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黄帝内经》阶段养生法
◎一、人生的“十个阶段”◎
孔子日: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什么要以十年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呢?
孔子以十年作为一个人生阶段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十年正是五脏六腑气血的运行周期,这样的划分与黄帝内经》中的思想正好吻合,那么横帝内经》中关于人生阶段的划分又是如何论述的呢?
《黄帝内经》养生经: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包括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就能知常达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颐养天年。上面的这段话就是黄帝内经》关于人体阶段的认识,分为“十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其实这种划分方法说到底是根据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生命周期的。
(一)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意思是说,人长到10岁左右的时候,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基本成熟,全身气血流通顺畅,生机旺盛,所以10岁的时候,人走起路来,速度很快,平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孩子总是喜欢蹦蹦跳跳的,一刻也闲不下来,就是这个原因。
(二)二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意思是说,到了20岁,气血更加旺盛了,肌肉坚韧有力,所以,走起路来总是快如风,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人们不是常用阳光来形容青年人有活力嘛。
(三)三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人到30岁的时候,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肌肉也更加发达,血脉盛满,所以走起路来的步行徐疾有序。
(四)四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人到40岁的时候,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气血,全部达到最大的协调状态,新陈代谢旺盛,然而这时候会出现衰老,脱发,鬓角发白的现象,人们变得“懒惰”起来,喜欢坐着,不愿运动。
(五)五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到50岁的时候,五脏六腑开始衰老,衰老首先就是从肝开始的,肝气不足,胆汁分泌减弱,人们就会出现老花眼,看东西变得模糊不清了。
(六)六十岁
横帝内经》中说: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60岁的时候,心气开始衰弱,气血流通也开始变得不顺畅,气机流通阻滞,这个时候,人们更加不愿意运动,总喜欢躺着。
(七)七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人到70岁的时候,脾气开始虚弱,我们讲过,脾的功能是管辖人体的肌肉,随着脾气的虚弱,皮肤就会变得枯槁,失去光泽,皱纹横生。
(八)八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青善误。”人到80岁的时候,肺气开始衰弱,大家知道,肺脏藏有人的魄志,魄志不能守,说起话来就会出错,我们经常看到80岁的老人有时说起话来,经常是前言不搭后语,让人摸不到头脑,这就是肺气开始衰弱的表现。
(九)九十岁
黄帝内经》中说: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人到90岁,肾气开始衰竭,其他脏腑经脉也变得空虚。所以此时的老人走起路步履蹒跚,走路需要借助拐杖。
(十)百岁
黄帝内经》中说: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百岁被称为天年,人活到这个岁数,可以称得上是老寿星了。到了这个年龄,五脏血气虚弱、神气离体,形骸独居,人会尽其天年,而生命终结。
贴心提示:从上面的阶段养生知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理特点,这对我们进行养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50岁是肝气不足的开始,这个时候我们要善养肝脏;到了60岁,心脏开始变得娇嫩了,这个时候就要着重保护心脏,以顺应人体自身的生理变化,阶段性预防疾病,从而让生命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二、人的生长规律◎
关于人的生长规律,有“女七男八”的说法,这该如何解释呢?
“女七男八”的意思是说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与八有关。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所以称为”女七男八”。
关于“女七男八”的生长节律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关的描述。
《黄帝内经》养生经: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这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的现象c那么,何谓七损八益呢?
