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是利用针刺经络穴位、皮肤浅表部或静脉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络”和“出血泻热”。<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的“宛阵则除之”治疗原则及<灵枢·方针>篇记载的“络刺”、“赞刺”、“豹文刺”等,都是较早的刺血疗法。
一、气血与脏腑
气以行血,血以养气。气为阳,是动力。血为阴,是物质基础。血在经脉中之所以能不停地运行周流于全身,是依赖于气作为它的动力。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所以说气为血帅。而气则是依赖营血才能产生,古人有血为气母之说。总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气血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反之,则如<素问·调经论>所说:“血气不和,乃病乃变化而生。”刺血疗法,便根据这一原理,调整气血之间的关系,达到治疗的目的。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二、气血与经络
经络在正常情况下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在疾病情况下则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胜的虚实症候,这时运用针刺的“得气”和“行气”,在于扶正祛邪使能回复到正常的状态。经络的调整虚实功能是以它正常情况下的协调阴阳作用为基础,刺血疗法等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气血.调畅,阴阳平复”。按照经络的病变虚实,把气血失畅,则为实证;气血不足,则发为虚证。根据十二经络的血流与气流多少,掌握该经血多应以泻血为主,该经气多应放气为主。泻血时,可以起到泻实补虚的作用。放气时,可以起益阴调阳的功能。气血两泻时,可以通化脏腑瘀血、气滞,消除经络血瘀气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辨血施治
辨血色是辨别针刺放出的血色——红、黄、黑紫,从而分辨出人体内脏的热厥、瘀血、风湿、寒邪等症。
1.血呈深红色 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2.血呈黑红色 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黑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两类。①外伤,一般是在阿是穴,明显的外伤,可见局部红肿或青紫斑痕,施治中应掌握活血排瘀,理气消肿之法。②内伤,多伤在脏腑内,呼吸、咳嗽活动时,患部有隐痛。外表皮肤无红肿、青紫斑痕,有的在阿是穴重压时有痛感。施治应当理气调血。
3.血呈淡黄色 一般在肘部、膝部关节处针刺出血。血的色泽是淡黄色,多为风湿痹症。血微红黄呈水液状,是轻度风湿痹症在四肢关节部;血呈浅黄紫色,是风湿窜入经络;血呈淡红黄色,是风湿内窜脏腑,外扰四肢经络。施治当散寒除湿为主。
4.血呈青紫色 一般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针刺出血。色泽为青紫色者,多因寒邪入里,使脏腑阴阳失调。施治应采取刺络拔罐,宣开腠理,补阴扶阳,以放气为主。
四、辨刺血时血的动态
正确地辨别所刺出血的清淡、凝结、急促、缓慢,能知人体脏腑疾病,有利于辨证施治。
1.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即“清者为营虚”。因卫气盛而营血弱,多出现贫血、头眩等症。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
2.针刺出血后,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症。营血盛卫气弱,常出现肺虚、脾虚、胃病等症,在经络血脉之中,气血循行受阻,营血不得气所推动,气弱而营血容易凝结,可出现中风、偏瘫等症。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
3.针刺肌肤后,出血缓慢,多须几次刺血,仍断断续续出血者。多因气亏血虚,瘀血阻于脏腑,脏腑气机衰弱,气血循环不归经。临床上多见有患者皮肤干裂。阴虚血亏,燥胜则干,寒胜则裂,寒邪入络,使营血亏损,肤裂多发于手足。还有肾虚而影响血虚,头发渐落,稀疏枯燥无泽,是气血不能营养毛发所致。在大病或产后营养不良者也可引起。临床上以放气为主。
4.针刺肌肤后,血出急促,多为热盛。因邪热过盛,临床多见为手足心热、身热等。热邪内扰脏腑,迫使气血受热外窜,故针刺后血流急促。施治中应以放气为主兼刺血泻热。
五、辨其他
除对针刺出血的血色、动态辨证外,还可以从针刺排出的脓汁、粘性13液、白色粉质物、透明性水液,进行辨证。
1.凡在针刺部位出现脓血,多因外伤后恶毒犯内或长久内伤化脓所致。比如:毒蛇、虫叮咬伤身体恶毒窜入经络或留阻血脉,体内气血循行瘀阻而成疮肿,轻者多在四肢经络。重者流注深层经脉之中,就会全身浮肿或偏瘫。临床上大致可分为:外伤瘀肿形成或脓血和内伤瘀血停滞而成肿血。内伤瘀血多因湿毒相搏而成。好发于四肢内侧,患部四周肿胀,按之坚硬疼痛,蔓延范围甚广,在肘窝、膝窝、腹股沟、腋部常有核结,全身可有恶寒发热,周身骨痛等现象。施治中多以刺脓排毒为主。在深部脓血可采用放气活血化脓之法。
2.凡在四缝穴、背心、胸部、鱼际等处挑刺出白色的粘液体,多由小儿疳积,脾胃虚损,水谷运化失调,气血机能不畅,局部络脉供血不足所致。可出现脸、手无血色,皮肤觥白无光、脱发或稀疏萎黄。临床上针刺四缝穴等处,可以起到调脾胃补虚损的功能。
3.在四肢腕部,脚背上的肿块,触之不疼,用针刺肿结,可挤压出粉质似的白粒。此多因络脉长久瘀气、瘀血阻结,失去血脉正常循行,而在肌肤内转化成肿结。在施治中用挑刺挤压去除肿结。消除后,用一枚硬币贴于患处,然后用布包扎七天后取下,肿结自然消失。
4.在患者部位针刺后,肌肤流出透明性水液,此病多为浮肿(水肿)可分为虚实两症。虚症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实症多因外邪侵袭,肺失宣降,膀胱气化失常所致;此症不应多泻,可配合药物治疗。由此可见:三棱针刺血疗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醒神宁志,救逆回阳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