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浓酸味数乌梅,止血生津胬肉摧;
久咳崩中欠泻痢,不忘其用可安蛔。
性味归经: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气,涩肠道,生津,安蛔,平胬肉。
用量:6~10g。
临床应用:
1.治肺虚久咳、声低气短,取本品敛肺止咳的作用,可与五味子、款冬花等合用。
2.治久泻久痢,迁延反复,脘闷不舒,取本品涩肠止泻的作用,可单用,也可与石榴皮、诃子、肉豆蔻等合用。
3.治消渴多饮证,取本品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与天花粉、人参、麦冬等合用。
4.治出血证,取本品敛涩止血的作用。治崩漏可与海螵蛸、阿胶、地榆炭等合用;治便血可与槐花炭、茜根等合用。
5.有报道以本品合食醋治疗胆道蛔虫症、胆囊炎;与丁香、白芍、徐长卿等合用治疗皮肤划痕症:与胆南星、元明粉、冰片等合用治疗各种息肉(声带息肉、直肠息肉)、咽喉声带小结等;与防风、甘草合用治疗过敏性鼻炎;与党参、白术、黄芪等合用治疗慢性胃炎;与虎杖等合用治疗慢性肝炎;与苏梗、陈皮等合用治疗妊娠恶阻等;本品单用治疗细菌性痢疾;本品酊制剂治疗白癜风、神经性皮炎;醋浸剂治疗寻常疣等都有较好疗效。
验方选介:乌梅、山楂等分煎服,治疗小儿腹泻有很好疗效。
使用注意:乌梅仁含苦杏仁甙,多食会中毒,故使用时最好去核用肉。酸涩之性颇强,故不宜长期服用。实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药理提示:本品有利胆、解痉、驱蛔、抗氧化、抗蛋白过敏、抗细胺等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皆有抑制作用。
文献引述:《本草逢源》谓之“乌梅酸收、益精开胃,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定喘安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