平时慎独之纯否,以证其迟速耳!

    娑碣水中火,昆仑山上波。谁能知运用,大意要黄婆。

    娑碣水中,指海底。昆仑山上,指山巅。此二句似与二十一章首次两句相同,但前以飞运二字为色身内补救之法,取其即至此时神已正位凝命、气已内外透彻,但知天下有娑碣之海水,吾之慧命藏其中。有昆仑之山头,吾之定性宅乎此,无有东西远近,亦无水火升降,一任浩然之正气自为流行,万物并育以为温养之圣功。其运用较未开关时大不相同,只要一个大意笃信谨守,勿任飞扬浮躁,使体常舒泰,和光同尘,自可望元性之来复也。紫贤薛子有歌曰:“水真水,火真火,依前应候运周天,调和炼尽长生宝。”此可以知运用矣。

    上第二十三章。此承上章,切指温养持盈之道。

    药取先天炁,火寻太乙精。能知药取火,定里见丹成。

    药指精神魂魄意五者之气,五气一贯而朝元,结成太素氤氲之元神,体中乃有纯阳之气,是为先天气。火指精气神三品之华,三华齐化而聚顶,内凝太乙含真之气,心中乃得有纯阴之精,是为太乙精。

    我同门瞿君谓:“《春秋合诚图》,北极五星在紫微宫,紫微天帝室太乙之精也。其位与天乙近而稍南,正当人之巅顶,故能应感直注人心。”其理解有可据,是即人之初生,阴阳结太元之所由来也。愚又核之第十七章,称此际所得者谓为天地髓。天地即太极也,则太乙之本于太极,即鹤腰子所述“杳杳冥冥,太极流精”是也。然太极不可见,故以其主乎天之太乙以况之,是紫微官太乙之精,即太极所流之精也明矣。其谓之天地髓也亦宜。然此且不必具论。总之,人与天气本来贯通。

    修养到此,常以五者朝元之真气,凝合三华聚顶之元神,绵绵若存,灰心冥冥,自然得我元性来复,即是寻取太乙之精以为火,采取先天之气以为药,火以炼药,定里丹成。白子所谓“可以无心会,不可有心求”者也。故紫贤薛子有歌日:‘‘药非物,火非候,分明只是一点阳,炼作万劫无穷寿。”我但于清静无象中,密以守之,自然有火锻炼成神,是为定里见丹成也。若以知求,则如庄子所谓“黄帝失玄珠”,使知求之而不得也矣。

    上第二十四章。此总承上二十三章,发明自采取以迄丹成,不出乾坤易简之道,皆易知简能之法。但得正念,清静自然,纯一不贰,三百日功夫,此后尽可逍遥物外,游戏人间,去来无碍,道合自然矣。

    愚按:自首章至此二十四章,所言丹道业已完备,惟于点化、采取、交结、烹炼、沐浴,以及分胎、温养之处,不能不假譬喻以立言,又不得不作分别以明辨。诚恐后人执其文以泥夫象,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即或悟得真确,尚恐以为二者并用,着意于往复升降之烦而不知其一贯。即如一贯,犹恐其炼到谷神之后,尚有身内身外之见而不悟。夫真体原兼色法为一身,本自内外透彻也。故下文复申明一十四章,以发明上文之正旨。其文虽间有借物取譬之句,然其处处辟除疑窦,章章阐发真诠,唱叹余音,意在言外。其味深长,当熟玩之。

   元气如何服,真精不用移。真精与元气,此是大丹基。

    言我身中所产之气,乃无形之元气,不比食物有形,可讲如何服法。我心中所产之精,乃无质之真精,不比外物坚重,足以不用移得。但能知药取火,则知药即是火,火即是药,真精与元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其足为大丹基也明矣。

    上第二十五章。此总承上二十四章,申明丹基止此精气二物合而为一,并不更须外求者也。

    儒家明性理,释氐打顽空。不识神仙术,金丹顷刻功。

    此言当时圣道佛法均鲜得传之人,故儒家有但明性理未究元命为性之根,释氏有徒打顽空不探元性即命之本。故不识神仙一贯之道,所谓以火炼药而成丹,只是以神驭气而成道,即是穷理尽性以致命也。噫!儒家先圣著是《周易》、《中庸》,释氏世尊说有《金刚》、《圆觉》,第各取而参之,则知神仙金丹之术乃仁术也。可以功基顷刻造化一身,先儒所谓通乎一而万事毕者,方知亘古之天下无二道,三教之圣人无两心也。

    上第二十六章。此承上文,叹世人不知合精气以为丹,慨然广发婆心,棒喝三教门人,冀其探三圣之心传,行道同术,普渡天下人也。

    偃月炉中汞,朱砂鼎内铅。龟蛇真一气,所产在先天。

    偃月炉,即指人身中堪以安炉烹炼之所,不必拘求部位也。朱砂喻心象,日鼎者,喻人心本虚,堪以容物烹调之义。龟蛇已见第四章。此特发明首章之意,而言身心中之铅汞原本于阴旨之真一,都系产于先天,只要人自致虚守静以观其复,不用外求者也。故紫贤薛子有歌日:“偃月炉,朱砂鼎,须知抱一守冲和,不管透关投玉井。”夫薛子,石子之徒也,盖得此章正传真诀而有此歌也。

    上第二十七章。发明炉鼎药火皆备于我有生之初,叹惜世人之不明而不行也。    朔望寻弦晦,抽添象缺圆。不知真造化,何物是真铅。

    朔望弦晦,盈虚消息之象也。寻转也,不作觅字解。抽者,因其盈而损之,添者,因其虚而益之,皆出于自然者也。自无生有谓之造,即有还无谓之化,取法乎自然者也。言丹道取法乎自然,人身自有动定,气机自有优跃,如天上之月自有朔望弦晦,因其圆缺以为抽添,断无匝月持盈之势。倘不知盈虚消息为造化之真机,而当上弦之后、朔晦以前,于日哺之时欲求月出庚方,必不可得。以明炼丹者未得药时,但当抱清静以为体、守真铅而为用;若未遇癸生之初,断不得见,纵向身中搜遍,究有何物可是真铅。此乃发明第二章“采取要知时”之义。

    上第二十八章。上章既明药物之出处,此章指明药物之生时,以冀人人能知而能行也。

    气是形中命,心为性内神。能知神气穴,即是得仙人。

    形即身也,身资命蒂真气以生,故以气为形中之命。心乃性天,元神所舍,故以心为性内之神,言心即神之室也。总之性命为身心之根,神气乃身心所发,则知心身为性命所凭,心身即是神气之穴。灵敏之士,得此真穴,集而藏之,即是基命宥密矣。菪不知此,从何下手修炼神仙?

    右第二十九章。此复发明身心性命之功,惟凭神气为用,冀人顿悟归复之法,以还其源也。

    木髓烹金鼎,泉流注玉炉。

    术以喻性,性凭于心,心中,点真精,原自性根牛出,即是我之元精。譬如木之有髓,故日木髓,是点明汞之源也。金为先天乾德,先天心本属乾,故喻心日金心,为性所凭。性无有不善,故寓丁心,能具众理以应万事,譬如冶金成鼎,能调水火以烹五昧,故日金鼎。言心本至清,当外物不交之时,尚无疵累,故其精髓可炼成神。只因有身以来,未经烹炼,感物欲而外驰,遂劳其心,反为形役。今欲炼丹,安望其能凝精成汞?故必先明正令,以清静心,烹炼明净,方完本性原神,一遇铅生,即产真汞,凝炼成神。故喻之日“木髓烹金鼎。”

    泉者,水尚在山末出之称,以喻我命。命依夫身,身中一点真气,原从命蒂生来,即是我之元气。譬如流之有源,故日泉流,是点明铅之源也。玉韫先天坤体,先天身本属坤,故喻身为玉身,为命所凭。命无有不旺,故依于身,每到了半一阳自动,譬如琢玉成炉,其中有火,暖气更温,故日玉炉。言身本至静,当外物未接之时,原无疾病,资此胎息运以长成。只缘接物之后,不复眷注,遂动荡夫气机,致流为精,而有渗漏。今欲炼丹,此气尚嫌其浊。必先坚持正念,帅气归集于身中,澄注清洁,方得行天一气,自然发动,炼汞成神,故喻之日“泉流注玉炉。”

    谁将三百日,浸漫着功夫。

    言天下熙熙,谁肯思量生死大事,将自己心身中精气如此正本清源,炮制得如金如玉,乘时配合着下三百日功夫,勿忘勿助慢慢行持耶?

