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玻片压诊
【检查方法】 选择透明洁净的载物玻片或透明特制的压舌板,按压于皮损处,以观察皮疹的颜色改变。
【临床意义】炎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压之可褪色;紫癜、色素沉着等,压之不褪色;寻常性狼疮结节,压之呈苹果酱色。
2.皮肤划痕试验
【检查方法】用消毒之钝器,在被试者背部皮肤轻压划痕数条。
【临床意义】在划痕处出现风团,称皮肤划痕症阳性。色素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可出现阳性反应。
3.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
【正常值】新出血点在10个以下。
【临床意义】新出血点超过10个,为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又称束臂试验)阳性,提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可见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P缺乏等。
4.温觉检查
【检查方法】用两支大小相等的试管,一管装冷水,一管装热水(50~C左右),以试管下端分别在患者正常皮肤上试温,如患者回答正常,再将试管在患处接触试温。
【临床意义】如回答不出冷热,则为温觉丧失;若回答迟缓或稍欠正确,则为温觉迟钝或减退。麻风、末梢神经炎、皮神经炎等,温觉丧失或减退。
5.棘层细胞松解征检查(Nikolsky征检查)
【方法与结果】牵拉患者破损的水疱壁时,若将角质层剥离相当长的一段距离,甚至包括外观为正常的皮肤,即为阳性;指压每个水疱中央外观正常的皮肤时,如角质层很容易擦去而露出糜烂面者,为阳性;以手指压在水疱上,如见水疱内容物随表皮隆起而向周围扩散,即为阳性;指压患者健康皮肤时,如被压部位多处发生角质层剥离者,可为阳性。
【临床意义】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等某些大疱性皮肤病,均可为阳性。
6.滤过紫外线检查(Wood灯检查)
【检查方法】应用通过含氧化镍的滤片而获得的320~400纳米(nm)长波紫外线,检查某些皮肤病。
【临床意义】 头癣检查:暗绿色荧光,为黄癣病发;亮绿色荧光,为白癣病发。真菌、细菌检查:红色荧光,为红癣;黄绿色荧光,为绿脓杆菌感染;棕黄色荧光,为花斑癣菌感染;绿色荧光,为腋毛癣菌感染。卟啉类物质检查: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的牙齿、原卟啉症的血、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的尿和粪及其部分患者的疱液,呈红色、橙红色或淡红色荧光;小腿溃疡合并细菌感染者,呈红色荧光。皮肤肿瘤检查:鳞状细胞癌,呈鲜红色荧光;基底细胞癌,不发荧光。色素性皮肤病检查:白色糠疹、结节性硬化、花斑癣等色素减退斑,较易与正常肤色鉴别;雀斑、色素性干皮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咖啡色斑等轻型或疑似的局限性色素增多症,使色素增多可更明显。
7.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可诊断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各种真菌感染、阿米巴、黑热病、丝虫病、疥疮、螨虫等所致之皮肤病。
8.血细胞及血生化检查
【临床意义】
(1)白细胞(WBC)检查:皮肤白血病、白血病样药物反应等,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急性荨麻疹者,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E)百分比均可增高;药物反应、红斑狼疮、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皮肤病,白细胞可减少。
(2)血糖(GLU)及血胆固醇(TC)检查:血糖偏高,常可诱发多种皮肤感染,可确诊为糖尿病性皮肤病。胆固醇增高,常见于结节性黄瘤等代谢性皮肤病。
9.细胞学检查
【临床意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等,采用疱基部组织压片或刮片法,干燥后置于95%甲醇中浸泡1分钟固定,再以姬姆萨染色,如镜检见气球状细胞,即可确诊;疱疹样皮炎,采取大疱疱液涂片,镜检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即可确诊;勒雪病,采用刮片法,镜检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可以确诊;天疱疮基部涂片,在镜检中,如找见核无定型、棘突松散的天疱疮细胞,即可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在血涂片镜检中找到红斑狼疮细胞。
10.斑贴试验(斑试)
【检查结果】正常人为阴性(-);±,为可疑,瘙痒或轻度红肿;+,弱阳性,单纯红斑、瘙痒;++,中阳性,红肿、丘疹;+++,强阳性,显著红肿、丘疹、小水疱;++++,极强阳性,显著红肿、水泡、坏死。
【临床意义】 阳性反应表示患者对试验物过敏,在除去试验物后24~48小时,一般可出现增强反应。斑试阳性可见于湿疹、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肤病等。
11.二硝基氯苯试验(DNCB试验)
【正常值】正常人为阳性,正式试验后24~72小时,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
【临床意义】 阴性反应提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此检查可作为皮肤肿瘤等治疗后近期疗效估价的一种指标。
12.划痕试验
【检查结果】正常人:阴性(-);±,为可疑,水肿性红斑或风团直径小于O.5厘米(cm);+,弱阳性,风团有红晕,直径等于0.5厘米;++,中阳性,风团红晕明显,直径为O.5~1.0厘米,无伪足;+++,为强阳性,风团有显著红晕及伪足,直径大于1厘米。
