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痛证研究
第一节 平衡针灸在痛证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痛证是临床疾病中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笔者自1994年1 1月参加平衡针灸培训班学习后,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各种痛证患者1 1 6例,治愈率91, 4%,其中一针治愈率64. 6%,有效率100%。被广大患者称之为治疗痛证的“神针”。现简要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16例痛证患者中,头痛39例(其中血管性头痛14例,伤风头痛25例),咽喉痛32例(其中急性咽喉毙30例,慢性咽喉毙2例),胃脘痛23例(其中急性胃炎18侧,慢性胃炎4例,胃溃痔1例).腰背痛22例,急性腰服扭伤20例,慢性腰肌劳损2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25岁。
1.2 治疗方法:全部采用平衡针法,手法为泻法,对上述四种痛证分别取与痛证相对应的头痛穴、咽痛穴、胃痛穴、腰痛穴、腹痛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清失。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援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改善。
2.3 典型病例:
2.3.1 偏头痛:冯某.女,38岁.1 695年5月1 6日就诊。患者自诉偏头痛3年,每月发作1~2次,以左侧太阳穴为剧,呈阵发性跳痛,曾服镇脑宁等药物,疗效不佳。查件:痛苦面容,左手抱头,神志清楚。脉沉弦,苔薄白。T36.5 C.BP16/lOkPa.心肺正常。诊断为偏头痛。
治疗方法:
取穴:头痛穴,相当于传统腧穴的太冲穴与行间穴中间。
针刺方法.令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健侧脚背,局部常规清毒,选用28号3寸毫针,向脚背部平刺2寸左右,局部即出现酸麻胀感,并向趾端放射,患者头部疼痛顿时清失,起针。半小时后疼痛还有发作,但是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次日再针1次,头痛缓解。3次治愈,为巩固疗效继续针灸2次。随访半年未复发。
2.3.2 急性胃毙;包某,男.22岁,主诉上腰部疼痛2小时。查体:痛苦固容,手按上腹部。心肺正常。脉弦,苔薄白。诊断为急性胃毙。
治疗方法:
取穴:胃痛穴,腹痛穴。
针剌方法。局部消毒,胃痛穴用l寸毫针直刺0.3寸左右,腹痛穴用3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患者出现胀痛感觉,上腹部疼痛清失,起针。一针治愈,随访2天无复发。
2.3.3 急性咽喉炎:一E某.男.1 9岁。诉因过多食用柑桔,夜间咽部疼痛难忍就诊。
查体:T36.5 C,一般情况好。咽部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脉弦滑,舌红苔黄。诊断为急性咽喉炎。
治疗方法;
取穴:咽痛亢,相当于传统腧穴的合答穴。
针刺方法;左手局部消毒,选用28号3寸毫针直剌2寸左右,局部即出现麻胀感觉,并向腕部放射,患者顿感咽部轻松,舒适,起针,一针治愈。随访两天,咽部无不适。
2.3.4 急性腰扭伤:刘某,男,20岁,驻闽某部山东籍战士。诉搬机械时腰部不慎扭伤,疼痛,活动受限4小时。查体:心肺正常,腰前后伸屈不利,双侧腰肌紧张,压痛.X片示骨质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腰扭伤。
治疗方法:
取穴:腰痛穴,相当于传统腧穴的神庭穴与印堂穴连线的中点。
针刺方法:采取坐位,局部消毒,用2寸毫针向下平刺1寸左右,提插捻转,局部即出现酸胀感觉,留针让患者活动腰部,当即疼痛减轻,起针。患者腰部活动如常,疼痛清失。一针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3.讨论
笔者认为,平衡针法擅长于痛证的治疗,其独特之处就是立竿见影,针到痛援,对一些急性病表现出来的痛证,如伤风头痛、急性胃痛、急性腰肌扭伤等,见效快,治愈率高,甚至一针治愈,对一些慢性病表现出未的痛证,如慢性咽毙、清化性溃疡、腰肌功须、骨质增生等,可适当增加疗程同样能缓解症状,控制疼痛,直至治愈。对一些危重病人表现出来的痛证,如高血压头痛、急腹症等,虽然平衡针法能援解症状,减轻疼痛,但仍需要综合治疗。临床中还对晚期肿瘤疼痛,手术后疼痛等进行治疗,均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可见平衡针法在痛证领域中有着广泛的镇痛治疗作用,是治疗痛证的最佳选择。
第二节 平衡针灸治疗痛证3 8例临床研究
临床治疗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神经性头痛病人共38例,治愈率达87. 72%。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肩局炎1 8例,坐骨神经痛1 0例,急性腰扭伤6例,神经性头痛4例。