    上第三十章。此因上章,已将神气根由发露详明,似可顿悟还源,其有未悟者,盖缘向来习染已深,神昏气浊,当下灵天不透,不能彻底承当,故复教以振刷精神,配制刚洁,待时下手进火用功也。

    玉鼎烹铅液,金炉养汞精。

    鼎喻神室,室中主人得如上章修炼清明,则神已缜密如玉,故日玉鼎。俄而铅气到来,即发汞火烹调,遂成神水,故日“玉鼎烹铅液。’’

    炉喻气海,海中正气得如上章澄注清洁,则气自坚凝如金,故日金炉。气产必遇汞精,自然兼而长养,遂人华池,故日“金炉养汞精。”

    九还为九转,温养象周星。

    九还即为九转,义见第六章。以言采取得法,即是烹炼交结之道。象周星者,犹夫周天星斗,以定四时晨昏之有准,悉本乎天行之键,自然随枢运转而不忒。此言沐浴温养皆当取法者也。

    此章大旨发明神即是火,气即是药,火见药则猛烹,药得火即坚凝,遂成还丹。日烹日养,言自交结而烹炼,即用乾道之静专以直,养至沐浴分胎,温养丹成而已。

    上第三十一章。此承上章,言振摄精神之后,时来辐凑,即可凝炼作丹,并指示药火端的,令人晓然于九还之说而无疑也。

    玉液滋神室,金胎结气枢。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

    玉液指心气,金胎指铅心,气足而为神,方能烹炼作丹。故必先养我心气以滋神室,则遇铅即浑一而成胎。胎气结成,则通体气机如周天运度之随顺天枢,皆无妄行矣。是神即气枢也。神能常凝,气无不聚,总是身内之药,只可向身中求之。历代舟书亦不过明其大旨,教人内自修省,不用检阅也。

    上第三十二章。此言交结之正法。

    火枣原无核,交梨岂有渣。终朝行火候,神水灌金花。

    枣曰火枣,以喻烹铅成丹之真汞。梨日交梨,以喻汞铅浑一之丹头。神水义见第四章,金花即华池也。言神无核,气无渣,只要终朝静虚动直养其无形,自然凝神入气穴,即首章所云“铅汞成真体”之道成于自然者也。老子所谓“勇于不敢则活”是也。紫贤薛子有歌日:“真交梨,真火枣,交梨吃后四肢雅,火枣吞时万劫饱。”不信然乎!

    上第三十三章。此言烹炼之正法,下章遂言炼气存神者之误,而叹其未明上品正诀之妙也。

    炼气徒施力,存神枉用功。岂知丹诀妙,镇日玩真空。

    玩者,如大鹏之飞九万里而息六月,总不出乎天外也。真空者,谓神实气虚。我以神入气穴,则观空之见与所空之境一并扫却,而全体通透内外一真空也。日玩真空者,即海蟾翁所谓“照体长生空不空,灵鉴涵天容万物”是也。言人之正气只宜养而无所炼,故专任其周行,则清空而无碍。而乃有炼气者,若非搬运,即是闭息。殊不知闭息搬运,法家于行持符秘中,假所空之境蓄以布气,似觉得力,是因有所用而炼之也。若真气正自周流而人复炼之,是锢其气矣。锢其气便窒滞而不通,势必于寝卧不觉时仍自吹出,徒然施力,劳而无功。是丹家别品尚着于所空之境,未明内外一贯者之误也。再人之元神只宜安而无所为存,故常退藏于密,斯真实而不虚。而乃有存神者,若非注想,即为默朝。殊不知注想默朝,常人于祭祀鬼神时,假观窄之见致其精虔,自得感通,是因有所注而存之也。若丹神正自寂定而人复存之,足自扰其神。扰其神便牿牾而不安,势必向游思妄想处茫然弛玄,枉用功夫反不得力,是释氏二乘尚泥于观空之见,未能人法两忘者之误也。陈泥丸《翠虚吟》中列指其弊:“皆因未明真一正诀,以致徒劳枉作,滋弊无穷”。夫岂知上品丹诀之妙,早将观空之见与所空之境一齐空却,故得真空无碍,神自藏于密而养其无形,气自充乎虚而会其有极。凡于活子时交正之后以迄活予时交初以前,镇日凝静,以行止坐卧为火候,日出而作如鹏之飞,向晦而息如鹏之息,饥来吃饭,倦来便眠,事至顺应,客去静虚,万物不能挠我之无识,天地不能役我之无形,一任周流乎六气,我独含万有于一诚。是即上章所云“终朝行火候”、此章所谓“镇日玩真空’’之妙诀也,而何事炼气存神之徒劳枉作乎哉?

    上第三十四章。此章承上章,而言命宝不宜轻弄,只是藏气于气而不测,藏神于神而不知,故不滞于空,亦不滞于无,如水中鱼悠扬自得,物来则介然以顺应,物去则廓然则大公,浑然而独存可也。此即沐浴之正法,人能如是,更何危险之可虑耶?

    欲炼先天气,先乾活水银。圣胎如结就,破顶见雷呜。

    活水银者,即未炼之汞,指我心中一点阴精,初时未遏铅烹,尚如水银之活而难制。破顶者,即二十二章凿破冲开之义,言所以宝我心中之阴精者,以其遇我身中阳气,彼能捉住烹炼耳。但精尚属阴,如水银之活而易汩,安望其能聚气成神?则欲炼先天气者,必先于平居戒慎恐惧,坚持其志,由慎独而退藏于密,是本清静以为体,守铅汞以为用。及到癸生,矢我刚键笃实之力,擒此猖狂如龙之阴精,迎捉狰恶如虎之阳气,扭住死斗,一路冲上,兜转头来,即自欢合无间。尔时我之阴精,向来恶其易汩,喻之为活火银者,其水已被阳气吸乾,凝结成神,同归于无形窍内,是为玄牝。白子所谓“两个泥牛头人海,至今消息总茫然’’也。然此言其丹头初结如是,而此后元命元性之来复,亦莫不基此有密以为功。即平时身中真气,频频而至,亦惟此不神之神妙合而凝于无何有之中者也。如此日复日、夜复夜,不必计口月之程,圣胎自然结就。一旦破开窍顶,即是玄牝之门。第觉此身已坐天上,但见空中雷呜电掣,振地惊天,旋即百脉俱停,三关爽透。从此身如火热,遍体纯阳,宿病全消,更无梦寐。

    前辈尊此复命,谓为是我先天灵宝元命真人来复;于复性,谓为先天太极道德真人来复;及至炼虚合道,谓是我先天无极元始一炁来复,显然以三清演化之天尊,为一炁流行之真体。其说固确有妙理,然愚窃以为炼丹之道,初以复气复神为进步,继即揭复命复性合元为尽功,以阐发返本还源之本旨,更觉亲切而不浮。故不必步步称引尊号,并非敢撇去先辈成说也。

    上第三十五章。此承上章,发明自然分胎之真景。但正“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之际,丹家虽称为还丹,然而金液尚未还也。此时身内功夫更大段着力小得,放下文遂言混化一法,教人温养成丹也。

  气产非关肾,神居不在心。气神难捉摸,化作一团金。

  一团金者,不自分别其五气三华内外动定色法等见,只是以清静心养其无形。《太乙救若经》云“天气归一身,皆成自然神。自然有别体,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第一委气立,第二顺气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是也。

    此承上章,而言生身时初委于身中之气,原由寄官虚谷而还于应谷,非干于肾。阴精所化之神,只因寄宫应谷顺气周旋而返于天谷,不在于心。然此犹是色身内捉摸之处,并未显现法身。兹兼色法混化,以为温养功夫。要知神本无方,而气本无体,故藏于密者谓之神,充乎虚者谓之气。气神交感,只在空洞洞中,无迹可迹,第觉恍惚里相逢,即于杳冥中有变。若欲寻时,断难捉摸,但丁静虚动直之间,一闪火焰,飞播虚空,直是一团金光,遍体透澈。用之则真神显现,舍之即藏于如如不动中矣。此真景象,非譬喻也。

    上第三十六章。此承上章,通下五章,皆以发明温养之正法。

    一窍名玄牝,中藏气与神。有谁知此窍,更莫外寻真。

    此章发明生身受气之初,所成一孔之窍,前辈名为玄牝者。只由我能清静,七窍归根,中有精气还返,凝炼成神,窍能藏之,故名玄牝。然大要只因尔时恰好一个贞正念头动处,得以片晌凝结者。故白子则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也。师去:“气产于幽渊而成神,故日玄,即离中之真阴,实心中之阴精,得气一凝而完我之天牲也。,气赖神翕受而化为神水,故日牝,即坎中之真阳,实身中之阳气,与气交并而完我本命也。气精混合于·窍,即名为牝,人谁知之?如有能知此窍之所以名玄牝者,则是只此….念,实此外即非真,何须更向外求哉!紫贤薛子有歌日:“真玄牝,真玄牝,玄牝都来共一窍,不在口鼻并心肾。’’是为此章发明,纯阳子则日:“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语更明显矣。

    上第三十七章。此言一窍之所以名为玄牝也。

    脾胃非神室,膀胱乃肾余。劝君休执泥,此不是丹梯。

    言脾胃乃贮谷气之所,并非神室,不可闭阻,致难运化。膀胱只是肾余,收贮水浊,不可误认阳精,泛入河车。丹道阶梯,全不在此,休得执泥也。

    上第三十八章。此因上章,戒以外寻,恐人内觅,故复言。此教人只管养其无形,乃真正阶梯也。

    内景诗千首。中黄酒一尊。逍遥无物累,身外有乾坤。

    内景者,色身内之景象也。中黄者,天倪中之黄庭也。身外有乾坤者,乃一统七窍之光明。顿然破顶之后,得见色身内外透有一个金光全体,是我先天乾坤浩气结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贯我色身亦在其中,故指乾坤合成之体为身外身也。言此时身内之景不可捉摸,天中之黄又不可进火,正好即景吟脉,以陶天地之性情,借酒和中,以畅阴阳之神气。陶情不厌精洋,故诗则千首而无碍;养气不宜过纵,故酒则一尊而毋多。则是神气仍逍遥于法体之中,虽此色身作九万里之飞、六月之息,一任翱翔,皆不出乎法界之外,更无物欲可累其神。此内外交养之道。张子所谓“内通外亦通”是也。

    上第三十九章。此因上两章,即将内外扫除点清,此时正须内外交养,只要陶情淑性,正是养我浩然,则凡礼仪.百、威仪三千,皆圣人所以陶熔乎天地之中和.俾各得性情之正要。皆体诸无声之乐,无体之礼,从容中道,上下与天地同流,夫岂尚有外物能累其神哉!

