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查颈诊病法
颈俗称脖子,古人把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为颈部,后为项部。颈项上连接头面,下连接躯干,是人体的一个枢纽地带。气管、食管和来往于头面与躯体间的经脉都从这里通过。因此,诊断上它也是不容忽略的部位。
检查颈部时,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整个颈部及锁骨上窝,并将颈部肌肉放松。
正常人的颈项两侧对称,气管居中,站立和坐下的时候颈部血脉不明显,躺下才较充盈,摇转俯仰轻松自如,无肿块,无瘘管,也无异常的皮肤颜色改变。
颈部诊病可分为望诊和触诊两部分。
一、颈部的望诊法
(一)项强
后项强直,不能前俯及左右转动,逐渐牵连背部强直,角弓反张,为“痉病”的主要症状。可见于:
⒈失血之后,或大汗伤阴。
⒉高热如暑温、伏暑、温热病,或小儿惊风。
⒊外伤后,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出现项背强直,四肢频频抽搐。
项部活动不灵活,可见于睡觉时头部位置不适或受凉引起项部扭动时疼痛,转侧酸胀,称为“落枕”,也可见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骨结核等,或颈部扭伤。
(二)项软
颈项软弱,甚至头垂不能举,叫做项软。可见于:
⒈小儿先天不足,哺育不当,脾肾虚衰,以致发育不良所致。
⒉小儿大病之后颈项软弱,为气血虚弱。
⒊一般久病见项软,多为阳气衰惫,督脉之病,称为“天柱骨倒”,表现为颈项萎软,难以治疗。
⒋颈部外伤也可引起项软。
⒌颈肌软而无力见于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及进行性肌萎缩。
(三)颈斜
多为先天性,可见脸面转向对侧上方,而头倾向患侧。如不能及时纠正,面部可逐渐出现畸形,患侧脸短而平坦,对侧长而隆起,两眼倾斜,鼻梁弯曲等。常由于单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
(四)颈粗
颈部发粗肿大,见于颌下颈前结喉两侧部位者,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若伴有食欲亢进,心烦心悸,夜睡不安,呼吸困难,性情急躁忧郁者,多为甲状腺机能亢进。若颈粗不红肿、不疼痛,伴有寒热头眩,称为“气毒”,若压之有握雪感,为颈部皮下气肿。
(五)颈肿
颈部局部肿大,甚至结为肿块。
⒈发颐,发于面颊下侧,起病急、病程短,且有红、肿、热、痛等症,开始时面颊一侧肿如核,渐肿胀延及耳之前后,溃后脓出秽臭,为热毒壅积所致,包括下颌骨骨髓炎、齿槽脓肿等。
⒉瘰疬,发于颈侧、颊下或耳后皮里膜外的结核,或左或右,或两侧均有,少者1~2枚,多者4~5枚以上,累累相连,又称为“痰核”、“串疬”和“马刀侠瘿”等。急性者因外感风热,挟痰凝于少阳、阳明之络;慢性者因情志不畅,肝气挟痰火凝滞于肝胆两经所致。
⒊失荣,发于颈项部,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固定难移;后期破烂紫斑,渗流血水,形容瘦削。为情志所伤,肝郁络阻,痰火凝结所致。包括颈部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
(六)颈瘤
颈间生瘤,其瘤的形状不一致。
⒈有或消或长,软而不坚,皮色如常的。
⒉有软如绵,硬若馒,不紧不宽,形如覆碗的。
⒊有坚而色紫,青筋盘曲,形如蚯蚓的。
⒋有色现紫红,脉络露见,软硬相兼,时有牵痛,触破流血不止的。
⒌有形色紫黑。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紧贴于骨的。
⒍有皮色淡红,软而不硬的。
⒎有质地柔软,溃后出脓或如脂粉样脓的。
颈瘤多由内伤七情、忧恚 怒气、痰湿瘀壅和气血留滞所致。包括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颈部血管瘤、纤维瘤和脂肪瘤等。
(七)颈疮
颈项疮毒发时寒热交作,颈部肿块形如鸡卵,漫肿热痛,然后形成脓肿。疮生在前后正中处者,最为严重,生于结喉外的为“锁喉痈”,此证多因肺胃风火痰热上壅所致。生于后项正中者为“对口疽”,多因过食膏粱厚味,火毒湿热内盛,复因外感风邪,以致气血瘀阻经络。
(八)颈脉胀大
正常人颈部可隐约看到几条大血管,在情绪激动或用力持重时,才会充盈胀大。若通常情况下出现颈部静脉怒张、色青或紫,甚至使颈部增粗、肿胀,并且颈部和面部的皮肤一直呈紫色,为经脉瘀阻郁于上所致,往往伴有心悸、气喘等症,同时也常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和上腔静脉受压或梗阻的表现。
