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上腹部出现慢性周期发作的钝痛或灼痛、进餐前后有明显节律性疼痛为特点。本病总发病率可能占人口中的lO%~12%,以20~50岁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因发生的部位多在胃和十二指肠,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心痛”、“吐酸”的范畴。在常规应用抗溃疡的各类药物的同时,选用下列外治法可增强疗效,加速康复。
涂药法锡类散30克,聚乙烯吡咯烷碘l克,维生素A5万单位。将上药制成胶状涂剂,利用胃镜直接敷药于胃的内创面上。
发泡法取鲜毛茛数根。方法与主治:除去茎叶,留下根须,清水洗净阴干,然后切碎加入红糖少许(约3%)捣烂,装入青霉素瓶的橡皮盖凹内(用水洗净),敷贴在肾俞、胃俞穴,待局部疼痛有蚁行感时去掉,弃药即见水疱。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胃痛。
敷贴法温胃散。川椒、香附、小茴香、川乌、草乌、吴茱萸各10克,公丁香、川芎、川楝子、延胡索各15克。方法与主治: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白酒拌药末,共入瓦锅炒至微黄,用布包好,趁热外敷胃脘疼痛处,敷至药凉后再放回锅内加少许白酒拌热,重复外敷息处,反复应用,每日3~4次,每包药末可连用2天。治疗虚寒性胃痛。注意:用时以不灼伤皮肤为度。
热熨法连须葱白30克,生姜15克。将上药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即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疼痛缓解为度。治疗虚寒胃痛。
摩擦疗法取生姜30克、香附15克。将生姜捣烂,香附研成细末,装入茶杯或保温杯中,开水冲人,竹筷搅匀用毛巾蘸药在胃脘部上下左右轻轻摩擦20分钟,每天2次,3天为1疗程。治疗阳虚胃痛。
灌肠疗法药用大黄10克(后下),肉桂6克,吴茱萸、黄连各10克,白芍30克,乌梅、乌药各20克,枳实15克。将上药水煎取汁200毫升,保留灌肠40~60分钟,每日1次,7天为l疗程,疗程间隔3天,一般需1~2疗程,治疗阴虚、血瘀型胃痛。
敷脐疗法取麝香暖脐膏(当归、白芷、乌药、小茴、大茴、香附各4克,木香2克,丁香、肉桂、沉香各1克,人工麝香0.5克),烘热后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痛止即停用。用于虚寒和气滞证胃痛患者。
艾灸疗法取双侧足三里及公孙穴。点燃艾条后,先灸双侧足三里20分钟,再灸公孙30分钟,以自感温热为度。每天早、晚各1次,15天为1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寒性患者。
穴位注射取胃俞、脾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选用当归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阿托品0.5毫克或1%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穴1~2毫升,每日1次。
穴位埋线取中脘、肾俞穴。选用0号羊肠线,用0.9%氯化钠浸泡变软,先取中脘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在穴位皮肤上注射一直径大于2厘米的皮丘,用缝合针在穴位做“十”字形的羊肠线埋藏,剪去暴露在皮肤外的羊肠线,用手指提起皮肤,羊肠线即全部进入皮下,最后用灭菌敷料覆盖针孔,胶布固定。在两侧肾俞穴用同样方法做“1”字形的埋线。
耳针取胃、交感、神门(胃溃疡),或十二指肠、交感、神门(十二指肠溃疡)。每日1次,每次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