(一)女人“七”的盛衰
《黄帝内经》将女人的生理盛衰以7年分为一阶段, 黄帝内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人一生中几个重要的时期,首先是月经初潮,古代人认为女子14岁就会来月经,来了月经,就标志着女子成熟的开始,到了14岁,女孩子的头发也就盘起来了,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生育期对女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那什么时候生育孩子好呢?中国古代规定: “女子二十而嫁。”因为女子三七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平均,是身体开始达到一个高峰的时候,并可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肾、肝的功能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时女子身体最健壮。因此,女人最好在28岁之前完成第一胎的生育。
还有一个关键的时期就是更年期,女子在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任脉的血开始稀少,也就是更年期开始来临。此时,太冲脉衰少,而太冲脉就相当于阳气,所以阳气阴血虚了,这时“故形坏而无子”。
(二)男子“八”的盛衰
横帝内经》将男人的生理盛衰以8年分为一阶段,《黄帝内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e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黄帝内经》认为,男子的生命是以八为节律的,男子刚开始时跟女子只差一岁,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后,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和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时就差了15岁。男子也跟女子一样,也是有更年期的,更年期的年龄是八八六十四岁。
到了64岁的时候“齿发去”,我们知道,牙齿代表肾脏, “齿发去”就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全没有了,开始掉牙齿。64岁以后,关键就要靠养身体了,因为从这时开始,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
更年期是男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性发育的开始,也就是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尽管此时已经有生育能力了,但是因为全身心各个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最好不宜在此时结婚。
那什么时候结婚比较合适呢?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此时男子的筋骨更加强盛,生命高峰期是从24岁到32岁,在32岁时身体达到一个顶峰,此时脾肾的功能加强了,所以传统文化要求男子i十而娶。
贴心提示: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人们的寿命可达到百岁,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活到天年,人们不是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嘛,意思是说,尽管现代研究证明,人们的常态寿命,应该活到100岁左右。但是由于人们的健康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寿命很难达到百岁,因此,人们应该注重养生,关注生命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少儿期养生◎
少儿时期的孩子总是喜欢蹦蹦跳跳的,一分钟也闲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天真、活泼、好动是少儿时期孩子的主要特点,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特点,是与少儿的生理发育分不开的。大家知道七八岁的孩子,肾气较足,精神状态就比较好,自然也就活泼好动,蹦蹦跳跳个不停了。
关于少儿时期孩子的生理特点,在《黄帝内鳓中是有相关论述的。
《黄帝内经》养生经: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少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与之生理特点分不开,历以此时的养生也应该围绕其生理特点展开。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少儿时期的范围,一般少儿是指从出生到12岁这段时期。下面就此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保健要点等进行逐一的论述。
(一)生理、心理的特点
少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就指出:少儿“和气如春,日渐滋长”, 《温病条辨·解儿难》又说:小儿“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这说明少儿在生理上如同刚出土的小苗,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然而又有稚嫩的一面,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洗礼,因为此时孩子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另外,小儿的心理发育也不是很完善,其精神怯弱,胆子较小,容易受惊吓。
(二)少儿保健
针对少儿时期的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健康保健呢?少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饮食、环境会发生变更,体格、心理发育会发生由量到质的飞跃。因此,少儿期的保健也应分不同的阶段进行。
1.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至满月,这段时期,孩子刚刚脱离母体,比较娇嫩,因此保健时,应以保温、合理喂养和预防感染为重点,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2.婴儿期
从满月到周岁为婴儿期,大家都知道,此时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人生中的第一个飞跃时期。此时期的保健应以合理喂养,注意防寒保暖,按时进行各种预防接种为主,并注意加强孩子平时的锻炼,以提高抵抗力。
3.幼儿期
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为幼儿期。此时期要重视早期教育,促进智力增长。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4.幼童期
幼童期也称为学龄前期,是指3-7岁这个时间段,这段时期进行保健的关键是对幼童进行有特点的各种活动,加强医护与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并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5.儿童期
儿童期也称作学龄儿童期,是指7—12周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应重视德、智、体、美教育,使之全面发展,继续做好儿童保健,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龋齿和脊柱变形,防止扁平足的发生。
(三)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成长非常重要,教育应该包括德行教育与健康心理的培养、智力开发、健康教育等多方面。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不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智力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习气。智力的发展,有助于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和体质的提高。良好的品德与个性,可激发幼童学习、锻炼的自觉性。美育可以促使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促进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因此,教育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起抓,不可偏废某一方面。
2.教育要善于抓住时机
《颜氏家训》说: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见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教育要尽早,不要错过时机。现在人们经常说,教育要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开始,甚至有的人认为应该从胎教开始。一般认为,在3岁前进行智力开发最重要,关键期是幼童发展的“最佳期”,即在某种潜能相关的器官系统发育成熟前的快速构成期和生长阶段。在关键期内,如果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就可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贴心提示:教育与训练的内容及要求,要与幼童成熟的程度速度相适应。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及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词汇能力、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青壮年养生◎
古语说“三十而立”、 “三十而娶”,30这个年龄为何如此重要呢?