1.2 治疗方法:肩局炎取肩痛穴。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坐骨神经痛取臀痛穴。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还要配合腰痛穴、膝痛穴。急性腰扭伤取腰痛穴,个别病人加臀痛穴。神经性头痛,取头痛穴,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偏头痛交叉取穴。
2.典型病例
例1,王某,男.21岁,主诉:左肩疼痛1局,追问病史.因受寒而发。检查:左臂上举900,后旋250.肩关节压痛。临床诊断:肩关节局围炎。取肩痛穴,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待患者感到针感传导到足部时,令病人活动患肢,即感疼痛减轻。留针20分钟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为临床治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2:李某.男.1 9岁,步兵战士。主诉:头痛1年余,以头两侧为重,中医辨证眉肝阳上亢型。以前曾针灸风池穴、百会穴、悬钟、侠溪、行间等穴,无明显好转。现针灸共痛穴,配合指点醒脑穴、痤疮穴、疲劳穴,经1次治疗头痛减轻.7次治疗后基本痤愈,经1 3次治疗.随访半年未复发。
第三节 肾病穴治疗头痛75例疗效观察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是指头部上半部自眼眶以上至枕下区之间的疼痛。现就临床常见的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以针刺肾病亢为主,治疗75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5例中,男28例(占37. 33%).女47例(占62- 67%)1年龄29岁以下24例(占32%),30~39岁37例(占49- 33%),40~49岁1 1例(占14. 6%),50岁以上3例(占4%)。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2岁,发病时间最短3天,发病时间最长21年。
1.2 诊断要点,参照《实用内料学》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 2.I 偏头痛;头痛呈发作性,表现为一例,双侧或全头部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可长达数日。多由劳累、情绪因素和月经来潮等诱发。女性多见,常于青春期发病。约60%~80%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玲汗、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件征。发作间歇期病人一切正常。发作前有无视觉改变,感觉异常甚至轻度偏瘫的先兆症状。头痛的发作与血小板聚集.5-羟包脓的异常代谢有关。
1.2.2 丛集性头痛。严格单侧的剧烈头痛,疼痛部位局限于医眶或前额,多在夜间发病,患者往往因半夜头痛发作面醒来,持续20-60分钟,一天内可发作1至数次,连续效局或数月后停止。间歇效周至数年后又以原有形式复发。90%患者为男性,多在30岁前发病,头痛突发突止,发作时间较恒定。头痛时间侧鼻、眼充血、分泌增多,皮肤潮红。发作期血中组织胺含量增多。脑阻抗血流图呈高血容量型。
1.2.3 紧张性头痛;慢性发病,主要由精神紧张引起,少数可因眼部、鼻窦和颈肌病变以及颈椎增生等引起。头痛弥漫性,呈现前头部、颈扰部头顶部等处的胀痛、紧缩痛,少数可放射至患侧肩背部。病损多为双侧性。头痛可日夜连续存在,无明显中间缓解期,常伴有很多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检查除肌内有压痛外,概无其它阳性体征。
1.3 治疗方法:取穴:偏头穴取肾病穴,丛集性头痛取肾病穴、头痛穴,紧张性头痛取肾病穴、二间穴。以上各穴均交替取穴。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头痛降为零度。脑血流图检查正常,生活自理。显效:头痛明显减轻,伴随诸症亦减。好转,头痛减轻,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时间缩短。无效:经治疗头痛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68例,占90. 67%。显效5例,占6. 67%。好转2例,占2.66%。
2.3典型病例:
2.3.1 血管性头痛:徐某,女.29岁,于1994年1 1月7日就诊,主诉左侧偏头痛2年余,加重1周,呈阵发性疼痛加剧,病人自诉,多发生于情绪波动、过度疲劳时,每次发作都服止痛片,都稍有缓解,过后又继续头痛难忍,经神经内科会诊为血管性头痛。脑血流图检查亦有血管痉挛,来诊后采用平衡针法针刺治疗,取肾病穴捻针并有强烈的针感持续1分钟,病人自觉头额及全身微微汗出,头部发热、痛止,出针,经针刺1 0次,隔日1次,头痛消失,临床治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2.3.2 血管性头痛:李某,女.38岁,于1995年2H7日,前来我院就渗。主诉:头痛近1 0年,询问病史,其母亲有高血压、偏头痛病史,并伴有头晕、头张、呈搏动性痛或胀痛、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经CT、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脑血流图提示血管性头痛,以平衡针法取肾病穴.以调肝脾肾三经,再配以二间穴,用泻法以泻阳明之穴头痛穴,平补平泻法,以通其窍。经连续治疗近两个月,隔日1次,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一年后跟踪随访,未再复发。