    乌兔相煎煮,龟蛇自绕缠。化成丹一粒,温养作胎仙。

    乌本日魂,以喻此时之性;兔乃月魄,以喻此时之情。相煎煮者,谓性以摄情,情即率性,有水火既济之象。

    龟善伏藏以喻神。蛇善盘旋以喻气。自绕缠者,谓神驭夫气,气自养神。有阴阳蟠旋之状。

    此因上章,教人陶情淑性,可以饮酒赋诗,尚恐学人拘泥于身心内外之见,故复教人以尽管忘形,则性情借陶铸为煎煮,气神即动定为绕缠,自然混化成丹一粒,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智周万物,神化无方,浑太极而常存。陈泥丸所谓“捉乌兔为药材,把太虚为炉鼎”,正是复性合元之道。紫贤薛子有歌日:“乌无形,兔无影,乌兔只是日月精,乌兔交时天地永。"又歌日:“龟无象,蛇无迹,龟蛇只是阴阳形,二气交会混为一。”皆以喻夫性情神气。其为道也屡迁,必须混化圆成养其一点丹心,随机运变,动静咸宜,合内外以为体,不可着于一偏而寻求也。

    上第四十章。此承上章,发明此时阴阳神气变动不居,亦无内外之分。举凡明为礼乐,幽为鬼神,总归于我之情陶性淑以温养其化机,驯致乎无声无臭而丹成矣。

    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归气穴,丹道自然成。

    神既元神,气乃无极元阳之真气。言人能如是善养,似可长生不死,快活逍遥,何必更望丹成,成仙作祖?盖观盈天地间万物有生皆有死,即我阳神元命从前亦曾死去者,今虽得诀来复而生,此后终难保其不复死去。如此温养,终非究竟子当之局,此际知须更进一层,必俟温养圆成,方可得手。

    何则?盖吾之神气,自开关窍以来,…味直养无害,已塞天地而贯三清。只候我完太极于虚无自然之中,再发起一点先天无极元阳真气,我即凝定如初,即是神归气穴,一任掀地翻天,固结不解。如是片晌功夫,阳神已得元气贯注,遂尔现形,可以飞升变化,可以寂定安居。论其体质,则耳闻九天,目视万’里,不食不馁,饮酒不醉,n能干汞,腹可蒸饼。论其应用,则身有光明,万神朝礼,可以役使雷霆,开晴降雨,鬼妖见而丧魄,精怪遇而亡形。仍自对影无心,如如不动,包罗万象,温养元神,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是为合元。元神成就,待时脱化,与道合真,斯乃《道德经》所谓“功成事遂,百性皆谓我自然”。夫岂知我彻始彻终功夫却不外乎养其无形则神归气穴之一诀,非真正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其孰能与于斯?此为金液炼形之法,故阳神得以现形也。

    上第四十一章。此通上五章,皆以发明温养成丹。究竟不假作为,只等元神真性来复,凭我阳神静定,克壮其猷而已矣。此下七章。皆为破疑而作,并非另有功夫,阅者当自知之。

    神气归根处,身心复命时。这般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神气已见上章。根,天地根也,即我之元性也。命,元命也。言到此地位,方是归根复命之时,犹恐世人不知归复者之为何物,故特点清神气心身四字,不复借物取譬,以明神气归根之处,即是身心复命之时,皆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非由外烁我也。教人不必另寻孔窍,即此七窍归根之一窍。~窍复返其真空,便是真孔窍也。白子所谓“以返本还源为真空”,其实只是人能虚心,道自归之。老子所谓“天地悉皆归”,孔予所谓“天卜.归仁焉”,夫岂别有孔窍之可见也哉!

    上第四十二章。此特发明归复之窍。令人释然。故白子“以归根复命为丹成”是也。

    身里有玄牝,心中无垢尘。不知谁解识,一窍内含真。

    肓未得诀时,身里未有玄牝,故须向心中力洗垢尘。及至洗涤功深,一得真诀,但得正令一至,登时铅汞齐来,不待心思计虑,即自退藏于密。从此神居天谷,气返绛宫,是为玄牝。而今身里既有玄牝,则神自肫肫,气自渊渊,心中绝无垢尘,更无事乎洗涤。如此空空荡荡境界,真是浩浩其天,不知者谁能解识?只因我神与气已并成一个正念,混藏于一窍之中,涵养天真,更无外扰,此心亦自成一片灵台,垢尘无从着迹也。此教人以不必逃世避欲,而居尘自可出尘。总之易简功夫,可久可大。白子所谓“勤而不遇,必遇至人,一得真诀则好恶胥捐,而事物到前权衡悉当,此中有主,万物自不能役我也。,”

    上第四十兰章。特笔发明得诀成丹则妄念自灭,教人不必畏难而苟安,其言恳切极矣。

    离坎真龙虎,乾坤正马牛。人人皆具足,因甚不知修。

    离喻后天心,心有阴精而无制,故如龙之猖狂。坎喻后天身,身有阳气而无归,故如虎之狰恶。兹以离坎谓为真龙虎,尚须擒优者也。乾喻先天心,孔子《说卦》象之为“良马’’。坤喻先天身,《说卦》象之为“子母牛”。兹以乾坤谓为“正马牛”,是皆驯良者也。人之修丹,原不过炼去后天身心之顽劣.化完先天性命之驯良。人人具有身心,人人秉有天彝。因甚而不知修?是皆未得真诀,不知先藏其神于…窍之中,以致魂魄不安于肝肺,皆越俎而代庖,作恶作好以逞其喜怒,日流污下而不知返还,良可叹也。下章遂明言陶铸魂魄之法。

    上第四十四章。此承各上章,言人人皆具仙材,勉人进修之意。

    魂魄为心主,精神以意包。如如行火候,默默运初爻。

    意者心之所发,即我之念头动处也。以意包者,念兹在兹包藏于密之义也。如如云者,才得动念便如印圈契约,即自退藏之象也。默默云者,如机务之宜,主帅独谋诸帏幄,不使旁参外议,以况人之团练精神以复命,只此一意主持于密,不许魂魄为主之义也。初爻者,即念头初动处也。言丹道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而魂魄本藏于肝肺,并非心主。心中原自有正神泰然安居以静镇百 骸,且莫不从令。有时发而为意,即是正念之初动,笃信谨守,足以团聚夫精气,故魂魄亦伏藏于正位,俾我居仁由义,养其德力,却足滋长我精神。只因生身以后,心接于物而不克凝静,神遂流而为气,气亦流而为精,以致气实神虚,心中无主,无以坐镇夫官骸。魂魄亦不安居于本脏,反欲播弄夫精神而为心之主。

    夫魂木离肝向居心,则火发而性受克;魄金离肺而居心,则被铄而情以流;以致魂失其仁而返逞夫忿,魄违乎义而遂肆其欲。从此忿愤恐惧好恶忧患憧扰于中而猝难惩窒,实由于神不守舍而魂魄得攘其权以为心主也。故修炼之士,知魂魄之不可以为心主也,必先团练夫精神,坚持夫正念。正念凝而心肾自交,精神即包藏于意中而不散,魂魄亦恋精神而同归于意中,是即攒簇齐全,正念即权为心主。

    念兹在兹,如如不动,以行清静自然之火。俄觉一阳来复,默默运起周天,魂魄自不能妄参识见,阳气更无所摇荡,径自上冲与神交会,正念亦混合而成神,丹头于是乎结矣。此为采取交结之要诀,与下文六十章参看,益足征正念之不可不先立也。

    上第四十五章。此承上章,悯世人之不知,而示以陶魂铸魄、凝聚精神之正诀。

    心下肾上处,肝西肺左中。非肠非胃腑,一气自流通。

    此承上章而言。默默运初爻是运转此阳气也,然究如何运法,运归何处,尚未道破,恐人因疑生妄,则误事非细.故复将一身中通之处指明,却又不言一窍,而谓只在心下肾上、肝西肺左之中,又非肠胃六腑。似乎在脾矣,而上文三十八章又云“脾胃非神室,”则是身中有物之实处,皆非正气归复之乡。只是此中虚无密处,等于太极,大包六合之空中,一气自会流通,并无积滞,亦无运转之劳,一任气以养神,频来频复,积久能成遍体之阳神,人更可以恍然于~窍之说也。