“三十而立”、 “三十而娶”一般是相对男人来说的,其实,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30岁都是一个关键的年龄,在30岁左右,男人和女人的生理功能都达到最佳状态,身体最健壮,所以说,30岁是一个很关键的年龄。
30岁正处于青壮年时期,此时我们应该怎样保养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青壮年时期的生理特点。
黄帝内经》养生经: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敌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生。 ”
从上面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20~40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即青壮年时期,青壮年期一般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年限。一般认为,青年时期是指18~25岁,壮年时期从25岁起,女性到45岁,男性到50岁左右,这段时期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时期,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在此时大展宏图、建立丰功伟业的。
青壮年期的养生要注意劳逸结合、讲究方法。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工作效率最高,最能发挥聪明才智的时期。但是青壮年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也越来越多,各种矛盾也会接踵而来,在操劳过度、休逸过少的情况下.健康时刻受到威胁。因此,在青壮年时期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健康基础。
青壮年期养生总的指导原则是保证充分的营养,注意劳逸适度,自我调理,学会自我照顾,重视睡眠,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其他各项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特殊的生理阶段的保养。
(一)月经期
《:黄帝内经》中说: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妇人月经常以三旬一见,像月之盈亏,不失其期,故名月信。月经是妇女特有的生理现象。由于月经期间,机体抵抗力较差,极易感邢,若此时调摄失宜,很容易致病,所以月经期应注意以下保健要点。
1.注意卫生
行经期间,要保持外阴清洁,以免感染邪毒、病虫损伤冲任、胞脉而发生妇科疾病。月经垫纸要柔软、清洁,内裤要勤洗勤换,洗澡时,要选择淋浴,尽量不要选择盆浴。
2.注意寒温的调节
经水为血所化,血得热则流畅,遇寒则凝泣。经行之际,胞脉空虚,若感受寒邪,寒凝气血,经络阻滞,就容易发生痛经、闭经等;若感受热邪,热扰血海,迫血妄行,就会使经期延长、崩漏等。由此可见,经期注意寒温调节的重要性。
月经期间,应禁止冒雨、涉水、游泳,不要吃生冷之品;尽量避免高温作业,不要吃辛烈辛燥之物等。 憬岳全书》日: “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
3,注意休息
经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劳则气耗,若劳倦伤脾,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就容易导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坍溪心法》中说: “若劳动过极,脏腑俱伤,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而下。”
4.禁止性生活
经行之际,进行性生活,容易邪毒入胞,与血搏结,可引起痛经、月经过多等。 <女科经纶》讲: “若经适来,而不禁房事,则败血不出,积精相射,致有诸证,此人之易犯者。”
5.调情志
月经期经血下泄,阴血偏虚,肝气偏盛,所以此时的情绪容易波动。如果此时遇到不良情志的刺激,就可使冲任气血失和,导致月经病。 女科经纶》讲: “妇人以血为海……,每多忧思忿怒,郁气居多,……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因此,月经期间,一定要调节好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二)更年期
说到更年期,我们往往认为只有女人有更年期,其实不然,男人同样有更年期,只不过没有女人表现得突出而已。女性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过渡时期。一般多发生在45 -55岁之间。男子更年期是因睾丸功能衰退到雄性激素消失的过渡时期。多发生在50—60岁之间。由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不明显,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女性更年期方面的养生。
1.生活有规律
更年期妇女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生活有规律,睡眠、吃饭、工作、运动等都要有一定的安排。只要身体状况好,就应从事正常的T作,工作不仅能给人带来经济收入,同时它也能愉悦身心,让人感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2.加强营养
更年期妇女脾胃功能虚弱,饮食上应吃一些易于消化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平时可吃冰糖炖黑木耳、花生红枣汤,以及芝麻、核桃之类。黑木耳能降低血液的凝固,花生有降压、止血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红枣的多种维生素含量比一般果品要高,还含有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芦丁等。芝麻、胡桃有补肾健腰、养血明目的作用。如果是食疗的话,可以选择一些以补肾为主的药膳,如羊肉生姜粥、杞子排骨汤、杞菊羊肉汤等。
3-保持心情愉快
妇女一旦进入更年期,应保持愉快、豁达、乐观的情绪。尽量地通过自身意志的调节和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和生活。
贴心提示:参加适当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或是进行短期旅游,也有利于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情,特别是参加一些青年人的活动,这对更年期女性有很大的好处,它有利于使自己的身心年轻化,走出悲观、失落的心理。
◎五、老年养生◎
“千金难买老来瘦”是何养生道理?