3.机理探讨
本病重点采用了神经交叉和神经反馈信息原理,改善心脏功能、舒张血管、调整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液代谢,以及通过d和β受体,调节其镇痛作用及脑内5-HT的代谢。
4.调护与预防
4.1 词护:头痛急性发作期.应当休息,不宜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品,以防生热助火,有碍治疗,同时限制烟酒摄人。防其影响颅内血管的舒缩功能而加重病情。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安定情绪。
4.2 预防:饮食宜清淡、低脂、富含维生索。忌辛辣厚腻之品。注意精神词摄,保持乐观情绪,切忌过于忧愁思想、喜怒无常。注意劳逸结合,动静适度,慎起居,防外感,节房事,保持充沛精力。顺应四时,提高机体抵抗力。者自1 995年以来,运用平衡针针法,以针刺头痛奇穴为主,先后治疗慢性头痛38例,临床治愈率84. 2%,有效率100%。现报告如下:
l_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8例中,男性6例,占15. 8%.女性32例,占84. 2%。年龄在20~29岁12例,占31.6%,30~39岁22例,占57.9%.40~49岁4例,占10.5%。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属血管性神经性头痛32例,诊断为偏头痛的6例。本组病例均经医院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头痛穴,此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中。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捎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平刺2寸以上。针刺手法:泻法,不留针。针刺参数:隔日一次.1 0次为一疗程。
1.3疗效分析:
1.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头痛降为零度,脑血流图检查正常,生活自理。显效;症状基本捎失,发作频率减轻。进步:临床症状改善,在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三项中有一项好转。无效:经治疗一个疗程无变化。
1.3.2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32例,占84,2%.显效6例,占15.8%,总有效率为100%。
2.典型病例
例1;刘某,女.36岁.1 995年9月29日就诊。自诉23岁时因谈恋爱失败而致头痛,至今13年。服用中西成药效果不明显。发作时两颞及头顶部多有走窜痛,每因气恼加重或诱发,伴心烦失眠,月经不调,脉弦、苔白,经脑电图多次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泊以平衡针法,取穴头痛穴,手法为泻法。针感出现后头痛即缓解,针和6次后头痛消失。脑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2;孟某,女.42岁,1996年7月7日就诊。自诉从30岁起每因劳累西致头痛,至今12年。发作时两颞有空痛感,时左时右,影响生活工作。伴头晕、乏力、脉细弦、舌胖苔白。经CT、脑血流图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偏头痛。治以平衡针法,取亢头痛穴.手法为平补平泻法。针感出现后请症皆除,针2次即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体套
笔者认为慢性头痛与肝经有关,多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经络瘀滞所致。久泊不愈多涉及血珞,影响头部的正常气血运行。本病以疲劳、月经、情绪障碍为诱发因素。《医学人门》指出了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分.诸代叶天士说;“暴痛在经,久痛在络”。慢性头痛病因多见内伤、病位多在络脉。
本组38例慢性头痛病因统计:七情内伤32例,过度疲劳4例,月经期2例。其中20例经脑血流图检查,治疗后有80%的病人出现血管弹性功能改善。因此证明针刺此穴有明显调节神经血管舒缩功能和局部的血液循环的作用。
此穴属肝经,针刺后达到疏肝理气,滋养肝肾,通经活络之功,使其病机逆转。又因为针刺此穴循“从阴引阳开,所以达到阴阳平衡,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第五节 降压穴治疗头痛30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头痛,男18例,女1 2例1年龄般大58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30天,最短7天。
