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Part 2 癌症和日常饮食

[日期:2012-10-29] 来源:  作者:马方 [字体: ]

Part 2  癌症和日常饮食

癌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成为我国医学近年来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点。虽然这些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肿瘤原因复杂多样,涉及范围较广,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又各具特征,致使有些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比较高。

在癌症的发病过程中,营养代谢的变化往往加速了病程的恶化。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措施会给病人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食欲减退、血常规异常、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等等,这些不利的影响又会反过来造成疾病的恶化,因此采取营养补给以增强患者的体质使之能耐受各种治疗手段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癌症和饮食的关系并不仅仅在此,更重要的是依靠营养和饮食干预来预防癌症的发生,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癌症的发病与原因迄今仍然未完全了解,专家认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可导致大约80%的癌症发病。癌变是机体内细胞的异常增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人体的内外环境,包括饮食营养、遗传免疫、生命状态、生理病理等的生物过程。

目前公认的癌症的致病因素有:①病毒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可致肝癌,人乳头瘤病毒可致子宫颈癌等;②辐射,日光中紫外线可致皮肤癌,X线等电离辐射可致白血病、淋巴系统癌、乳腺癌等;③化学因素,如香烟中即含有多种致癌物质;④食源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杂环胺(高温烹调的肉类中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存在于某些变质的食物和蛋白质中)等,而且含有大量脂肪的高热量膳食可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癌症的形成后期对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在这些复杂的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因素、环境因素里,最主要和最容易控制的就是环境因素了,在环境因素中,饮食因素尤其不可忽视。据估计,在癌症的诸多发病因素中,大概有30%与饮食和营养有关。

 

饮食营养对癌症生成的影响

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膳食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致癌物质的代谢、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能力、肿瘤的分化程度等。专家认为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是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膳食模式与癌症的发生和种类有关。例如在美洲和欧洲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膳食中植物性食物比较少,而动物性食物较多,结肠癌、乳腺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发病比较高;而在非洲和亚洲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植物性食品比较多,而动物性食品比较少,上呼吸道肿瘤、胃肠道癌症、肝癌的发生率比较高。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最近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癌症是由吸烟、饮食失调和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癌症流行病学专家认为,在所有癌症中,有1/3与膳食因素有关。可见,科学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看几个饮食营养因素和癌症关系的例子。

 

1.膳食结构是预防乳腺癌的关键

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生率已跃居女性癌肿发病率的前列,严重地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将1923例乳腺癌病例与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后发现,原发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有: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肥胖、月经初潮年龄提前、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等,其中与膳食有关的因素占首位。高脂肪膳食能使血液催乳素和雌激素浓度改变,使激素内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和诱发乳腺肿瘤的发生。

对此,专家们提出:①50岁以上的女性应控制进食高脂动物性食物;②长期坚持体育锻炼;③多食豆制品和蔬菜。其中改善膳食结构是关键,对预防或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食卤鱼易患鼻咽癌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综合近20年的研究,发表了有关食卤鱼易患鼻咽癌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人患鼻咽癌的比率比白人高100多倍,其中,香港、广东是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区的人爱食卤鱼是患病的重要因素,因为卤鱼含致癌物亚硝胺颇高。目前研究还显示,卤鱼不单引发鼻咽癌,它与食道癌也有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的总结报告说:中国式的卤鱼应被列为第一类的致癌物质。

 

.肠癌害怕淀粉

剑桥医学研究理事会邓恩临床营养中心的一些研究人员在分析12个国家的膳食成分和肠癌的发病率后,首次发现淀粉消耗量与人的结肠癌、直肠癌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淀粉消耗量多的地区,这种癌症的发生率较低。

 淀粉是一种多糖,属糖类中的一种。它为何有预防肠癌的作用呢?现认为,其有效成分在于一种“耐消化性”的淀粉。在小肠未被消化的淀粉进入结肠时,肠内的细菌将其发酵分解,生成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丁酸可直接抑制大肠内壁任何潜在致癌细胞的增殖,它是癌细胞生长的强效抑制剂。此外,“耐消化性”淀粉还可增加大便量,稀释结肠的内容物,加速致癌物质排出体外。

 

.暴饮导致癌细胞扩散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暴饮可导致癌细胞向全身扩散。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佩奇博士称,暴饮者其肝癌、肺癌、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癌症发病率高倍多。大量的酒精进入体内会使杀死体内癌细胞和病毒的“自然杀灭细胞”(NK)更新换代周期受抑制,导致癌细胞向全身扩散。