“千金难买老来瘦”这一养生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可谓是妇孺皆知。这一谚语清楚地告诉我们:肥瘦与养生有很大关系,老来清瘦一些,有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日趋缓慢,这样势必造成肌肉活动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因此需要的总热量也会降低,而清瘦的老年人较为适应人体细胞代谢的变化,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
步人老年之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老,那么,这个年龄段该如何养生呢?人体衰老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黄帝内经》养生经: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从上面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50岁时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肝脏首先衰老。不过,现代医学认为,60岁之后,机体各部分的功能都普遍低落,性功能不断衰退直至消失,此时就进入了老年期。进入老年期,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头发花白,皱纹增多,出现老年斑,骨质疏松等。那么,步人老年时期,在养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中讲“饮食白倍,胃肠乃伤”,老年人由于体力活动减少,胃肠道分泌的消化酶也减少,肠蠕动也减慢,因此,老年人饮食应做到量少质好。
一般来说,老年人饮食过度极易致病,如“饮食自倍,胃肠乃伤”就是指此而言。现代医学也认为,过食是老年人的大敌,因老年人体力活动较少,胃肠道分泌的消化酶也减少,肠蠕动也减慢,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做到量少质好。如何做到质好呢?
1.远离“三白”
“三白”指的是盐、糖、猪油,这些食物要少吃。盐一般来说每天不超过5克,糖是人体必需的基础物质,但不能摄A过多,肥肉也应少吃为好。
2.多吃“三黑”食品
“三黑”是指蘑菇、木耳、黑米。黑木耳能预防血栓的形成,有补血、活血的功效;香菇可降血脂、血清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
3.多吃含有纤维素的食物
老人应多吃一些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水果类。不过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牙口不好,应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二)衣着适宜
“夫人禀五常,因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然界正常的气候,能生长万物;不正常的气候,又能伤害万物,人体当然也不例外了。人到老年之后,气血渐衰,对自然界变化的调节能力就差-,所以衣着的适宜对老年人很重要。老年人穿衣服,以轻、软、稍宽大的为好。防范措施做好r,就可以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了。
(三)起居有常
中医强调: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老年人要注意使生活规律化,做到早睡早起,按时作息。同时应充实精神生活,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安度晚年。
(四)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强调运动的重要性的。中医也强调: “凡人闲则病,小劳转健,有事则病却。”这里的“小劳”就是指适量的运动。所以老年人应坚持参加适量的运动,如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抗病能力和延缓衰老。
(五)情志畅达
俗话说: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情志对人体健康有多重要,情志的失调有损于健康。 黄帝内经》中不是讲“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嘛,所以老年人应加强意志锻炼和自我克制,做到心胸开阔,遇事心平气和,避免生闷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贴心提示:家庭生活和谐对老年人来说,也是养生保健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多数老人喜欢安静,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话,最好是分开两处居住,但距离又不宜太远,既能彼此独立,又能彼此照顾。家庭中和谐的气氛对老人健康很重要,所以,家人要对老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