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除热毒,巧顾护阴
钟以泽,男,主任医师、教授、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委员、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专攻外科,对皮肤科疾病有独到见解和研究,治愈了许多皮肤病疑难杂症患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属于祖国医学“白疕”范畴。钟氏分期分型辨证论治该病,疗效显著。
一~病因病机
钟氏认为银屑病多在正气不足之时,由外邪侵袭所致。该病于春季风温之邪盛行之际好发,于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之时复发或加重。多发于青壮年阳刚之躯,患者素体阳热偏盛,外受风温或秋冬燥邪侵袭,内外之邪相搏于血分腠理,必然化热生毒。热A血分,迫血妄行,则皮损可见红斑。热盛生风,风盛化燥或病情日久不愈,耗伤气血,肌肤失养,则白屑层起。
二~辨证分型
钟氏根据该病病机特点,分为三种常见证型:血热证、湿热证、血虚风燥证。
1.血热证:银屑病初发期血热证型晟常见。
证见:皮损鲜红,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新发皮疹较多,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易剥离,基底可见点状出血,瘙痒,有同形反应,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等。
2.湿热证:‘银屑病进行期以湿热证型多见。
证见:皮损潮红,浸渍糜烂,伴胸闷纳呆,神疲乏力,下肢沉重或带下色黄量多,舌淡红或偏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等。
3.血虚风燥证:银屑病消退期常见血虚风燥证型。
证见:病情较稳定,新发皮损少,皮损干燥脱屑,伴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舌质淡,苔薄或少,脉沉细等。
三、分期分型辨证论治
钟氏认为,根据银屑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治疗时可分为进行期与恢复期分别给予辨证施治。
1.进行期:银屑病早期或复发不久,一般属于此期,治疗时可根据皮损与舌脉分为两种证型辨证处方。
(1)血热型
临床特征:该型初发或复发不久,皮疹发展迅速,皮损色泽鲜红,呈点滴状、钱币状,伴心烦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等。患者多有感冒和扁桃体炎等病史。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丹皮、芍药)加减:水牛角粉、生地黄、丹皮、紫草、制首乌、玄参、牡蛎、白花蛇舌草。
(2)湿熟型
临床特征:该型皮损好发于皱褶部位,皮损基底潮红,鳞屑较少,局部湿润或有滋水,伴皮损微痒,口干不渴,身体倦怠,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等。
治则:清热解毒,苦寒燥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加减: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白鲜皮、地肤子、炒白术、土茯苓、丹皮、紫草、白花蛇舌草。
方解:钟氏认为黄连解毒汤是银屑病湿热证型最常选用的处方,其清热解毒力量很强。因为银屑病进行期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毒,所以解毒必须贯彻该病治疗始终。选择清热解毒法治疗银屑病初发或复发不久之湿热证型,是本着“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原则。黄连解毒汤中黄连清心热,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热,栀子在清三焦之火同时,又是凉血解毒上佳之品。除此之外,还可选用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于、黄芩、柴胡、生地、车前于、泽泻、木通、甘草、当归)等具有清热除湿功效的处方。
辨证加减:钟氏认为银屑病治疗中,单纯清热除湿往往效果不理想,应该重视解毒。黄连解毒汤治疗银屑病湿热证型,在该方基础上重用土茯苓30~50 g,加强该方清热,特别是解毒之功;此外,加用清热除湿散结之品白花蛇舌草、皂角剌,意在解毒散结。钟氏还认为在银屑病病因病机中,湿得热而成痰、血得热煎熬成块,痰瘀互结则加重该病的机制,所以他往往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加用化痰之品,如加用浙贝化痰散结,化痰必配活血之药,如川芎、刺蒺藜、紫荆皮。三味药物除有凉血作用外,同时具有活血作用,且活血养血而不破血。另外,银屑病患者活血化瘀要慎重,以免毒邪走散。痰凝则气滞,所以在化痰散结的同时钟氏常用遁络行气活血的橘络。湿重而苔黄腻者,在清热除湿同时,要给病耶祛除开通通道,或利尿,或发汗,或通络,使毒邪或从小便,或从汗液,或通过血液循环而去,可配用车前草、丝瓜络、石菖蒲等。如热重,舌质红,苔黄燥,脉数者,在加重清热解毒之品的同时,切记清营凉血,可加用紫草、丹皮、生地等。在选用黄连解毒汤苦寒清热的同时,勿忘苦寒易败胃伤阴,因此在服用黄连解毒汤之后,治则凉血、解毒,佐以养阴,方选犀角地黄汤、化斑汤、凉血四物汤和清营汤(犀角、元参、生地、麦冬、银花、连翘、丹参、黄连、竹叶心)等。方中可选用凉血五根汤加减化裁(茜草根、紫草根、白茅根、瓜蒌根、板蓝根)o在湿热证型中,瘙痒为湿热熏蒸所致,在黄连解毒汤中可加入白鲜皮、刺蒺藜清热除湿,凉血止痒。若患者皮损瘙痒,应考虑热极生风,加虫类药物熄风止痒(如地龙、蜈蚣、僵蚕)和除湿止痒之品(如白鲜皮、地肤子等);又因痒为痛之变异,止痛亦可止痒,可用酸甘化阴止痒法,加用乌梅、白芍、甘草等。热毒之邪易耗伤津液,治疗前期应顾护阴液,加用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枸杞、桑椹子等,以达滋阴养血、润肤止痒之功。
2.恢复期:患者病久气阴耗伤,气血亏损,病情由实转虚,此期多数患者病程较长,体质虚弱,皮损干燥并转为暗红,皮疹虽然无新发,但是皮损表面覆有大量银白色干燥鳞屑,层层脱屑,病程迁延,根据临床表现和舌脉可分为三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1)血虚型
临床特征:该型多见舌质偏红,脉沉细,伴面色无华,体倦肢乏等。
治则:养血凉血,解毒润肤。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白蒺藜、制首乌、黄芪、甘草)o
(2)气虚型
临床特征:该型多见舌质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伴倦怠懒言,面色咣白等。
治则:益气养血托毒。
方药:圣愈汤加减(黄芪、当归、生地、川芎、白芍)。
(3)气阴不足型
临床特征:该型多伴有夜间口干,手足心热,盗汗,皮损瘙痒,舌质红,脉沉细数等。
治则:益气养阴,润燥止痒。
方药:生脉散加减(北沙参、麦冬、五味子)。
辨证加减:后期皮损粗糙,可加用消瘰丸(玄参、牡蛎、浙贝)等散结的药物;阴虚兼夹湿邪,除湿更为伤阴,滋阴更为碍湿,应辨证加用滋阴除湿汤(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柴胡、黄芩、陈皮、贝母、知母、地骨皮、泽泻、甘草、干姜);气虚兼夹湿者,可加用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砂仁i薏苡仁、桔梗、大枣)健脾除湿;久病多瘀,可加用川芎、砂仁、蔻仁理气燥湿,以加强除湿力度。此外,可根据脉沉的程度决定黄芪的用量,最大可用至120 go
【病案举例】
患者,男,32岁。全身反复发作红斑鳞屑25年,突发加重半月而人院。
诊见:全身钱币状红斑,表面有银白色鳞屑,皮损色泽较红,薄膜现象阳性,点状出血现象阳性,新发皮损层出不穷,同形反应较为严重,伴瘙痒,发热心烦,小便黄,大便于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数。
诊断:为白庀。
辨证:属热毒炽盛型。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处方:黄连12 g,黄芩15 g,黄柏15 g,栀子15 g,丹皮15 g,僵蚕15 g,紫草15 g,赤芍15 g,旱莲草30 g,女贞子30 g,生地30 g,白花蛇舌草30 g,太子参30 g,生军5 g。
二诊:服药1月后,皮损色泽变淡,皮温仍稍高,触之皮肤粗糙较硬,鳞屑层层,舌质偏红,脉沉细。
辨证:为血虚风燥,余毒未净。
治则:养血凉血,解毒润肤。
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处方:生地15 g,赤芍15 g,当归15 g.浙贝15 g,牡蛎lo g,川芎lo g,陈皮10 g,鸡血藤30 g,土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30 g,桑椹子30 g,玄参20 g。
三诊:服上药1月余,患者皮损消退,临床痊愈出院。
【按语】
钟氏认为无论银屑病病情属于哪一个阶段或哪一种证型,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应该始终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1)始终不忘解毒:银屑病发病由毒邪引起,病初为阳、为实,宜大量选用清热解毒之品;病情反复,日久为虚、为燥,缠绵难愈,多由余毒未净。可选用白花蛇舌草,除解毒力量较强外,并具有散结之功;皂角刺是解毒佳品,旨在托毒外出;黄芪益气托毒,正虚邪恋时重用;制首乌养血生津、解毒润燥,为皮损干燥所设。恢复期清理余毒时,可用四妙汤(当归、黄芪、银花、甘草),另毒邪可从二便与汗中排泄,可根据兼夹症状,或利小便,或通大便,或发汗以祛邪。
(2)酌情选用活血化瘀之品:活血化瘀可扩张血管,使毒邪走散,有时可加重病情;或因括血化瘀耗伤阴血,动血生风,使瘙痒加剧。若久病多虚多瘀,可首选丹参,丹参性凉,作用较为平和,既能活血化瘀,又兼有免疫调节作用。
(3)兼顾阴液:银屑病多为毒邪为患,热毒之邪易耗伤阴液,血虚生风生燥,使肌肤失于濡养,应加滋阴生津药以濡润肌肤、润燥止痒。常加用枸杞子、桑椹子、女贞子、乌梅、白芍、甘草等。以血立法,分期论治
橱国维,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是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第三批继承工作的老中医专家,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近年来,先后主持《中药疣毒净内服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8项部、省级科研课题,已通过专家鉴定,分别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多项。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病因未明、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在浸润性红斑基础上,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病情进展缓慢,易于复发。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和脓疱型,其中以寻常型最为常见。橱氏以血立法,分期论治该病,疗效显著。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称银屑病为“白庀”、“疥癣”。对该病病因病机,古人有深刻认识。如《医学入门》日:“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客于皮肤,浮浅者为疥,深沉者为癣。”提出了血分热燥的内在发病原因。《外科证治全书》则提出血虚致病的观点:“因岁金太过,到深秋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之人。”榻氏认为银屑病患者多有秋冬加重、春夏减轻的特点,且皮损多有银白色厚鳞屑、组斑、丘疹等,发病多由内外合邪所致,血燥为本,瘀毒为标。因燥、寒为秋冬时令之邪,素体血燥之人外受时令邪气,内外合邪,血燥化风,邪助风势,使病情加重,而血瘀则贯穿银屑病发病全过程。
二、辨证论治
1.进行期,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血燥化热,热毒炽盛证。热毒炽盛,迫血妄行而成瘀。
2.稳定期,患者病情大都顽固难愈,主要是由各种毒邪侵害人体,毒邪积聚皮肤腠理,而致气血凝滞,营卫失和,经络阻塞,毒邪久蕴,毒气深沉,积久难化而戒。
3-消退期,多数留有色素沉着,此为气滞血瘀表现。
三、治疗方法
治则: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为法。
经验方:银屑灵片(由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紫草、莪术、金粟兰、土茯苓、乌梅、甘草等组成),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疗效确切。
方解:生地黄滋阴凉血填精为主药,当归补血养阴、和营养血,赤芍清热凉血,川芎活血行滞。 4药相合,补中有通,补而不滞,养血润燥,且能活血通络,故为君药,使营血恢复而周流无阻,肌肤得养而病自愈;紫草凉血解毒,莪术破血散结,共为臣药;金粟兰、土茯苓解毒消肿,乌梅生津润燥,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药。
【病案举例】
刘某,男,40岁,全身鳞屑性红斑伴瘙痒5年,加重1周。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红斑,覆有油腻性厚屑,瘙痒,无脱发,当地医院以头皮脂溢性皮炎予以对症治疗,疗效欠佳。躯干、四肢伸侧出现多处鳞屑性红斑,痒甚,手指、足趾甲出现不同程度变形、凹陷。在某医院又诊为银屑病,予皮质激素外用,病情有好转,但易复发,以冬季和饮酒后加重。7天前无明显诱因原皮疹扩大,鳞屑增多,瘙痒加重,同时又出现散在、绿豆大小鳞屑性红斑、丘疹,独立分布,遍布全身,故前来找榻氏就诊。患者自起病以来,无关节痛、泛发性脓疱及眼都不适,皮疹与日晒、工作环境无关,饮食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诊见:全身皮屑脱落,多数不规则,互相融合成片,边缘稍浸润,以头皮发际、背部和四肢伸侧明显,鳞屑较多,另见较多对称密集分布如绿豆、甲盖大小点滴状鳞屑性红斑、丘疹,散布于全身。皮疹薄膜现象及Auspiz征均阳性;手指、足趾甲不同程度变形、凹陷,并见顶针样改变;头发成束状、油腻,但无脱发、断发。心烦,易怒,口干渴,大便结,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为银屑病。
辨证:属血虚风燥型。
治则: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
方用:予以银屑灵片煎剂。