 

.患肝癌与缺乏某些营养素有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说,肝癌的发生与缺乏某些营养素有关。

蛋白质供给不足能使肝脏特别易受各种毒素的侵害。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胆碱是机体内磷脂的原料,也是抗脂肪肝的重要物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将会导致肝细胞核紊乱,致使癌细胞出现。因此,日常饮食应注意均衡营养。

 

吃出来的消化系统肿瘤

研究发现,消化道的肿瘤(主要指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等)与饮食的关系比较密切,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食管癌

食管癌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有:酗酒;膳食中缺乏新鲜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豆类摄入偏少(因此缺乏具有抗癌作用的

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C);喜欢吃烫的食物,进食时狼吞虎咽,食物过于粗糙等(这些长期的物理性刺激均容易诱发食管癌);有吃酸菜的习惯(这种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致癌前体物质——亚硝酸盐,而且易致霉菌污染)。

 

.胃癌

有下列饮食习惯者易患胃癌:喜欢吃烟熏制品,如熏肉、熏鱼等(熏制品中含有多环芳烃类物质,具有致癌作用);常吃香肠、火腿、泡菜、干咸鱼、咸肉等食物(含有较多亚硝酸盐)。

 

.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饮食的危险因素包括:食物中缺乏纤维素,即粗粮、杂粮、蔬菜和水果摄入较少,精米和精面相对摄入过多;膳食中摄入脂肪过多,特别是动物性脂肪摄入偏多,而且这样的人容易肥胖,而摄入脂肪过多和肥胖这二者都容易导致大肠癌;酗酒,研究发现,酗酒者不仅增加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下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概率。

 

.肝癌

肝癌的饮食危险因素有:酗酒,酒精能直接损害肝细胞,增加肝脏的负担,使肝脏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最后导致肝硬化,最终发展成为肝癌;食用霉变的玉米、大米和花生等食物及其制品,这些食物容易被黄曲霉菌所污染,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该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饮用水不卫生,研究表明,饮用江、河、湖水者比饮用井水或经处理的自来水者肝癌的发生率高,这可能与致癌物质污染江、河、湖水有关。

 

.胰腺癌、胆囊癌

研究发现这种癌症及乳腺癌均与高脂肪饮食有关,多数患此种癌症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另外,甜食也很容易导致人体发胖。

 

几个大家关心的话题

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这是一个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饮酒的人实在太多了,其中有很多人饮酒量很大,有的人甚至对酒精产生依赖,停止饮酒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就会出现精神的异常、人格的改变,还有一些躯体症状。大家知道,酒精是经肝脏代谢的,长期饮酒的人肝脏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比如脂肪肝、肝功异常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肝硬化。大家都知道,肝硬化以后就有可能发展为肝癌。酒精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直接影响肝脏,从而导致肝部肿瘤或肝癌。这一方面的证据如下:

1)有人发现,每天饮12杯蒸馏酒持续几个星期,就可以出现肝脏肿大。而有的研究表明,酒精损害肝脏时会产生大量异常的自由基(一种非常活泼的强氧化剂,致癌的因素之一)。

2)一些学者经过研究认为过度的酒精消耗与肝细胞瘤有关。他们研究了98位肝细胞瘤患者,其中大约半数均是酗酒者。他们的结论是:临床上的酒精中毒通过肝硬变而促成肝细胞瘤的发展。

3)酒精中毒、黄曲霉毒素以及肝炎抗原所致肝损伤都可以引起肝硬变,然后导致肝细胞瘤的发生。但有学者发现,确有少数病人并未事先发生肝硬化就发生了肝细胞癌。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认为酒精本身就是肝脏的致癌物,不用通过中介的肝硬变阶段而直接导致肝细胞瘤的发展呢?这个问题目前答案还不清楚。

以上说了酒精和肝癌的关系,那么,酒精与其他肿瘤的发生有没有关系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实验证明高纯度乙醇本身可以致癌或者促进癌的发展。实验表明,乙醇对染色体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甲醛与乙醛对其是有影响的。酒精中常含有一些难以避免的杂质或副产物如甲醇,甲醇可以转变为甲醛。而乙醛可以是乙醇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因此这两种醛均与酒精饮料有关。有人指出,酗酒者静脉注射乙醇后,血中乙醛的水平要比常人注射后高出许多。这些醛类可能有助于癌症的发生。附带说一句,醛,尤其甲醛是一种交联剂,会促使高分子老化,促进生命的衰老。

