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五章 百岁不显老,全靠心态好— —好心情是健康的良药

[日期:2012-10-12] 来源:  作者: [字体: ]

第五章    百岁不显老,全靠心态好—

—好心情是健康的良药

    说起中老年人的健康,其实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中老年人只注重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中老年人在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也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一个好的心理,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因此而损害到中老年人的健康。

 

将年轻的心永远留住

    想想看,一个人年过花甲身体还不错,活得也有滋有味,很少讲究养身之道。但见过他的朋友都说:您年老不显老。这一定有道理在里面,其中的道理是什么?道理也就一句话:心不老人就年轻。

    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后,认为自己就像那秋天的枫叶,像那渐渐西去的红日,离天越来越远,离地越来越近了。所以他们开始产生焦虑的情绪,悲观的想法,觉得自己真的是老了。

    有一对即将步人中老年的夫妇,总是觉得小病频出,衰老得很快。即使身体稍有不适,夫妇俩都变得很紧张,为了不让自己生病,他们不沾烟酒,连茶也少喝,过甜过咸的饭菜更是视为洪水猛兽。原来,他们担心自己年迈时疾病缠身而无人照料,所以终日生活在害怕衰老的恐慌中。

    对于这个现象,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恺悌表示这是很常见的。在我国,有将近六成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他们对健康问题格外忧虑,另外有80%的中老年人最害怕晚年孤独。其实正是这种怕老、惧老的心理,才让他们不仅是生理衰老,心理也更加衰老。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年龄不是机体衰老的唯一因素,心理衰老才是根源。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就会让您对这个世界多一份好奇,只有童心永在,才会永远不衰老。所以中老年朋友们,忘记您的生理年龄吧!让自己的心理年龄小一点,看起来就会让您更有活力。下面就来谈一谈怎样让您忘记自己的年龄。

    第一,您要保持乐观的情绪。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例证明,健康的长寿老人一般都有着乐观的情绪,任何一个长寿者的笑容都是很美丽的。

    第二,可以适当地发泄一下情绪。再乐观的人也会遇到人生的低潮,也会有烦恼。当您产生这些情绪的时候,不要将它们闷在心里,而是应该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您可以把烦恼对自己亲人或是知己倾诉一番,当您说完之后,就会发现,其实那些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

    第三,宽容的待人。看看周围的长寿星,您有没有觉得他们格外慈祥。宽容可以使自己健康,这一点请不要怀疑。试想一下,如果凡事都苛刻地对待,那么就会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这时就会很容易导致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肠胃功能紊乱。为了健康,宽容些吧!

    第四,遇事要积极思考,不要让大脑“闲”下来。遇到事情,善于思考,冷静分析,让自己可以正确地判断事情,这就说明您的大脑没有衰老。不管您的年龄有多大,只要大脑不衰老,您永远都是一个年轻的老人。

    人到中老年,最忌讳的就是关上门来睹旧物、思故人,并且大声感叹:岁月不饶人。有的人一见脸上有了皱纹便生“老将至矣”的感叹;有的人一见头上有了白发,便吃惊不小,误认为日落西山,顿生“此生晚矣’’的伤感。虽然表达不同,但他们害怕的却是同一个字:老。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上面写的是著名摄影家徐肖冰、侯波这对夫妇的故事。这是一个很简单、很温馨的故事,主要说的是他们的养生之道。令人感到比较新奇的是,他们的养生之道不是关于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秘诀”,而是一个“情”字。

    “情”有很多种,有爱情、亲情、友情,当然,还包括您自己的心情。

    少年夫妻老来伴,恩爱夫妻多长寿,到了晚年,就是和老伴巩固爱情的时候了。有些中老年夫妻,可能是为了方便儿女,他们选择各自分开和儿女住在一起。可是这样一来老夫妻就被分开了,慢慢地就会发现,他们变得不爱说话,不开心,甚至连一个笑容都挤不出来。所以既然是老伴,就应该朝夕相处,相互关心、体贴,偶尔说说悄悄话,这样才能让中老年朋友们幸福度过他们的晚年。

    老人除了老伴还有儿女、孙子、孙女,珍惜对他们的感情,让自己生活在充满亲情的生活之中,尽享天伦之乐。要维持这样的亲情,首先老人必须做到,尊重儿女的选择,不要过多干预他们的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年轻人恐怕对这句话没什么特别的体会,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则是颇为深刻。人到了中老年,总是特别害怕孤独,这时候如果来一位老友,总是会让他们分外高兴。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多交一些朋友,并且要常参加老友的聚会,和朋友欢聚一堂,尽情享受您的友情。

    当然,还有您的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总是会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心情好了,呼吸顺了,身体没问题了,您当然会越来越年轻了。

 