处方:生地黄15 g,赤芍15 g,紫草15 g,土茯苓15 g,金粟兰15 g,乌梅15 g,当归10g,川芎10 g,莪术10 g,甘草6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7剂,患者红斑颜色变淡,鳞屑变薄,部分皮损消退,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效不更方,守原方去乌梅,加丹参30 go
三诊:上方共服14剂,躯干、四肢红斑鳞屑基本消退,仅留头皮发际处皮损,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数。守方加鸡血藤30 g。
四诊:叉服14剂,病情稳定未复发。后予六昧地黄丸(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及丹参片口服,以善其后,并以凡士林润泽肌肤,未再用其他外用药。
【按语】
榻氏认为引发皮肤病的毒邪,不是一般食用或接触剧毒物质(包括药物、化学制剂、有毒食物等)所致的毒性反应,而是蕴藏在普通食物、药物、动物、植物及自然界六气之中,这些“毒邪”作用于人体后,大部分人不发病,只有部分人因体质不耐,禀赋不足,毒邪侵入人体,积聚皮肤腠理,而致气血凝滞,营卫失和,经络阻塞,毒邪久蕴,毒气深沉,外发皮肤而成皮肤病q可见毒邪是一种从外感受的特殊致病因素,引发顽固性银屑病必有脏腑受损、血气失和、营卫不畅、久病人络等诸多病理因素,终致邪毒遏伏肌表,新血无以充养,瘀毒难以宣泄,药力不达病所,以致内外之邪留滞肌表,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治疗时应从燥、毒、瘀辨证,治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为主,佐以化瘀通络,故榻氏治疗银屑病提倡从血分立法。
从“血”分期辨治银屑病
庄国康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邮编:100053)在总结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研究员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衷中参西,针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不同病期,提出“凉血、活血”以血为主及其他方法辨治银屑病,疗效显著。银屑病在祖国医学中称为“白疕”,其特征是在红斑或丘疹上覆有多层白色鳞屑,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而成为全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一~血热为其根本病机
庄氏认为银屑病患者多为索体热盛的青壮年,复因外感六淫,或进食辛辣醇酒,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等,均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至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热邪燔灼血液,充斥脉络,故见红斑、丘疹;热盛生风,肌肤失养,故鳞屑叠起;热盛灼津,故鳞屑干燥易脱。因此他认为血热是银屑病的根本病机。庄氏强调不论皮疹处于进行期、静止期或消退期,不论皮损处于何种状态,凉血法均应贯穿银屑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常用药物为丹皮、板蓝根、生地、草河车、北豆根、大青叶、元参等。
二、进行期治以凉血解毒
庄氏认为进行期银屑病皮疹以丘疹、斑丘疹为主,新疹不断出现,基底皮肤颜色鲜红,刮去鳞屑见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可有不同程度瘙痒,伴咽痛、口渴、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庄氏认为,此证是疾病的初发阶段,毒邪偏盛,充斥气营,波及血分,因此治疗应以消阳明气分之热为主,兼消营凉血,故以大剂清热解毒之品与凉血之品并用,常用方剂有克银一方,常用药物为土茯苓、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生地、丹皮、北豆根、草河车、白花蛇舌草、生槐花、紫草等。
【病寨举例】
路某,女性,29岁,2000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全身泛发红丘疹伴有脱屑20天。患者20天前外感后于躯干四肢出现绿豆大小红色丘疹,瘙痒明显,自行搔抓后有白色鳞屑脱落,且抓破部位出现相同皮疹;皮疹颜色鲜红,逐渐增多且扩大,部分融合成片,表面鳞屑成层,伴有咽痛、口干,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
诊断:为银屑病。
辨证:为毒热内蕴,充斥体肤,血热生风。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方选:克银一方化裁。
处方:土茯苓30 g,大青叶15 g,紫草10 g,牛蒡子12 g,鱼腥草30 g,北豆根6g,丹皮10 g,赤芍12 g,生地30 g,生槐花15 g,威灵仙lo g,生甘草10 go水煎服,7剂。
二诊:药后新疹不再出现,原有皮疹颜色变浅,瘙痒减轻。遂于原方加凉血养阴之品。
连服月余,皮损全部消退。
三、静止期治以活血凉血
庄氏认为静止期皮疹病程较长,皮损局限,相互融合成斑块,肥厚浸润,似皮革状或苔藓样变,覆有厚层紧固鳞屑,经久不退,若皮损厚硬皲裂,可伴有疼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斑点,脉涩或细涩。现代研究认为此型患者多伴有血液黏稠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真皮毛细血管扭曲,血管通透性增强。庄氏在以上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肥厚为瘀,色红是热”的论点,并进一步指出皮损{曼润肥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为其辨证要点。庄氏在治疗上以凉血活血、解毒通络为主,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生地、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加碱化裁,药用生地、赤芍、桃仁、红花、丹皮、丹参、莪术、三棱、泽兰等。
四、消退期治以凉血养阴
庄氏认为消退期银屑病皮疹变薄,颜色转淡,鳞屑干燥,同时伴有皮疹夜间瘙痒,五心烦热,舌质瘦红或淡红,少苔,脉细数。他强调银屑病病程迁延,常历经数十年而不愈,反复发作则耗气伤明,阴血亏虚,血虚生风,肌肤失养。庄氏在继承朱仁康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更提出津血同源、阴血俱虚、肌肤不荣的观点,正如吴鞠通所谓“热之所过,其阴必伤”。因此庄氏在治疗上强调滋阴养血,凉血清热。方选克银三方化裁,常用药物有:生地、石斛、麦冬、玄参、南沙参、北沙参、黄精、白茅根、丹参等。
【按语】
庄氏辨治不仅继承了朱仁康研究员的临床经验,还衷中参西,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用于中医治疗银屑病中。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烦的作用,现代研究其能够改善外周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有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的作用、抗炎作用及免疫系统调节作用,这与银屑病细胞过度增殖、炎性细胞聚集及毛细血管迂曲扩张的病理表现符合。鱼腥草微寒,味辛,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毒作用,并能降低癌细胞数目及癌细胞分裂指数,是庄氏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药物。其他如莪术、虎杖、白花蛇舌草、草河车等,均有抗肿瘤及调节免疫作用,用其治疗银屑病,疗效甚佳。
从血论治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松皮癣”、“白疤”,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华刚医师(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邮编:457000)从血论治银屑病,疗效满意。
一、病因病机
华氏认为银屑病的发生,血热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热伏营血;或饮食失节,以致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困脾为水谷之海,气血之源,功能统血而濡养四肢百骸,若其枢机不利则壅滞而生热;或外受风邪或挟燥邪客于皮肤,内外合邪而发病。热壅血络则发红斑;风热燥盛,肌肤失养则发疹瘙痒而起屑;若风邪、燥热之邪久羁阴血,耗津灼液,则血枯而燥又难荣于外,则起鳞屑。
二、诊断依据
1.该病男性多于女性,初发年龄多在15~39岁,可有家族遗传史。
2.病程长,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病情易反复发作。
3.症状特点以头皮、四肢伸侧如膝前、肘后好发,亦可泛发于全身各处,多呈对称分布;皮损呈红色丘疹或斑块状,红斑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容易刮除,有薄膜现象,Auspitz征阳性。
三、分型辨治
1.血热型
主证: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皮肤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较多,表层剥离,基底有点状出血,瘙痒明显,常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或数。
辨证:内有热毒,郁于血分。
治则:清热凉血,解毒止痒。
方药:白头翁30 g,鸡血藤30 g,白茅根30 g,紫草l 5 g,赤芍15 g,生地15 g,黄柏15 g,丹参15 go
方解:方中白头翁、白茅根、黄柏、生地清热凉血,其中白头翁苦寒人大肠经,大肠与肺相表里,能疏皮肤风热泄肺金之气。赤芍、紫草、丹参、鸡血藤凉血、活血口
随症加减:如常风盛者,加白鲜皮、刺蒺藜、防风、乌蛇肉等;如挟湿邪者,加茵陈、生薏苡仁、茯苓等;如热盛者,加龙胆草、大黄、栀子、丹皮等;如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等。
2.血燥型
主证:病程较久,皮疹色淡,原有皮损部分消退,皮疹呈硬币状或大片融合,有明显的浸润,表面鳞屑少,附着较紧,强行剥离后基底部出血点不明显,很少有新的皮疹出现,全身症状多不明显,舌质淡,苔少,脉沉缓或沉细。
辨证:阴血耗伤,肌肤失养。
治则:宜养血润肤,活血散风。
方药:丹参30 g,土茯苓30 g,当归15 g,生地15 g,山药15 g.蜂房10 g。
方解:方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润肤;生地、山药养阴清热;土茯苓、蜂房清解深入营血之热毒。
随症加减:如脾虚湿盛者,加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等;如阴虚血热者,加知母、黄柏、二冬、生槐花等;如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等;如血虚者,加熟地、白芍等。
3.血瘀型
主证:皮疹暗红,皮损肥厚,经久不退,瘙痒,舌厦紫暗或见瘀点或瘀斑,脉涩细缓。
辨证:经脉阻滞,气血凝结,瘀于肌肤。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
方药:桃仁10 g,红花IO g,陈皮10 g,三棱6g,莪术6g,鸡血藤30 g,银花30 g,赤芍15 g。
随症加减:如月经量少或有血块者,加益母草、丹参等。
【病案举例】
李某,男,52岁,1 986年9月14日就诊。
主诉:3年前在当地某医院确诊为银屑病,屡用中西药,时愈时发,效果不佳。
查体:头皮上可见2 mm厚的白色结痂,除面部有正常皮肤外,周身皮肤几乎全部受到侵害,皮损互相融合成大片状,基底红赤,覆盖银白鳞屑,瘙痒,遍布抓痕,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赤,苔黄少津,脉弦紧有力。
辨证:为邪热郁聚血分,邪毒凝聚不散。
治则:清热凉血,解毒止痒。
方用:白头翁30 g,鸡血藤30 g,白茅根30 g,紫草15 g,赤芍15 g,生地15 g,丹参15 g,黄柏12 g,大黄12 g。
二诊:上方内服加外洗10剂后,皮损周围红晕消失,基底呈粉红色,瘙痒明显减轻,小便色黄,大便日3~4次,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减大黄,继服10剂。
三诊:症见皮损继续缩小,基底红色消失,鳞屑变薄。再服10剂。
四诊:皮损消失,留有深褐色或浅褐色色素沉着斑,临床告愈。
随访2年来见复发。
【按语】
华氏治疗该病根据病理特点,抓住血热、血燥、血瘀的病机,采用清热、凉血、活血解毒的治则,所以有药到病除之功。
从血论治银屑病
任天胜医师(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邮编:476000)银屑病从血论治的体会。
任天胜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到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临证时应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随时调整用药,只有紧紧抓住从血论治这一关键,按照辨证论治理论,才能做到“治病必求于本”。银屑病临床上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型4个类型,其中寻常型最为常见。但因热可化瘀,又可伤及阴血,瘀久可以化热致虚,虚久可生风化燥,故应随症加减。
临床表现:主要是全身或局部皮肤出现程度不同的红色丘疹、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
检查: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病因病机:本病主要是素体肌肤燥热,风、寒、湿、毒等外邪致局部皮肤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养所致。《索问》有“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凝于肤者为痹’’的论述D而气血运行失常则主要表现为血热、血虚、血瘀等。
现代医学:通过对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皮肤微循环检查,发现本病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其异常程度与银屑病的病情有关。还有研究表明,非但皮损处毛细血管卷曲成团球状,无皮损的甲皱皮肤处真皮乳头毛细血管也弯曲畸形,与中医学的气血失常之说颇相吻合,也为从血论治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血热型
