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面部穴位(图5-1)
百会 两耳尖连线之中点。
主治 昏迷不语、头痛等症。
印堂 两眉头连线之中点。
主治 头痛、头晕等症。
攒竹 即两眉头,有两筋可以拨动。
主治 头痛等症。
承泣 目下七分、直对瞳子陷中。
主治 口眼喁斜症。
四白 在目下一寸,直对瞳子。
主治 口眼喁斜症。
太阳 眉后降中的紫脉上,距两眼梢五分。
主治 头痛等症。
颊车 耳前下八分,曲颊近前陷中。
主治 口眼喁斜、牙病等症。
人中 鼻柱下近孔陷中。
主治 口眼喁斜症。
率谷 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
主治 头痛。
风府 颈后入发际一寸宛宛中。
主治 受风诸症。
风池 脑空下发际陷中。
主治 伤风感冒、头痛、头晕、口眼喁斜。
哑门 颈后入发际五分。
主治 舌强不语。
内迎 香鼻孔内、鼻中隔两边。
主治 穿肠毒等症。
二、胸腹部穴位(图5-2)
天突 喉下一寸宛宛中。
主治 气闭、痰阙等症。
璇玑 天突下一寸六分。
主治 胸闷胀满,为开胸利气之穴。
华盖 璇玑穴下一寸六分。
主治 咳嗽哮喘、胸胁胀满等症。
或中 华盖穴旁开二寸。
主治 咳逆喘息,胸胁胀满。或中与阴陵泉并用,可使上下气分疏通。为虚实诸症,在治任脉各穴后必须施治的穴位。
巨阙 在胸骨歧骨下二寸,胃上口,膈膜稍下处。
主治 胸胁支满,不思饮食,或饮食不下;以及胃痛气逆等症。推按此穴,可通顺食道之气。为治诸病时开胃纳气之穴。
建里 脐上三寸,系脾脏部位。
主治 调和脾胃经的气分。
上脘 巨阙下一寸,胃上口处。
主治 腹痛、积聚、翻胃呕吐、恶心等症。
中脘 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
主治 腹胀、翻胃吐酸、消化不良等症。
下脘 建里下一寸,脐上二寸。
主治 腹痛、胃胀满、不欲食等症。
阑门 脐上一寸五分,为大肠和小肠交会处。水谷运化经过的暂停之所。
主治 通上下之气,为按摩诸症时,必须首先施治的重要穴位。
水分 脐上一寸。
主治 腹泻、腹胀、水肿等症。
气海 脐下一寸五分。
主治 肚痛,腰痛,疝痛,脏虚,便秘,小儿遗尿,以及妇科疾病。
关元 脐下三寸,膀胱部位。
主治 小便不利,尿血,遗尿,淋症。
章门 脐上二寸,旁开六寸。在胃与小肠的交合处。
主治 失眠、吐血等症。有通顺小肠气分的作用。
梁门 脐上四寸,旁开三寸。左梁门在胃下口与小肠交会处。
右石关 脐上三寸,旁开一寸五分,胃囊处。
主治 左梁门与右石关必须同时并用,治胃病。
幽门 巨阙旁开一寸五分。
主治 积聚、胃气错乱等症。
天枢 脐旁二寸。
主治 便秘、小腹胀痛、泄痢、便血等症。
带脉 季肋下二寸八分陷中。
主治 闭经,血崩,各种结症,与阑门穴互补治疗,能使气血和畅,达于四肢。与三阴交同时并用,有散瘀疏滞的功能。
三、腰背部穴位(图5-3)
肩井 肩上陷中。
主治 与百劳穴并用,治痨伤虚损等症。有升清降浊作用,可使胃中浊气下降。
百劳 即大椎。第一胸椎骨上陷中。
主治 与气海穴呼应治疗,各种虚实病症。
风门 第二胸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为散风之主穴。
肺俞 第三胸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发烧、吐血等症。
心俞 第五胸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心气亏损等症。
膈俞 第七胸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吐血、咯血、失眠等症。
肝俞 第九胸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肝气不舒等症,为平肝之要穴。
脾俞 第十一胸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脾胃各症,有升脾阳之功,为治疗脾胃虚弱的要穴。
胃俞 第十二胸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各种胃病。
肾俞 第十四脊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痿症、半身不遂、先天不足诸症。
大肠俞 第十六脊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便结、泄泻、痢疾等症。虚证不宜用。
小肠俞 第十八脊椎下旁开二寸。
主治 疝气、尿血等症。
膏肓 第四胸脊椎下旁开三寸五分。
主治 虚损,能开胸顺气。
命门 第十四脊椎下。
主治 脊强、腰酸痛、遗精、白浊等症。
长强 尾骨尖下,即尾闾穴。
主治 腰脊疼痛、肠风下血,寒血等症。
四、上肢穴位(图5-4)
合谷 大指和食指歧骨间横纹尽陷中。
主治 牙痛,胃痛。
劳宫 掌心,屈指,无名指尽处。
主治 舌强,心气亏损及小儿科疾病。
列缺 手腕桡侧,腕横纹上一寸五分。
主治 手腕无力、半身不遂等症。
大陵 掌内横纹中两筋之中间。
主治 手臂拘挛、疼痛等症。
曲池 屈肘横纹头陷中。
主治 手臂麻木不仁。
属会 肩端下三寸。
主治 臂痛,上肢痛麻,半身不遂。
肩旮 上臂平举时,肩上后一凹陷中。
主治 肩周炎。
五、下肢穴位(图5-5)
涌泉 足心。
主治 头晕、目眩、头项痛等症。
悬钟 外踝骨中线上三寸。
主治 下肢痛、腿筋拘挛等症。
三阴交 内踝尖上三寸。
主治 与带脉并用,治肠胃积滞、胃痛、胆痛、后脑痛等症。
承山 小腿腓肠肌两肌腹间隙中。
主治 腿挛痛、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委中 胭窝两筋间。
主治 膝痛、腰痛等症。
足三里 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
主治 各种胃痛。
阳陵泉 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主治 偏头痛。
阴陵泉 膝上内侧二寸。
主治 与或中并用,可使气分疏通。
膝眼 膑骨下两凹陷中。
主治 膝痛、鹤膝风等症。
环跳 髀枢中,即砚子骨宛宛中。
主治 腰腿疼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