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进行辨证论治。
一、以经络学说为指导
《内经>以一定的篇幅详细叙述了经脉的生成起止,循行分布、交汇以及病症等等。经络像网络似的密布于周身各处,内连脏腑器官,外络肢节体表,将机体的脏腑器官和肢体各部连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当病邪侵犯人体,导致经络功能失常,并循经络内传机体而致病。<素问·皮部记>说:“凡十二经脉,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素问·缪刺论>中又说:“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人,极于五脏之次也。”同时,内脏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灵枢·邪客篇》说:“肺必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脶。”这说明内脏病变,可以在经脉所通过的部位或相应体表发生症状或出现阳性物,根据这一原理,采用梅花针叩刺体表一定部位或阳性反应区,起到通经络平衡阴阳的治疗作用。
另外,《灵枢·经水>篇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少血气,皆有大数。”根据这一原理并结合临床发现,脊柱两侧的皮部以及阳性反应与内脏有着密切联系。因当内脏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阳性反应和阳性物。这为梅花针疗法提供了检查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治疗时重点刺激的部位。
二、辨证论治
1.急性病:对新感病和急症的治疗,除配合其他方法外,还要选用对中枢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机能影响大,能促使机能迅速恢复的有关部位进行刺激。先叩刺脊柱两侧(包括颈、胸、腰、骶、尾部),再叩刺顶部,最后叩刺病变局部,特别是某些病变在脊柱附近及其有关部位上的反应点、压痛点等。
2.慢性病:病人伺时患几种病症,有较明显主症,也可先刺脊柱两侧,重点治疗主症,兼顾他病,以治本兼治标为原则。
3.对阳性物及阳性反应区重点叩打,临床上可触摸患者体表有条索状物、结节物、泡状软性物,以及酸、痛、麻木部应区域。除重点叩打以外,还要配合相应部位,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