临床表现:症见皮疹外发或疹发迅速,疹色掀红,鳞屑干燥而厚,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
治则:凉血清热,化斑解毒。
用药: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虎杖、紫草、丹参、玄参、白鲜皮、黄柏、甘草等。
如热邪炽盛化热成毒时,应选加化斑解毒之品如羚羊角、金银花、连翘等。
二、血虚型,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
临床表现:症见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日久,皮疹不扩展,或仅有少许新疹出现,皮损较薄且干燥,疹色淡红或暗淡,舌淡红,脉沉细或弦细。
治则:宜养血祛风润燥。
用药: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何首乌、黄芪、天冬、麦冬、沙参、丹参、鸡血藤、白蒺藜、甘草等。
三、血瘀型
临床表现:症见皮肤硬厚、色紫暗或暗红,上覆较厚干燥鳞屑,不易脱落,多为钱币状斑块,舌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涩或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用药:丹参、赤芍、红花、三棱、莪术、茜草、泽兰、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甘草等。
从血论治是银屑病治疗的关键,但并不忽略其他可能出现的证型,风、寒、湿均可能是本病发生的原因,所以宜随症加减:如风盛表现时,可加人疏风解表药如桑叶、金银花等;如有湿热表现时,则应加人清热利湿药如萆薢、苦参、土茯苓等;若病程较长,日久邪毒深入肌肤腠理,可加入搜风剔毒之品如乌梢蛇、全蝎、蝉蜕等;如女性患者若出现冲任不调者,应加入调理冲任之品如女贞子、仙茅、菟丝子等。
凉血祛风、养血祛风治疗银屑病
王兆梓医师(山东省邹城市皮肤病防治站,邮编:273500)在临床工作中,以凉血祛风或养血祛风法治疗银屑病210例,效果良好,无副作用,适于皮肤科临床中推广使用。
中医认为银屑病为风邪侵袭、耗血生风生燥所致,由于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肌肤所致,兼有因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生,病久则生风寒,风热,湿热之邪致气血耗伤,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更为显著或营血不足,血行受阻,致瘀肌表而成。
一、进行期
治则:以凉血祛风,清热解毒为治则。
处方:生地30 g,桑叶15 g,赤芍15 g,丹皮15 g,当归15 g,白鲜皮15 g,苦参15 g,地肤子15 g,苍耳于15 g,乌梢蛇10 g,甘草6 go
方法:水煎服,每3日2剂,每剂第三煎外洗患处,1个月为l疗程。
分析:此方中以凉血祛风养血为主,在此期重用了生地、赤芍、丹皮、当归以养血活血,痒甚者应用了苦参、白鲜皮、地肤于以祛风止痒。
二、静止期殛退行期
治则:以养血祛风,润燥为治则。
处方:生地30 g,熟地30 g,首乌15 g,白芍L5 g,赤芍15 g,苦参15 g,白鲜皮15 g,桂枝12 g,菟丝于12 g。
临床加减:如痒甚者,加蝉衣15 g.地肤于15 g,如鳞屑增厚者,加乌梢蛇10 g,紫草15 go
方法:水煎服,每3日2剂,每剂第3煎外洗患处,1个月为1疗程。
分析:此时以养血润燥为主,选用熟地、当归、首乌、白芍,对痒加重,皮损点滴不退者用蝉衣、紫草、地肤子、乌梢蛇等药物进行了加减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10例均来自门诊确诊病例,男148例,女62例,发病年龄最大76岁,最小2岁,平均32,1岁。病程最长者11年,最短3周,平均3-6年。发病部位,全身泛发者1 57例(74+8%),四肢1 9例(9.0%),头部12例(57%),躯干22例(10.5%)。寻常型192例(91.43%),关节型5例(2.4%),点滴型3型(1.43%),红皮症型10例(4.76%),进行期89例(42- 4%),静止期56例(26-7%),退行期65例(31-0%)。参照1981年卫生部《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分为,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仅留少量点状皮损;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无效:皮损变化不明显或继续扩散。
1个疗程治愈者73例(34- S%),2个疗程治愈者83例(39.5%).总治愈率74.3%。1个疗程好转者43例(ZO- 5%),2个疗程好转者1 1例(5.2%),好转率25-7%。总有效率100%o
210例患者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验均无异常。经一年半随访,治愈者有27例复发,好转者有18例皮损加重,再用该法治疗仍能治愈。
从血热血燥论治银屑病
周国秀(河南省中医院,邮编:450002)、张继刚等医师从血热血燥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故临床诊治当抓住该病的主要矛盾,即血热血燥辨证论治。
一、银屑病的急性进行期
病因病机:血热的产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郁滞,久郁化火;饮食不当,风湿热邪侵袭;秉赋不耐,复感六淫邪毒等,皆可导致血热病变。
临床表现:皮疹泛发,发展迅速,呈点滴状、斑片状或混合状,病损潮红或深红,新皮疹不断出现,皮损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易于剥离,剥离后有点滴状出血点,瘙痒明显,伴有心烦口渴,溲赤便燥,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数等。
治则:宜清热凉血,解毒祛风,从面达到风毒外散,血热内清。
方药:用自拟凉血消银丸l号方。
处方:水牛角(飞)10 g,当归20 g,白花蛇舌草30 g,丹参30 g,全蝎10 g,生地黄30 g,牡丹皮15 g,金银花30 g,苦参20 g,蜈蚣2条,蝉蜕10 g,甘草10 g。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细面,做成水丸如绿豆大小,每服9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临床加减:如热盛者,加黄芩、栀子等;如挟湿者,加土茯苓、生薏苡仁等;如血瘀者,加赤芍、红花、鸡血藤等;如风盛者,加乌蛇、白蒺藜、防风等。
二、慢性稳定期和恢复期
病因病机:《医宗金鉴》有关牛皮癣有“固有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的论述。营血耗伤,阴虚血燥,脉络阻滞,肌肤失养。
临床表现:久病缠绵,皮损经久不愈,且多有血瘀之象,皮损呈斑块、蜗壳之状,色暗红或淡红,干燥易裂,表面鳞屑较厚,附着较紧,皮损剥离后基底出血不明显,新生皮损较少,瘙痒轻重不等,伴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津少,苔薄黄而干,脉沉缓或细数等。
治则:宜养血润燥,活血疏风解毒,旨在调理根本。
方药:用凉血消银丸2号方。
处方:当归20 g,生地黄30 g,熟地黄30 g,鸡血藤30 g,玄参20 g,丹参10 g,威灵仙15 g,白蒺藜20 g,乌蛇10 g,红花10 g,甘草10 g。
临床加减:如阴虚血热者,加用黄柏、知母、生槐花、牡丹皮等;如脾虚内湿者,加茯苓、生薏苡仁等;如便秘者,加生首乌、肉从蓉、火麻仁等。
因本病反复缠绵,病久多挟瘀,故在遣方用药时,应适当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等,对一些顽固性患者达到瘀化新生,营卫之气畅达肌表,内外之邪疏泄宣散,皮肤肌腠得以充养润荣之目的。
凉血化瘀治银屑
马绍尧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邮编:200032)以凉血话血、清热解毒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
一,病因病机
该病病因复杂,其诱发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嗜食辛辣海鲜、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等,真正的机制尚不清楚。马氏认为该病因热毒侵犯机体引起血热妄行,流溢皮肤则有红斑片片,抓之出血,如“疤”之所刺,病久则血瘀,营卫失和,肌肤失养,造成银白色鳞屑层层叠起,不断脱落,主要由血瘀热毒所致。
二、辨证治疗
1-血热证
主证:相当于进行期,多为急性发作,皮疹鲜红,鳞屑增多,抓之脱屑现象明显,有点状出血,自觉瘙痒明显,常有咽干喉痛,夜眠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舌质红尖有刺,脉滑数等症状体征。
治则:凉血清热解毒为主。
方药:生地30 g,水牛角30 g(先煎),大青叶30 g,赤芍9g,紫草9g,桃仁9g,白花蛇舌草30 g,丹参30 g,生甘草3g等。
2.血瘀证
主证:相当于稳定期,多为反复发作的慢性患者,皮疹暗红、紫红,皮肤肥厚,鳞屑堆积,出血不多,或有抓痕、血痂、苔薄、舌紫暗、脉弦细等症状体征。
治则:话血化瘀解毒为主。
方药:丹参30 g,三棱9g,莪术9g,虎杖30 g.红藤30 g,生甘草6 g等。
加减法:如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30 g,徐长卿15 g,苦参15 g等;如皮肤肥厚者,加夏枯草30 g,昆布9g,海藻9g,煅牡蛎30 g(先煎)等;如头皮损害多者,加生侧柏叶9g,白蒺藜9g,旱莲草30 g等;如小腿损害不退者,加川牛膝9g,宣木瓜9g,落得打12 g,络石藤30 g。
【按语】
马氏认为该病主要由血瘀热毒所致,发病时治则凉血清热解毒为主,病久则活血化瘀解毒,重用犀角(水牛角代)、赤芍、丹参、桃仁、紫草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犀角对血管的作用为先收缩后扩张,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以消炎。水牛角与之相似,且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赤芍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丹参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有抗凝作用,降低血浆黏度,加速红细胞电泳率,进而改善微循环,且有广谱抗菌作用;紫草能抗菌,抑制病毒,抑制免疫反应,抗凝血,抗肿瘤;桃仁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提高血小板中cAMP水平,抑制血液凝固,且有消炎、抗过敏作用;大青叶能广谱抗菌,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连翘有明显的抗炎、解热作用,与其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有关,所含路丁等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所以对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白花蛇舌草能提高机体杀菌作用,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抗感染,加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抑制多种肿瘤的作用。马氏应用上述中药,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满意。
从血辨治,兼去热毒
刘复兴,主任医师,原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7年。研制皮外科内外用各类方剂22种。著有《长江医话》(参与撰稿),《中医基础与临床》(任编委),《难治病中医证治精话》(任副主编),西班牙中医系列教材《外科学》(任主编)。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学会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2001年为云南省首批省级中医药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 2003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氏灵活运用中医辨证思想,分型论治银屑病,疗效显著。
一、病因病机
刘氏认为该病均有血热征象,为热邪侵淫营血之征,以血热毒盛为基本病因病机。加之患者多为阳热之体,且发病诱因以感染者居多,说明当病邪侵犯人体后,邪热郁搏而发为本病。因此,银屑病的外因可推风热毒邪内侵,为病之标;内因可责之素体血热蕴毒,属病之本也。血虚、血瘀、风燥、湿热,是上述二因所致病机的不同阶段。
二、分型论治
1.血热毒盛型
主症:多见于急性期,皮损呈泛发性点滴状或融合成片,或为红皮病型。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病史,伴发热咽痛,口千,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黄连10 g,枯芩15 g,栀子15 g,水牛角30 g,小红参30 g,土茯苓30 g,乌梅30 g,杏仁15 g,掉毛草45 g,乌梢蛇30 g,冰糖为引。
2.血虚风燥型
主症:多见子消退期,病程较久,皮疹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等。
治则:养血活血,祛风润燥。
方药:黄芪45 g,荆芥15 g,防风20 g,川芎15 g,当归15 g,生地15 g,赤芍30 g,刺蒺藜30 g,首乌30 g,水牛角30 g,小红参30 g,九里光30 g,掉毛草30 g,乌梢蛇30 g。
3.血热风燥型
主症:皮损鲜红,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新生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自觉瘙痒,伴心烦口渴,大便于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或数等。
治则: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荆芥15 g,枯芩15 g,丹皮15 g,生地30 g,紫草30,赤芍30 g,水牛角30 g,小红参30 g,九里光30 g,掉毛草45 g,鸟梢蛇30 g。
4.瘀滞肌肤型
主症:多见于静止期,皮损肥厚,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等。
治则:凉血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黄芪45 g,桃仁15 g,红花10 g,川芎15 g,当归15 g,赤芍30 g.水牛角30 g,小红参30 g,白茅根30 g,生槐花30 g,乌梢蛇30 go
5.湿热蕴毒型