    上第四十六章,此特发明人能虚心气自流通之正道,以辟除寻孔觅窍之疑团也.:

    妙用非关意,真机不用时。谁能知此窍,且莫任无为。

    窍,诀窍也,密蒂也,不必作孔穴解矣。言此结丹之道。固责成于吾之真意本清静以为体,至于精来合气,气即炼精以成神。此际妙用,只由精气二物妙合而疑,非关矜心作意。即如阳气发生,第二章虽有采取要知时之说,然其所谓时者,只是宥密中妙觉之真机,并不用钟鸣漏滴之时刻。如此先事退藏之密窍,果然谁能知得?则当此交结之际,正是有用用中无用;未交以前,只在无功功里施功,此吾之正念所当为于无为者。不到分胎温养时候,且莫竟任无为而落于漭荡,自失机宜焉。

    上第四十七章。此承各上章,发明真机之至,不可任其无为,失机走险。所以吾人正念务要刻刻操持,静以存养正之功,动必加省察之力,庶无失误。万一有失,深恐诸弊丛生,丹颂命险,前功尽弃,再炼需时。昔者南宗五祖白子,以未悟《悟真篇》旨,尝三炼而三倾。夫固天纵之资不致生弊耳。(阳林向年功夫,但知洗心,未晓持念,而退藏于密。譬如逐贼,竟将自家主人一并逐去。以致静不能专,动无以直,遇事犹豫。是此心半为魂魄所主,而精神亦不能以意包。及至辛卯年冬,感蒙我师耳边一句,不啻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当即迎主归家,渐觉静虚动直,果然日用功夫颇觉省力,遇事顺应,亦不烦难。然犹未悟失机,此心终难常应常静,刻自以逾闲为堤防。迄又三年,蒙师指授此篇,令自斋心退听。及至斋无可斋,妙来半个字,顿觉~齐开。师固深造之于道,欲阳林自得之也。苟非其时,固尝听而不闻者。谨附述困学功夫如此。)

    有物非无物,无为合有为。化权归手内,乌兔结金脂。

    乌兔指日月,以喻天地之性情。金脂者,喻专气致柔之象,如金在熔,其柔如脂,即白予所谓“天地日月软如绵”、陈泥丸所谓“软如绵团硬如铁”是也。言精气为物,是有非无,当其汞见铅生而相凝,铅得汞并而直透,皆属有为之法。然有为之二物,若任其留连转顾,彼将下流而未肯上达,为斯不善矣。但由我无为而治之正念,摄合二物之有为,先自退藏,则心无畔援,而同归于密,则为斯善矣n此造化之微权,已归于我主持者之手,前后三大交关自然合法,遂可与造物者游而柄其终始。吾以性情既正,则天地之性情亦正矣。子思子所以传述中和之道,纯阳子所以有医世赞化之说也。

    上第四十八章。此特发明正念常存之功用,其盛大有如此,以总结上文四十七章之意。其下十五章,教人炼取谷神之法;自六十四章至七十章,教人炼就阳神之道;自七十一章至七十八章,教人炼合元神脱化还源。义精法简,有志进修者,更当简炼,以为揣摩久而纯熟,自能人妙也。

    虎啸西山上,龙吟北海东。捉来须野战,寄在艮坤宫。

    虎本喻身之属阴,今日虎啸,借喻阴精之将足。龙本喻心之属阳,兹日龙吟,借喻阳气之方生。西山之上,乃先天艮位,渐至纯阴之象。北海之东,乃先天震位,一阳初生之象。

    野战者,白子以谓“制伏身心”是也,师日:“后天方位,戍亥之交,其中有乾是阳为阴包,故坤之上六有龙战于野之象。”所以汉儒以乾为野,全真先辈以戍亥之交谓之野。孔子文言日:“阴凝于阳必战,故日野战。”

    艮坤宫,即四象之太阴。艮为宫阙,坤为阖户,有闭户深藏之象。教人此际耳目口三宝闭塞勿使通,是揣摩密藏之妙,即是烹炼之法。

    言人当偃息之间,夜气方生,正是真阴将足之际,心坎之上已翕聚一点阴精在内,俄而醒觉即是阴极阳生,坤体之下自有一点阳气发动,阴精便自凝阳交战。尔时正念觉着,急自退藏密窍,便是制伏身心,自然精气混一,盎背上冲,正位凝命,旋即发为神水,遍布周身。吾仍凝定片晌,即是寄在太阴之宫,仍是退藏于密之道。日捉日寄,皆不过于事后追想二物初合之景象,由我静定之力量浑如捉而寄藏者。当夫行炼之时,断不可稍自计较也。

    《易经·坤卦·文言》日:“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二句古本作“阳凝于阳必战,为其兼于阳也。”疑作凝,嫌作兼,无“无字’’。全真汉唐以来诸前辈皆承其旧,兹故仍之以解上品丹道自然凝结之实据也。

    上第四十九章。此言及时持念先藏,以制伏身心,为采取交结烹炼之妙法。说时迟,结时快,全在得之清静。觉即退藏,凝定片时,即是捉来寄着。其所谓艮坤宫者,亦即指此凝定之时,非有溟阴之处也。断断不可着迹寻求,有违刀主正旨。

    复骺司明晦,屯蒙直晓昏。丹炉凝白雪,无处觅猿心。

    复为阴极阳生之卦,以喻人身静极而动、阳气初生之际。骺后阳盛阴生之卦,以喻人心动极而静、阴精自生之时。卦震下坎上,震动坎险,取象人身阳气初动即有阴精凝人,正是险难当前,速藏正念,退听此气破险直上,方能通透。蒙卦坎下艮上,坎险艮止,取象人心见气方生即欲兼并,此乃危险之时,急冥其心,先自退藏,勿夺此气,方是养正之道。

    明晦昏晓,言其动,如天时之由夜而明为晓;动而复静,由天时之自昼而晦为昏,皆任气自流行之象。日司日直者,言正气自能司直,即静专动直之谓。吾惟收摄身心勿任摇荡,即张子所谓“饶他为主我为宾。’’以他指气,以我指心,则丹炉自然凝成,白雪遍布周身,更无杂念相乘。即欲洗心,亦无从觅其起灭之迹矣。白雪即神水,其义已见第五章。猿心即未得诀时,一切穿凿之见并一切妄想杂念也。

    上第五十章。此承上章,申明采取交结之法。

    黑汞生黄叶,红铅绽紫花。更须行火候,鼎里结丹砂。

    心精己顺从身气而上透,故喻为黑汞。身气已吸取阴精而成神,故日红铅。曰生黄叶者,言黑汞已含阳气同归于纯阴坤土之内,凝定片时,已得土气滋培,故生黄叶,即黄芽初放之嫩叶也。瞿君以谓“叶秉阴质得阳气以发荣,以喻阴凝于阳而有结丹之联兆”是也。绽紫花者,谓红铅亦赖黑汞,同息片时,已得火气薰蒸,故绽紫花。水火之间色为紫,瞿君以谓“紫花者,果实之胞也,以喻水得火济而有结丹之初基’’是也。此际若遂肆意外驰,则神气仍散,何能永定以成谷神?急须放下身心,坚藏正念,含光默默,以为烹炼之火候。如婴儿之专气致柔,勿忘勿助,观其自在,则心气充足,有如鼎里凝结之丹妙。其德性坚凝而气质之性亦定,方可谓是谷神,然未能保其不死也。

    上第五十一章。此承上章,申明交结烹炼之法。

    木液须防兔,金精更忌鸡。

    木本喻性,心由性生,故日木液。兔于地支属卯,其时卦气得“雷天大壮”,阳旺过中之卦。取象人修到此,心已正大,一见小人,如恶恶臭,忿随性生,火发于木,必反克性,故须防之。若待忿已生而后惩,则性已乱而谷神危矣!故君子非礼勿履,所以定性也。性定,则大者壮矣。防之以去理障。

    金以喻情,身因情生,故日金精。鸡于地支属酉,其时卦气得“风地观”,阴长过中之卦。取象人修到此,身已茁壮,一遇物触,如好好色,欲动情胜,水泄金枯,遂难制情,当更忌之。若待欲既动而后窒,则情已牵而谷神险矣,故君子观我生,所以遏欲而忘情也。情忘,则观自在矣。忌之以绝情魔。

    抽添当沐浴,正是月圆时。

    如此防忌以为抽添,身中自有真气流行,薰蒸沐浴,从此以进,即如泽天夫卦,务取法其卦德,神以驭气,顺以应健,使我性情和悦,神气充畅,正如月之将圆气候。然切戒夫自诩自满,暴气劳神,仍当退藏深密,效法乎君子之施禄及下,而不自居其德,则心广体胖,方保满而不溢矣。