在酒精饮料生产的发酵或蒸馏过程中,会产生除乙醇以外的其他化学物质。经实验表明,这些物质有致癌作用。与此类产物类似的物质如杂醇油和亚硝胺就已证实能诱发食道与胃部肿瘤。通常也能在酒精饮料中查到一系列多环芳烃,包括苯并芘和苯并蒽。也常能在酒精饮料中检出石棉之类用于澄清饮料的物质,而石棉是公认的致癌物。某些酒精饮料(如啤酒)与结、直肠癌有关,某些地方生产的饮料与食道癌有关,这都提示我们,在这些饮料中可能含有致癌物。

有人报告说,对实验动物喂饲乙醇,加强了致癌物的生物活化作用。也就是说,这些致癌物在动物体内转化成有致癌活力的形态。这是因为长期的乙醇摄入能在各种组织中(如小肠黏膜与肝脏微粒体)诱导产生一系列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酶类(苯并芘羟化酶等)。这些酶类可以使没有活性的致癌原产生诱变活性,从而使基因发生致癌性改变。这些研究表明,乙醇可以起辅助致癌物作用。也就是说,乙醇本身虽不会直接致癌,但对于致癌原的活化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除了以上的不良影响外,酒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不利作用。首先,经常酗酒的人往往会发生营养不良。通常讲,酗酒者一天所消耗的乙醇,占到热量摄入总量的1/31/2。大家都知道,在大量饮酒之后就不想吃饭了,结果,酗酒者常常缺乏蛋白质,也常常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酗酒者中间常见到乙醇摄入量愈多,营养的摄入就愈少。而营养不良与头颈部癌发生有密切关系。有人注意到:即使没有酒精中毒,也不吸烟,单纯的营养不良也常与食道癌有关。若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则会加重患肿瘤的危险性。此外,饮酒还会抑制人的免疫功能。有些学者发现酗酒者身上表现出广泛的免疫异常状况,而且即便是正常人如服用了酒精,也可以发生暂时性的免疫异常现象。又已知慢性的酒精中毒者身上,由免疫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受到了伤害。体液免疫有时泛指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一切体液因素的作用,但多半是指体液中的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免疫作用。还有人发现,酗酒而致的肝病与两种淋巴细胞(γ细胞与B细胞)功能的损害有关。有人发现正常人给予酒精之后,可以动员出来的白细胞减少了。既然酗酒者通常总有多种营养物的缺乏,因此在长期酒精中毒者身上,经常可以发现免疫功能的降低,这是不足为怪的。

此外,人们还发现酒精与烟草对于癌症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既抽烟又喝酒的人,据一项不完全统计,酗酒者多半又是吸烟者。现有以下证据表明这两种不良习惯在癌症发生上具有协同作用。欧洲的一项研究证实:酒精的滥用与吸烟对口腔癌与食道癌的发生有协同作用。此后有研究证实了烟草与酒精对于口腔癌、喉癌以及食道癌的发生上有协同性。据不完全统计,男子如能禁烟与禁酒,从理论上讲可以使这些癌的发生率减少76%。有人估计:女子酗酒并吸烟者发生舌癌与口腔癌要比既不酗酒也不吸烟的女子早15年。对于食道癌来讲,酗酒比吸烟具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口腔癌及喉癌来讲,吸烟具有更密切的关系。有人估计,烟酒对于口腔癌发生的协同效应,大约为烟或酒单独效应的2.5倍。曾有一系列研究也提到了酒精本身对于增加上呼吸道癌危险性的作用。

 

“好”与“坏”的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盐是可疑的致癌物质

来自全世界的证据都表明,通常的腌制、熏制的食品几乎肯定是胃癌及食道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这些食品之所以致癌,在于这些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常使用亚硝酸盐作为使肉色鲜红的发色剂。那么它是如何作用的呢?它与胺相结合,即成为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可以在几十种动物身上致癌。某些种类的亚硝胺甚至只要有极少的量,便可使实验动物发生癌瘤。

但是,有些食品几乎总是要经过腌制,它们又具有诱人的美味,完全禁止人们吃腌制食品是困难的。因此我们不是绝对不能吃腌制和熏制的食品,但是只能少量吃一点,不能过多摄入。美国科学院的另一个委员会也独立地进行了亚硝酸盐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们对亚硝酸盐的接触只能是低水平的。