主症:皮损有糜烂渗出如湿疹样改变,鳞屑较多,呈污褐粉腻状,痒重,可伴胸腹胀满,口苦咽干,纳呆食少,大便干或先干后溏,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祛风。
方药:龙胆草1 0 g,车前子15 g,苦参15 g,炒芩15 g,木通12 g,水牛角30 g,小红参30 g,土茯苓30 g,掉毛草30 g,乌梢蛇30 go
【按语】
刘氏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该病的病机特点,将银屑病分为血热毒盛、血虚风燥、血热风燥、瘀滞肌肤、湿热蕴毒共五型进行辨证论治,在病变过程中,各型可以相互转化或并见,在治疗时注意标本缓急。刘氏治疗该病,抓住病机之主要矛盾,突出从“热、毒”立论,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着重用清热凉血之法以及蛇虫类药物以攻毒剔毒为主药治疗,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热毒之邪,最易灼伤阴液,肌肤失于濡养,致皮损干燥,叠起鳞屑。临证中,在清热解毒的同时要重视顾护阴液,故刘氏常以乌梅台球糖,酸甘化阴,一药多用,相得益彰。
温阳活血法治疗银屑病
唐景华、孟和、吕新亮等医师(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邮编:010030)以中医温阳活血法治疗银屑病6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药温阳活血方组成:制附子、干姜、桂枝、苍术、白芍、黄芪、紫硇砂、降香、丹参,药量比例为4:4:2:2:3:4:3:1:2,以上药物共研细粉,每次8g,1日3次,以温开水冲服(也可制成蜜丸),儿童酌情减量,4周为l疗程,另以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连续用15天,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忌酒。
63例患者,服以上方药。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52岁,以20~30岁者为最多,共51例;病程1年内14例,2~5年者21例,6~10年者17例,11N 2,0年者9例,21-26年者2例。每逢春季病情加剧者8例,夏季加剧者4例,秋冬加剧者21例,与季节无明显关系者30例。本组病例均为具有典型皮损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多呈全身性分布,面积较广泛,混合状18例,点滴状31例,斑块状11例,蛎壳状3例,其中曾以西药乙双吗啉治疗2个月以上无效或复发者27例。
本组63例治疗后皮损全部消退或残留少数小块皮损,评为痊愈者29例(46%)。
凉血消风饮治疗银屑病
王长武医师(山东省淄博市周村部队医院,邮编:255300)应用凉血消风饮治疗银屑病疗效满意。
银屑病病机:为风燥热瘀,蓄而不散,郁阻不去,邪客肤腠而生。其反复脱落白屑,串犯游动为风燥合邪之征,刮之屑去而见线红点,片状充血,皮肤糙损为热瘀客于血分之候。
治则:当宗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以凉血养血、滋阴、活血祛风润燥。
凉血消风饮方药组成:生地、栀子、丹皮、当归、红花、白蒺藜、荆芥。
方解:生地为君,佐以当归、红花、丹皮,养血活血凉血,使阴血得复则风燥可化,血分畅和则邪无所稽,血热得清则邪自溃解。此4味为本方治血之配伍。以山栀清三焦郁热,荆芥达表,领外风自表而出,白蒺藜搜风和肝,共奏养血滋阴,活血祛风润燥之效。
用法用量:每日王剂,水煎分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临床加减:如急性期者,加水牛角等,凉血解毒;如慢性期皮损失较厚者,加乌梢蛇、茜草等,祛风活血;如心烦失眠者,加珍珠母(先煎)、炒枣仁等,平肝安神养血;如关节痛者,加秦艽、威灵仙等,祛风通络;如血瘀明显者,加丹参、鸡血藤等,话血去瘀。
凉血消风饮以其切中病机,故用之成宜。另外,本方还可以治疗其他血热型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
自拟消银汤治疗银屑病
高步琴医师(山西省中医学校附属医院)应用自拟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0例,取得满意效果,并与西药普鲁卡因静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5例作了对比观察。
银屑病是皮科常见病之一,直至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其病因病机:血分有热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经临床观察该病一般多属血热,因血热内蕴郁久化毒,可使毒邪外壅肌肤,发为本病。再则热盛生风,风盛化燥,日久伤阴燥血,导致血虚或血瘀,使肌肤不得濡养而生本病。
消银汤组成:当归12 g,鸡血藤20 g,丹皮20 g.生地l 2 g,土茯苓30 g,白鲜皮30 g,白花蛇舌草30 g,何首乌10 g,山豆根20 g,板蓝根30 g,生甘草20 go
方解:根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论,本方用生地、丹皮、紫草、白花蛇舌草、山豆根、板蓝根具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取当归、鸡血藤、何首乌之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之力,集土茯苓、白鲜皮祛风化湿止痒之长。
现代医药研究:当归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抑制体液免疫。经临床应用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满意,可用手各型寻常型银屑病。
上述方药水煎内服,每日l剂2煎,早晚分服。消银汤治疗期间不用任何西药。
辨证加减:如血热风燥者,丹皮加量为30 g,另加黄连6g,大黄6 g;如血虚风燥者,何首乌加量为20 g,生地25 g;如血瘀者,加丹参20 g;如挟湿者,加茵陈20 g,龙胆草20 go
选75例住院患者,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12—50岁;病程7天~l5年,均为寻常型。其中点滴状47例,钱币状16例,钱币状及地图状混合型12例。消银汤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西药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75例中,8例血沉25~70毫米/小时;5倒血像白细胞1010~21lo/L,所有病例治疗前尿常规及肝脾功能正常。
消银汤组如上所述。
西药组:普鲁卡因300—450毫克(用前必皮试)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若为急性进行期,或抗“o" 500以上,或白细胞在10io /L以上者则加用青霉索320万U—480万U静滴。若为静止期,皮损鳞屑较厚者,加维脑路通100毫克静点,西药组以治疗3周为1疗程,1疗程后休息7~10天再进行第2疗程。
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每2周查血、尿常规1次,疗程结束查肝功,两组病例均连续治疗50天判定疗效D
疗效判定及治疗结果。显效:自觉症状和皮损全部消失,遗浅色斑或色素沉着。有效:皮搅大部消退,瘙痒明显缓解。无效:皮损消退不足50%或有新的皮损出现。
消银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o消银汤组治愈时间最短14天,最长45天,平均天数29天。
副作用:消银汤组除1例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外,其余均未见任何副作用。
【病案举例】
张某,女,30岁,1987年6月22日住院。患银屑病5年,每年冬春季加重,曾间断服用中西药治疗无效。
查体:整个头皮被白色鳞屑覆盖,头发呈束状且干燥,前额散在暗红丘疹,全身皮肤均有大小不等斑片状皮损,皮损基底鲜红漫润,四肢以伸侧较重,痒甚,硬脂膜征(+).薄膜征(+),筛状出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钱币型进展期)。
中医辨证:血热风燥。
服消银汤重用丹皮30 g,加黄连6g,大黄6g。
二渗:服10剂后鳞屑减少,瘙痒明显缓解,浸润消退,改服消银汤原方连服18剂。
三诊:皮损全部消退告愈,遗留色素斑,为巩固疗效继服10剂。
随访2年至今未复发。
自拟银屑消治疗银屑病
莫文林医师(贵州省盘江矿务局总医院,邮编:56161”根据皮肤科专家赵学铭教授的研究,对银屑病进行了更细的分型,即红皮症型、地图型、蛎壳型、寻常型、脓疱型等五种类型的基础上合并二型以上为混合型。此型极难治,多属长期治疗诸药杂投,碍胃滞脾,中州运转失职,湿(药)毒内生,积滞日久,痰湿淫滋,犯泛肌肤,皮肤剥损所致本病。所谓“是药三分毒”的古训。自拟银屑消治疗银屑病混合型患者39例,效果颇好,远期疗效也较稳定。
自拟银屑消组成:蜈蚣、猪苓、苦参、当归、茯苓、泽泻、红花、丹参、白芍、白术、白鲜皮、蝉衣、滑石各等量。
如脓疱型重者,加入皂角刺适量。
方法:水煎温洗局部或浸泡,每日2次,儿童禁用。
方解:方中以蜈蚣、苦参、蝉衣、白鲜皮清热解毒,搜凤透毒;猪苓、白术、茯苓、滑石、泽泻渗湿养肤;当归、红花、丹参化瘀通络,活血退斑。
功效:诸药相配具有清热攻毒,搜凤透毒,渗湿养肤,化瘀通络,活血退斑的功能,对该病的起因和诱因具有相当的针对性,故毒蚀得解,顽症自愈。
选39例,均系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有反复发作史。男25例,女14例;年龄18~50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2年。
痊愈:用药1 5剂皮疹鳞屑完全脱净,斑退,痒止,皮损康复,1年以上无复发;有效:用药15剂皮疹鳞屑完全脱净,斑退,痒消,皮损康复,1年以内复发;无效:用药7天临床各症无改善。
痊愈3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89+7%0
【病案举例】
昌某,男,46岁.1992年3月诊。双下肢患银屑病长达17年,四处求医各种药物治疗17年,病情多有反复,始终未愈。近6个月,双下肢皮疹逐渐增多增厚,伴红皮瘙痒,大片脱屑,痒甚。
诊查:双下肢以膝下大片红皮,表面覆盖大量银白色较厚的鳞屑,刮之基底露珠样皮损点状出血,基底可见白色的脓性液。舌质红,舌苔黄厚津少,脉滑数。
诊断:银屑病(混合型)。
处方:予本法单纯外洗。
=诊:3剂见效。
三诊:12剂完全康复。
至今追访5年余未复发。
自拟方治疗银屑病
张恩甫医师(辽宁省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分行医务所)自拟皮肤灵1号、驱毒灵2号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
张恩甫医师自幼随家父业医,在数十载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顽癣者,春季易发病,属于肝术,病在血份;秋季病渐重,属于肺金,病在气份。气血耗损、经络受病,癣块积聚留痕于皮肉,增生白色鳞屑,边沿红晕,鳞屑可刮之脱落,有不同程度瘙痒,皮疹多为对称性,常发生在四肢、躯干、颜面、头部、膝肘关节伸侧等。本病的发生,与脏腑血脉、血肉筋骨关系密切,是体内疾病在皮肤上的显现,是病毒过盛所致。临床常分为皮肤感染、肌肉感染、血液感染三型论治。
《内经-至真要大论》日:“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之。”病癣之人,先因身体内虚或汗泄毛孔,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入,或七情所伤,使病毒伏藏于血脉脏腑之中,应用药物反佐疗法,使牛皮癣得到根治。据此张氏自拟中药散剂,皮肤灵1号、驱毒灵2号口服。方中以白花蛇、乌蛇、草乌、川乌、细辛、全虫等为主药,取其以毒攻毒之力。药物君臣佐使调配得当,寒热温凉各具其功,治疗顽癣久疾,疗效显著,日服2次,每次各l包,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3~6个疗程即可治愈。
选患者15例,男6例,女9侧;年龄lo岁以下者2例,11~20岁者2例,21~30岁者3例,31~40岁者5例,41~60岁者3例;病程3个月—1年者3例,1-5年者5例,5- 10年者3例,10~20年者3侧,20年以上者l例;癣发部位:全身性的11侧,四肢性的1例,发于下肢的1例,发于颜面部位的l例;其中合并月经不调的3例,肝炎、食欲不振者3例,肠炎、阳痿者l例,肥胖症者1例。
本组15例,服药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0个月,均全部治愈。
服用上药后,顽癣里轻外重,癣面由小到大,由少增多,瘙痒轻重反复变化;继之癣面见薄,由中间开始好向四周,转向生肌,癣痕消失,无色素沉着,皮肤色泽光润,与健康皮肤一样;此时须巩固治疗,彻底根治。
【病案举例】
姜某,男,37岁。
主诉:患牛皮癣18年,全身泛发牛皮癣,瘙痒,有抓痕,夜间尤重,影响工作与睡眠,面容憔悴,形枯赢瘦,多方求治不效。
治疗:皮肤灵l号、驱毒灵2号口服,每日2次,每次各1包,服药4个月,病获痊愈,再未复发。 。
自拟归芪白黄汤治疗银屑病
邰全亮医师(河北省内邱县妇幼保健院,邮编:542000)自拟归芪白黄汤加减治疗银屑病178例,疗效甚好。
银屑病多因风热之邪结聚于皮肤所引起。邪气结聚于皮肤则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郁久则生热,故见疹点或斑片。气血不畅则皮肤濡养不足,故而易产生鳞屑。临床上将该病分为气郁血热型和气虚血瘀型。气郁血热型多有剧痒,属邪盛正虚,治应侧重祛邪,酌加扶正药物。气虚血瘀型大多病延日久,属正虚邪侵,治应着重扶正,辅以祛邪之品。
归芪白黄汤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生地黄、白蒺藜等。
临床加减:如痒甚者,加苦参、龙胆草等;如口渴者,加天花粉、麦冬等;如便于者,加大黄、番泻叶等;如自汗者,加防风、白术等;如发烧者,加石膏、黄芩等;如局部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等。
方解:方中运用黄芪补气固表,使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当归补血活血,达到益气以化瘀,使气血运行畅通以扶正;应用凉血药生地黄,祛风药白蒺藜,使血热清,剧痒止,邪自祛。
【病案举例】
王某,男,48岁,患银屑病10余年,冬重夏轻,在某医院经中西药治疗数年不见好转,经人介绍前来治疗。
证见:皮肤干燥,头面躯干四肢泛发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浸润性红斑,色黯红,上覆银白色鳞屑,剥离后有点状出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濡细等D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热型。
治则:以益气活血为大法。
自拟归芪白黄汤加减:黄芪15 g,当归15 g,生地黄20 g,白蒺藜15 g,白术15g,土茯苓log,炙甘草15 g,熟地黄15 g,牡丹皮9 go水煎服,每日1剂。