    上第五十二章。此承上三章,教人沐浴之法。

    万籁风初起,千山月正圆。急须行正令.便可运周天。

    万籁喻周身之孔窍,干山喻遍体之经络。言人之身心性情冶炼到此,则神完气充,周身关窍爽透,遍体经络清彻。正如初起之风旁吹万籁,乍圆之月正照千山,已交泽天夬卦气候,将到纯阳乾卦地位,是元命将复之时,识神将化之际。若不严密内守,则此身已万窍齐开,三尸九虫正窃窥伺,有隙可乘遂肆侵夺,挟我谷神透身出奔,不知其散而为飞、为潜、为动、为植、为胎、为卵、为湿、为化,惟其生平嗜好之所近以投之,正念亦随而迷遁,人即不死亦呆矣。此知进而不知退者之所以有悔也。故于此时,急须申明正令,防忌加严,密密绵绵,操持照顾,守括囊之箴,凛跃渊之象,致虚守静,以俟元命之来复,则识神自化,便可广运周天也。

    上第五十三章。此承上章,教人持密之道。

    药材分老嫩,火候用抽添。~粒丹光起,寒蟾射玉檐。

    药材指来复之命,气过时为老,不及为嫩。盲人气质之性各有不同,到此持盈之际,性情稍欠中正,深恐元命来复之时,刚者勇往先迎则失之骤,柔者畏葸莫措即失之怯;骤者取之速则药尚嫩,怯者得之迟则药已老,皆失火候之中。是以吾之正令须审察我气质之性,“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务绳之以平康正直,密守规中,待时而动,则得药适中,此后温养亦易。故此时火候必须抽添得宜,仍自戒严处密。俄而一粒丹光透起,但觉体中如雷如电,即是元命来复之凭。尽饶一直上冲巅际,遂栖天谷,即是下文六十四章所谓“留汞居金鼎”也。顿觉脉停息止,溟漠片时,便觉心广体胖,肌肤爽透,宿疾全消,更无梦寐。盖魂已溶化于神气之中,而谷神已与来复之元命混化而为阳神之初基。此际天气虽已归体,但阳神方结,正如冬至以后一点蟾光,尚须温养。第可光射玉檐,未可出檐之象,故日“寒蟾射玉檐’’也。

    愚按:金丹三百口功夫,起于此时,才得先天真气凝结成神,可以一直进道无魔而已。近见别种丹书叙述到此,迅笔带出阳神现形一语,则仍是神弛矣。若说现于体内,犹终嫌有语病。如云现形,吾不知其幻相之从何而得也。纯阳子敲爻歌云:“三铅只得一铝就,金果仙芽未现形。’’此可以为证矣。

    上第五十四章。此承上章,发明急行正令之意,即是分胎之道。盖其夙夜筑基于宥密也久矣!故到此元命来复,方为谷神成功,可以留形不死,正阳神初结之时也。温养功夫载在六十四章以后,此下九章皆发明还丹之要旨,并申幼勉之辞,

    蚌腹珠曾剖,鸡窠卵易寻。无中生有物,神气自相侵。

言微物尚知静专以迄有成,似蚌含珠,似鸡哺卵,皆属无中能生有物。可见人之丹道须要恒诚,只在神注不移,专气致柔,密密绵绵,自相侵射而已。

    上第五十五章。此以物譬人,并寓以分胎后自然温养之道,可以人而不如物乎?

    神气非子母,身心岂夫妇。但要合天机,谁识结丹处。

    此因前代师传丹书,每有子母夫妇字样,以喻神气身心。子母之喻未免支离,夫妇之喻陷人妄作,敞特点明是喻神气身心,非真子母夫妇。教人勿泥其文,但要知时明令合天之机,始于有为络于无为,凝炼阴精化作阳神。神凝气聚,自然丹成。若问结丹之处,只在无相幽独之中生完实相,不过养气之实者致之静虚,凝神之虚者还吾笃实,久而刚键,遂有光辉,故得阳神现而天气归焉。谁能识之?

    上第五十六章。辟除觅空妄见,阐明运用真机。

    丹头初结处,药物已凝时。龙虎交相战,东君总不知。

    言当气得精兼而上透,精遂凝气以成神,此为丹头初结之处,即是药物凝之时,当知精凝于气如龙虎之交战,吾之正令早巳退藏于密,不识不知,故气自战胜。张子所谓“战罢方能见圣人”也。

    上第五十七章。此再点明交结烹炼只在一刻之中,并以破除四十九章内捉寄等语,教人知来藏往,勿忘勿助而已。 

    旁门并小法,异术及闲言。金液还丹诀,浑无第二门。

    言此金液还丹正诀,乃与佛祖大乘正宗、孔门中庸至道同一不二法门。不此旁门异术令人惹祸招殃,小法闲言令人徒费功力也。(阳林谨按:旁门异术,我师向未指明,林未知其详。惟读南宗四祖陈泥丸真人《翠虚吟》,勘辨邪正,犹如果日之丽青天,附述于后以备参考。)

    上第五十八章。教人学道择诀须明,必须正邪两辨,方不误人旁门也。

    贵贱并高下,夫妻与弟兄。修仙如有分,皆可看丹经。

    言此修仙之道,不论贵贱男女,只要安分勤业发个肯心,即是有分之人,总是仙家眷属。此等丹经,人人皆可看也。

    上第五十九章。乃劝勉大众之辞,谓皆可与共学也。

    屋破修容易,药柘生不难。但知归复法,金宝积如山。

    上章既言人人可修,犹恐世间髦士误听异术闲言,自叹药枯,不作修仙之想。殊不知全真上品丹道,取材只凭神气,神气通天贯地,并无老少之分。但有一刻之神思凝静,即是一刻之谷神,有一刻之志气清明,即是一刻之元气。肯安此刻之神以自守,即养此刻之气以周行。从此密密绵绵,久而弗懈,则气.以养神,神凝气聚,而精自生气。精日滋而神自旺,神水灌注,气海充盈,自有阳气升腾上透,凝精成神。神完气足,返老还婴,即是归复之法,药生何难?故特以屋喻身,但肯修筑,便易完好,身中之药要生不难,只要正念收摄,身心髦藏于密,自得神归气复。,日积月累,犹夫屋中金宝堆积如山。紫阳张子所谓“真金起屋几时枯,”同喻此也。

    上第六十章。此承上章,并以劝勉老年人亦可修炼。总之一息尚存,性命犹为我有,神能兀兀,气自绵绵,此志正不容稍懈也。其下三章,遂言归复之法。

    魂魄成三性,精神会五行。就中分四象。攒簇结胎精。

    言人性木一,乃天所付畀于我心,而魂魄系肝肺之所藏,原不容与心并立。瞿君以谓:“人未修炼,是非之心固是本性。其枝节分歧,趋同纷扰,乃魂之所为。偏倚坚执,枉直不颐,乃魄之所为。“李善《文选》注日:“魂者身之精,魄者性之诀,皆能分真性之权者也。”此理甚为明确。是以常人遇事,初念极明,乃根于心,即是真意;倏转-一念,乃魂所发,其中虽疑,尚不甚恶;及至三念而诀,乃魄所生,其中纯阴,全是私意。夫人只一性,而心因物诱,不能自辨贤奸,竟让魂魄与意参主于中,遂成一国三公之势,故曰“魂魄成三性”。

    然而东木之魂,实生南火之神,西金之魄,实生北水之精。丹道取材乎精神,精神实资生于魂魄,是魂魄为精神之母,精神乃性命之符,故必会五行而一之,方克成全乎丹道。经云:“欲诚其意,先致其知,知致则穷理而性见。"故修炼之士必先穷理尽性,大为之防,性尽则心自刚健,大权不复旁移。一面团聚精神,立定笃信谨守之,主意就中分魂魄精神为四象。凝精以敛魄,安神以藏魂,精神资生于魂魄,魂魄遂收摄于精神,惟时意正清静,四象遂攒簇于宥密之中,则是会聚五行之气为一气,凝然大定,结成胎精。张子所谓“两般合药方成,点化魂灵魄圣”是也。

    魂魄既化,精神自凝,而吾之性情可得而正定矣。此章与上文四十五章参观更妙。

    上第六十一章。此承上两章,发明穷理尽性为修道之要务。性定可与适。

    定志求铅汞,灰心觅土金。方知真一窍,谁识此幽深。

    志者,我性中所指之事也,即吾之素志。

    士金者,谓静如纯阴坤上中藏一点乾金,即戊寄于坤而成坎,乃吾正念之初动时也。此承上章而言性定则志亦定,从此七窍归根于一,专志冥心,即是求取阳气阴精之法。气精既觉齐来,仍须冥心如灰,即是觅取真意,包藏精神之道。由是神凝气寂,同归于真实无妄一窍之内,自然混化成丹。白子所谓:“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灰心冥冥,金丹内成。”如此幽渊深沉之学,谁能识之?

    上第六十二章。此亦承上章,发明立命之功诀。命立可与立矣!

