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正常值】细胞中有蓝色颗粒者为阳性,大而密集者为强阳性反应,稀而细小者为弱阴性反应;细胞中无蓝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过氧化物酶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除早期原始粒细胞外,其余各阶段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越成熟则反应越强。原始单核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则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本染色法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细胞多呈阳性反应;多颗粒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多呈弱阳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如果见阳性反应时,原幼细胞阳性率<3%;巨核细胞性白血病时,为阴性。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正常值】健康人的阳性率一般<40%,积分多在70分以下,以弱阳性为主。
【临床意义】
(1)增强:见于化脓性感染(球菌感染比杆菌感染高)、妊娠、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纤维化、慢粒急变、恶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应用雌激素等。
(2)减低或无明显变化: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性或寄生虫感染,其他类型贫血。
3.特异性酯酶染色(SE)
【正常值】结果判断,出现红宝石样颗粒定位于胞浆中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粒系细胞中,原粒细胞呈弱阳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不随粒细胞成熟而增强。单核细胞,一般呈阴性反应或呈弱阳性反应。其他细胞,呈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原粒和幼稚粒细胞此酶活性显著增强,但成熟粒细胞的此酶活性下降或消失;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一般呈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各阶段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4.非特异性酯酶染色(NSE)
【正常值】结果判断,白细胞呈淡蓝色为阴性反应,呈灰黑色至棕黑色为阳性反应。单核细胞系呈阳性反应,原、幼单核细胞反应较弱,成熟阶段呈中度或强阳性反应,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多呈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前者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不为氟化钠所抑制;后者呈阳性反应,但为氟化钠所抑制。
5.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正常值】 网状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单核细胞,此酶呈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和组织细胞性淋巴瘤,呈阳性反应。毛细胞性白血病,呈阳性反应,且不为左旋一酒石酸所抑制。高雪细胞此酶呈阳性反应,而尼曼一皮克细胞呈阴性反应。
6.糖原染色(PAS)
【正常值】结果判断,糖原染色阳性反应为紫红色。粒系细胞中,原粒细胞为阴性,早幼粒阶段开始呈阳性反应,以下阶段逐步增强,中性分叶核细胞反应最强。单核细胞成弱阳性反应;成熟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正常人淋巴细胞20%左右其胞浆中含有糖原颗粒。淋巴细胞糖原染色阳性率参考值小于30%,积分参考值为1.5~70分(一般在60分以下);正常人幼红细胞糖原染色积分参考值小于40分。
【临床意义】
(1)鉴别淋巴系统细胞增生的性质: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如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淋巴细胞糖原染色积分增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糖原染色积分轻度增高,且阳性颗粒细小;病毒性感染时,淋巴细胞糖原染色积分多在正常范围内。
(2)鉴别幼红细胞增生的性质: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红白血病时,其幼红细胞的糖原染色常呈强阳性反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幼红细胞的糖原染色反应可为阳性。
(3)其他:高雪细胞糖原染色呈强阳性反应,而尼曼一皮克细胞一般呈阴性反应;不典型巨核细胞呈强阳性反应,而索一斯细胞一般为阴性或呈弱阳性反应。
7.铁粒染色
【正常值】结果判断,骨髓细胞外铁,以骨髓小粒处蓝色颗粒多少表示,常用O~++++报告;细胞内铁,以幼红细胞铁粒染色阳性百分率表示,参考值范围为19%~44%。
【临床意义】
(1)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减少(O~10%,平均为3%),铁粒着色浅淡;非缺铁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其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红细胞均增加。
(2)诊断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且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占幼红细胞15%以上,细胞外铁也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