先后加减服用30余剂,诸症消退,皮损处色素沉着而告愈,随访未见复发。
自拟消银汤治疗银屑病
孙跃医师(南通市中医院,邮编:226001)近年来运用自拟消银汤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近几年来有上升趋势,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各家学说不一,其中主要有遗传、感染(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容易诱发此病)、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及免疫等学说。而且病程较长,顽固难治,无特效疗法,易复发。
银屑病,祖国医学中有许多类似本病的记载,如“干癣”、“松皮癣”等。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该病的发生,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根据,然而血热的形成是与多种因素有关,可以因七情内伤,气机瘀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热伏营血,经脉阻滞,溢于肌表;或饮食不节,脾胃失和,气机不畅,耗伤阴血,则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或久卧湿地,淫邪侵及肌肤,郁久化热,营卫不宣,腠理不开,营血闭郁,或久病失治误治,气血失和,血流不畅,郁于肌肤,日久化热化燥而成。在皮肤上产生红斑、鳞屑,瘙痒,顽固难愈等症状。中医对银屑病的机制认识,目前不够明确。孙跃医师按中医理论,根据辨证用药,自拟消银汤治疗银屑病,疗效尚属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消银汤药物组成:细生地30 g,炒赤芍10 g,粉丹皮10 g,紫草根15 g,白茅根30 g,土茯苓30 g,炙僵蚕10 g,白鲜皮15 g,忍冬花15 g。每日l剂,水煎服。
临床加减:如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15 g,炙乌梢蛇lo g。如鳞屑厚消退慢者,加鸡血藤15 g,丹参10 g。
选28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在10~20岁为4例,21~30岁1 0例,30岁以上14例。其中最小者为8岁,最大者为72岁,病程在1年以内6例,1~5年14例,5年以上8例。皮损选择以寻常型银屑病为主,形态包括点滴状、斑块状、混合状等。其中大部分病人既往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
28例患者以上方药治疗,治疗期间仅少部分间断外用肤乐及恩肤霜。停用其他内服及外用药。
疗效标准。近期疗效: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几个不明显的小块皮疹。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好转:皮损消退30%~70%0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或未被控制反而加重。远期疗效:复发,复发皮损及面积与治疗前大致相同;轻复发,复发皮损为原皮损的50%以下。
治疗结果:痊愈12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6%。选择8例病例,1年后观察远期疗效,结果6倒未复发,或原皮损固定在30%以下,2例复发,皮疹与治疗前差不多。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银屑病
王佩茂医师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银屑病23例均治愈,且随访半年无复发。
处方:生地12 g,当归12 g,赤芍12 g,丹参12 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牛膝9g,三棱9g,莪术9g,枳壳9g,蝉蜕9g,乌梢蛇9g,柴胡6g,桔梗6g,甘草6g。
临床加减:如关节肿痛者,加秦艽、羌活、独活、鸡血藤等。如有热者,加黄芩、黄柏、黄连等。
用法:日l剂,水煎服。用药30~90剂全部治愈。加味一贯煎治疗银屑病
缪希文、白克萍、陈淑玲等医师(河北省滦平县医院,邮编:068250)应用加味一贯煎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易于复发的常见皮肤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银屑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六淫,或食辛辣、鱼虾、酒类过多等造成。郁积化热,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郁肌肤而发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只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根据叶氏治疗原则,加昧一贯煎,加入清热解毒凉血药,着重泻气分血分毒热。细查舌脉,是本病变化客观指征,认真审症求因而获满意疗效。
【病案举例】
仇某,男,28岁,于1995年12月门诊治疗。患银屑病4年。
主诉:近日发觉全身覆有鳞屑,搔抓后点状出血明显,伴有咽痛,口渴口干,乏力,腰腿酸软,头晕眼花,大便略干,小便色黄,舌红,少苜,脉细数等。
证属:肝肾阴虚,血热内蕴,郁久化毒。
治则:养阴疏肝,清热解毒,扶正祛邪。
方药:魏之秀的一贯煎加味。
处方:生地15 g,北沙参15 g,当归10 g,枸杞10 g,麦冬10 g,郁金10 g,白芍lo g,茯苓30 g,白鲜皮15 g,板蓝根15 g,丹皮10 g.北豆根10 g,甘草10 g。
用法:7剂,每日1剂,煎汤500 ml,分2次早晚饭后口服。忌辛辣鱼虾酒类等刺激之物。
二诊:1月23日,服药后全身瘙痒减轻,腿觉有力,大便正常,小便略黄,舌质红,少苔,脉细略数。坚守原方续进7剂。
三诊:2月5日,药后诸症消失。原方再进10剂,以资巩固。
经6个多月随访未见复发,坚持劳动。消银。饮治疗银.屑病
龚景林医师(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邮编:410007)应用自拟消银饮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效果。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顽固难治,直至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一般为血热、风燥客于肌肤,但从观察的患者中,有冬病夏愈或冬重夏轻,故应当与患者先天肾精亏损、阴寒毒邪侵肤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肾阴不足,而导致脾气虚弱,肺津干燥,卫气虚弱,卫失布律于皮肤腠理,使皮肤腠理阴津不足,失于润泽而燥热内生。加上阴寒毒邪外侵,皮肤燥热则脉络皮肤营瘀卫滞,血行瘀阻不畅,寒闭热伏,阳气不得外达,蕴久化热,从而出现一派血热、血虚、风燥、血瘀之证。引起银屑病之因,在外首推阴寒毒邪内侵,为病之标:在内责之肾精亏损,属病之本。血热、血虚、血瘀、风燥只是上述二因所致病机的不同阶段而已。
消银饮组成:土茯苓30 g,白花蛇舌草15 g,金银花15 g,蜂房10 g,当归10 g,生地15 g,鸡血藤15 g,凌霄花10 g,白僵蚕lo g,旱莲草15 g,草河车10 g,黄精15 g,乌梢蛇10 g,三棱10 g,丝瓜络10 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10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如皮损基底潮红或暗红、痒甚,大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属血热风燥者,原方加丹皮、紫草、白鲜皮、大黄等。如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皮疹色淡,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沉细等,属血虚风燥,原方加何首乌、丹参等。如皮损多呈斑块状或肥厚,鳞屑附着较紧,舌质紫黯,脉涩者,属血瘀风燥,原方加红花、红藤等。
方解:方中以土茯苓、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蜂房为君,金银花败毒而不伤气,清火而能补阴,土茯苓配蜂房,能人脉络解毒,用于顽固性皮肤病,疗效甚佳;配草河车清热解毒;鸡血藤、生地凉血、养血、活血,与黄精、早莲草相伍补阴益精,润肌养肤;生地配凌霄花活血散瘀;当归配鸡血藤、黄精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三棱、丝瓜络化瘀通络,直达病所;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功效: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凉血、补肾益精、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功效。随症加减,与病机丝丝人扣。
选100例门诊病人。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70岁。45岁以上者72例,占72%;病程6个月~28年,其中1年以内者47例,2 - 10年者30例,10—15年者18侧,16年以上者5例;冬季发病、夏季自愈69例,冬重夏轻者23例,终年无变化者8例;病损点滴状者43例,钱币状者34例,钱币状及地图状混合型者23例。
应用自拟消银饮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接受以上疗法的患者,一律停用其他任何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D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仪留少量不明显色素沉着者;好转:皮损大部分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者;无效:经5个疗程治疗后,皮损消退不足50%或有新的皮损出现或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用药后产生毒副作用而停药者。
经5个疗程治疗,痊愈48例,占48%;好转41例,占41%;无效“例,占11%;总有效率为89%。疗效出现最快者为8天,1 7天皮损及自觉症状全部消退,平均治疗时间为33天,服药后除l倒出现轻度泄泻外,其余均未见任何副作用。
【病案举例】
李某,男,57岁。1990年5月3日初诊。患银屑病14年,经多处医治罔效。近年皮疹加重,遮及全身,瘙痒难忍。
诊查:头面部及周身皮肤呈斑块状,皮肤浸润,色黯红,鳞屑甲错,呈银白色干燥皮屑,状似蛎壳,伴夜寐不安,头晕乏力,食欲尚可,二便调。脉沉涩,舌质黯红、苔黄。
证属:热毒蓄久,血瘀络阻,阴伤血燥,肌肤失于濡润。
治则:化瘀解毒,活络润燥。
药用自拟消银饮,每日1次,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服药20剂后,皮损大部分消退,诸症缓解,瘙痒之症未尽。效不更方,原方加丹参、白鲜皮、白蒺藜等。旨在增强化瘀止痒,再进20剂。
三诊:6月14日复诊,皮损恢复正常,诸病悉除。
随访3年未发。
消银解毒方加减治疗银屑病
白兰地医师(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邮编:100091)运用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66例,同期设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疗效较好。
银屑病,为气血失和,气机郁滞,郁久化火,毒热蕴伏营血,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
消银解毒方组成:土茯苓30 g,金银花30 g,白鲜皮15 g,生首乌15 g,萆薢15 g,丹皮15 g,蜂房10 g,全蝎6g,蜈蚣2条,蛇舌草12 g,甘草6g。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祛风,养血润燥,活血化瘀的作用。
临床加减:如血热型者,加生地zo g,丹皮20 g,板蓝根20 g,大黄6g等。如血燥型者,加麻子仁6g,生熟地各10 g等。如血瘀型者,加三棱6g,莪术6g,丹参15 g,去蛇舌草。
方解:方中白鲜皮、土茯苓、双花、丹皮清热凉血解毒;生首乌、三棱、莪术、蜂房活血养血,化瘀润燥;全蝎、蜈蚣祛风解毒;萆薢、蛇舌草添精益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甘草调和诸药。
血热型加生地、大黄,加重丹皮量,重在清热凉血解毒;血燥型加麻子仁、生熟地,重在养血滋阴润燥;血瘀型加三棱、莪术、丹参重在活血化瘀,祛风润燥。综上3型体会到辨证加减用药的重要性。
依据《实用皮肤科学》标准,共选9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9岁,平均45岁;血热型35例(相当于进行期),血燥型26例(相当于稳定期或退行期),血瘀型5例(相当于稳定期或退行期);夏季型25例,冬季型41例;全身53例,四肢10倒,头部3例;皮疹形态呈点滴状36例,钱币状29例,地图状1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18年,平均2.5年。对照组30例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1岁,平均41岁;血热型23人,血燥型5人,血瘀型2人;夏季型13例,冬季型17例;全身型22例,四肢型6例,头部2侧;点滴状21人,钱币状9人;病程最短1周,最长16年,年均2-7年。
治疗组用中草药消银解毒方加减,每口I剂,水煎服。连服3周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乙亚胺,每次100 mg;,每日3次,连服3周为1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体征,皮损全都消失,或残留少数脱色斑;显效:皮损消退85%以上,无新皮损出现,体征消失;有效:皮损消退60%以上,无新皮疹,体征消失;无效:皮损消退40%以下,同时有新皮损出现。
两组病例经3个疗程的治疗,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66例治愈38例(57- 7%),显效13例(19P 7%),有效9例(1 3.6%),无效6倒(9%).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30例中,治愈9例(30%),显效2例(6.7%),有效8例(26.7%),无效1 1例(36- 6%),总有效率为63P4%o两组比较差异P<O.01。
清开灵合中药治疗银屑病
张晓忠、张文宪、马林等医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采用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银屑病24例,取得满意疗效。