(九)颈脉跳动
结喉两旁的足阳明经动脉,称为“人迎”,即颈动脉较显现的部位。“水肿”、“哮喘”和“怔忡”等证往往搏动明显增强,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或严重贫血。
(十)气管不正
气管居于颈部的中央,它的外形看得见摸得着。如果在正坐或仰卧时,气管歪向一旁,可见于痰饮、肺痨等病,现代医学中的胸腔积液、血胸、气胸、脓胸、肺不张或胸膜肥厚粘连等均可见气管移位。
(十一)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上扩张的小动脉形成。其中心红点为小动脉主支,凸起于皮肤表面,可看到动脉搏动,其四周呈放射状分出许多红色细支。如以铅笔芯压迫中心点时,可使整个痣“消失”,放开后,血流又从中心点向四周分支扩散充盈。多发生在颈部或面部、胸部与背上部等上腔静脉所属的范围内。常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孕妇(怀孕2~5个月内出现,产后消失)。
二、颈部的触诊法
⒈甲状软骨与脊柱的摩擦感。病人稍微低头,检查者用手指捏住其甲状软骨并向两侧推动。正常时会产生一种甲状软骨与颈椎骨摩擦的“碎裂感”。如喉周围水肿或喉癌向后侵蚀,则此“碎裂感”现象消失。
⒉按压“天突”诊早孕。天突穴位于颈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取坐位,头稍下垂,使颈部的皮肤松弛。检查者用食指轻轻放在天突穴上,注意不要用力,若能触到动脉血管明显搏动者,说明可能已经怀孕。
⒊按压“华佗夹脊”颈段诊断颈椎病。华佗夹脊位于椎体两旁0.5~1寸处。
被检查者一般取坐位,骑椅而坐,双手平扶椅背,胸背挺直,两眼平视,颈肌松弛,检查者用右手拇指的指腹,先舒松颈部,然后沿颈部椎体旁的华佗夹脊施以均匀的压力上下滑动,或以双手拇指反复仔细的核实对比,查知两侧皮下深浅阳性特征和形态的异常变化。
根据按压的感觉,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⑴轻度 单纯压痛,肌张力存在,浅表有硬度,压痛较轻,症状不够典型。X光摄片显示,颈椎骨与关节轻度病理改变,有的无病理改变,一般阳性率偏低。
⑵中度 可触及结节性状物,大小如珠,浅深不定,诊时拒按,触痛明显,症状典型,部分功能障碍。X光摄片显示,颈椎骨与关节的病理改变明显,阳性率比较高。
⑶重度 可触及条索性状物,形状粗细不一,如弦似棒,多在深部,肌张力增高,指按有吱吱声,甚至触电感,或头颈转动可闻及关节摩擦音。神经压迫症状重,功能障碍,病程迁延日久。X光摄片显示,颈椎骨与关节的病理改变尤为明显,阳性率最高。
指按“华伦夹脊穴”法与X光摄片显示,两者对比阳性符合率为96%。
⒋项部左右两侧的肌肉不对称,提示患者睡眠不好。
⒌用食指按压后颈部双侧项肌,一侧肌张力降低,同时又有神道穴(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压痛者,可见于神经衰弱患者。
⒍压按衄血穴(后颈部双侧项肌之间,后发际之中点)有疼痛感者,见于鼻衄的患者。
⒎颈二穴(第2颈椎旁开⒉5寸处)有压痛者,可见于头痛患者,若颈二穴和通天穴(百会穴前1寸,旁开⒈5寸处)都有压痛者,见于偏头痛患者。
⒏颈三穴(第3颈椎旁开⒉5寸处)有压痛者,见于眼病患者。
⒐颈四穴(第4颈椎旁开⒉5寸处)有压痛者,见于鼻病患者。
10.颈五穴(第5颈椎旁开⒉5寸处)有压痛者,见于咽炎患者。
11.血压点(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和阴穴(后头部正中线偏右侧0.5寸,入发际⒈7寸处)同时有压痛者,见于脑溢血患者。单纯血压点有压痛者见于高血压患者。
12.血压点和哑门穴(后项正中,第⒈第2颈椎棘突之间凹陷中)同时有压痛者,见于脑血管痉挛患者。
13.血压点和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腕屈肌腱之桡侧凹陷中)同时有压痛者,见于低血压患者。
14.结核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旁开⒊5寸处)有压痛,可以用以诊断结核病。配肺俞可诊断肺结核;配渊液穴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配渊液、水分穴可诊断胸腔积液;配太溪、子宫穴可诊断肾结核;配次髎、带脉可诊断子宫结核;配天枢、大肠俞可诊断肠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