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八节 常见病症治疗

[日期:2009-03-2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字体: ]

  一、近视

  【治则】舒经活络。

  【取穴与部位】正光和正光2、风池、内关、心俞、肝俞、肾俞、后颈部、眼区、颞部。

  【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中度刺激手法,先在正光和正光:穴位上叩打8次;再沿着眼区呈环状刺3圈;接着以太阳穴为中心,呈扇状向上、向后刺5—6次;最后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l至颈椎7两侧各刺2—3次。

  二、远视

  【治则】舒经活络。

  【取穴与部位】正光、正光:、风池、大椎、内关、酌配眼区的太阳、百会、肝俞、中脘等穴和胸椎8~12两侧、腰部。

  【操作方法】多采用中度刺激手法。用于治疗远视,先在正光和正光z穴位叩打8针;再沿着眼区呈环状刺3圈;接着在风池、大椎、内关穴位上叩打15次。

  提高视力多采用轻度刺激手法。先在正光和风池穴位上叩打8次;再在中脘处密刺数次;接着自胸椎8~12两侧各刺2—3次;最后沿腰椎两侧各刺2~3次。

  兼见斜视者,重点叩打正光、正光2、百会、肝俞、肾俞各10次。

  三、鼻炎

  【治则】急性期宜以疏风解表祛邪为主。慢性期宜以清肺养阴润燥为主。

  【取穴与部位】迎香、合谷、风池、肺俞、印堂、太渊、后颈部、颈椎2.4两侧,胸椎3~12两侧。

  【操作方法】多采用较重度的刺激手法,治疗急性和过敏性鼻炎。首先沿鼻背部两侧各刺2~3次;于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点刺4—5次;再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l至颈椎7两侧各刺2~3次;最后在风池和肺俞穴位叩打10次。

  多采用中度的刺激手法,治疗慢性鼻炎。首先沿鼻背部两侧各刺2~3次;再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1至颈椎7两侧各刺2~3次;自胸椎3~12两侧各刺3—5次;最后在印堂穴以及阳性物处叩打10次。

  四、鼻衄

  【治则】疏散风热,止衄。

  【取穴与部位)百会、风池、迎香、内关、肺俞、肝俞、鼻部、后颈部、骶部、胸椎3~10两侧、小腿内侧。

  【操作方法】多采用重度刺激手法,用于治疗出血期。首先沿鼻背部两侧各刺2~3次;再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1至颈椎7两侧各刺2~3次;最后在颈椎1-4两侧以及风池、百会穴叩打8次。

  多采用中度刺激手法治疗恢复期。首先自枕骨粗隆下方至两侧各刺2~3次;再在风池、肺俞、肝俞穴叩打8次;自胸椎3~10两侧各刺2~3次;最后在自外阴部之外下方的股内侧,经大腿内缘至膝关节内侧,再经小腿内侧至内踝上方,刺3—4次。

  五、急性扁桃体炎

  【治则】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取穴与部位】翳风、合谷、大椎、后颈部、颌下、耳垂下方。

  【操作方法】采用较重度的刺激手法。首先在翳风、合谷、大椎穴位上叩打10次;接着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l至颈椎7两侧各刺2~3次;沿下颌骨下缘,由下颌角至颏下平行刺2~3次;沿着耳廓周围,呈环状刺2—3次。

  六、感冒

  【治则】风寒:辛温解表。风热: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取穴与部位】大小鱼际、迎香、风池、大椎、合谷、脊柱两侧、胸背部、后颈部。

  【操作方法】多采用较重度刺激手法。治疗风寒型患者,首先在风池、肘窝、大小鱼际进行叩打8次;接着在上自颈椎下至尾部两侧,由上而下各叩打2—3次。

  用于治疗风热型患者,首先在风池、大椎、合谷穴位上叩打8次;接着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1至颈椎7两侧各刺2~3次;最后在自胸椎1至胸椎12两侧各刺2—3次。

  七、急慢性支气管炎

  【治则】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慢性期以扶正固本为主。

  【取穴与部位】太渊、天突、肘窝、大小鱼际、膻中、后颈部、胸部、气管两侧、腰部、脊柱两侧。

  【操作方法】多采用较重度刺激手法。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首先在太渊、天突穴位叩打8针;接着在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5~7两侧各刺2—3次;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刺1~2次;沿乳旁周围呈环形刺2—3圈;最后自胸椎1至胸椎12两侧各刺2—3次。

  多采用中度刺激手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首先在膻中、天突穴处叩打8次;接着沿气管两旁,自上而下各刺2—3次:自胸椎l至胸椎12两侧各刺2—3次;沿胸骨旁线两侧,自上而下各刺1~2次;沿乳房周围呈环形刺2—3次;最后沿腰椎两侧各刺2—3次。

  八、急性胃肠炎

  【治则】理气止痛。

  【取穴与部位】颌下、中脘、天枢、足三里、胸部、腰部。

  【操作方法】采用较重刺激手法。首先在天枢、足三里穴位叩打8次;接着沿下颌骨下缘;由下颌骨至颏下平行刺2~3次;自胸椎5~12两侧各刺2—3次;最后沿腰椎两侧各刺2~3次。发热者加刺合谷8次、大椎5次;腹痛甚者加刺手三里、内关5次;腹泻者加刺天枢6次。

