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一般针刺疗法(1)取天突、膻中、身柱、灵台、至阳、膈俞、华佗夹脊穴、内关等穴位,针刺,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第1疗程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
(2)主穴选天突、乳根、双侧咽弓、双侧舌下等。配穴:食管上段配璇玑,肺俞透心俞;食管中段配膻中,脾俞透膈俞;食管下段配巨阙、肝俞。对症取穴:呕吐、痰多,配止呕、丰隆;胸部闷痛,配合谷、内关;气虚无力,配足三里、气海。手法:天突穴向下斜刺,捻转进针1~1.5寸,行针时间30秒。背部穴位向下斜刺1.5寸,必要时皮下埋针。
(3)主穴取中脘、章门,配相应的背俞。肝胃不和,加足三里、行间;气血两亏,加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脾俞;痰湿结聚,加丰隆、公孙;脾肾阳虚,加灸背部俞穴。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使针感传向病所或沿经络上下传导,留针20分钟,行针2次,或针柄接上6805治疗仪通电20分钟。同时配合耳穴,耳针刺人后捻转3分钟,留针4--8小时。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
晚期食管癌的针灸疗法 (1)取穴:主穴取天鼎(双)、止呕(位于廉泉穴与天突穴连线之中点)、巨阙、上脘、中脘、内关、厥阴俞、膈俞、脾俞。配穴:食管颈段癌配天窗、人迎、扶突、气舍、大杼、肩中俞、风门、大椎、身柱、压痛点;食管中段癌配气户、俞府、乳根、膻中、膏肓、肺俞、心俞、神藏、压痛点;食管下段癌配乳根、期门、梁门、肝俞、心俞、督俞、压痛点。同时配合耳针,酌取耳部压痛点、耳部瘀点、色素点、耳诊测定敏感点。
(2)症状治疗:胸骨后痛取华盖、乳根、胸前八穴(位于胸骨两侧1-2、2~3、3~4、4~5肋间隙,离开胸骨边缘0.5寸,左右共8穴)、内关。背痛者取对应压痛点、外关、后溪。进食梗阻者取内关穴,针刺时针尖向上,感应达胸前;也可采用放血疗法:咽部两侧扁桃体前腭弓下方,用长柄三棱针每侧针刺3~4次,针后嘱患者用力咳嗽,吐出黏液及痰血,放血前后用多贝氏液漱口,以免感染。食管出血者,针尺泽、内关、膈俞、列缺、曲泽、合谷。痰多者灸大椎、中府、中魁,针大杼、肺俞、列缺、合谷。
此外,可配合中药治疗:药用急性子30克、半枝莲60克、红枣10枚、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9克、苍术9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枝15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食管癌术后针刺疗法术后吻合口狭窄者,针刺中庭、膻中、膈俞、三阴交、内关等穴,留针15分钟,每日1次。术后吻合口有炎症者,可针玉堂、中庭、至阳、足三里、内关等穴,留针20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