1.Z 治疗取穴和方法:取穴,主穴,降压穴;配穴:精裂穴、头痛穴。辅助治疗:按摩.三棱针点刺敢血。
1.3 方法:采用1.5~2寸毫针,常规捎毒,局部麻酸胀的针感,变又取穴。
2.疗艘分析
2.1 治疗效果:泊疗头痛30例,痊愈20例,占66. 7%.好转10例,占33.3%。总有效率1oo%。
2.2 病案举例:
刘某,男,32岁.1 993年7月9日就诊。主诉:头痛3天,自感头痛难忍不能坚持工作,遂来我科诊泊。头痛,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耳鸣,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泊法:养阴补肾。取降压穴,配头痛穴,针刺手法为补法,留针20分钟,辅助泊疗按摩15分钟,治疗10次痊愈。
接:肾主藏情生髓,脑为髓海。肾虚精髓不足,不能上营于脑,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脑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酸软。肾虚则精关不固而遗精,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均是肾阴不足之症。降压穴为足少阴经之井穴,贯脊督脉,肝肾同源,相互资生。针刺降压穴具有滋肾阴之功,配太冲穴能增强其疗效。按摩能调整气机升降出人,能协调阴阳平衡作用,方可收到较好效果。
富某,男.28岁.1991年3月6日就诊。主诉:头痛20天加重2天。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而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泊法:平肝潜阳。取降压穴配丰隆穴,针刺手法为泻法,留针15分钟,经治疗20次痊愈。
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肝火偏亢,扰乱头神,则心烦易怒,睡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为肝火偏旺之症。降压亢属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贯脊督脉,肝肾同源,肝脉上络交巅,相互赍生,具有滋肾平肝潜阳,引火下行之功。配丰隆穴,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
3.体会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叉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凡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郁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
第六节 平衡针灸治疗头痛34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者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 6年。
1.2 治疗方法:
1.2.1 平衡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
(1)取头痛穴;垂足,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2)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偏头痛交叉取穴。
(3)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取28号毫针呈15°角向足跟处斜刺2寸左右,泻法,强刺激,留针40分钟。
(4)针感:局部酸、麻、胀。大多数向趾端故射,个别向胸腹放射。
(5)针刺参数:每2日1次.10次为1疗程。
(6)辅助治疗:穴位注射,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取患侧风池穴,以2ml注射器.7号注射针头,进行局部常规消毒,进针方向同体针疗法。待出现酸、麻、胀感、退针少许,推注药液。每Z 日1次.1 0次为l疗程。
1.2.2 体针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取主穴合谷、太阳、风池、百会,配率谷、角孙、丝竹空、上星、印堂等穴。操怍方法:常规捎毒,患侧进针到一定深度,捻转至出现酸、麻、胀.并留针40分钟。1 0分钟捻转1次,每日针1次,15次为1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捎失,头痛降为零度。显效:症状基本捎失,头痛发作频率、程度均减轻。无效:经泊疗1个疗程,病情未见减轻。
2.2 治疗结果:
2. 2.1 治疗组:临床治愈29例,占85. 3%,显效4例,占11. 8%,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