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食品的美味实在无法抗拒,有时候明知道食入过多对身体不好,但难以拒绝这些食品的美味,仍要尝试一下,甚至有时候控制不住要大吃一顿。这时候我们建议在吃之前补充一些维生素是有好处的,因为维生素可以阻断亚硝胺的合成,不过更安全的办法是改用无害的发色剂,目前已经有些食品厂正在改用其他发色剂,而不用亚硝酸钠。

以下所列食品,几乎总是含有亚硝酸钠的,如香肠、腌熏肉、小灌肠、肝泥香肠、鸡的烟熏产品、熏鱼等。同时我们只能吃少量的酸泡菜,已发现吃大量酸泡菜的地方是食道癌的高发区域,正是因为其中含有与亚硝酸胺有关的化合物。

在美国,目前已有许多腌、熏肉类产品将维生素作为添加剂,用它来稳定腌、熏肉的色与味,同时又可阻止亚硝酸胺的形成。但加到肉类中的维生素是很少量的,因此,在进食腌熏肉类时,最好还是要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有些香料可有助于模拟腌、熏肉类的味道。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这些香料,结论似乎是安全的,至少说比亚硝酸钠要安全多了。

 

.食盐和糖并不是十分安全的添加剂

盐和糖是生活必需品,但它们的使用并不是不受约束的。每人每天都要将其用于各种食品,如果任意使用,毫无限制,就会增加它们的不安全性,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我们一个一个的介绍一下:

据近期我国对覆盖面达5.3亿居民膳食质量的研究发现:我国人民主要食物的人均消费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推荐的目标,但食盐量严重超标却是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经测定的数据表明,我国人均每日食盐量为13.8g,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的174%,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居民人均日食盐量达到1820,甚至高达25g。这是个很值得警觉和关注的危险信号。食盐的主要成分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化学名“氯化钠”。食盐溶液渗透力很强,能提高各种食用原料中固有的鲜味,并且还有解腻、除膻、去腥的作用,一向有“百味之宗”和“调味之王”的美称。饮食是钠盐进入人体的主要渠道,其在体内具有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稳定组织间液的渗透压及肌肉神经的兴奋状态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维护机体正常代谢活动、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食盐的这些独特功能,正是钠盐超量的根本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过多的钠可以引起癌症,有的学者提出抗癌食谱概括地讲就是一种“低蛋白低脂肪的无盐饮食”。当然这种说法可能会有些极端,但它说明了这样的一个趋势,那就是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食盐摄入过多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血压高与尿钠排量有着平行的关系。当摄入钠盐过量,肾脏难以排除干净,日积月累在体内的超量钠离子,就会直接影响副肾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致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敏感性增加,引起细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据调查,我国年均高血压患病率约7.7%,而且呈北高南低的明显差异。当然,高血压是属多因素的疾病,不能简单地把嗜盐食偏俗与发病等同起来完全看成是因果关系,但反映出来的发病率与食盐量的关系如此一致,也绝非是巧合,至少可以说明钠离子在增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中是居于重要地位的。由于渗透压的关系,钠盐还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使体液过多的潴留,加重了内脏的负担。据试验发现,每进入体内食盐,大约可以吸收水分200300ml。摄入的钠盐越多,体内潴留的水分也就越多。这就改变了机体的血容量,增大了血管的阻力,迫使血压代偿性继续升高,增加心、肾等内脏的负荷,扰乱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导致水肿出现,产生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危象反应。

鉴于我国居民食盐普遍超量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现实,有关部门和一些有识之士怀着忧国忧民的迫切心情一直予以着关注。专家们发出了“人们从小培养低盐淡食习惯”的呼吁,并推荐我国健康成人每日摄入食盐的安全量为4.59g,最多不得超过10g,这是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权威意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当然,限量也有例外,如在高温下作业的体力劳动者、运动量过大的运动员以及呕吐、腹泻病人等,因进入体内的钠盐随汗液或排泄物流失过多,食盐日摄入量一般可以加大到520g,甚至还可以高些,以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满足正常生理代谢需要,否则机体就会产生倦怠、眩晕、恶心、食欲不振、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肌肉痉挛等,重者还可能出现虚脱、昏迷,危及健康。不过加量的食盐最好在主餐之外,从饮料中补给,避免形成嗜盐过度的不良习惯。但对心血管疾病和肝、肾病患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盐的摄入量都得慎之又慎,把日摄入钠盐量严格控制在25g范围内,菜肴口味宜清淡,必要时用不含钠离子的无盐饮食替代,以防病情恶化。