银屑病目前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主要与精神因素、内分泌代谢、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有关,本病迁延难治,容易复发。张晓忠等医师发现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多样,但皮温较高,重者一般伴发热病史,总结出银屑病有“热”的病因,中药对银屑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病程较长,患者一般很难显效。张晓忠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运用中医理论,采用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银屑病,通过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清开灵在对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的确具有缩短疗程、疗效好、治愈快的效果,不失为临床治疗银屑病的又一有效途径。
清开灵注射液主要组成:由胆酸、水牛角、珍珠层粉、黄芩甙之猪胆酸、栀子、板蓝根、金银花的提取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凉血。
用法用量:每日以清开灵注射液40 ml加入3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个月为1个疗程。未愈者再用l~2个疗程。
临床应用时,根据每个病人的舌、症、脉,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如血热证以凉血地黄汤加减,湿热蕴积证以草薜渗湿汤加减,血虚风燥证以四物汤台消风散加减,火毒炽盛证以清营汤加减。
选治疗组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寻常型10例,红皮病型6例,脓疱型2例,关节型l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26年。单纯发于躯干1 3例,累及头面、四肢者11例。对照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寻常型6例,红皮病型1例,脓庖型2例,关节型l例。年龄20~49岁,平均为40岁。病程最短11天。-最长15年。
2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
疗效标准与结果。治愈:鳞屑消退,红斑消失,留下白色斑点,逐渐恢复正常皮肤;显效:鳞屑消退,红斑颜色明显变淡;有效:鳞屑变薄,红斑颜色变淡;无效:鳞屑、红斑无明显变化。
治疗组治愈18人,占75%,显效6人,占25%;对照组治愈5人,占50%.显效4人,占40%,有效1人,占10%。
祛银灵治疗银屑病
阮瑞英(黑龙江省尚志市中医院)、贾丽梅、刘毅等医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经验为基础,总结祛银灵系列方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
银屑病患者大多数有血热征象,这给本病的发病机制为血热毒盛提供了临床客观依据,发病诱因感染为首位。患者素体蓄有热毒,当外邪侵犯人体后,外邪与热毒相搏,则发为本病,病机主要是血热,故拟祛银灵口服为主。
祛银灵基本方:水牛角30 g,蚤体20 g,槐花15 g,生地20 g,赤芍15 g,苦参15 g,土茯苓15 g,白鲜皮30 go
功效:以清热凉血消斑为主。
用法:1剂/天,早晚温服。
方解:方中水牛角、生地、赤芍、槐花清热凉血,蚤休清热解毒,白鲜皮、苦参、土茯苓清热利湿、止痒。
临床加减:如瘙痒重者,加地肤子25 g,苦参可适当加量。如皮损色红,鳞屑少者,加生地至30 g,加丹皮25 g。如皮损色暗,鳞屑多者,加熟地20 g,黄精15 g,桃仁10 g等。如全身皮疹泛发、斑点红者,加重水牛角、双花、丹皮以清热凉血之力。瘙痒重、头皮屑多者,加蜂房、鸟蛇等。如皮疹色暗、斑块多者,加丹参、莪术以加强活血化瘀痕之力。
配合外用祛银灵膏组成:黄连、蚤体、大黄、黄柏为主要成分。2次/天外用。加重清热凉血之力,加强对银屑病这一根本病因的治疗作用。
选治疗组40例,对照组21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国家银屑病诊断标准。治疗组40例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9岁;病程平均3个月~35年,其中1年以内8例,2~7年24例,7年以上8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1 1岁,最大70岁,病程平均3个月。
治疗组口服祛银灵,配合外用祛银灵膏。
对照组选用口服迪银片,4片次,2次/天口服。
治疗结果:40例中治愈12例,占30%;好转23例,占57.5%;未愈5例,占12.5%,总有效率87- 5%。疗程最短者服药1个月,最长者6个月,平均3个月。
侧百熄银汤治疗银屑病
赵成鼎(河南中医学院医院,邮编:450003)、张新兰、李春梅等医师自拟侧百熄银汤治疗银屑病。
现代医学的银屑病(叉名牛皮癣),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白庀”、“干癣’、“松皮癣”等,是皮肤科常见的、易于复发的一种顽固性疾病,我国银屑病的发病率为1. 23%,其中寻常型占97. 98%,红皮病型占o.5s%,脓疱型占0.69%,渗出型占0.04%,关节病型占0,69%。银屑病致病基因存在于多条染色休上,目前还找不到清除的方法。所以,银屑病尚难以根治。
祖国医学认为银屑病的发生与“血”关系密切。概括其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饮食不节或情志内伤;外因为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腠,搏于气血所致。治疗上有辨证分型施治,专方治疗,内外兼治等方法。临床上应用的中成药有“克银丸”、“郁金片”、“复方青黛丸”、“消银片”、“银屑冲剂”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赵成鼎等医师认为银屑病主要由虫毒、风湿等邪,侵袭肌腠,蕴于血中,复因血分燥热,内外合邪,久羁成瘀所致,与肺脾肝关系密切。治疗采用杀虫解毒,搜风除湿,佐以活血化瘀之法。
自拟侧百熄银汤,方药组成:侧柏叶24 g,百部24 g,白果仁12 g,蚤休18 g,生白术18 g,土茯苓18 g,槐米15 g,姜黄18 g,僵蚕15 g,乌蛇18 g,当归18 g。
方解:方中白果仁敛肺益肺杀虫;百部清热润肺杀虫;生白术补脾祛湿,益气固表;侧柏叶、槐米、蚤休、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当归、姜黄补血润燥,活血祛瘀;僵蚕、乌蛇搜风攻毒,杀虫止痒。
功效:全方共奏解毒杀虫,搜风除湿,活血祛瘀,益肺健脾,补血护肝之功。
【病案举例】
张某,女,75岁0 1994年3月,不明原因的周身出现散在性的红色丘疹,自粟粒至绿豆大,上覆盖一层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在皮肤损害的中心部位鳞屑附着较为牢固,刮除鳞屑和薄膜后,即出现散在的小出血点。经某医院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治疗1个多月(用药不详),未见效,迁延发展成为红皮病型银屑病。用侧百熄银汤治疗。
二个半月,症状消除。经多次随访,至今未复发。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
葛明、张虹亚、李美莲、刘峥等医师(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邮编:230031)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38例,并设复方青黛丸对照组20例。
银屑病,中医病机认为总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兼夹病邪之不同,临床表现也有风热血燥、气滞血瘀及血虚风燥之不同。针对银屑病病机,葛明等医师采用养血活血祛瘀之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或加凉血活血清热之品,或加活血化瘀行气之物,或加滋阴养血润燥之剂,以期达到营卫调和,气行血畅,肌肤润泽之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大多存在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小板凝聚、微循环障碍及免疫功能异常。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黄)为基本方加减。
方解:主药当归、川芎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调节血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变性等方面有较好疗效。桃红四物汤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这对循环障碍的缓解有一定意义,这种作用与方中药物的溶栓、抗凝等效应相辅相成,共同改善血瘀症状。
临床加减:如风热血燥型,相当于银屑病急性进行期者,加紫草、白茅根、茵陈、白花蛇舌草、泽漆、雷公藤等。如痒甚者,加白鲜皮、乌梢蛇等。如血瘀气滞型.相当于银屑病慢性期者,加丹皮、丹参、三棱、川牛膝、生龙骨等。如血虚风燥型,相当于银屑病消退期者,加鸡血藤、丹参、旱莲草、熟地黄、玄参等。
常规剂量,每日1剂。
选58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符合银屑病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中,男Is例,女2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9岁,平均约27岁;病程l个月~29年。对照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8岁,平均约28岁;病程20天一24年。
治疗组用上述方药。对照组服用中成药复方青黛丸(青黛、紫草、乌梅、土茯苓、白鲜皮等中药组成)。每次10 g,每日3次。
疗效标准:经20天治疗,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足50%。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23.7%,有效率86 -8%;对照组治愈率15.0%,有效率55.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消银方治疗银屑病
陈苏医师(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邮编:2,21003)用自拟消银方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中医对于银屑病的治疗,历来各医家分型较多,没有统一标准。然而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血热及血瘀,血热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乃发病转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治则: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化瘀。
消银方药物组成:生地黄30 g,丹皮12, g,生槐花30 g,土茯苓15 g,金银花20 g,连翘10 g,黄芩10 g,白鲜皮30 g,赤芍10 g,丹参15 g,白花蛇舌草30 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0剂为1个疗程。
方解:消银方以凉血清热之生地黄、丹皮、生槐花为主药,以清透血中之热;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懈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共协主药以解血中之毒,化血中之瘀;土茯苓、白鲜皮清热利湿,祛风解毒,为治皮肤病之要药,且白鲜皮味苦而善走,引诸药外达肌肤。
药理研究: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有抗肿瘤、抗菌消炎及激素样作用。根据银屑病患者在病理上可见到表皮细胞增殖过速和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有效,证明用本方治疗银屑病,可起到消除真皮乳头水肿、改善真皮血管扩张、控制感染灶的作用,并能抑制表皮细胞DNA的合成,使表皮细胞增殖减慢,皮损得以好转。这一点与西医理论相符,且无西药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腥辣之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这些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
1.血热风燥型
主要症状:皮损鲜红,多呈点滴状,新生皮疹不断出现,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或细数等。
处方:消银方加水牛角粉(冲)15 g,紫草12 g,以加大凉血解毒之功。
2.血虚风燥型
主要症状:皮损色淡,多呈斑块或地图状,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等。
处方:消银方去赤芍,减少生地黄用量,加当归12 g,白芍12 g,熟地黄12 g,以滋阴补血润肤。
3.瘀滞肌肤型
主要症状: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等。
处方:消银方酌加桃仁12 g.红花9g,鸡血藤12 g,以活血化瘀。
选13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82例,女5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4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0年,平均7.5年;皮损发于头部22例,发于四肢68例,遍布全身42例;继发于咽喉、扁桃体炎症12例,饮酒后发病19例,进食牛羊肉及鱼虾类食物后诱发26例,有阳性家族史35例,有精神刨伤16例,其余无明显发病诱困。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未愈:皮损消退不足50%。
治疗结果血热风燥型63例中,治愈36例(57.1%),好转22例(34.9%),未愈5例(7.9%);血虚风燥型42例中,治愈25例(59- 5%),好转1 3例(31-0%),未愈4倒(9.5%);瘀滞肌肤型27例中,治愈10例(37.0%),好转13例(48.1%),未愈4例(14-8%)。三型共计132例,治愈71例(53.8%),好转48例(36.4%),未愈13例(9.8%),总有效率90.2%0