2.2.2 对照组;本组26例中,临床治愈1 6例,占6 1.5%,显效6例,占23.1%,无效4例,占15. 4%;总有效率为84.6%。
2.3 典型病例。
例1;王某,女,29岁,于1 995年4月初诊。主诉:右侧偏头痛时作时止已2年,痛前先感右眼发胀,视物闪光,旋即右太阳穴骤起掣动,继之头痛暴作,如锥刺感。痛时连及眼目,甚至波及整个头部。短则数分钟痛止,长则数小时持续不解。每遇风寒而诱发或如剧。平素无恶心、呕吐,鼻出血,无高血压及外伤病史。查脑电图.脑血流图未见异常。舌淡、苔白、脉弦。患者病后2年内四处求医,曾服用中、西药物,皆未治愈,经人介绍来我部治疗;测血压16/llkPa.诊为神经性偏头痛,属中医的风寒阻络型,给予针剌头痛穴,隔日1次,留针40分钟。出针后患侧风池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2毫升,隔日l次,共治疗7次,获临床治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2 7李某,女.36岁,于1994年11月初诊。主诉;左偏头痛1 3年。患者于1981年9月,因产后感受寒凉,以致头痛发作,且反复发作,曾服用头痛粉、止痛片、谷维素、天麻丸等药物,均效果不显。近几个月来头痛加剧,每次发作,均感左侧深部钻痛,甚至以头撞墙,以解痛苦。同时伴有恶心、眼冒金花、而色苍白、出汗等。经查脑电图正常。血压15. 6/10. 4kPa.舌质红,苔白,脉弦滑。诊为“神经性头痛".属中医风痰上扰少阳型,出针后患侧风池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2ml.每日1次,共治疗3个疗程,获临床治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3.体奢
本篇以平衡针为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穴注,治疗各种头痛。是以丹参能活血化瘀。临证用丹参,乃由于丹参有行气化瘀之功效,从而达到止痛之用。笔者用丹参加强效果源于清朝陈念祖的《时方歇括》卷下(九十二).书中记载“丹参饮,治心痛、胃痛、诸痛多效,妇人更效。”本证属中医外感头痛范畴,中医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故用丹参辅佐,其效佳。
第七节 坐骨神经痛1 58例瞄床疗效分析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可因多种原因引起,中医称“腰腿痛”,属“痹症’’的范畴。笔者从1985年开始运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1 58例,现介绍加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 58例患者临床确诊为坐骨神经痛,其中男性1 08例,女性5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为25岁。病程最长1 7年,最短1周。1 58例中均有一侧下胜抬高受限,足背屈牵拉感及沿坐骨神经通路压痛点明显,绝大多数患侧及足背外侧痛觉减退。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 3例,继发性为35例。
1.2 治疗方法:取穴:分二组:①肩背穴、指麻穴为主,配耳聋穴、服痛穴、精裂穴等穴。@以指麻穴为主,配腰部两夹脊穴,腹痛穴、精裂穴等。
肩背穴采用4寸毫针,以针刺坐骨神经干时出现触电式针感,并向下胜放射为佳,第一组穴主泊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第二组穴主治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为加强刺激量及提高疗效,临床使用上海医疗器械八厂生产的G6805型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输出电量以穴位局部可见肌肉轻微抽动及患者感到舒适能耐受为限。频率为80~90次/分,每日施针1次,10~12次为1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体征为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转阴性,天气变化稍有反应,不影响工作。好转:症状部分消失,劳累及天气变化时有明显反应,能做轻工作。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显著改变。
2.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42例,占89.9蛎;显效1 6例,占10.1%。
2.3 典型病例:
李某,男.53岁.1 989年5月1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右下肢疼痛5年,经神经内科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平时活动受限,但不影响骑自行车,近两周来劳累后症状加重,疼痛如针刺样向右下胜放射至胭窝处。采用推拿、针灸、理疗、服中西药等泊疗,均未根治。
