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干支甲子
干,为天干;支,为地支。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台名曰甲子,即《素·六微旨大论》说: “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岁立”。
天干,干者斡也,其数十,故又称十天千,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支者枝条也,其数十二,故又称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干纪日,日为阳,阳为天;以支纪月,月为阴,阴为地,故干属天,支属地。十日为一句,即天干之一周;十二月为一年,即地支之一周。然而,天干地支除代表一定次序的数字符号外,他们还标志着四季阴阳转化和万物生长、壮大、衰亡而重新更始的发展过程。根据(史记·律书》、《汉书》等,可作如下解释。
一、十 干
十干也分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十干与五行相配如表1所列,即甲乙属术,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庾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甲: “出甲于甲”。第一个“甲”为荚,嫩芽也;第二个“甲”为甲壳,种皮也。百果草木,皆莩甲开坼。
乙: “奋轧于乙”。奋轧,即抽轧,抽芽而生长,犹如“乙”状,为屈扭上升之象。
丙: “明炳于丙”。炳者,明也,显也。阳气充盛,生长显著。
丁: “大盛于丁”。丁有壮的意思,幼苗不断壮大成长G
戊: “丰楙于戊”。楙即茂,茂盛也,生长茂盛。
己: “理纪于己”。已有已之意,言万物已成熟而有条理也。
庚: “敛更于庚”。庚有更之意,言果实收敛而生命从此更换也。
辛: “悉新于辛”。辛有新之意,言新的生机又开始酝酿。
壬: “怀任于壬”。壬有妊养之意,言新的生命又开始孕育。
癸: “陈揆于癸”。癸有揆度之意,言生命又将开始而宿根待发,可揆度而置。
二、十二支
十二支也有阴阳之分,子、寅、辰、午、申、成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十二支与五行相配,如表l,即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术;巳午属火,巳为阴火,午为阳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西为阴金;亥子属木,亥为阴水,子为阳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成为阳土,丑未为阴土。十二支与四方相配,寅卯辰属东方,巳午未属南方,申酉戌属西方,亥子丑属北方审
寅: “万物始生蟥然也’’。螭者,动也,阳气初发而万物始动也。故正月建之于寅。
卯: “言万物茂也”。卯者,胃也,言万物冒地而出,开始生出。故二月建之于卯。
辰: “万物之娠也”。娠者,动也,伸也,言万物伸舒而出也。故三月建之于辰。
巳: “阳气之已尽”。巳有巳之意,言阳气盛极,万物旺盛而壮。故四月建之于巳。
午: “阴阳交日午”。午者,交也,言阳极阴生而万物成长繁盛至极。故五月建之于午。
未: “万物皆成有滋味也”。未有味之意,言万物成熟有味也。故六月建之于末。
申: “阴用事申贼万物”。申者,申斥也,申贼也,言秋金之气收敛万物。故七月建之于申。
酉: “育万物之老也”。酉者,就也(成就也)、老也,言万物成熟衰老也。放八月建之于酉。
戌: “万物尽灭”。成有灭之意,言阳气微而人地,万物毕成。故九月建之于戌。
亥: “阳气藏于下也”。亥者,废阂也,言阳气潜藏而万物也闭藏也。故十月建之于亥。
子: “万物滋于下”。子有滋(孳)之意,言阳气始生,万物孽生萌芽。故十一月建之于子。
丑: “纽芽于丑”。纽芽为结芽之意,言阳气已尽,阳气已动,万物幼芽即将解结而出。故十二月建之于丑。
以上,寅卯为正、二月属春,木旺于春;巳午为四、五月属夏,火旺于夏;申酉为七、八月属秋,金旺于秋;亥子为十、十一月属冬,水旺于冬。五行之中,以土为尊,四行均不能离土,辰为-月、未为六月、戌为九月、丑为十二月,故土旺于四季而位于四季之末。
三、甲子纪年月日
天干以甲为首,地支以子为首,天干在上,地支在下,故天干和地支配合起来,就叫甲子。正如愫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其配的方法是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依次相配,结果形成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但由于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故在相配中天干须往复六次、地支须往复五次,才能使天干的末干癸与地支的末支亥相会而配成六十对,此即谓甲子一周,或称一个甲子。
干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同时,根据所配干支的属性,可以用来分析这一年、月、日、时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发病关系的大致情况,故可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时的参考。