    老人心理健康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外表体型、躯体功能当然会变得衰退苍老,这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但是人的心理老或不老,却是可以自己掌握的。让自己始终感到青春常在,充满活力和自信,这也不是不可能。  “让中老年人永远焕发青春”绝对是一句切中时弊的至理名言。

    话虽这么说,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的心理年龄甚至要比他的生理年龄要老得多。有这么一则“病例’’,张女士是独生女,有170岁的父亲,身体很硬朗,还有160多岁的母亲,虽不如父亲身体好,但也无病无恙。可最近几年来,母亲却变得越来越苍老,看上去显得比70岁的父亲还要老上几分。母亲总是觉得自己精力不支,思维迟钝,老眼昏花,还总是认为自己是女儿的累赘。

    张女士母亲的表现是典型的“心理老化”,这可是中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大忌。那么,要怎么样才能防止“心理老化”的发生呢?

    首先要认识“心理老化’’,懂得“心理老化”的危险性,中老年朋友可以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让自己拥有宽阔的胸怀和“不服老’’的思想。其实,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和自己的认知分不开,只有提高认识,看明道理,才能让自己树立“人老心不老’’的观点。

   其次是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实,人生就好像一出戏,不管这出戏是喜剧还是悲剧,也不管在这出戏中您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能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一出成功的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生活的目标,只要能够不放弃理想,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么您的人生就不会苍白无色,更不会枯萎乏味。

    最后要永远使自己有一颗好奇的心。防止“心理老化”的最好方法,就是使自己永远对人生和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其实,好奇心就是要有求知进取的生活态度,能够接受新鲜事物,这样才能永远让自己生活在最前端。

笑一笑,乐一乐

    俗话说,谁拥有快乐,谁就拥有健康,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在所有的保健措施中,心理健康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其效果优于任何一种养生方法。洪昭光教授曾强调:  “安宁愉快的心境足以抵消大多数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

    “笑一笑,十年少”,虽是一句俗话,却也是实话。经权威机构论证,笑是一种多功能的武器,是有益于健康的超级药品和医疗手段。谁能够笑口常开,谁能够生活得轻松愉快,谁就拥有健康。所以,与其费劲找寻各种养生方法,还不如多笑笑。

    经常开怀地笑,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活得更久。在法国,有1位百岁的寿星,很多人都想知道她长寿的秘诀,于是就有人向她询问。这是1个极富幽默感的长寿星,在她看来,长寿的秘诀就是笑。她曾说过,如果她死了,那也是因为笑。

    美国一些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欢笑可以降低血压,减少产生压抑情感的激素,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免疫功能,激发人体镇痛激素的释放。世界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在晚年患上了头痛的毛病,多方求医都没有效果。后来,有位高明的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处方,处方签上只写着“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何其聪明,很快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于是经常去看喜剧。喜剧总是会让人开怀大笑,没过多久,困扰他多年的病竟痊愈了。笑是治病的良方,

    既然笑这么神通广大,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笑出来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如今的中老年人们,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烦恼,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已经好久没有开怀大笑过了。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学会笑呢?

    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笑?当然是感到快乐的时候!那么,想要笑就要快乐起来!

    人老了,总会有一些不好的情绪藏在心里。如果想要快乐,就要把心中的忧虑说出来。只有把消极的情绪从心中排出去,才能让快乐进驻,才能开怀大笑。

    杞人忧天几乎是所有中老年人都会犯的一个小毛病,其实,不管是懊恼过去,还是担忧未来,都不能改变什么,最主要的是把握现在,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使生命更有朝气,更有力量,也会让自己更快乐。

    做自己喜欢的事最能让心情快乐起来。所以,中老年朋友可以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自己从中体验到快乐。

    长笑歌

人要笑,人要笑,笑笑就能开怀抱。

笑笑疾病渐除消,笑笑衰老成年少。

听我歌,当知窍,极好光阴莫丢掉。

堪笑痴人梦未醒,劳苦枉作千年调。

从今快活似神仙,哈哈嘻嘻只是笑。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  “快乐是养生的唯一秘诀”。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无论从外表,还是心态,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有人问有何奥妙,老人淡淡一笑说:哪里有什么奥妙,我之所以能身心两轻,青春不老,就是因为两个字:快乐。一位是著名的生理学家,一位是普通的老人,对于养生,他们却说出了同一种答案。看来,快乐与健康真的是天然相连。

    一位年轻人和一位中老年人可以都是快乐的,但他们的快乐却是不一样的。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快乐就是健康的身体,安全的经济,没有被社会遗忘,从不感到寂寞,觉得自己还有用,只要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满足,很快乐。

    一个快乐的人,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他会学着适应,他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而不是怨天尤人。有位老人,他在遭遇火灾的时候,财产被烧光。面对这样的情景,他还可以幽默地说:  “财产能去,也能来。”同样是一位老人,家里全部财产被盗,事情发生后,老人痛哭流涕,痛骂小偷,不管子女怎么相劝,都不能让他停下,没过多久,这位老人就与世长辞了。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反应。乐观的人总是想得开,对生活充满信心;悲观的人只会怨天尤人,让自己在忧郁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快乐,有很多种,可以是悠然的自得其乐,也可以是因为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快乐,更可以是因为满足而获得的快乐。

    自得其乐,一件很容易又很困难的事情。对于那种无拘无束的人,可以很自然地得到它。首先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乐趣,然后为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的晚年,怎么不会让自己觉得快乐呢!