银屑膏治疗银屑病
孙立忠、武瑞美等医师(山东省胶南市中医院,邮编:266400)应用银屑膏外敷治疗银屑病62倒,疗效较好。
祖国医学认为银屑病是由风、温、热蕴蒸肌表,营卫失调,使皮肤干燥失荣而成。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
银屑膏组成:轻粉30~80 g,青黛100 -130 g,冰片10~20 g.甲鱼血20—50 g,珍珠10~15 g,血竭35~40 g,硫磺15~20 g,黄芩15—20 g,三七30~50g,红花30—50 g。
制法:将上述药物干燥后,用粉碎机粉碎,过100—120目筛,用凡士林膏将其调匀,制成银屑膏D
用法先将患处用温盐水清洗,后涂抹此膏,复盖于患处,早晚各1次,2周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忌生葱、蒜、辣椒、酒类、海鲜物及避免寒冷潮湿。
方解:方中青黛、轻粉、硫磺解毒杀虫止痒;冰片、珍珠清热止痛,防腐止痒;血竭、三七、红花活血散瘀止痛;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甲鱼血滋阴恬血散瘀。
现代药理研究:甲鱼血中含腺苷酸环化酶,能促进三磷腺苷转化成cAMP,使表皮细胞内的cAMP含量增加,表皮角化正常。银屑膏能够抑制皮肤真菌,杀灭皮肤寄生虫,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微循环。
选62例全部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16~70岁,平均30岁;病程最长者3年,撮短者10天,平均1.5年,均为进行期。全部病例具有典型皮损特征,即鳞屑、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病变部位遍及全身。
疗效标准。治愈:皮损全部消失或仅留少量不明显的点状损害;好转:皮损大部分或部分消退;无效:皮损未控制或继续发展。
本组62例,治愈30例,治愈率48.38%;好转28例,好转率45,16%;无效4例;总有效率93. 54%。有6例用药2个疗程即痊愈,多数病例需用药4~6个疗程。随访治愈的30例中,有2例半年后复发,1例1年后复发,复发率13%o复发后症状较前减轻,再次应用银屑膏3个疗程后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银屑灵治疗银屑病
王晓丽、岳东山等医师(郑州市中医院,邮编:450007)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用于治疗银屑病的银屑灵,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代医学把银屑病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恢复期。
银屑病的静止期和恢复期病机为:风盛血燥,肝肾阴虚。
治则:宜养血祛风润燥,滋补肝肾。
银屑灵处方:苍术240 g,苦参300 g,荆芥穗45 g,桑白皮30 g,白芷30 g,防风30 g,皂角30 g,当归50 g,酒大黄50 g,川芎20 g,黑芝麻100 g,桑寄生30 g,蒸首乌30 g,威灵仙20 g,全蝎30 g,地龙50 g.白附予2,0 g,白蒺藜50 g,羌活2,0 g,独活20 g,生石膏100 g,川牛膝30 g,川乌10 g,草乌10 g,蝉蜕20 g,天麻15 g,玉竹30 g,黄精30 g,党参30 g,丹参50 g,白花蛇25 g,乌梢蛇50 go
制法:以上各药,磨成细粉,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
方解:本方以苦参、苍术为君,祛风止痒;佐以蝉蜕、荆芥穗、防风、桑白皮、羌独活、白芷、白蒺藜祛风药于一炉,以制风盛之体;又病人络用川草乌、白附子、天麻、全蝎、地龙、乌梢蛇、白花蛇通络搜剔经络之残邪,平肝风即易熄外风,灭生风之源,以防病之复发;《内经》云“风胜则燥”,故加用玉竹、当归、黄精增液而润养机体;久病及肾,肝肾同源,故用川牛膝、蒸首乌、黑芝麻、桑寄生补益肝肾,使阴液得生,风邪得灭;用当归、丹参、酒大黄,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用黄精、党参益气而助阴化生,使气血充盈,肌肤得养,正盛而邪不可干;阴虚生内热,用生石膏、酒大黄清气分、血分之热毒。
功效:诸药配伍使用,可使肌肤得养,肝肾充实,风熄血调,气旺津盈,阴平阳秘,病可痊愈。
选84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12例;年龄在12 ~60岁之间;病程6个月~20年。临床随机分为两组,银屑灵治疗组44例,复方青黛丸对照组40例,每次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1周后复诊,判定疗效。
疗效标准:基本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或消退90%以上;显效为皮损消退70%以上;有效为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为皮损消退30%以下或无改善。
治疗组44例,基本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90- 9%;对照组40例中,基本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8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两组病例治疗期间均未见副作用。
对治疗组痊愈者1 5例、对照组痊愈者5例门诊随访半年,前者无复发病例,后者复发2例。
银屑饮治疗银屑病
王玉华、孙殿浩、刘荔等医师(临沂市中医院,邮编:276002)运用银屑饮治疗银屑病。
王玉华等医师在农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人数为44 668人,发现银屑病患者7 146例,发病率为1. 6%D男女之比为4:1;发病年龄2~5岁42例,少年365例,其余均为青壮年;寻常型占80%以上,脓疱病型、红皮病型次之。发病初皆有反复感冒史及反复上呼吸遭感染史。主要症状为皮损处反复脱屑,剧痒,冬重夏轻,有的夏季不治而愈。
本病多发于儿童、少年、青壮年,可谓邪盛正旺,治疗重在祛邪,无须扶正D病久正虚者,方可少佐扶正之品。本病病程短、症状轻者,首次治疗务必彻底。对残留的极少皮损,一定要治愈,以免风毒再次入侵,残存的皮损不断自我激活T细胞,造成自我启动的恶性循环。为巩固疗效,可令治愈者冬季每日长跑,使其微微汗出,每星期热水浴1次,大汗出,可防止复发。要向患者说明本病的发病原因,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这对银屑病的治愈、防止复发有积极作用。
主要病因病机:风毒侵人肌腠化热可致血热,风毒郁久化燥可致血燥,风毒郁阻络脉而致血瘀,风毒伤阴可致阴虚。
治疗:应以祛风为主。
寻常型银屑病:系风毒郁于肌表而发,病初以草木祛风之品治之,病久兼用虫类药,以加强搜风之功,兼热者清之,兼瘀者活之,兼燥者润之,兼虚者补之。
脓疱病型银屑病:是风毒化热成脓,治则祛风为主,兼以清热解毒。
红皮病型银屑病:均为误治而致风毒化热,内窜营m,治当祛风解毒、清营凉血。
自拟银屑饮为基本方,药物组成:荆芥10 g,防风10 g,羌恬10 g,僵蚕10 g,蜂房30 g,威灵仙30 g,徐长卿30 g。
【病案举例】
例l 男,28岁,1995年2月3日就诊。患银屑病3年,初发周身起炎性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以背、臀及四肢严重。后皮损逐渐扩大,融合成棕红色斑块,表面覆盖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诊时以头部为重,状若蛎壳,搔之皮屑纷纷脱落。舌质正常,苔薄黄,脉浮缓。
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辨证:为风毒郁于肌肤。
治则:以祛风为主,兼用虫类搜风。银屑饮加减。
处方:麻黄10 g,桂枝10 g,荆芥10 g,防风10 g,羌活10 g,蝉蜕10 g,僵蚕10 g,土茯苓30 g,金银花30 g,白鲜皮20 g,乌梢蛇20 g.白花蛇l条。水煎服,每日1剂。
略事加减治疗3个月,病愈。
例2 女,36岁,1993年6月i8口就诊。2年前上肢屈侧出现少量小脓疱性丘疹,皮肤病医院诊为脓疱病型银屑病,经治疗病情好转。去年春季脓疱性小丘疹于半月内泛发全身,尤以四肢屈侧及背、臀部为重,散发集簇性状若粟粒大小脓疱,表面覆盖菲薄的鳞屑,皮损处皮肤潮红,双下肢胭窝部皮疹糜烂渗液。体温37-5℃,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诊断:脓疱病型银屑病。
辨证:为风毒郁于肌肤,化热成脓。
治则:当祛风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用银屑饮合银翘地公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60 g,连翘3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黄芩10 g,荆芥10 g,防风10 g,薏苡仁30 g,黄芪20 g,蝉蜕10 g,乌梢蛇20 g,白花蛇l条,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2周,脓疱全部消退,体温恢复正常。
例3 男,30岁,1995年7月6日就诊。患寻常型银屑病5年,多处多法治疗,病情时好时坏。由于误治而使病情恶化。现背部、四肢均有皮损,下肢尤重,皮损成片状,脱屑,皮肤潮红,惟小腹、面部皮色正常。患者烦热,体温38℃,午后恶寒,心烦易怒,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痛,舌质红赤,苔干黄,脉弦数有力。
诊断:红皮病型银屑病。
辨证:此为误治致正气受损,风毒化热,内陷营血。
治则:当祛风为主,佐以清营凉血。用银屑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防风10 g,乌梢蛇2,0 g,蜂房30 g,蝉蜕10 g,白花蛇1条,金银花30 g,蒲公荛30 g,升麻9g,生地黄30 g,牡丹皮20 g,赤芍20 g,水牛角30 g,紫草王O go水煎服,每日1剂。
以此方化裁调治2月余,除双下肢留有少许皮损外,基本痊愈。
荆防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
于海舰、刘吉占等医师(山东乳山市医疗保险事业处,邮编:264500)采用荆防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78例,疗效满意。本法治疗牛皮癣,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易被患者接受。
银屑病病机:主要为各种原因所致风、寒、湿、热等诸邪互杂,积聚肌表,导致肌肤失养而引发本病。病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必然形成瘀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与血管及血流变学的改变致微循环障碍有关,可见中西医药认识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荆防四物汤加减基本方:荆芥12 g,防风12 g,当归12 g,生地12 g,赤芍12 g,川芎12 g,紫草15 g,蛇蜕6g,土茯苓15 g.白鲜皮12 g,甘草10 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随症加减:如癣重者,加威灵仙、大胡麻等;如皮肤合并感染有渗出者,加黄柏、黄连、双花等;如皮肤有圆形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用至20 g,所用药物药量均为常用量。另外本病常表现为冬重夏轻,夏季气候温热,利于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使血瘀之证减轻,加之经常出汗,部分病邪亦可随之而出,所以有助于病情好转或皮损完全消失。冬季则相反,寒性凝敛,血行不畅,邪无出路,病情自然会加重或复发,常在上方基础上加上葱白,以达通阳化气而畅血行之目的。
功效:意在养血活血祛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方解:方中荆芥辛温,具有散风解表,行瘀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荆芥含挥发油,能使汗腺分泌旺盛,又助皮肤血循,可促进疮癣病变组织破坏及吸收功能。紫草活血祛瘀,动物实验证实,能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使毒素较快排泄。在以上方药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酌情加入祛风胜湿、清热解毒之品,就能较好地处理各种证型的银屑病。
选78例病人,其中,男性57例,女性21例,年龄19~62岁,病程2—27年。其中轻型18例,中性47例,重型13例。治疗前均不同程度使用过乙双吗啉、乙亚胺、白血宁及胎盘组织液等。
痊愈42例,显效3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1%。其中,随访重型停药有5例复发,继续用上方,症状减轻消失。
【病案举例】
王某,男,43岁,1992年8月底全身起大小不等之红色丘疹,其上有白色细小银屑,瘙痒,夜间为重,外貌不雅,影响其社会活动,曾服用乙双吗啉、白血宁等药物治疗,服药好转,停药复发或加重,于1994年9月27日来诊。
诊见:患者头部及四肢躯干均有扁豆大小之密集淡红色丘疹,边界明显,表皮覆盖银白色鳞屑,周围轻度红晕。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疗:用基本方加灵仙、大胡麻、丹皮。
二诊:服药3个疗程,皮损消失,无任何自觉症状。
随访8年未复发。
克银汤治疗银屑病
谭孝清医师(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人民医院,邮编:404000)在吸取前人论治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西医的辨病,中医的辨证分型,总结拟定出清热解毒、凉血括血、祛风的治则,自拟克银汤治疗银屑病25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银屑病多由湿热、血热风盛或血虚风燥所致。治疗常采用清热凉血、养血熄风等法。运用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治疗本病则不多见。谭孝清医师认为银屑病的皮损表现为红斑,持久不退,皮肤干燥甲错叠起白屑,故其病机为毒热挟风,脉络瘀结,客于腠理,发于肌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桂风为法,故用克银汤治疗。
自拟克银汤方药组成:蒲公英30 g,蚤休30 g,千里光30 g,白花蛇舌草30 g,水牛角30 g,生地20 g,青黛20 g,丹参20 g,槐花15 g,三棱15 g,莪术15 g,甲珠10 g,刺蒺藜10 g,僵蚕12 go
临床加减:如风盛瘙痒甚,鳞屑较多者,加乌梢蛇;如风湿阻络,关节疼痛者,加秦艽、威灵仙;如血燥伤阴,皮肤干燥呈大斑块者,加当归、女贞子、沙参。
