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二十五)心肌蛋白和心肌酶检查

[日期:2009-01-11]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1.血清肌红蛋白(Mb)

【单位】微克/升(μg/L)。

【正常值】6.3~70.9微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①近年来,肌红蛋白已作为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3小时,血清肌红蛋白开始升高,4~12小时达到高峰值,72小时恢复正常。②还见于急性骨骼肌损害(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心肌肌球蛋白(Ms)

【单位】微克/升(μg/L)。

【正常值】小于O.1微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

3.心肌肌钙蛋白(Tn)

【单位】微克/升(μg/L)。

【正常值】心肌肌钙蛋白由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及肌钙蛋白C(TnC)三种亚单位组成。免疫散射比浊法:心肌肌钙蛋白T(TnT)<O.5微克/升,心肌肌钙蛋白I(TnI)<0.03微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①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肌钙蛋白I(TnI)在2.7~4.9小时开始升高,5.8~29小时达到高峰值,83~168小时恢复正常。所以,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有助于早期及中后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尤其对于微小的、小灶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更有价值。②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手术期心肌损害及其他心肌损害等,心肌肌钙蛋白也均可增高。③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4天,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TnI)浓度之比,可作为溶栓是否成功的指标之一。

4.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单位】微克/升(μg/L)。

【正常值】<5微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骨骼肌损害、肾功能衰竭等。

5.超敏C-反应蛋白(I-IS-CRP)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免疫散射比值法:<2毫克/升。

【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动态监控,以预测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当超敏C-反应蛋白>2.1毫克/升时:①初发心肌梗死危险度增加3倍。②发生出血卒中危险度增加2倍。③发生严重外周动脉血管性疾病危险度增加4倍。

6.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速率法:5~40单位/升;比色法:8~28单位/升。

【临床意义】显著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急性肝炎、药物性肝细胞坏死等;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等;轻度增高,见于肾病、胸膜炎、肺炎、多发性肌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等。

7.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CK)

【正常值】速率法:CK总活性为24~200单位/升(U/L), CK-BB为O,CK-MM为0.94~O.96,CK-MB为0~0.05。

【临床意义】 增高:①血清肌酸激酶,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增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4~8小时,肌酸激酶开始上升,16~36小时达峰值,2~4天可恢复正常。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肌酸激酶达峰值时间提前。②CK- MB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CK-BB升高,为脑部疾病的重要指标;CK-MM升高,为骨骼肌损伤所致。③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等,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④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创伤(如挤压综合征),肌酸激酶可明显增高;惊厥、心肌炎、心包炎,肌酸激酶也可增高。⑤急性脑外伤、癫痫时,肌酸激酶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时,肌酸激酶也增高。

8.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LDH)

【正常值】LDH-P速率质<400单位/升(U/L),LDH-L速率法114~240单位/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醋酸纤维素膜法: LDH1 0.24~0.34,LDH2 0.35~0.44,LDH3 0.19~O.27,LDH4O~O.05,LDH5 0~O.O2。

【临床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后8~18小时乳酸脱氢酶开始升高,24~72小时达高峰,持续4~16天恢复正常,平均10天,峰值可高达正常水平的10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如LDH1>LDH2,则表示有心肌梗死。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检测,对某些心电图诊断作用不大,而对发病后较迟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还有,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乳酸脱氢酶也可增高。

9.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70~190单位/升。

【临床意义】心肌梗死时明显增高,且维持时间较长,可达2周左右;肌营养不良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时,此酶活性也增高。

10.血清精氨酸酶(ARG)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 测鸟氨酸法:成人O~6.05单位/升,儿童O~3.79单位/升。

【临床意义】增高: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4~6小时,血清精氨酸酶活性即可升高,30~72小时达峰值,3~5天逐渐下降,一周内恢复正常;风湿性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精氨酸酶活性也升高。②肝脏疾病时,精氨酸酶活性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清精氨酸酶活性升高的幅度低于急性肝炎患者;肝肿瘤、肝脂肪浸润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清中,此酶活性也均升高。③儿童伤寒患者、烫伤者,精氨酸酶活性也升高。

11.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

【单位】微克/升(μg/L)。

【正常值】O~7.O微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此酶略有升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化验单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