(一)甲子纪年
甲子纪年就用干支纪年份口甲子纪年的排列次序,如表2例。
表中每一对干支数代表一年,逐年依次就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而后又从甲子开始,周而复始。如一九二四年
….一九八一年则为辛酉,始于甲子,一九二五年则为乙丑,……一九八三年为癸亥,到一九八四年又从甲子开始。
一般年干支可从日历中查知,从上年度干支可推知今年于支,从今年的干支可推知明年干支。如上年度为庚申,则今年为辛酉,明年为壬戌,后年则为癸亥,大后年又从甲子开始。
(二)甲子纪月
甲子纪月就是用于支来纪月份。其方法是用表3所列的干支次序进行推算。一年有十二个月,以地支相酉己。十一月开始为子,依次相配,则十二月为丑,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以上推算是州定不变的。而天干与月份虽也是依次相配,但因天干数为十,而月数为十二,故二者相配并非固定不变。然而,它们相配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前人经验和我们自己的探求,提出下面两种甲子纪月的计算方法:
1.口诀推算法
口决推算法是用下面五句口诀,再对照表3来推算当年月份的干支: “甲己起甲子,乙庚起丙子,丙辛起戊子,丁壬起庚子,戊癸起壬子”。这五句口诀中,前两个字为天干,是指年千;后两个字为干支相合,是指当年起头的月干支。
例如, “甲己起甲子”,即每逢甲年或己年,当年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一卜一月)的干支为甲子; “乙庚起丙子”,即逢乙年或庚年,当年第一十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为丙子母其它三句口诀也以此类推。
举例来说,一九二四年为甲子年,按“甲己起甲子”,则这一年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为甲子,依次摊知第二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二月)为乙丑,第三个月(即当年正月)为丙寅,……,第十二个月(即当年的十月)为乙亥。一九二五年为乙丑年,按“乙庚起丙子”,则这一年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为丙子,第二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二月)为丁丑,第三个月(即当年正月)为戊寅,……,第十二个月(即当年的十月)为丁亥。一九二六年为丙寅年,按“丙辛起戊子”,则这一一年的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为戊子,第二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二月)为己丑,笫三个月(即当年正月)为庚寅,……,第十二个月(a{J当年的十月)为己亥。一九二七年为丁卯年,按“丁壬起庚子”,则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应紧接上年的己亥之后为庚子,第二个月(剧前一年的十二月)为辛丑;第j个月(即当年正爿)为壬寅,……,第十二个月(当年的十月)为辛亥。一九二八年为戊辰年,按“戊癸起壬子”,则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应紧接上一年的辛亥之后为壬于,第二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二月)为癸丑,第三个月(即当年正月)为甲寅,……,第十二个月(即当年的十月)为癸亥。到一九二九年为己巳年,则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又从甲子开始。
又如一九八一年为辛酉年,则第一个月起于戊子,第二个月为乙丑,……,第十二个月为己亥。一九八二年为壬戌年,则第一个月起于庚子,第二个月为辛丑,……,第十二个月为辛亥。一九八三年为癸亥年,则第一个月起于壬子,第二个月为癸丑,……,第十二个周为癸亥。所以说: “甲己起甲子”,即逢甲年或己年,其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n)的干支应起于甲子。余类推凸
2.公式计算法
另外,还可以利用如下公式及其常数表来进行计算。
相隔数=常数一年(日)干支序数
公式及常数表应用说明:
(1)上面公式及表4既可应用于以年干支计算月干支,又可应用于以甘干支计算时干支。
(2)公式中的年(日)千支序数,指当年的年干支或当日的日干支在表3中所标出的排列序数,如甲子为‘I,乙丑为2,丙子为13,戊子为25,癸亥为60等。
3)表4的年次(或日次)1、2、3、4、5,是当年(或当日)的干支序数每满六年(或六日)应减去5所余之数,也即表3中括弧内所标出的号数。
(4)关于常数:年次(或日次)数不同,则公式中所用的常数也不同,可按年(或日)次从表4中查得相应的常数值。常数的得来,因推演较为繁杂,这里不拟冗述。
(5)相隔数是用以上公式计算所得数,应用此数是按表3中所标序数,从当年的年干支(或从当日的日干支)序数开始向前或向后数够此数(即相隔数),州所标出的千支即为当年第一个月(或当日的第一个时辰)的干.支。应注意,当相隔数为正数则向前数,为负数则向后倒数。
