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总蛋白(TP)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双缩脲法:早产儿,36~60克/升;新生儿,46~70克/升;1周,44~76克/升;7个月~1岁,51~73克/升;1~2岁,56~75克/升;成人,60~80克/升;60岁以上老年人,可降低约20克。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多发性骨髓瘤。
(2)降低:常见于营养及吸收障碍、重症结核、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烧伤、失血等。
2.血清白蛋白(ALB或A)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BCG法:35~55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所致血浆浓缩。
(2)降低:与总蛋白同(特别是肝肾疾病更为明显)。
3.血清球蛋白(GLB或G)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计算法:20~30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骨髓瘤等。
(2)降低: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及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婴幼儿)。
4.血清蛋白电泳(SPE)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 白蛋白(A)O.60~0.70(60%~70%);α1-球蛋白(α1-G)O.017~0.05(1.7%~5%);α2-球蛋白(α2-G)O.067~ O.125(6.7%~12.5%);β-球蛋白(β-G)O.083~O.163(8.3%~16.3%);γ-球蛋白(γ-G)0.107~O.200(10.7%~20%)。
【临床意义】
(1)增高:白蛋白(A)增高见于严重失水;α1-球蛋白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α2-球蛋白增高见于肝脓肿、肾病综合征、胆汁性肝硬化、营养不良;β-球蛋白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高脂血症、胆汁性肝硬化;γ-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感染、肝硬化、肿瘤、多发性骨髓瘤。
(2)减低:白蛋白(A)减低见于肝脏、肾脏疾病;α1-、α2-、β-球蛋白减低均见于肝病;γ-球蛋白减低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
5.血清黏蛋白(SM)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改良Harr法:20~4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急性炎症(如肺炎)、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恶性肿瘤、风湿热及结缔组织病。
(2)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肾上腺及垂体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减低等。
6.血清α1-微球蛋白(α1-MG)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RIA、EIA法:10.2~24.2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白血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女性妊娠末期比妊娠初期升高3~4毫克/升。
(2)降低:常见于急性胰腺炎、肝炎及晚期肾小球肾炎等。
7.β2-微球蛋白(β2-MG)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免疫散射比浊法:O.91~2.2毫克/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珠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炎症活动期、脏器移植排斥反应、恶性肿瘤、多发性肌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等。
8.α2-巨球蛋白(α2-MG或AMG)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免疫散射比浊法:1 500~3 5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炎症、慢性肝炎活动期、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病、糖尿病、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
(2)降低:见于重症肝炎、恶性肿瘤晚期及进行期、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
9.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AG或AAG)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免疫散射比浊法:550~1 4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
(2)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营养不良、妊娠期等。
10.α1-抗胰蛋白酶(α1-AT)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免疫散射比浊法:780~2 0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感染和炎症,组织损伤(如心肌梗死、外伤),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妊娠等。
(2)降低:①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②后天性见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肝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肾移植早期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