    一个懂得给予的人,必然会知道,  “帮助别人为人生一大快事”的深意。看到别人因您的帮助而展开笑颜,这时候,您一定会因为自己的价值而笑开了怀。一个只为自己着想,凡事只想到自己的人怎么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知足的人最快乐。人的一生会需要很多东西,永远不会有“够”的那一天,如果您的“心’’永远不能满足,那么快乐将永远不会莅临在您的身边。  “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听过没有?人的贪婪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所以知足一些,就会收获无心的快乐。

    中老年人快乐五诀

    给自己放假。年老了,短暂时光显得尤其宝贵,就该彻底将这些闲杂放开,少些操劳与煎熬,自己给自己放假。

    儿孙不是全部。儿孙自有儿孙福,将儿孙放在一边是最好的快乐之道。

    学习一门技艺。这样既可充实自己,又能丰富生活,还增长见识。

    保持身体健康。身体虚弱,疾病缠身,心态再好也快乐不起来。平时注意锻炼,早睡早起,保持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

    学会倾诉烦恼。烦恼满身,郁闷不除,会损身折寿,可以试着向邻居、同伴或老友倾诉。

    有人说,幽默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小摩擦,有时还会出现剑拔弩张之势,甚至会弄到头破血流不可收拾的地步。假如冲突的一方能心存宽容,运用得体的幽默,往往会使双方及时摆脱困窘的境地,化敌为友。

    幽默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能步入此种境界的中老年人,凡事都会以平和待之,真正做到心不为外物左右,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

    有一位老人,与老伴居住在河边的一所茅草屋里,靠捕鱼为生。有一天,小河涨水,水漫过了河滩,涌入了老人居住的小屋。老伴一见这情形,当时便急得哭了起来,可这位老人却不紧不慢地拿出盆子兜水中的鱼,一边兜还一边说:“进水好啊,遇水则发。现在我们屋里有这么多鱼,连下半年的粮食都不用愁喽。’’

    在老人的晚年生活中,平凡、单调是主旋律,但这种生活却让人难以适从,如果老人能够幽默一些,那么平淡无味的生活也会变得多姿多彩。

    其实,不仅是老人,很多人都想让自己幽默起来。只是怎么样才能变得幽默,并且幽默得恰到好处呢?

    想要真正的学会幽默,一定要领会幽默的内在含义。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和优点,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这是幽默。如果一味地嘲笑别人的错误,只能说是尖锐而非幽默。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想要学会幽默,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充实自己。一个人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够恰到好处地发挥自己的幽默。

    幽默需要机智、敏捷的反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运用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才能使人们产生轻松的感觉。因此,必须要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

    一个中老年人如果能做到以上境界,学会幽默地看待生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让自己总是处于一种幽默的氛围当中,天天快乐对于他来说,怎么会是一件难事呢 ?伤神伤身的两种失控情绪

    “笑死牛皋,气死兀术”这句话听说过吗?它出自于《岳飞传》,说的是岳飞的大将牛皋在一次大战中活捉了他的老对手金兀术,并骑到了金兀术的身上,因此过度兴奋而大笑身亡,金兀术也一气之下老命呜呼了。人有七情六欲,如果能够控制得当,这些情绪会是生活中的调剂品,但如果一个控制不住,就很可能成为刽子手。

    万先生今天60岁,虽然患有冠心病,但病情一向控制得很好。万先生的儿子很早就出门上学,后来留在国外工作。最近,儿子带着孙子回国探亲,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说着国外的趣事,逗得万先生哈哈大笑。可就在一家人欢天喜地之际,万先生却突然昏迷不醒。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经检查后发现,万先生的突然昏迷,是由于情绪激动而诱发了心肌梗死。

    有关专家表示,笑虽然能解除烦恼和抑郁、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分泌,于中老年人身体有益,但如果是大笑,或狂笑,则不利于中老年人的健康。就像万先生,他是一个冠心病患者,大笑会加速他的血液循环,使脉搏加快,呼吸次数增加,心脏耗氧量增加,于是出现了心肌梗死。所以,如果中老年人在过分高兴的状态下感到不适,应立即送往医院。

    除了冠心病患者不宜大笑之外,还有几种人不宣大笑:

    曾患过脑血栓、脑溢血的病人,不可纵情大笑,否则容易使旧疾复发。

    患高血压的病人,不宜大笑,否则就会使血压陡升,这样很容易诱发中风。

    患有重病的人不宜大笑,如果重病患者在恢复保养期内大笑,容易使旧病复发。

    患疝气的病人不宜大笑,如果经常大笑,就会导致疝气加重,难以复原。

    接受过胸腔、腹腔、血管、心脏等外科大手术的病人,一般不宜大笑,否则会引起伤口疼痛感。

    在怀孕期间的妇女不宜大笑,否则腹部会猛烈抽搐,容易造成早产或流产。

    小孩在进食时不宜大笑,否则容易引起食物吸入气管内引发危险,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方大妈又和儿媳妇拌嘴了,正巧女儿回娘家,不免向女儿转述一番,越说就越生气。女儿听母亲说完,扶着母亲的肩膀坐下,“妈,您这是何必呢?您知道吗?您生气可是会影响到健康的。”好说歹说一番,方大妈才消了气。

    中老年人生气,对健康不利。生气伤脑,当一个人非常气愤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过激的举动,这种举动会对大脑中枢进行恶劣刺激,气血上冲,就会导致脑溢血。

    生气伤神,人生气的时候心情肯定不能平静,这样一来,对睡眠就会造成影响,从而就会导致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生气伤“面子”,生气会让人颜面憔悴、双眼浮肿、滋生皱纹,使“面子”不好看。

    生气伤心,人在气愤的时候,心跳就会加快,有些中老年人还会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会因此而诱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

    生气伤肺,生气的时候,人的呼吸自然就会急促,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导致气逆、肺胀、气喘,从而危害到肺部的健康。

    生气伤肝,人经常处于气愤、愁闷的状态,会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各、肝部疼痛。

    生气伤肾,经常生气的人,肾气会不畅,容易导致闭尿或者尿失禁。

    生气伤胃,人一生气,最常做得事就是不吃饭,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的紊乱。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不生气呢?来看一下古今中外的名人是怎么做的吧。

    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脾气很大,他为了控制自己的怒气,在中堂挂上了自己亲笔写的“制怒”两个大字,时刻提醒自己遇事冷静一些,不可轻易发怒。

    俄罗斯大文学家屠格涅夫也曾劝告人们:  “当你暴怒的时候,在开口之前不妨先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十个圈,这样,怒气便会减少一半。”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工作退休,不是生命“退休”

    几十年的紧张工作戛然而止,在心理上、生理上、生活上当然在一时之间难以适应。但退了就是退了,不可能再重新回到工作上去。退休后的中老年人需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尽快让自己的生活回到正常的轨道,开始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辛勤了大半辈子,突然退休回到家里,变得无所事事,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心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老人变得茫然、空虚、无聊和忧愁,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怎么过,更不知道怎么打发自己的晚年。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健康,导致疾病缠身。

    王伯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伯伯今年76岁,是一名退休干部。在刚退休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健康,感冒发烧几乎从来没有找上过他。退休之后,他经常一人待在家中,不愿走动。3个月之后,王伯伯开始感到自己的双腿无力,并且固执地认为双腿无力是重病征兆。结果,王伯伯成了医院的长住病号,并逐渐发展到需要别人给他喂饭、穿衣、扶上床的程度。

    面对退休后的生活,中老年人要怎样调整这之间的落差呢?

    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总有一天会退休,不可能一直待在工作岗位,如果能够在退休前就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起来就会容易些,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的机率也相对少一些。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就会将退休视作自然,心理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落差。

    有意识地做一些练习。在退休之前,可以适当地少管一些事情。如果心理已经准备好,再加上行动,退休之后落差不至于太大,毕竟这中间有了一个缓冲的过程。

    不要让自己闲下来。中老年人退休之后不要总待在家里,要让自己忙碌起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可以试着去学习,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如果中老年人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他们可以很快适应退休后的新生活。

    退休综合征的“想象”疗法

    有研究表明,想象疗法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对退休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具体做法: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取坐位或卧位,全身自然放松,想象儿童时期去海边拾贝壳,在春天放风筝;想象到繁花似锦的大自然中去听林中的鸟鸣、山泉的潺潺流水声,看蓝天白云、花鸟鱼虫……每天进行定时想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离开工作岗位代表着开始了晚年生活,处于晚年生活的人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保养身体,如何让自己益寿延年。退休了的人,大多数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忙碌了一辈子,终于可以悠闲地生活了。只是这样的想法对身体有益吗?看完下面这样一个故事,再下结论吧。

    有一个大型开放式养鹿场,常遭狼的袭击,为了保护鹿群,场主用高高的铁丝网把鹿群保护了起来。这样一来,鹿群得到了保护,但随之而来的疾病却使物主失去了大量的鹿。左思右想之下,场主只好逮了一只狼放入鹿群。鹿群惊慌失措,不停地奔跑,很快就瘦了下来,疾病也没有了。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必要的紧张对于生命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长期的养尊处优,毫无压力,是不利于人的寿命的。尤其是刚退休的中老年人,他们最容易彻底松弛下来,也是最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因此,对于刚刚退休的人来说,让自己持续忙碌,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早晨起来,以前是匆匆忙忙地上班,现在不上班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匆忙了。起床之后,先到公园里溜一圈,锻炼一下身体,然后回来吃早餐。