    造化无根蒂,阴阳有本源。这些真妙处,父子不相传。

    无名天地之始,造化以之为根蒂:,有名万物之母,阴阳以之为本源。固矣!然此玄、玄妙窍,但可以心领,未易言传。姑先就造化阴阳名义言之。夫造化者,天独操之权以生死人物,天然有为之道也;阴阳者,人与天地万物并根乎无极元始之一气,不生不灭,虚无自然中无为之道也。无中生有为之造,即有还无谓之化,以生灭言也。动极而静则为阴,静极复动即为阳,以通复言也。生灭属形质,通复属精神。

    夫人与物之形质,皆由于精神之所凝,则人得阴精阳气于厥初而生神,即为有生之根蒂,何以此章特言无为根蒂耶?只因世人不知归复所本乎父母以天然精气构成此身,一届脱胎断脐即不啻根断蒂落,虽所得于大造之精神有多寡之不同,为寿命之定数,贤者延之稍长,不肖者促之即短,智者愚者不延不促,而顺之囿之则尽数以终,迟早总归于消化,仍入于大造之炉中,故人物皆难逃乎气数。人之生年月日谓之命造,死年月日谓之化命,《劝善文》中有延寿长命,促寿短命,以及算尽则死之说,总谓有形必灭,有造必化,故曰“造化无根蒂”也。

    若夫人身中之阴精阳气,虽亦根于天之所赋,然天地亦本此阴阳以成象成体,天地不过能忘象忘体,不以气质累其神,故遂资此阴阳造生夫人物。人为万物之最灵,知祟礼卑,效天法地、虚心实腹养其无形,其中二气之运行,即无极元始之一气一样盈虚消长,如鱼在水,刻刻贯通。不过不知归复者,如分水之一勺,如得七之一撮,玩弄不久,勺破撮散而水归大海,上委大地矣。能自归复者,则原自通乎本源。即此一勺水保之,而忘其勺之用,则无时不逢其源。即此一撮土安之.而克自敦乎仁,即无时不培其基。恒久而不已,则聚水成湖,累十成山,浸假而充湖之量以为海,遂涵虚而混太清,凝聚而扩山之广以为地,遂厚重而载华岳,皆此勺水撮土之本来面目也。人之积精累气以成神,凝虚养浩以成道,乃属本源内应得之事。老子所谓“谷神不死’’,即与天地同根于玄牝之门矣!故同“阴阴有本源”也。然此乃中品说法也。

    若夫上品丹法,自有一着先机,直捷孔道,可以一触而顿证之玄关,自然妙见妙知直体夫《道德》首章,而知人之神与天地同一造化,即同一元始妙无为根蒂。人之气与万物均秉阴阳,即均秉灵宝妙有为本源,更不比聚水积土之烦难,只本~念至诚,不贰不息,即是功无间断,返还甚速也。故但就造化吉阴阳,则阴阳已落于后天,在人为色身。寿命不延不促,守死善道,即大人之“后天而奉天时”也。是以颜子不为天,:作言其有造必化色身也,指夫能“常无以观其妙”者言也。盗踱不为寿,乃言其有造必化之色身也,为夫不知“常无以观其妙者”言也。如统乎阴阳论造化,则造化悉本乎先天,在人为法身,慧命果能复其本,还其源,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即火人之“先天而尺不违”也。是以众生之轮回于六道转轮,圣王之不得为如来,因其以法身殉阴阳之好恶,未能“常有以观其徼”也。文帝之一十七世身,老子之八十一化,足以法身循乎阴阳之动静,斯能“常有以观其徼”也。故日:“色身凭造化,由天不由己”,以己无根蒂可凭也。“法身贯阴阳,由我不由天”,以我有本源可贯也。天亦佑之,吉无不利者也。

    然而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固为有之本源,有即为无之根蒂。是则有无即动静也,动静即阴阳也。阴阳即造化也,造化即有无也。吾更不辨何有何无、何阴何阳、何造何化?但就我之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无恶无好,遵王之道。即色身以长养法身,则聚处为形,散处为气;本法身以稳固色身,静则为金丹,动即为霹雳。何生何死、何存何亡?孟子所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何尝有生死之分耶?又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在焉。”何尝有存亡之别耶?夫亦可以恍然于常应常静者之自在矣。

    夫气犹水也,神犹土也。气,命所凭也;神,性所托也。智者乐水以养气,行其所无事而不凿,即以养其慧也;仁者乐山以凝神,安土敦乎仁而不迁,即以养其定也。吾姑穷致此性命兼修之理,先心以藏神,安神以息念,忘念以养形,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是得颜子之坐忘,即尽我性以致乎命,更能忘虚以合道,则天亦纵之将圣,自然元命复而元性还。性命完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遂并合乎先天元始之一气,即是与道合真,贯古今而常存,参天地而小贰。动则为太极之永贞,流行而无滞;静则为无极之真一,得主而有常。夫即有常,则无常者皆归掌握;无滞,则有滞者亦会贯通。先儒周子所谓“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无极固无,太极即有也,造化之根、阴阳之本固在是也。而岂甘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空自贪生怕死,较有论无?要当直采其根本,会得其枢要,超出乎造化之窠臼,方可名为得道之士矣。

    这些真正妙处,色法生死交关,若不自体自悟,穷理尽性,皈神真师幕下,大家正念当空,无声无臭,印证一番,从而自定自立,自返自还,自归自复,自成自证,自解自脱,虽父子之至恩有不能相传者也。吾龙门七祖昆阳王子所以说到“了悟生死”之后而曰:“认得真,连夜走,觅个柱儿无一有;空空荡荡独修行,不渴不饥天地寿。”二十二章注内所述“用六”之“利永贞”,而“用九”之“见群龙无首吉”也,如足如是。

    上第六十三章。此承上四章,姑就巾品阐法戒之,以造化之无根蒂,董之以阴阳之有本源,显现穷理尽性之端倪,教人自己体认了悟生死直臻妙有妙无之圣境,以返本还源,惬与上品丹法修证无异。乃知孔子所谓“原始及终,故知生死”之说,即此之谓也。得此真妙可与权矣。此为通篇眼日,点晴特笔,并以发明上文第四十九章至五十四章炼威谷神之总诀,以起下文各章之意。

    《周易·系辞传》“原始及终。"及字见汉儒注本:“言人能原始以及终,故知生死之说也。”语意极亮,今从之。

    留汞居金鼎,将铅入玉池。主宾无左右,只要识婴儿。

    汞指神,铅指气。金鼎指人身中,上有天谷,即婴儿时藏神之府也。玉池指人身中,中有应谷,即婴儿时藏气之府也。婴儿指元命即复、谷神初化之阳神也。

    此承上文五十四章,元命来复之际而言。此神已由应谷寄宫养到弃足,乘气腾转周天,移归本位泥丸宫中,遂留居于天谷,是为谷神。石子渭是分胎,白子谓之移神换鼎,故日“留汞居金鼎”。而气亦自复其本位,入于应谷绛宵,故日“将铅人玉池。”此不假作为,白然转移。张子《悟真篇》云:“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此章特为剖晰其旨,教人饶气为主而神为宾,并无左右之分..与道合真而归于不死不生。惟神安藏于密,不于分外造作以求牛,足以气亦浩然,权且留神以不死。此惟婴儿为能如是,纯气之守也。故日?主宾无左右,只要识婴儿。"教人此际得此阳神,正与婴儿初生无异,只要如婴儿纯气以守纯阳之体,则阳神自壮长矣。

    上第六十四章。统上九章,皆以发明穷理尽性之微旨,以致元命来复之由,及命复时自然之功用。下章遂言温养之道。

    黄婆双乳美,丁老片心慈。温养无他术,无中养就儿。

    丁老指心,占命复时已如上章功诀,安顿停当即无所事:只要其人不自执以为有,仍自养其无相之神,主清静以拳拳,宾铅汞而穆穆,则气自流行,滋养神室。如姆哺儿,任其吸饮,心亦慈祥,顺气所行,常常顾复,故得遍体温润,养就婴儿自然长大,更无他术也。无中者,中不自有之意。《金刚经》所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皆非也。必用观自在之法,只是忘形忘气,以养其不神之神而已矣。

    上第六十五章。此承上章,发明温养时之火候,只是忘形一诀为长养谷神之道。

    绛阙翔青风,丹田养玉蟾。壶中天不夜,白雪落纤纤。

    绛阙,指身中应谷绛宫,翔青凤者,指此时之气方从本位绛宫新H{,如青风之翱翔。《阴符经》云“禽之在气,”故以凤喻气。《释名》云:“青,生也。”故以青凤喻初生之气。丹田乃上丹田,即指天谷泥丸富。玉蟾即指谷中之阳神,以此时已经温养,不似初阳之寒,而温如玉矣。白雪指气周旋到于上谷,与神一交遂为神水,其气清澈明净而弥满有如白雪也。言此时阳神已渐壮长,小可妄动,尽自安养其不神;一任气自流行,如青凤之翱翔而上来到泥丸,滋养此神;神气一交即为神水,便如白雪纤纤落下,充满周身;但觉遍体清和明静,浑如不夜之天也。