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治疗1周为1个疗程,可治疗6个疗程。在服本药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药物及方法。
方解:方中蒲公英、蚤休、千里光、青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生地、水牛角、槐花、丹皮,清热凉血;丹参、当归、甲珠、三棱、莪术,刺蒺藜、僵蚕,活血散瘀,祛风止痒。
现代药理证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千里光、水牛角、丹参、甲珠等药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5例中,男15例,女1 0例;最大66岁,最小1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首次发病10例,复发性15例;冬季发病者13例,夏季发病5例,无季节变化的7例。
治疗结果: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有少量不明显的点状损害)13例,占52%;好转(皮损消退60%以上)9侧,占36%;无效(治疗后皮损略有好转或无明显变化甚至继续发展)3例,占12%。总有效率为88%。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血常规未见异常。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观察到发病时间越短,见效也较快,疗效也较好,一般在服药1周左右,即可达到明显效果,4周左右达到临床治愈;发病时间长者,只要坚持服药,一般在3周以上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情绪的稳定对治疗有一定帮助。
【病案举例】
宋某,男,27岁。5年前在头部、四肢、躯干出现银白色鳞屑。西医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放前来就诊。
检查:患者前胸、后背、四肢、伸侧散在蚕豆至钱币大小斑片,色红略偏暗,上覆以银白色鳞屑,刮之可见筛状出血点,二便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热毒挟风,血瘀肌肤。
处方:蒲公英30 g,蚤休30 g,千里光30 g,白花蛇舌草30 g.水牛角30 g,槐花15 g,赤芍15 g,丹参15 g,当归12 g,丹皮12 g,甲珠10 g,僵蚕10 go水煎服,每日1荆。
二诊:服药1周后,皮损逐渐消退,仅留有浅淡色素斑凸
服上方加减治疗4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牛黄乌蛇散治疗银屑痛
马国明(山东省安丘市皮肤病医院)、周宏等医师应用牛黄乌蛇散治疗银屑病1005例。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据美国调查,患病率高达3%~4%,国内调查患病率在2.7%~8.4%,且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自1951年Guhner首次用白血宁治疗银屑病取得明显效果以来,开创了重症银屑病的系统疗法。40余年来,尽管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如20世纪50年代抗肿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70年代的光化学疗法和维甲酸类药物,80年代的环胞菌素A等。现代医学界公认的对银屑病较为有效的药物有两类:一类是抗肿瘤药物,如白血宁、乙双吗啉、甲氨蝶呤等;一类是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应用上述两类药物复发率高,反跳现象严重,毒副作用大。近年国外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尽管对骨髓抑制作用较轻,但复发率亦较高,长期应用有诱发恶性肿瘤之可能。针对上述不足,近年来国内中医界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存在复发率高等不足,更有的医者急功近利,采用外敷有毒药物以求速效,这是不可取的,重症银屑病的治疗仍然是皮肤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 1991年以来,马国明等医师利用民间秘方牛黄乌蛇散进行了临床治疗研究工作。
中医认为银屑病主要是风湿热毒互结而成秽浊之邪客于肌表所致,故以清热解毒、祛风燥湿、养血润燥、辟秽化浊为治则,组成牛黄乌蛇散为基本方。
, 牛黄乌蛇散组成:牛黄30 g,乌梢蛇150 g,白花蛇100 g,秦艽60 g,白鲜皮100 g,土茯苓60 g,山慈姑50 g,地肤子20 g,白扁豆50 g,蚕砂50 g,阿胶50 g等。上为散剂,为1个疗程(30天)量。
方解:牛黄清热解毒、凉肝熄风。乌梢蛇、白花蛇祛风通络,三者共为主药;辅为辜艽、土茯苓、白鲜皮、山慈姑、地肤于、蚕砂、白扁豆以加强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消痕散结、辟秽止痒之功;又以阿胶佐之,以求补血养血、滋阴润燥。
功能:突出了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主攻方向,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只要依照患者证候不同稍加增损,即可收到显著效果。
确诊病例,停用其他一切内外用药,内服牛黄乌蛇散,成人每次8g,日3次,饭后15 min温开水冲服。
临床加减:如血热血燥明显者,加丹参、鸡血藤、生地、当归等。如湿热偏重者,加威灵仙、莪术等D如血瘀症状明显者,加穿山甲、石衣、乌梅等(均为细末掺人)o
病例来源在自然来诊的病人中,排除孕产妇和轻症病员不采用该疗法的病例,正式采用该疗法并建立科研观察病历的有1 210例,其中治疗观察满1个月的1 005例银屑病病历作为率文的分析资料。本组病例绝大部分是用氨肤索、激素、乙双吗啉等药物治疗无效而来门诊的。
1 005例中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68岁,平均33. 96岁;男性591例,女性414例,男女之比为I.4275:1。各年龄组的男女构成无显著差异(X2=2. 9305,P>0. 05),以30岁年龄组为最高峰(占33。43%),与Nall等的报告相似。
病程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45年,平均病期为35年。男女病期分布情况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X2 =3.355,P>0.05)。病期在5年以上的占81. 49%。
辨证以血热见证为主的702例,占69. 85%;血燥见证为主的279例,占27+ 76%;血瘀见证为主的15例,占1.49%;湿热见证为主的9例,占0 -09%。
疗效判断标准(自拟)。临床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70%;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尚有个别新皮疹发生。
每10天观察记录1次,每个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查血尿常规、肝功、测体重及其他相关血液化验各1次。
1 005例患者中治愈21 9例,占21+ 79%;显效714例,占71. 04%;有效66例,占6.75%;总有效率为99- 4%0治愈病例的平均治愈时间为57天。
性别与疗效的关系:男的治愈率为19+ S%,女的为24. 64%,女性病人治愈率稍高,但经统计学处理,男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xz=1. 115 8,P>O- 05)。
观察本组病例观察到的较为常见的副作用有:上腹不适285例,占36%;便稀228例,占22- 69%;腹痛51例,占5%;面部色素沉着56例,占5. 57%。另3例无任何剐作用。有的患者服用牛黄乌蛇散后有便溏或轻微腹痛、腹泻症状,可适当减量,坚持服用。如在服药过程中注意不食用生、冷食品,则可避免上述症状发生。总之,本方病有主攻,药效时间长,性味平和不峻。
治屑丸治疗银屑病
刘和平医师(长沙市防疫站,邮编:410004)采用治屑丸治疗银屑病34例,疗效较好。
治屑丸药物组成:生地15 g,玄参10 g,赤芍10 g,丹皮10 g.土贝母15 g.丹参lo g,莪术10 g,鸡血藤10 g,白花蛇舌草10 g,山豆根10 g,白鲜皮10 g,僵蚕15 go
治屑丸功效: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之功。,
方解:方中赤芍、丹皮、丹参、莪术、鸡血藤、土贝母、僵蚕活血化瘀;生地、玄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白鲜皮清热凉血解毒。
制法:药物经消毒粉碎后,水泛为丸,干燥后瓶装备用。因为本病顽固难愈,病程较长,故用丸剂缓图其功而获良效。
用法用量:每次15 g.每日2次,连服3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选34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2例,女12例;16—31岁8例,31~46岁18例,46~64岁8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16岁,平均39.2岁;进行期19例,静止期15例心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皮肤病学》之诊断标准。
治疗期间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lgG、IgA、IgM含量,用微量全血培养法作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少量不明显斑点状损害(皮损消退面积>90%);有效:皮损大部分或部分消退(皮损消退面积>50%);无效:皮损未控制或继续有新皮损出现。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其中以进行期效果最好。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
治银屑病验方桑根汤
江苏省首批名老中医孙泽民,为江阴市中医院中医皮肤科名家,自拟治疗银屑病验方桑根汤,用于临床,获满意疗效。
桑根汤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桑根汤组成:桑白皮12 g,板蓝根15~2,0g,丹皮6~15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赤芍10~15 g,丹参10~15 g,红花6g,防风6g。
加减:如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如血虚者,加四物汤;如气滞者,加郁金、积壳、香附;如头晕头痛者,加白蒺藜、炒甘菊;如关节酸楚者,加寻骨风、木瓜、牛膝等。
分析:《内经》称“诸痛痒疮,皆属于火”。方中丹皮、丹参凉血清火;桑白皮、板蓝根清肺气而人皮毛,解毒泄热;地肤子、白鲜皮人膝理清湿热毒疮;赤芍、红花活血通络,兼能清热,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熄”;复用防风祛风胜湿,辛窜之性引诸药直达病所。纵观方剂,药昧寻常,但临床确效。
【病案举例】
焦某,男,48岁,患银屑病3月余,遍及周身及发际,痒入夜尤甚,经数处治疗而效不佳,求治于余,嘱用中药试服。
遂以桑根汤加减:桑白皮12 g,地肤子12 g,生地12 g,板蓝根15 g,丹参15 g,黄芪15 g,乌梢蛇15 g,丹皮10 g,白鲜皮10 g,赤芍10 g,白芍10 g.红花6g,防风6g。
二诊:服10剂而瘙痒顿挫,续守前方。
出入40剂后,肤色如常人,迄今已逾15年,该病无复发。白疕汤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顽固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目前治疗本病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杨平医师(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邮编:116013)以经验方白疕汤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一、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大多认为该病与遗传、代谢障碍、感染、内分泌因素、免疫功能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病理改变等有关。杨氏认为该病因风寒外袭,营卫失调;或风热阻于皮肤,郁久化燥,使血热风盛或营血亏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
二、治疗方法
1-血热证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方用白庀汤,药用:乌蛇、蝉蜕、生地、丹皮、白茅根、大青叶、土茯苓、赤芍、白花蛇舌草、丹参、甘草。
2+血燥证
治以滋阴养血润燥,方用白庀汤去丹皮,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加麦冬、当归、白芍、首乌、鸡血藤、生黄芪。正常体加减:若咽痛加山豆根、玄参;若痒甚,夜寐不安加夜交藤、合欢皮。上药各适量,煎取汤液,150 ml每日3次口服,3个月后判定疗效。
【按语】
杨氏以经验方白疤汤辨证治疗该病,方中乌蛇昧甘性平,人肝经,功擅平肝熄风定惊,有镇静止痒之力,又治大风疥癣瘙痒,擅祛风湿,透骨搜风而消斑;蝉蜕祛风通络止痒;生地、丹皮、白茅根、赤芍、土茯苓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生地、赤芍、丹皮、白花蛇舌草可抑制表皮细胞增殖;丹参活血化瘀,改善m液循环,大青叶清热解毒,其内含有效成分青靛玉红,能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殖,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血燥证在白疤汤中加养血滋阴润燥之麦冬、首乌、鸡血藤、白芍。白疕汤从血论治,即调理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营养障碍状况,使皮损处的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叉可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减轻或恢复角化不全现象。杨氏认为白疕汤治疗银屑病近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在治疗中还发现对急性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不能用过多的辛温解表药和活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