    早餐吃完了,怎么打发这一天的闲暇时光呢?建议中老年人们,最好根据自己的年龄、兴趣,去安排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让自己的晚年过得丰富多彩。

    吃过晚饭后不要一动不动地看电视,也不要早早地就上床睡觉。可以选择去散步,饭后溜溜食对健康可是很有好处的。

    只有让自己的精神和生活内容充实了,才不会感到无事可做;只有让自己持续紧张,才不会引病上身。总之,让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忙碌而丰富,才不会感到空虚无聊。

    退休之后,为了健康着想,有些中老年人开始热衷于健身;也有些中老年人在退休前就有健身的经历,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当然就更热衷于此了。只是您知道吗?不管您之前有没有进行过健身,在退休后一定要进行重新规划。对此,美国运动专家曾提出过一些建议。

    建议一.在开始运动之前,要做个全面体检。做体检的目的是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只有了解自己的健康,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运动。做完体检之后,可以向医生询问自己应该避免的运动项目。

    建议二,了解自己的运动类型。当了解自己可以进行的运动之后,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开始了解它。如果您想要练太极拳,首先要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您是否需要和许多人一起锻炼,您能不能长期坚持并乐在其中。

    建议三,循序渐进,从走路开始。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的奇迹会降临在您的身上。运动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急”字。如果以前从没进行过运动,不妨先从走路开始,例如在住宅小区里散步,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强度。

    建议四,不要强迫自己。退休后的您,身体质量肯定不能跟年轻人比。看到年轻的小伙子轻轻松松地从您跟前跑过去,不要妄想去追,您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的运动,没必要跟他们比,更没必要强迫自己做得跟他们一样好。心病还要心药医

    当人进入花甲之年后,神经系统和组织器官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工作环境和生活角色也会改变。这个时候的老年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卫生问题。目前,中老年心理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如果中老年人想要延年益寿,欢度晚年,保持身心愉快,讲究心理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于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更多的还是需要中老年人自己去面对,只有面对了,才有可能会解决。

    江大妈最近总是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经常觉得头痛、腰酸背疼、胃部胀满、心悸,为此,她去了医院几次,中药、西药也吃了很多,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一起遛弯儿的老姐妹给她推荐了一种据说是专门为中老年女性研制的保健品,吃了几次,也没见有什么效果。没办法,她只好又去医院,这次为她看诊的是一位老医生,这位医生很细心,在看了她的病历,听了她的叙述之后,对她说,  “您这症状,其实是焦虑症的一种,您可以去找心理医生看看。”

    江大妈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江大妈:  “您的这种情况属于焦虑反应,算不上是一种病,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失衡。”医生看江大妈好像没有听太明白,于是又说:  “具体的说,这是一种焦虑情绪的躯体化反应。可能是您最近压力太大了,无形中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所以才会有这种症状的发生。”

    其实,像江大妈这样的中老年女性,尤其是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在她们心里有着很大的压力。虽然是从此不用工作了,但生活的很多事却给她们不小的压力。像江大妈这样的情况,可以试着采用以下的方法,或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凡事要放得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走在路上,不小心失手打碎了罐子,可是他却头也不回地照旧前行。旁边有人问他:“您不知道罐子碎了吗?’’那人说:  “破都破了,看它还有什么用?”且不说,这个人的行为是对是错,这种放得下的胸襟是很值得称道。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怨天尤人,遇到事情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或许就能避免焦虑的发生了。

    遇事要想得开。在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21世纪健康箴言’’中有一条:最好的心情是宁静。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面对的会很多,下岗、失业、婚姻、考试、人际关系、职业的选择等,有很多事情会让他们心绪不宁,甚至是胡思乱想,他们也就更容易陷入焦虑。其实,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也不管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只要能够想得开,就不会被焦虑或是忧郁所困扰。

    及时调整心态。不只是中老年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走进一些心理误区,这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脱心理烦恼,就能走出心理困境。

    健康心理要诀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目前已有的成就上,自然会心情舒畅了;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把愤怒转移至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练就一种阿Q精神;偶然亦可屈服,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无须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在生活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您喜欢做的事,等到心境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找人倾诉烦恼;为别人做点事,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身心过度疲劳;每天进行定时想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一个人心里好不好过,全凭她自己的感受和调解,丁大妈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调解自己心情的人。