    上第六十六章。此言温养时任气自流行之象,如是真正养命方法,较诸《翠虚吟》内所指各种小法养命者为何如哉?心清目明,谅能自辨也。

    琴瑟合谐后,箕裘了当时,不顺行火候,又恐损婴儿。

    言此时温养元神,不比从前冶炼谷神火候。盖此时谷神已与命气配合,正如琴瑟已谐之后,任气周旋。阳神已壮,即是箕裘了当之时,更无情识好恶之牵缠。若再用心火调度,劳神暴气,则气不充乎虚,神亦难完夫实,何时得就?阳神为损不小,故教人尽管放下身心,安神静谧,任气流行,自然充实,断不可究其火候也。

    上第六十七章。此言温养,不可助长。盖前则尽性以致命,此时又当安命以率性,方克还乎本源也。

    长男才入兑,少女便归乾。巽宫并土位,关锁自周天。

    长男指震,象阳初生。少女指兑,象阳已壮。人兑归乾,乃依先天卦位爻象而言,指阳方初生。一阳为震,递长至两爻即为兑,兑为少女,再长至三爻即为纯阳乾象。日才人,日便归,以明阳神长成甚速也。巽官指人身鼻窍,土位指形体,日并者,即前四十九章所谓艮坤宫也。盖一阴为巽,两阴即为艮,三阴即为坤,为土位也。言人自性定命复以来,阳神初如震卦一阳藏于天谷任气流行,体即壮长如兑二阳,旋即充满便是纯乾,神遂正位居体;而气亦遂如巽官一阴初息,旋即寂如艮止,静如坤藏,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美之至矣。是神以能凝而愈壮,气亦能寂而愈充,理有固然,应无偏胜之患。

    然而胞胎内一分血气究未尽除,此时若不戒严深藏宥密,复恐好动而不安于静。其行止坐卧之间,鼻息白听有声,形体驰骤劳顿,则气返动心,神常外驰,便为透关漏气。将来成就道果亦偏而不圆,因其气胜神也。故必要真息悠悠,形体申申,容色天天,顺六气以周流,随周天之运度,气机自然关锁于内,无偏胜流失之弊,方为善养浩然也。

    上第六十八章。此言温养壮盛之际,不假作为,只须制节谨度以保满而不溢也。

    弦后弦前处,月圆月缺时。抽添象刑德,沐浴按盈亏。

    弦后弦前,喻气象之消息,月圆月缺,指气质之盈亏,刚治为刑,柔服为德。言当此神旺气足之时,浩气之流行已自充塞乎天地,固不可任其动荡,亦不可稍有抑制,只须因盈而抽,因虚而添,仍用刚克柔克之道,使此正气常自冲和以为沐浴,则体常舒泰,广大宽平,以待先天元阳遘复还元可也。

总之,气体愈旺,则神愈退藏,勿使神为气役,则阳神自得圆足也。

    上第六十九章。此言持盈之时,务使神清气静,勿使神气二者有过不及之弊。

    老汞三斤白,真铅一点红。夺他天地髓,交媾片时中。

    老汞者,合全体之精气神而成者也。三斤者,即指此三品分两皆足之谓也。白者,纯完本色不染之谓也。

    真铅,乃我太极中有先天一点无极元阳真气,即我之元性也。真铅无形无色,而此日一点者,以见是一非二,是点非滴。日红者,张子所谓“以黑而变红”是也。

    夫人之秉彝本乎天性,性赋自大而降哀于人为心,心于五色为赤。而此时所复之性乃天地之元性,本无极所赋于太极以为心者。故太清至真上帝所居之境为大赤天官,而先辈每以本来无性唤作金丹,尊此来复之元性谓之日先天太极道德真人。《中庸》所谓“尊德性”,即尊此元性也,非气质之性也。兹不日赤而日红者,以前所得之铅已因水火之间色而成紫。此时身中三品已完太素贞白,再得此大赤之真铅交合混凝赤白相间而成红也。天地髓即指此真铅也。言到此神与气、精皆已充足,毫无污染,堪为老汞,只须温养功足,待得真铅一点而成红,即为金液还丹。

    惟时体内阳神只以静密为事,一任天气流行,到得周圆具足,气亦寂然不动。白子所谓;“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则虚室生日。"信乎自然,遂觉体镇如山,巍巍高大。俄而一点真铅渊然透起,焕乎赤明之天,是乃天地之髓,即我元性来复之凭。饶他掀地翻天,径冲混沌,我神亦遂浑噩,不识不知,如睡方酣,片刻之后,顿觉神清气爽,身如火热,心如冰释。若论进修,此时还须混炼;若论其效,则性光普照,洞彻幽微,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是乃阳神现形,可以出入自然。以言乎长生之道,于兹毕矣。但恐阳有阴对,尚存六合虚空之见,不能无往来隐现之分,何能与造物者游而柄其终始?则非将吾昔时混沌、今时品物,一并交结混炼以成金液大还丹,势有所不能已者矣!

    上第七十章。此言阳神已成,正元神初合之时也。

    此章内一“夺’’字,正与《阴符经》所云“盗机’’相同。《左传》云:“《军志》日,先人有夺人之心。”彼言兵贵神速,须乘人之心机未动,先夺其要害耳!兹言修已之学,要在神武,先乘已之心机未动,夺取阴阳之枢要而已。天地髓即阴阳之枢要也。

    火候通玄处,古今谁肯传。未曾知采取。且莫问周天。

    玄,天也。言此元性已复,阳神已成,体内无火候可行,火候只在通天之处。自古及今,谁肯明传?只缘世无能还性命之人,亦无寻谁之慧力,则金液大还丹之药尚未知采取,此际之周天火候且莫问及可也。

    上第七十一章。此承上章夺字之义,逗见火候端倪。

    云散海棠月,春深杨柳风。阿谁知此意,举目问虚空。

    愚按;此时已得太极中元性以为体,火候只是忘虚合道,一着神气都付相忘中。故此章首句言去散而月到海棠,似喻神已大净大明,无声无臭。次句言春深而风吹杨柳,似喻气已至和至畅,无影无踪。学者切诸身心,完其体段,则道句是形容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次句是形容发而皆中乎节之谓和。象其功用,则首句是模拟三达德为我所良知,即为人人所同得,次句是模拟五达道为我所良能,即为人人所共由。

    然以云周天火候之窍妙,尚未见人手精一之旨。且下文又何以云“目问虚空”?此须其人自体自悟,通一毕万,但能自得夫本心之良,然则动即孚乎人性之同然,静即合犬天命之本然,常涵养其浑然,斯触处而洞然,方知我神与气已早自混化于心日之间,并复泯迹于虚空之际,何则?气之动静随乎神,神固为气之先也;神之飞潜由乎心,心更为神之先也;心之先机在乎目,则目实心之先也。《阴符经》云:“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是知目为心之先机,实为神气之先务。故目逃者,则心遁而气阴神丧;目明内视者,则心清而神凝气浩;目问虚空进,则心游于物之初而无所住,神气亦湛然常寂。养到寂无所寂,方知十方三界不外一心,往古来今无非一我,昔本不生,今亦不灭,昔原小减,今亦无增。此意如如,阿谁知得?

    曾以此义叩师于太虚之安居,师正持无字观音之经,遂言曰“首句是令人见月之指,不可认指为月;次句如角风之旗,不可认旗为风。盖当雷雨满彤之后,肇开光风霁月之场。首句一散字,犹云‘但得置身天际坐,莫须回首白云低。’神也,性之命也,而何可执喻为神也?次句一深字,犹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气也,命之性也,而何可偏喻为气也?余师泥丸尝留道偈,有日:‘杨柳也当明月舞,海棠亦为好风娇。’又云:‘漫空云散家家月,大地春来处处花。’正是澹荡天光,无边明镜,互相容受,莫可端倪。子但坚贞处密、定慧、等观,斯自诚而明,则明无或昧,于以尽天命之性,而性命合元,尚何有虚空之可忘?而观自然以合道,即与道合真,永保真空无碍之休焉。”遂稽首而称颂曰:“我在太虚中,空明无一物。自在即天真,清风吹浩月”。

    如是大乘正宗虚无妙道,若非向日积持念诚恒之力,会得半句先机,由我师虚空藏印证确实,纵使走遍天涯,阿谁能知此意耶?

    《易-屯卦彖辞》“雷雨之动满盈。"盈字,汉儒注本作“形”字,盖指屯卦二三四爻为一坤象也。全真先辈俱从形字解。今仍之。

    上第七十二章。此承上二章,指示通玄之火候,即是合元之先机。合参泥丸《翠虚吟》吕秀才一诀,更知妙体妙用,广大精微,见得太虚真境,有如是之妙不可言者。

    人间无物累,天上有仙阶。己解乘云了,相将白鹤来。

    言到此得诀直接了当,则已矿尽金纯,烟销火灭,包含万象,不挂一丝,人间物累无干,天上仙阶有分。然未敢乘云以自达,必谨俟鹤至以冲霄。教人总不以出入隐显为能,自可造变化飞升之道耳!