【临床意义】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药物及食物过敏者可为阳性。注意,此试验对高度敏感者,反应发生可能很快,如一旦出现,应立即除去并洗净试验物,以防发生全身性反应。
13.皮内试验
【检查结果】正常人为阴性。阳性,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即刻反应,通常于5~30分钟内出现反应,若产生风团,即为阳性;迟缓反应,通常于几小时至48小时后才出现反应,如为浸润性结节,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 同划痕试验。即刻反应表示患者对该试验物过敏,迟缓反应的实际意义尚待探讨。
14.双链酶(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SD"-链球菌激酶“SK”)试验
【检查结果】 注射24小时后,局部皮肤硬结直径10毫米(mm)以上者为阳性;小于10毫米者为阴性。
【临床意义】同二硝基氯苯试验(DNCB试验)。
15.被动转移试验
【检查结果】皮内注射法:注射后5~30分钟出现红斑、风团样反应,即为阳性,对照处为阴性。内服法:口服变应原数分钟至数小时,在皮肤出现上述反应,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 阳性反应表示患者对试验的变应原过敏。故此试验可作为辅助寻找血清含有特殊抗体的某些过敏性疾病的原因。
16.分级划痕法结核菌素试验
【检查结果】局部反应:阴性(-),局部无红肿;±,可疑,红肿直径小于0.5厘米(cm);+,弱阳性,红肿直径O.5~1厘米;++,中阳性,红肿直径1~2厘米;+++,强阳性,红肿直径2~3厘米;++++,极强阳性,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或局部有疱疹或坏死。
【临床意义】阳性,提示有结核菌接触史。皮肤结核较内脏结核反应为强,尤其是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硬红斑等血源性’皮肤结核,常为强阳性。
17.癣菌素试验
【检查结果】在注射部位出现直径1厘米(cm)浸润性红斑或结节,为阳性。其反应程度标记,参见“结核菌素试验”。
【临床意义】阳性反应,提示过去或现在有皮肤癣菌感染,是诊断癣菌疹及皮肤癣菌病的依据之一。
18.Kveim试验
【检查结果】注射后2~3周,注射部位出现红斑和硬结,且逐渐明显。6周后切除硬结,做病理切片检查,若呈典型的结节病组织病理象,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有助于确诊活动性结节病,75%活动性结节病患者的试验为阳性。
19.肉样瘤皮肤试验
【检查结果】注射后2~3周,于注射部位出现红斑和硬结,且逐渐明显。6周后,将硬结切下做病理切片,可见典型的肉样瘤结构,即为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阳性,有助于活动性肉样瘤的确诊,其阳性率可达75%,缓解期则为阴性反应。
20.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检查结果】计数淋巴细胞200个,识别淋巴母细胞(超过正常淋巴细胞2~4倍,核膜清晰,核染质疏松而成细网状,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呈嗜碱性)、过渡型淋巴细胞(体积变化不大,仅为上述明显核变化)、小淋巴细胞(体积稍大于红细胞,核染质致密,无核仁),统计其转化率。皮肤科转化率正常值大于58%。
【临床意义】PHA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反应。此项检查,皮肤科多用于疾病分型(如麻风)、病情判断(如皮肤恶性肿瘤)、药物疗效观察,以及某些免疫缺陷性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研究。
21.自然花瓣形成试验(ERFT试验)
【检查结果】 以油镜累计淋巴细胞和吸附3个以上羊红细胞的淋巴细胞200个;花瓣形成细胞/淋巴细胞总数×100,即为花瓣形成率。皮肤科正常值为78%±15%。
【临床意义】同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22.病理组织学的免疫荧光检查
【检查方法】直接法:检查病变组织或细胞中特异丙种球蛋白的出现、分布及消退情况。
【临床意义】基底膜荧光:基底膜显示颗粒状或块状崎岖不平的、以免疫球蛋白G(IgG)为主的荧光染色,可诊断为红斑狼疮;基底膜显示管状或线状荧光,而以免疫球蛋白G为主者,为类天疱疮;真皮的乳头体内显示以免疫球蛋白A(IgA)为主的颗粒状荧光,为疱疹样皮炎。细胞间荧光:天疱疮可显示细胞间质荧光染色。血管荧光:多种脉管炎,可显示管壁或管周荧光染色。
23.生理盐水皮肤试验
【检查结果】注射部位发生炎性丘疹脓疱者,为阳性。
【临床意义】 阳性,有助于眼一口一生殖器综合征的诊断。
24.刚果红皮内试验
【检查结果】有淀粉样蛋白沉着的损害染成显著红色,皮损之间皮肤呈微红色,有诊断意义。
【临床意义】呈上述反应,可诊断为皮肤淀粉样变。
25.毛果芸香碱出汗试验
【正常值】皮肤因排汗而使淀粉受潮,遇碘变成蓝黑色小点为正常。
【临床意义】麻风病人因神经损害或汗腺被破坏而无汗液排出,故淀粉不变色或不显现蓝黑色小点。此试验有助于麻风病诊断。
26.组胺试验
【检查结果】正常皮肤组胺试验呈三联反应;而麻风病皮损处反应不完整,缺乏第二联反应。
【临床意义】组胺试验三联反应不完整,仅提示交感神经受损,麻风病仅为可能原因之一,应结合病史、临床体检,方可确诊为麻风病。
27.康氏反应(KT)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康氏反应(KT)阳性,可见于梅毒、神经梅毒、脊髓痨及神经软瘫。康氏反应阳性一般在感染2周以上才出现,其中早期梅毒阳性率为53%~82.9%,二期梅毒约为100%,三期梅毒为58%~86.4%,先天性梅毒为80%~100%。
28.华氏反应(WT)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华氏反应(WT)非特异性,阳性反应也见于梅毒以外的其他疾病(如回归热、麻风病等)。一般于下疳发生10日以后,梅毒血清反应逐渐呈阳性;在感染梅毒后6周,华氏反应阳性率约为90%;二期梅毒,于皮疹、黏膜斑或湿疣时,华氏反应阳性率可达100%。
