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儿科疾病的病死原因之首。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但在华南一些地区却反而以夏季发病较多。大多数急者为婴幼儿,互以急性肺炎居多;本病可原发,亦常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之后。当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病时,更易发病,病死率亦更高。
有哪些症状
1.轻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和肺部出现中、细湿性罗音。
(1)一般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多于亡呼吸道感染数日后发病:发热较高,可达39—40℃,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体弱婴儿可能为低热或不发热。患儿还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一般在早期就有明显咳嗽和咽部痰声。随病情发展易出现呼吸浅表,增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重症病例表现有鼻翼编动、呻吟样呼吸;口唇及指趾端青紫,明显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肺部体征早期常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中、细湿罗音,以背部肺底及脊柱旁为多,于吸气末更为明显。当病灶融合扩大时,可听到管状呼吸音。并有叩诊浊音。
2.重症:病情严重,高热,有严退缺氧、毒血症及酸中毒,并发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如何诊断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都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中、纫湿罗音,根据这些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通常诊断并不困难c白细胞明显升高时能协助细菌性肺炎的诊断。白细胞减低或正常,则多属病毒性肺炎c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金银花8—12克,连翘8—12克,麻黄3—6克.杏仁3—6克,石膏15—20克,甘草3克。
*白细胞及中性计数高者,加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野菊花6克,白花蛇舌草10克;
*发热,加鱼腥草9克,黄芩4克,栀子6克;
*白细胞总数减少,加板蓝根9克,紫草9克,青蒿6克;
*咳嗽无痰,加桔梗3克,前胡6克,枳壳3克;
*咳嗽痰白沼稀,加半夏3克,陈皮6克,制南星3克;
*有畏寒发热,流涕,苔薄白,加荆芥3克,防风3克,紫苏6克,去石膏。
*咳嗽痰黄,加贝母6克,前胡6克,竹茹6克;
*咽喉红肿疼痛,加玄参,射干各6克,薄荷3克;
*胃纳欠佳。加山楂10克,神曲,莱菔子各6克。
*气喘不安,呼吸急促,加葶苈子6克,苏子6克,枳实6克;
*壮热口渴,加天花粉Io克,石斛10克,知母6克;
*大便稀塘.加葛根6克,黄芩6克,车前草]o克;
*大便未解,加瓜篓10克,莱菔子6克;
*咳吐脓痰,加桃仁6克.冬瓜仁10克,鱼腥草10克;
*面青唇紫,加丹参1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
上药加水放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小儿肺炎。
基本方二
麻黄3克,生石膏15克,杏仁9克,黄芩5克,大青叶9克。桔梗10克,葶苈子5克.陈皮9克,虎杖10克.甘草9克。
*咳频痰多,加川贝母5克.瓜萎9克;
*高热持续伴神昏烦躁.加紫雪丹3—6克;
*青紫明显,口唇面部发谢、舌质紫哈.加当归3克,丹参9克;
*正虚邪盛,心力衰弱,加制附子(先煎)2克,太子参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小儿喘憋性肺炎。
基本方三
太子参15克,黄芪10克,浙贝母10克,冬瓜子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杏仁5克,桑白皮5克,法半夏5克,陈皮5克,五味子5克,当归5克,生甘草3克。
*气虚甚,加生晒参(另煎)2—5克:
*痰热明显,加萃涝子10克,鱼腥草15克;
*痰湿明显,加苍术5克,白芥子5克;
*肺阴虚,去半夏,黄芪,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川贝母5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
用于小儿迁延性肺炎,
基本方四
肉桂12克,丁香13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红花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透骨草30克。
上药共研细末,制成10%油膏,敷于背部罗音密集处.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每2天换药1次。
用于肺炎肺部罗音吸收不良。
有哪些单验方
1.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干里光30克,射干9克。水煎浓缩至200毫升,每日分3次服完,1岁以内患儿用半量,新生儿可用I/4星。
2.西洋参3—6克,麦冬15克,五昧子3克,每日1剂,水煎,不拘时代茶饮。
3. 葶苈子3-10克,大枣2—3枚,每日1剂、先用温水泡5-10分,水煎,分2—3次频服。
特别提示
1.病室应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不同病原的患儿尽可能分别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保证病儿充分休息,避免过多的治疗措施。
3. 宜采用头高位或半卧位,以减轻肺部淤血。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变换体位,以利痰液的排出。
5. 要少量多次进食,给予足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和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