    上第七十三章。此承上章,火候已明,遂造丹成之境。

    心田无草秽,性地绝尘飞。夜静月明处,一声春乌啼。

    夜静月明处,指无极太极互相隐现之象,以喻静极初动,正阳神合元之时。一声春鸟啼,指无极中有一点真机发动之象。言既处密、定慧、等观,心性自然明净,但自和光同尘,有道而不见其道,有德而不见其德,与世间愚夫愚妇一般面目,一样举动。随缘度人,多方利物,即或垂手人廛,人净出垢,无所不可。功圆行满,自得无极中发+真机,即我先天二五之精,便是天一所自出之金。先儒周子谓为“无极之真”、陈泥丸谓之“一盏鸿檬酒”是也。饵之便可脱却阴阳,不受五行之束缚矣。

    上第七十四章。此言温养无神之道。

    白金烹六卦,黑锡过三关。半夜三更里,金乌入广寒。

    白金,喻元神已纯一不二,正如金液乍还之象。六卦,震况乾巽艮坤,六气循环周行不息,为…太极之象。,口烹者,至虚不宰之谓也。

    黑锡即铅也,喻阳神既得元神内守,体已至柔至顺,正如铅锡待点之象。三关谓混炼元精元气元神三品递化还虚之道,言到此三铅俱就也。

    半夜三更里,指无极元始真机将动之时,即上章之夜静月明外也。金乌,亦取三足之义,在天为日魂,此以借喻元始真机,即上章之春鸟也。上章但得声闻,此处乃是缘觉。广寒以象太极。言到温养时足,无性已含六气以周流至虚不宰,元命已历三关而诣极无道可行,尔时无极中自然发一真机,即我妙无元始一气来复,混合元神,是为金液大还;遂尔真元迸出,方为妙道真人。 

    其实金乌即指我元性静极而复动也,广寒即指我元命因性之动而顺与合符,一如日月之合璧,斯为性命合一。即吾师所谓时而合元之道,并非另有一个真机外至者也,亦非心思计虚所能掇合者也。真实虚无自然之妙道也,故得之而成真,称为妙道真人,可以经世,可以遁世,如狮子之迷踪,狮子不足以拟其迹;如神龙之变化,神龙亦不足以比其灵。渊乎妙哉,至矣神矣!文王所以系乾之“用九”而“见群龙无首”之吉也。是谓炼虚合道,性命会无,浑太极而常存。然初得天地之元宗,尚顺与道合真,方保永无堕落也。

    上第七十五章。此言元神合道之时也。

    丹熟无龙虎,火终休汞铅。脱胎已神化,更作玉清仙。

    丹指真人之体,火指真人之心,玉清乃元始妙无上帝之圣境。此承上章,言炼虚合道,尚未与道合真。必也连此之真体,不复存心身定慧之见;并此真心,不复有阴阳神气之分。惟尽至诚之道,笃尤息之恭,无意以藏神,更不必假虚以含实。无必以养心,更不必烹卦以息机;无固以安身,更不必透关以炼形;无我以应物,更不必持念以付事。十方三界,不出一堂;往古来今,无非一我。缘觉声闻,冰销雪亮,潜现飞跃,运用随机。以清静心而宏大愿,休铅汞气而界洪钧,真妄悉销,有无不设,方是与道合真,可以脱胎神化。平升玉清,永作大罗仙子;流传后世,称为一代圣师。乃为金液大还丹告成之日也。

    上第七十六章。此亩丹成脱化,与道合真。

    塞断黄泉路,冲开紫府门。如何海蟾子,化鹤出泥丸。

    紫府乃东华青童木公,道君即全真大教主,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少阳帝君选仙之所。言必须丹成脱化与道合真,方是塞断黄泉之路永不复走,迳登道祖之门听候选仙,上则荣膺天爵,下为一代宗师。上文以寒蟾喻谷神之成,以玉蟾喻阳神之壮,兹以海螗喻元神已得无极中真机点化,遂尔透出泥丸如鹤冲举。以鹤喻真人,言修炼之士如蟾化鹤,非指南宗启教之海蟾刘公也。

    上第七十七章。此言脱胎神化,上朝道祖,乃证果成真也。

    江海归何处,山岩属甚人。金丹成熟后,总是屋中珍。

    金液大还丹之道,通篇己二复洋明,犹恐世人读之,知而不好,好而不乐。推其原故,只是眷恋尘情,发不出一个正念炼已筑基。故复持发此章,言到金丹成熟之后,即与太虚同体,世间江海山岩都未抛撇,总是家珍。言江山,则凡细于江山者概之矣。教人尽管放下万缘,坚持一念,自然修真有路,进道无魔,必可成功,还将度世,含则无常一·到,“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那时虽悔何追乎!

    上第七十八章。此为激发人之正念而作,故言丹成之后与天为体,山河大地总是家珍。古人所谓“皇皇八荒,皆在我闼”岂虚言哉!

    吕承锺口决,葛授郑心传。总没闲言语,都来只汞铅。

    吕即道祖纯阳帝君,锤谓正阳帝君锺离翁也。葛指老葛仙翁字孝仙,即太极左公仙翁也。郑谓思远郑真人。言古来修仙得道高真不可胜计,如吕葛两仙翁,人莫不知,无不敬信,而其所传口诀皆无别说,都来只足汞铅而已,教人不必旁信他说,身外求道也u

    上第七十九章,言此还源丹法,确是古圣的传,易简至道,不似别品异术,其法烦难也。

    汞铅归一鼎,日月要同炉,进火须防忌,教君结玉酥。

    此言丹道总决:汞铅要归于一,性情务使和同。其间烹炼、沐浴、进火、退火之际,大要防忿忌欲,抽添适中;必须夙夜宥密,则物我两忘,六根清静,方寸澄清,自然凝结成丹。日玉酥者,言能如是藏神养气,自然于温润缜密之中,兼细腻融和之妙。始终三大交关,皆能如是温养,自不费力,其成甚速也。

    上第八十章。此明丹道之总诀。

    采药并交结,进火与沐浴。及至脱胎时,九九阳数足。

    此章总结全篇,点明炼丹功夫具有次序条目,教人循序进修,及至数足纯阳,自然脱胎神化,飞升成道。读者慎勿辜负此篇恺切教人以返本还源之至意焉。

    上第八十一章。点明丹诀次序,遂以总结通篇八十章之意。

    按:此篇大段功决,始于有为,终于无为。有为之功,只是正位凝命,养我浩然;无为之诀,只是自强不息,养其无形。吾师尝语人日:“人必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一其念,则得诀炼丹自是容易。即不修炼,亦足却病延年,老而强健。”是真人手之总持正诀也。盖能端直其体,则身无跛倚之容。其五官四肢百骸悉归整饬,而外物难干也;空洞其心,则气机充畅,其通体脉络筋骨皆无积滞,而气得返乎虚也。真一其念,则遇事率真,中无犹豫,而心中阴精随时兼凝于正气,结而成神,神遂得还其实也。是身心意三家常会于~,谷神长养于不知不觉之中,身其康强乃自然之功效。予故谓还源之法,必先坚持正念。正念诚则体自端直而心自空洞,心既空洞则药生而火必正,断无金木间隔之患,亦无水火不济之虞,惟神与气妙合而凝。此中即有根带,然后养其无形,驯致乎无象无体,而金液大还矣。金为天一所自出之金,液乃天一将生水之液。大还者,即以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为太极,以还我无极之先天也。金液既凝,加以沐浴温养之功,日积月累,从微至著,以成可大可久之德业,此身有不成金刚不坏之法身者乎?源本如是也,还源固如是还也。言下可以恍然于凝精成神之道也。

    安炉之法,看初三四纤月,其舒养之意最为合式,妙难言喻,故云“炼药须寻偃月炉”也(炉底用力,紧靠下腭,中凹边仰)。炉底要舒展,虚虚靠着廉泉,炉边虚近下齿会厌处(即喉咙口),作下垂之状,其势粘近喉节,似乎婴儿吮乳一般,则气息容易下注。向使炉底一空,则天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不已之气,从玄牝(即鼻孔)而人灌丹田,而通督任,不仅男子以卵缩为验,女子以乳缩(摩乳之法大谬)为验,并且其气自能至踵,觉足心涌泉间有似蚁行。有此光景,可谓炉成丹熟。

    此身~出母胎,渐渐忘却来时根本之路,度一年则督任之路壅寒一年,若再感风寒暑湿之邪.更令脏腑闭寒而死。是以《素问·天真论》首提:“知道者,气脉常通。 .至“圣人传天气以通神明”等句,惜言其略而不详。然修道一法,轩辕岐伯尚且推重如此,而今之人欲将督任之路疏凿一通,谈何容易?必须子午二时面南趺坐,努力闭气如不息者,一气竭力注下闭息;至再至三,极至一十、二十、三十之数,总有疏通之日。最宜冬月行之,乘天气藏阳之候行此猛法,则气藏而不伤。若从容行之,必待期年而始通矣!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