查体。右下肢直腿抬高450,伴牵拉感,由于下胜牵拉而弯腰受限,坐骨切迹压痛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膝,跟穗反射存在,血沉、抗“O”正常,腰椎3~5正侧位X线片正常。确诊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给予车疗法治疗5次,自感症状大减,经8次治疗症状、体征消失.1年后随访未复发。
3.体会
坐骨神经痛在中医属“痹证”的范畴,多数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或腰部外伤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所致,即为“不通则痛”。
本疗法不仅能治疗坐骨神经痛,而且又能治疗下胜麻木及股外侧皮神经炎,在治疗时要求针感传到大腿外侧及足底部。
肩背穴的定位就是坐骨神经,针刺后激发了它的行气血的功能。
取穴的准确与针感的传导方向和治疗的结果成正比。肩背穴虽用针较长,但臀部和下肢没有脏器,因而无危险。
第八节 肩背穴治疗坐骨神经痛78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50侧,女28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6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年。
1.2 治疗方法:取肩背穴,位于环跳穴内1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罐方法;用28号4寸毫针,常规消毒后,用触针法徐进,深刺提插.针尖稍向足尖方向,重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足跟或趾部,用95“酒精所浸棉球放于针柄上,点火,叩罐,留针罐1 5分钟。隔日1次.7次为l疗程。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下胜伸屈活动自如,无阳性体征;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特殊体位稍有不适,活动自如,加压试验可有阳性体征{好转:疼痛等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者加重。
2.2 治疗效果:临床治愈62例,占79. 48%.改善1 6例,占20. 52%。
第九节 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坐
骨神经痛33例分析
1.临床资料
1.1 肩痛患者:男性9例,占4S%.女性1 l例,占55%。年龄28~35岁8例,占40%.50 - 70岁1 2例,占60蛎。发病时间为2~6个月。其中单纯性肩周炎6例,颈椎病引起的肩痛者1 4例。
1.2 坐骨神经痛患者:男性8例,占61.5%,女性5例,占38. 5%。年龄最小30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3岁。发病时间为2天至6个月。其中腰椎间盘弓I起者3例,其它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者7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3例;
2.取穴与手法
Z.1 肩痛患者:主亢肩痛穴,针刺手法用3寸毫针,行直刺法。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2.2 坐骨神经痛患者,主穴臀痛穴,交叉取穴,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加伴腰痛者,配腰痛穴,伴膝痛者,配膝痛穴。
3.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临床泊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并能参加工作、学习和劳动。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功能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疼痛来减轻或似有减轻,功能未改善。
3.2 治疗效果;
3.2.1 肩痛患者:临床治愈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3.2.2 坐骨神经痛患者:临床治愈4例,好转6例,无效3例。
3.3 典型病例:
例1:马某,男.32岁,主诉:右肩疼痛2个月,因开车在外露宿,受寒所致,上臂活动受限。检查上举50。,外展450.胧二头肌短头肌腱压痛。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针刺左下肢肩痛穴,患者自诉针感向下传导,令病人活动患肢,立感疼痛减轻,同时推拿肩关节较组织,再点按痛点时,患者自诉针感强烈。留针20分钟,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正常.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例2:文某,女.45岁,主诉左臀部及腹股沟处疼痛2天i行走困难,夜间疼痛不能人睡。检查第4、5腰椎及臀点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摄片检查,I。4、5椎体边缘唇样增生,并有隐裂。临床诊断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采用28号1.5、3寸毫针各l根,针刺患者腰痛穴及右侧臀痛穴,针感向右上胜传导。同时推拿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连续治疗3次,疼痛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4.讨论