    丁大妈,160大半70没到的老年女性,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开开心心的,有邻居甚至会问她,  “您为什么总是那么开心?”丁大妈听了会哈哈一笑说:  “因为我高兴,所以我开心啊。”这句话说得邻居是一头雾水。可能有的人会猜了,丁大妈那么开心一定是在生活中什么都很顺,没什么值得她不开心的。其实,丁大妈过得并不顺心,老伴早早就离开了她,剩下儿子跟她,好不容易儿子长大了,又长年在外,一年甚至回不了一次家。丁大妈的家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说话一个人听。

    那么,丁大妈为什么还会那么开心呢?这是因为丁大妈懂得自己说服自己,知道怎样调解好自己的心态。

    有一位哲人曾讲过: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一个人,如果能有好的心态,就算正处于瓢泼大雨的路上,也会觉得那是一场美景。同理,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是不痛快,看什么都觉得心烦,就算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色摆在他面前,他也无心去欣赏。

    一个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迷失在生活中,学会调解自己的心理,这样才能让自己达到身心都健康的境界。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或许可以帮助那些身陷心理漩涡中的人爬上岸来:

    客观回避法

    有时候,碰到难题不妨躲它一下,这样自己心里就会好受很多。比如老太婆又在那里唠叨了,说什么老李的头发多浓密,老赵的身材多魁梧,您怎么又是光头,又是啤酒肚。这时候,不要跟她对上,很多时候她只是随便唠叨几句,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如果这时对她的话很介意,让自己陷入自卑里,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溜之大吉,要知道,  “耳不听,心就不会烦”。如果碰到躲不开的情况,不要荼毒自己的耳朵,装作没听见就行了。

    自我安慰法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只狐狸,它看着高高挂在葡萄架上的葡萄,却够不到,这个时候,它坚持那些葡萄是酸的。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酸葡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也不妨用一用。比如自己的头发早早的白了,看着那些拥有黑发的同龄人,先不要急着羡慕,不妨这样想,他们想变成白发还得去理发店染呢,而我的可是自然的。这样一想,心理就会平静很多,当时的失落感也就慢慢消失了。

    适当宣泄法

    可能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吧!坚强的人总是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很多人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慢慢地,他们忘了要怎么去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委屈。可是如果将所有的不良情绪都压在心底,这样于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一个善于缓解自己心理压力的人,总是能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痛苦,哭泣、捶打枕头、跑到楼顶大喊,这些都是不错的宣泄方式。

    杨大妈又躲在屋里翻老照片了,一边翻还一边喃喃自语。杨大爷早逝,杨大妈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当女儿长大成人后,想给母亲找个老伴,可母亲却死活都不同意,天天拿着父亲的照片看。女儿看着母亲一天比一天消瘦,心里非常着急,可是她又不知道母亲到底怎么了,自己到底该拿母亲怎么办。

    杨大妈这种情况是过度怀旧,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危害着老人的健康,应当尽快去看医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逐渐衰老,中老年人的思维能力下降,远期记忆能力却渐渐增强。所以对于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往事有着深刻的印象,因此经常会怀念过去,或者是“触景生情”,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如果在这方面受到抑制,就会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抑郁。有关研究人员表示,过度怀旧,会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那么,中老年人该怎样克服“怀旧心理”呢?

    主要还是得培养健康的心理,中老年人一定要让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拥有开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情,能够积极对待新鲜事物。

    中老年人可以尝试培养自己一些新的兴趣和爱好,或者将以前的兴趣、爱好全面发挥出来,这样就可以调节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了。中老年人可以试着练书法、养花、看书读报等,也可以多看一些电视,当然尽量多看喜剧之类的电视剧。

    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体质。中老年朋友不要总是待在家里,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做一些适当的锻炼,比如散步、慢跑等。中老年人还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做一些家务,如洗衣服、打扫房间。

    多和其他人交往,互相交流信息,这一点对中老年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中老年人缺乏交流,就会感到空虚、抑郁,还会促进脑细胞衰老。所以,中老年朋友一定要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让自己活得更有动力一些。

    美国的30家医院曾联手做过一项调查,他们追踪调研1200名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症的老人,了解生活条件对其健康是否有直接影响。结果发现,单独生活的人,第二次发病的机率是那些与同伴共同生活患者的2倍。在相同的半年时间内,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并单独生活的患者中,第二次发病的人达16%;而与同伴共同生活的患者,第二次发病者只占9%

    参与调查的专家们认为,人与人之间和谐地互相来往,其良性情绪与信号,肯定对维护心血管功能有益处。如心脏病人有人陪伴,可在心脏病猝发时获得他人的救助,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寄托与慰藉。

    结伴共同生活并非局限于配偶,只要不孤独、寂寞,对健康就会有裨益。有一些怪异又孤僻的老人,不愿与人交往和接触.不妨养个宠物,玩花鸟虫鱼,欣赏名人字画、雕塑。这不仅可调节生活情趣,还有稳定血压或使高血压降下来的作用。

    那么,对于独居的老人,要怎么战胜孤独感呢?