  九、便秘

  【治则】和肠通便。

  【取穴与部位】肾俞、大肠俞、命门、阳关、上髑、次髑、腰部、骶部、下腹部。

  【操作方法】采用较重度刺激手法。首先在肾俞、大肠俞、命门、阳关穴位处叩打8次;接着沿腰椎两侧各刺2—3次:再沿着骶骨两侧各刺2—3次;最后由肚脐水平线向下至耻骨联合上缘,自上而下刺8—10次,横刺4~5次。

  十、遗尿

  【治则】温补肾阳,益气固涩。

  【取穴与部位】关元、中脘、大椎、百会、三阴交、足三里、天枢、中脘、神门。

  【操作方法】采用中度刺激手法。首先在中脘、大椎、三阴交穴位进行叩打8次;接着沿腰椎两侧各刺2—3次;最后由肚脐水平线向下至耻骨联合上缘自上而下刺8—12次;横刺4~5次。

  随症加减:伴有梦遗尿加刺神门、胸椎5~9两侧;伴有纳差、大便稀溏者加刺胸椎7-12两侧以及足三里、天枢。

  十一、头痛

  【治则】通经络,和气血。

  【取穴与部位】风池、太阳、大椎、足三里、内关、后颈部、胸部、头部、腰部、骶部、小腿内侧。

  【操作方法】多采用中度刺激手法,治疗外感头痛。

  首先在风池、太阳、大椎穴位叩打8次;接着在头顶部,呈网状刺l0次;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1至颈椎7两侧各刺2~3次;沿肋间隙由内向外、由外向内各刺2—5次;沿胸骨旁线两侧。自上而下各刺2—3次。

  采用中度刺激手法,治疗内伤头痛。首先在风池、内关、足三里穴处叩打8次;再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l至颈椎7两侧各刺3次;沿腰椎两侧各刺3次;最后沿骶骨两侧各刺3次。

  随症加减:前头及额痛加刺额部、印堂、合谷;偏头痛加刺后颈部;肩侧颞部加刺内关、外关;头顶痛加刺百会、后颈部、三阴交;全头痛加刺后颈部、腰部、骶部、足三里。

  十二、肩周炎

  【治则】舒筋活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取穴与部位】尺泽、少海、内关、曲池、手三里、颈椎5~7及胸椎1~4两侧,患部关节周围、上肢掌侧面及外侧。

  【操作方法】采用较重度刺激手法。首先在曲池、手三里穴位处叩打10次;再在颈椎5—7两侧各刺2—3次;自胸椎1~4两侧各刺2~3次;沿肩关节周围呈环形刺2~3次:肩胛冈上方刺2~3次;肩关节前缘,向下经肘窝到腕关节掌侧面刺3次,自三角肌下经上臂外侧桡侧刺3针。

  十三、冻伤

  【治则】活血消肿。

  【取穴与部位】内关、外关、合谷、足三里、颈椎4~7两侧、腰部、骶部、小腿内侧。

  【操作方法】采用中度刺激手法。冻伤在上肢的,首先在内关、外关、合谷穴处密刺10次;再自颈椎4-7两侧各刺4次。

  冻伤在下肢的,首先在足三里、小腿内侧密刺10次;再沿腰椎两侧各刺2~3次;从12肋下缘至髂嵴之间皮肤区域,自上而下刺4~6次;沿骶骨两侧各刺2—3次。

  【注意事项】若冻伤溃烂,可轻刺患部周围。

  十四、盆腔炎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与部位】肾俞、阳关、三阴交、期门、脊柱两侧、下腹部、腰部、骶部。

  【操作方法】采用较重度刺激手法。首先在三阴交、期门穴位处叩打8次;再在颈椎至尾部两侧由上而下各叩打3次;沿腰椎两侧各刺2~3次;沿骶骨两侧各刺3次。

  十五、痛经

  【治则】以调气血为主,佐以活血。

  【取穴与部位】关元、气海、三阴交、期门、腰部、骶部、带脉区、小腿内侧。

  【操作方法】采用较重度刺激手法。首先在气海、三阴交、期门穴位处叩打8次;沿腰椎两侧各刺3次;沿骶骨两侧各刺3次;自髂前上刺向下沿腹股沟至阴部(即沿腹股沟韧带至耻骨)从外向下方刺3次。

  随症加减:兼见肝经症候,加刺胸椎8~10两侧,兼见脾经症候加刺胸椎5一12两侧,以及中脘、足三里穴。

  十六、落枕

  【治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取穴与部位】风池、风府、大椎、肩井、肩隅、肩髑、肩贞、天宗。

  【操作方法】采用较重度刺激手法。首先在风府、肩井、风池穴位叩打8次;起自乳突、沿胸锁乳突肌前后缘,自上而下刺2—3次;自枕骨粗隆下方颈椎1至颈椎7两侧各刺3次;最后在肩部、颈部、压痛点处叩打10次;叩打时嘱咐患者头向患侧转动2~3次;或做左右转动颈部动作,以及前屈后仰动作10次。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中医传统疗法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