29.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
【正常值】荧光密螺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梅毒螺旋体进人人体48小时后,血液中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故梅毒患者的本试验为阳性,且敏感性、特异性高。
30.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正常值】FTA-ABS、FTA-ABS-DS法: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如阳性,即可确诊为梅毒。
3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正常值】USR、RPP试验法: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呈非梅毒的特异性反应,但此试验可作为梅毒的常规试验和筛选试验用。多数梅毒患者此试验为阳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风疹、麻疹、活动性肺结核等也可出现阳性。
32.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Anti-DNA抗体)
【正常值】胶乳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染色法:均为阴性。
【I临床意义】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Anti-DNA抗体)检测,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较强的试验,高滴度的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阳性率为93%,而非活动期阳性率只有7%。
33.抗脱氧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DNP抗体)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抗脱氧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DNP抗体)阳性,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可达90%。
34.抗着丝点抗体(Anti-ACA)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硬皮病患者的血清中,阳性率为30%~70%。
35.抗硬皮病-70抗体(Anti-SCL-70抗体)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系统性硬化症(PSS),抗硬皮病-70抗体(Anti-SCL-70抗体)阳性率为58.9%,特异性高达100%。
36.抗多发性肌炎-l抗体(Anti-PM-1抗体)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合并硬皮病,其阳性率分别为20%、22.7%和25%。
37.抗JO-1抗体(Anti-JO-1抗体)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5%及7.1%。
38.抗核仁抗体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系统性硬化症(PSS)及系统性红斑狼疮。
39.淋球菌抗体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为淋球菌感染,可见于淋病。
40.淋球菌免疫学检测
【正常值】免疫荧光染色法:为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为淋球菌感染,可见于淋病。
41.沙眼衣原体免疫学检测
【正常值】免疫荧光法: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衣原体性尿道炎、衣原体性宫颈炎、衣原体性眼结合膜炎。
42.支原体抗体检测
【正常值】酶联免疫法: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支原体感染,可见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43.生殖器疱疹检测
【正常值】细胞学检查及血清学中和试验: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如病灶物涂片在多核巨细胞内见到病毒包涵体,或血清学中和试验阳性,即可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生殖器疱疹。
44.人类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可确诊为尖锐湿疣。
45.杜克雷杆菌检测
【正常值】阴性,或未找到杜克雷杆菌。
【临床意义】在病原体检查中,查找到革兰阴性短小杆菌,见到细胞外排列呈鱼群状的细菌,可作出诊断。
46.滴虫病检测
【正常值】湿片检查、染色检查: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或找到阴道毛滴虫,即可确诊为阴道滴虫病。
47.蛋白印迹试验
【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蛋白印迹试验,如确证试验(即重复试验)仍为阳性,提示临床意义如下:①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②将终生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③5年内,有10%~30%的阳性者将成为艾滋病患者,有90%的人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④作为传染源,可随时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