北屯阿勒泰地区位于祖国的西北边疆,气候条件特殊.属于高寒地区,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最低温度是零下四十度,气温极不稳定,乍寒乍暖,受西竹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常有7至8级西北风,气候干燥。大多数病人痛有定处,肢体重着,且疼痛部位怕凉,畏寒胜冷,得热则舒为其特点。从统计资料看,患病者不仅局限于老年人,30岁左右的年青人亦占一定的比例。病因多是关节过度疲劳、损伤,局部抵抗力下降(机悼内环境失调).易感受风寒湿邪(外环境的侵扰)。根据祖国医学的观点,筋脉、肌肉、关节等受“风、寒、湿”邪侵袭,褙留于筋骨之间,闭塞经珞,造成气血不通,属“痹症”的范畴,这是本地区各类关节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平衡针灸不失为经得起不同地区反复检验的有效疗法。它适用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地区,而且选穴少、见效快,受到患者的欢迎。平衡针疗法治疗疾病,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宏观全局,如果人体一侧有病变,导致整体失去平衡,此针法是一个自身调节控制系统,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上病下泊,下病上泊,使机体恢复平衡,临床症状也就缓解和消失了。
病因与疗效的关系;单纯性肩周炎及受凉而引起的肩痛者效果较好,颈椎病引起的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者次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或受寒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较好,腰椎病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次之。在治愈的肩痛患者中,单纯性肩周炎占多数。
第十节 腹痛穴、舅痛穴治疗腹痛1 78例
腰痛常见于内、外科多种疾病,是临床急诊病^常见的一个主要症状。具有病因多,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等特点。临诊时应按常规辨证论治,但在痛甚标急的情况下,先治标止痛,以防剧痛而发生休克等严重情况。作者在临床中,采用按压腰痛穴,胸痛穴,待腰痛缓懈,再辨证配穴,从本论治。几年来,共观察急腹痛病入 178例,治愈率73.5%,有效率99%。
1.临床贵料
1.1 一般资料z本组1 78例中,男性58例,女性1 20例;最小者6岁,最大者67岁;病程1小时以内52例,1~5小时44例.5~10小时23例.10~24小时31例.24小时以上28例。
急性肠胃炎53例,急性菌痛9例,胆道蛔虫、胆绞痛31例,胃肠神经官能症48例,急性肠梗阻22例,过敏性痛15例。
主要临束表现:腹痛急暴,拒按,腹满恶心,走窜不定,或得温痛减,大便秘结,舌淡苔黄或白,脉紧或沉蛔。
主穴:腹痛穴、胸痛穴。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双膝曲屈约60~700.医者先将拇指置于腹痛穴按压,其余四肢紧贴在小腹后面,以拇指按压腹痛穴、胸痛穴,双穴交替进行,然后再按压腹痛穴,每穴揉按3~5分钟,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配穴视病情不同.适当选用咽痛穴。
2.疗效分析
2,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3个月内无发作;显效;治疗1 0 ~15分钟内疼痛消失,有效:治疗10~15分钟内疼痛减轻,痛势减缓。无救:治疗1 5分钟疼痛不减,甚更加剧。
2.3 典型病例:
杨某,男.4 1岁,工人。主诉:左下腹绞痛半天,加重I小时。现症:腹痛剧烈、呻吟不止,气急呕吐,左下腹胀痛拒按,泻粘液便2天。查体:患者呈痛苦面容,脸色青灰,血压12, 0/6. 67kPa (90/50mmHg).舌质红,舌边有痰斑,苔薄黄,脉沉紧,心肺(一).左下腹触痛明显,时有反跳痛。化验:大便肢细胞(++).红细胞(+)。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痢疾。遂以大拇指先后按压双侧腹痛穴、胸痛穴,手法由轻而重,按压6分钟,患者腹痛情失,呕吐停止,诸症缓解,少顷而愈。
3.体会
