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头面部按压诊病法
体内发生的病变在体表的反映有时不那么明显,单用眼观察不太容易发现。但是若用手指按压或推摸体表的对应穴位,则可出现异常的反应,这些异常反应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也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本节先将头面部的穴位诊病方法介绍一下。
患者一般应采取坐位,检查者首先选准穴位后,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凸凹色泽等改变,然后用自己的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或侧面对准穴位,进行按压、推移或擦寻,注意用指时力量要均匀。一方面要体会指下的感觉,如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硬度、有无结节、条索或凹陷等,一般来讲,高凸隆起,多为实证;低下凹陷,多为虚证。另一方面要询问患者是否有痛、麻、酸、胀等异常感觉,并将这些异常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便做出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一)百会穴
是中医常用于针刺或艾灸的部位之一,可以治疗神经和血 管方面的许多疾病。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取穴时从患者两耳尖向头顶部各引一直线,与头前后正中线相交之点即是。
按压百会穴根据软硬可分为三度:Ⅰ度最硬,像按压额头的硬度差不多,为交感神经紧张型,多属肝阳上亢、实证型,主要为高血压患者。Ⅲ度最软,像按压面颊的硬度差不多,为弛缓型的虚证,多为水毒病态,主要为低血压、过敏性鼻炎,寒证居多。Ⅱ度对疾病的诊断意义不大。
(二)副鼻窦穴 位于目内眦睛明穴上0.4寸处,此处有压痛者可见于副鼻窦炎。
(三)额窦穴 位于目内眦睛明穴偏鼻根0.5寸处,此处有压痛者见于筛窦炎。
(四)上额窦穴 位于下眼睑瞳孔直下0.7寸处,有压痛者见于上额窦炎。
(五)夹鼻穴 位于鼻部,鼻骨与侧骨软骨交界处。过敏性鼻炎患者该处有压痛。
(六)鼻流穴 位于鼻孔下缘,鼻中隔与鼻翼之中点处,有压痛者见于慢性鼻炎。
(七)散笑穴 位于迎香穴外下方鼻唇沟之中点处,有压痛者见于急性鼻炎。
(八)牵正穴 位于面颊部,耳垂前0.5寸处,有压痛者见于口腔溃疡。
(九)岩池穴 位于乳突高点与发际呈连线之中点处,有压痛者见于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