    先了解孤独的由来。一个人会感到孤独总是会有原因的,或许是因为老伴的离开,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工作,也或许是失去了一位挚友。总之,想办法了解自己为何而感到孤独,什么时候开始的。当这些问题得到答案之后,积极想办法把问题一一解决,孤独的源头没有,当然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避免接触易引起孤独感的东西。很多老人都没有机会经常和儿女子孙们欢聚一堂。因此,当他们看到电视上一个充满温暖、幸福的大家庭时,可能就会增加他的孤独感,这个时候,尽量不要看这类的节目,不妨出去转两圈,如果实在不行,干脆找几个朋友聊聊天,直到觉得不孤独时为止。

    干一些有兴趣的事。老年人不要总是闷在家里,要走出家门,不然,总会想一些令人消极的问题,这样会增加孤独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绘画书法、赋诗作词、养鸟种花、钓鱼下棋、弹拉吹唱等。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外出旅游,或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把自己的情感尽量寄托在有意义的活动上,就不会感到精神空虚和人生乏味,也就不会有孤独感了。

    学会自得其乐。自得其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情趣、一种学识智慧,它将永远属于那些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心胸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熟练掌握多种技艺的人们。“空巢”,老人必须面对的一道坎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了。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远没有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更让他们受伤。想要不受伤,想要跳过“空巢”这道坎,老人要做的就是坚强面对。

    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鸟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窝,这是自然界存在的“空巢”现象。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子女因种种原因不在老人身边,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独自生活的“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

    于老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北京一家研究所工作,小儿子远在美国。虽常以儿子们为荣,但老两口心中的孤寂难以言说。儿孙不在身边,每天除了看电视打发时间,就是找几个老伙伴打麻将。渐渐地,于老伯的脾气变得偏激而固执,老两口还经常吵架,乐观的他们慢慢变得不快乐。

    要摆脱这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老年人必须做到“一二三四”准则。

    一个中心,以自立为中心。以前的“老有所养”放在今天已经不是那么准确,儿女可以给您最好的生活质量,却不能整日待在您的身边。这时候,您要学会的就是自立。自立,把这个词放在老人身上似乎有些不对,但在当今的形势中,老人难道不需要学会自立吗?

    两个基本点,生活得宽容一点、潇洒一点。到了晚年,就是要享受生活,不要总是把自己的退休金存起来,说什么留给孙子、儿子。辛苦了一辈子,为什么不对自己宽容一点,让自己活得潇洒一点呢?

    三乐,自得其乐、自娱自乐、助人为乐,此为三乐。快乐是人们追求一生的东西,让自己快乐点,不管是自得其乐、自娱自乐,还是助人为乐,只要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怎么样都好。

    四老,老伴,老窝,老底,老友,此为四老。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晚年,如果能和老伴一起生活,绝对会是人生一大幸事;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会让人有一种归属感,也会让人觉得安全很多;老底不需要太多,够用就好;和老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度过悠然自得的一天,这时候谁还管什么“空巢”不“空巢!

    关于¨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一般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4空巢”综合征。

    家庭“空巢”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据天津有关机构统计,天津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13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27%,这标志着天津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沈阳的调查中显示,有1 20多万老年人,占沈阳市总人口数的14%,而“空巢”老人达到26.9万,形成了13.8万户“空巢家庭”。

    “空巢”老人最容易感觉孤独,柳老汉为了排解这种孤独感,为了让忙碌的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自己,几年来,他经常向儿女们说谎话称“不行了”,装大病不下20次,装小病更是不知多少回,上演了春节晚会小品《假话真情》的现实版。

    或许老人们能忍受“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不能空,老人的心不能寒、心不能空。但是儿女们又不能整天待在他们的身边,要怎样才能解决老人这种“空巢”又“空心’’的情况呢?

    要解决这种情况,首先老人们必须要知道,儿女大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整天待在自己的身边。要告诉自己,孩子离开家就代表了他们已经成熟、独立。在儿女离开家之前,老人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不要凡事都围着孩子转。

    孩子离开家了,就剩一对老夫妻,这时候夫妻之间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也可以趁这个时候,和老伴建立新的生活和感情,不妨这样想,家里没有了第三者吵吵闹闹,可以和老伴平静地过只属于两个人的生活了。

    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培养自己更多的兴趣爱好,多交一些朋友,这些都是克服老人“空巢”心理的途径。当自己置身于团体活动时,当自己在进行喜欢的项目时,当自己和朋友大聊特聊时,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于脑后的。

    手机、电话,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很多老人都不会用,但在关键时刻,这些东西却可以抢救他们的性命。

    70多岁的汪老太,一天中午突发脑栓塞,倒在自家沙发上,发不出声音的她只能慢慢等,幸亏一位邻居及时发现,将她送到医院;另外一位张老伯,半夜里要上厕所时,突然发现腰部以下不能动弹,由于家里房子大,住在楼上的老伴怎么也听不到他的呼喊,老人只好含泪挨到天明,大小便失禁,因抢救不及时,他至今还拄着拐杖。