3.1 按压胸痛穴、腰痛穴治疗急腰痛,属于非药物疗法。它是针对人体经络系统对物理性刺激的反应.既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又不影响进一步的诊治。特别是在农村、旅途等情况紧急,缺乏良好的教治条件时,尤为适宜。本组病例治愈率达73- 6%,有效率达97,8%。充分证明,本法从腹痛人平,辨证配穴不仅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而且能治愈多种疾病,确为临床治疗急症腹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3.2 本组病例以肠胃道疾病居多,其病变多与胃肠机能失调有关。胃肠者腑也,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运化受阻,不通而致腹痛。本法取胃经下台穴足三里按压能调和胃肠,巯通腑气,畅达气机,健运脾阳,强壮全身,和内调外,宣上导下,无所不痛,有镇静止痛,理气和胃之功。在体克急救时,还可使血压迅通上升。二穴相伍,升清降浊,扶正祛邪,舒筋活络,以通除痛。再加配穴,标本兼治,阴阳气血调和,肠胃转化理畅,腰痛即解。
3.3 从实践及疗效结果分析,穴位按压有明显滴炎、灭菌、解毒、抗过敏、解痉止痛、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体等周部和整体性均衡作用。从疗效来看,治疗急症腹痛,以功能性、过敏性者为最好。
3.4 临床观察到,急症腹痛是临床症状之一,既不是病因,也不是痢本。只是在痛急的情况先治标止痛,等痛缓解,乃从本论治。这就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4所以在按压腹痛穴.胸痛穴为主.治疗急症腹症时,应随时观察病情进经,一且病况加重,则应中西医配合处理,切不可面执一法,延误痛情。此外,在遇有严重结石、穿孔或痛症等所致急症腹痛,按压只能作为临时止痛的权宜之计,也需萼配合其它疗法治疗。
3.5 本法治疗不需要任何仪器,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无创伤性,有独特之处,患者乐意接受,对应急之变有一定实用价值,实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解急之法.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第十一节 针刺颈痛穴治疗肾绞痛
颈痛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清三焦,散郁热、降火邪之功。我们应用针刺颈痛穴治疗肾绞痛有良救,具体报告如下:
1.治疗璐尿系结石所致肾绞痛
1,1 临床资料:1986年9月至1 992年底我们曾应用针刺颈痛穴治疗24例因泌尿系结石而致肾绞痛患者,其中男20例.女4例,最小年龄1 9岁,最高年龄61岁。全部病人都有典型的泌尿系结石而致肾绞痛的病史和体征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①有肉医血尿或镜下血尿。②B超或腹部X线平片检查有结石影像,或B超检查有肾盂积水。
1.2 治疗方法:颈痛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凹陷中液门穴后1寸。用1寸半毫针,针尖指向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方向,斜刺1~1,5寸左右,得气后用指甲刮针2~3分钟后拔针。右则肾绞痛针刺右侧颈痛穴,左侧肾绞痛针刺左侧颈痛穴。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针刺治疗后肾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好转t经针刺治疗后肾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经针刺治疗后无止痛效果。
1.4 治疗结果:24例病人中,治愈1 2例(50 %),好转7例(29%),无效5例(21%)。治疗结果说明,针刺颈痛穴对肾绞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1.5 典型病例:
秦某,男.55岁,于1 987年1 2月2 1日凌晨t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腰绞痛,逐渐加剧.1小时后剧痛难忍,大汗淋漓,伴有肉眼血尿。上午9时在沈阳军区总院进行腹部X线摄片未见结石影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 6×10P/L.中性白细胞o.81。尿常规检查t蛋白++.镜下红细胞满视野。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肾绞痛发作。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阿托品Img.腹痛未见缓解。当日下午4时到省医院针灸科就诊时急性痛苦病容,坐卧不宁、呻吟连声。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数。膜平软,右下腹压痛,无明显肌抵抗,双侧肾区叩痛明显,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肾绞痛发作)o未服用任何药,立刻针刺右侧颈痛穴,针人痛止.右下腹压痛消失,住院后中西医结合治疗8天,排出0. 3cni×0.3cm黑色结石一块,随诊6年未见肾绞痛复发。
2.治疗转移癌所致肾绞痛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