举例来说,癸亥年,从表3查知年于支序数为60,则年次为:60 -5 x 11=5(即括弧内所标之号数),再从表4中查得5之相应常数为49,代人公式得相隔数= 49 - 60=-11。因得数为负数,故应从表3中癸亥开始向后倒数II个数时,正好是壬子。所以,癸亥年第一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一月)的干支为壬子。然后依次推知:第二个月(即前一年的十二月)为癸丑,第i个月(即当年正月)为甲寅,……,第十二个月(即当年的十月)为癸亥。
又如辛亥年,其千支序数为48,年次为3,常数为25,则得相隔数= 25 - 48=-23,故从辛亥向后倒数23个数,正好是戊子。所以,辛亥年的第—个月(即前—年的十_月)干支起于戊子。
其它年份,可依照此法类推。
(三)甲子纪日
甲子纪日是指以干支来纪日,即口干支。其方法是不分大月、小月或有无闰月,均以表2中所列次序,依次摊数,周而复始,日日相接,月月相接,年年相接。
例如一九八。年,阴历十二月(大)三十日的干支为癸丑,则一九八一年正月(小)初一为甲寅,初二为乙卯,初三为丙辰,……,二十九日为壬午,二月(大)初一即为癸未,十一日为癸巳,二十一日为癸卯,三十日为壬子,……,十二月(大)三十日为丁未;则一九八二年正月(大)初一为戊申,……,四月(小)二十九日为乙巳,闰四月(小)初一为丙午,二十九日为甲戌,五月(大)初一为乙亥。
虽然日于支在排列次序上有以上规律性,但由于有大月、小月、闰月之不同,使年月的日数参差不齐,而且下年度何月为大、何月为小、有无闰月?均不知道,这样就难以有现成的简单口诀或计算公式来确定日干支。为此,要知某年某月的某日于支,就必须先婴知道这一年止月初一日干支和这一年的_人、小、闰月之所在。当然,也有人提出按阳历推算日干支的计算方法,因为阳历大、小、平月不变,四年一闰,比较有规律。可是,即是用这种推算方法,也还是先要知道元旦的日干支,也就是说手头要有日历或万年历,然后从中查出元旦日干支,再逐月逐日推算出其他日干支。 为了推算日干支,我们将一一九八一年至二0二0年共四十年的阴历,每年大、小、闰月和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列于表5,供推算日干支时参考。
使用发5即可推箅日干支。:例如:竖知道一九八一年三月五日的干支,可先由表5查知当年正月初一千支为壬申,正月是大月,二月是小月,而阴历大月为三十天,小月为二十九天,故从正月初一日至三月五日共相隔六十三天,再查表3,由壬申以后数够六十三个干支数,就可知乙亥为三月五日这一天的干支。
又欲知一九八叫年十一月五日的干支,先由表5查得这—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丙寅,这一年正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大、五月小、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小、九月小、十月大、闰十月小,故知从正月初一日至十一月五日共相隔三百二十八天,再查表3,从丙寅后开始数够三百二十八个干支数,可知}}J午为当年十一月五日的干支。
其他日干支也同样可求得。
(四)甲子纪时
甲子纪时就是用-支来纪每口的时辰,其推算方法与上面所述的甲子纪月法基本相同。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日也有十二个时辰;一一年的月干支起于前一年的十一月,而一一日的时干支起于前一日的夜半子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即子时(夜半十一时至凌晨_‘时)、丑时(凌晨一时至三时)、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午时(上午十一时至下午~时)、未时(下午一时至三时)、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戌时(下午七时至夜九时)、亥时(夜九时至夜半十一时)。以癸亥日为例,可按以上口诀法推算,也可用公式计算法推算出这一天各个时辰的干支。
(1)口诀推算法:如癸亥日的时辰,按“戊癸起壬子”,则第一个时辰子时(昨日夜半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为乇子,从而推知第二十时辰丑时(凌晨一时至三时)为癸丑,第三个时辰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为甲寅,第四个时辰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为乙卯,……,第十二个时辰亥时夜九时至夜半十一时)为骸。
(2)公式推算法:如癸亥日的时辰干支,先查表3,知日干支癸亥的序数为60,而日次为5,再查表4得5的相应常数为49,时辰丑时(凌晨一时至三时)为癸丑,第三个时辰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为甲寅,……,第十二个时辰亥时(夜九时至夜半十一时)为癸亥。
其他日的时辰干支,均可按以上口诀法或公式法进行推算。
从上面可以看出,以年推算月干支或以日推算时干支的时候,可用口诀推算,也可用我们试演的简便公式进行计算。由于月有大小和每年有无闰月的不同,使得“月于支来推算日干支尚无成熟的口诀和公式可用,然而日干支是不分大小月和有无闰月,均可按表3所列的干支序数依次排列,只要知道当年正月初一日干支,则这一年的任何一天的日干支皆可推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