    如果当时他们身上有一部手机,事情或许就容易解决得多。因此,老人们,尤其是“空巢”老人,一定要学会使用通信工具,并且要善于利用它们。

    在家里的每个居室内都安一部电话,尤其是卫生间、厨房和阳台上,并且电话的位置不要过高,可以保证在摔倒以后手可以抓到。

    当自己发生危险的时候,不要忘了拨打“1 2 0”。尽快拨打“120”,很可能就能让自己从死神的手中逃脱。

    老人最好为自己配一部手机,并且要随时携带,24小时开机。这样,才能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尽快得到帮助。

 

老人黄昏恋,再婚有阻拦

    生活中,老年人再婚需求越来越大,再婚家庭也越来越多,但事实上,老人再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老人进行自己黄昏恋的同时,有很多“坎”拦在他们的面前,让他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之一个字:难!

    所谓的黄昏恋又被称为老年恋爱,一般是一些老年丧偶或离婚后再进行的恋爱。对于黄昏恋的老人来说,他们有很多烦恼。

    人到老年,总想有个人在身边陪着,所以一些单身老人选择再婚。只是再婚跟第一次结婚可不一样,尤其是对老人来说。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老年人再婚时都在想些什么?

    刚动再婚的念头时,恐怕就是怕别人笑话吧,这些人是被传统观念束缚住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这些了。

    接着就是怕子女不同意。子女不同意父母再婚的有很多,上网一查,可以搜出很多来。

    如果在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再婚不成功可能就是一方出现了“对比效应”。也就是说,在老年人再次谈恋爱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眼前的对象与过去的老伴相比,而且总是觉得不如过去的老伴好,因而迟迟下不了决心。

    当然,也可能是由于财产和经济的原因,让他们对再婚顾虑重重。老年再婚,一般都会有一些个人的财产和金钱。如果两人想要结合,他们各自财产和金钱的处理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现实的问题。很多老年人在再婚时,都是由于双方对这一具体问题谈不拢而不了了之的。

    对于再婚这个问题,老年人有以上的心理可以理解,针对以上心理,我们一一来破解。

    不要管别人怎么想,是您自己要结婚,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晚年。

    至于子女的问题,就需要好好地做做工作了。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告诉他们自己的需要,让孩子们试着理解自己。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再孝顺,也没有一个老伴的照顾周到。相信懂得为父母着想的孩子,一定会理解的。

    关于所谓的“对比效应”,建议老人们多看新伴侣的优点和长处,不要总想已去的老伴。

    最后谈一谈财产问题。对于再婚的老年人来说,如果双方的子女都不想要老人的财产,两个老人感情又不错,就可以共同支配财产。否则,可以办婚前财产公证手续。

    老年人再婚比起刚要结婚的年轻人来说,总是困难了很多,但不管有多困难,再婚时被放在第一位的不是财产的分配,也不是彼此儿女的意见,而是双方的感情。一对幸福的老年伴侣,应该是一种高精神支撑下的行为,是双方彼此爱惜的情义。

    如果双方缺乏相互了解,缺乏感情的培养,再婚立马分手情况就会很容易出现。就像成老先生,本来想找个老伴,没想到却惹来了一场官司。

    成老先生已70多岁,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林老太太,他们在相识一个月后就办理了结婚手续。本来成老先生以为结婚后会有幸福的生活,没想到林老太太的所作所为却伤透了他的心。原来,结婚之后,林老太太就把成老先生的工资卡拿走,美其名日:替他保管。林老太太经常召集自己的子女到成先生的家里聚会,但当成老先生的孩子们到家里的时候,林老太太就会不高兴地板起一张脸。后来,成老先生由于生病住院,林老太太不仅不管不问,还成天打麻将。最后,成老先生实在是忍无可忍,向其提出离婚。林老太太当然不愿意,于是,两人就上了法院。

    两人的婚姻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感情,想想看,两个认识才1个月的人,能对对方有多少了解,能产生多少感情?他们的婚姻基础太差,离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_事例也说明了,就算是再婚,也要以感情为基础,并且还要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个性、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一起享受生活。

    老人再婚心理障碍

第一,怕人议论,有损自己的尊严,有损孩子的面子。

第二,怕婚后不和,引入讥笑,自己不安,找了麻烦。

第三,怕对原配不忠,旧情难忘。

第四,怕处理不好双方子女关系,引起家庭不和。

第五,怕自己子女不满,伤害儿女的感情,失去亲情。

第六,怕引起经济纠纷,影响生活的宁静。

第七,怕生活习惯不同,难以相处。

第八,怕再次遭受丧偶的打击,增加自己的悲哀和烦恼。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