糖也同食盐一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殊不知糖过多地摄入又会有不良作用。日本有些学者阐述糖与癌的关系时说:“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活能源是什么呢?它们不像一般正常细胞那样依靠氧气呼吸,而是主要依靠糖酵解作用为生。这些肿瘤细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强盛,约为血液的倍。如果使血液流过肿瘤,约有的血糖被肿瘤消耗掉。例如,正常细胞从的血液里吸取~葡萄糖,而癌细胞则吸取!……相反,癌细胞的呼吸作用却很弱。”由此可见癌细胞对葡萄糖可谓是“情有独钟”。

德国学者所做的实验也表明,动物肿瘤所吸收的葡萄糖,是经过酵解作用而分解,只有是经过呼吸的氧化作用分解的,并证实通过肿瘤的血液中含有相当多的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的产物。癌细胞无论氧气供应如何充足,仍然以酵解作用为主,其酵解能力为正常细胞的~倍。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这种区别,来设法对抗癌细胞呢?那么,最简便的一条方法便是尽量少吃糖,甚至应该少吃其他高热量的食物(如脂肪与酒精)。糖(尤其是精白糖)的另一危害是,不但缺乏维生素与矿物质,而且会无情地消耗体内本来就不多的矿物质和族维生素,这无疑也就削弱了机体的抗癌能力。糖还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直接的有害影响,会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这样机体就难以消灭癌细胞。

此外,过多摄入糖或其他甜食,还会产生肥胖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因此,我们在选择食品时应该“管”住我们的嘴。

总之,我们最大量、最经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就是盐和糖。两者都是日常必需品,不可能不用,但也千万不要滥用或过量。现在市场上已有在食盐中加入钾盐与镁盐的保健盐出售。但我们认为保健盐应综合地考虑人体所需的所有矿物质,并以最合理的比例拟出最有益于机体健康与长寿的配方;如有可能,也应给癌症高发的人群拟出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最佳配方。

 

.具有抗癌作用的添加剂

看到这个标题您也许会问:不是所有的添加剂都对身体没什么好处吗?但其实并非如此,比较突出的例子便是胡萝卜素。人造奶油制造商之所以用胡萝卜素有个理由就是用它的黄色色彩。这是件一举两得的事,因为胡萝卜素加入人造奶油,既能模拟真正的奶油颜色,又增加了抗癌的维生素(天然奶油中是含有维生素的)。

其他也具有抗癌价值的添加剂是维生素和维生素。维生素常被加入食品中以防酸败以及稳定食品颜色。关于维生素的抗癌能力在后面将会述及。维生素不太经常使用,它也有防止酸败的作用。归根结底因为维生素和维生素都是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会有助于抗癌。

顺便说一句,这些抗氧化剂很可能对于保护健康、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哈尔曼的研究表明,使小鼠的半数存活期延长了。而维生素能使线虫的平均寿命延长了37.5%。英国老年学者康福特的研究表明,乙氧基喹啉使一种小鼠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都得到了延长。例如:它使雄性小鼠的平均寿命延长了,最高寿命延长了;雌性小鼠则分别延长了及。一般认为,凡是能延长最高寿命的因素,也必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这些抗氧化的添加剂在一定剂量下非但无害,且能抗癌、抗衰老及延长寿命,实在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有人甚至推测,美国人近年来胃癌发病率的下降,是否与罐头食品的添加剂(等)有关?当然这肯定也与水果蔬菜消耗量的增加有关。看来我们也应充分发挥添加剂的良好作用,让其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咖啡与茶和癌症的关系

.咖啡与癌症有关系吗

已有多项研究对咖啡与癌的关系作了探索,但是它们的结果是互相矛盾的。虽然还不能得出确切地证据证实咖啡与癌症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但是其中有的研究确实说明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咖啡存在一些不利于身体的问题。

早期有人提出的报告认为,在咖啡中含有的一种“未知的作用物”与膀胱癌有关。认为男性中有1/4,女性中有的1/2膀胱癌患者与饮用咖啡有关。该报告甚至强调说:一点也不能饮用咖啡,因为他们发现每天即使仅饮用一杯咖啡的女子,患膀胱癌的危险性也要比完全不用咖啡的女子高出倍。年以后,另两位研究人员报告说:大多数患膀胱癌的人都是饮用咖啡的人,只有极少数患者不饮或很少饮用。看来,咖啡与膀胱癌的关系比较肯定,也无人反对。以下是一些研究的结果:

在饮用咖啡和膀胱癌之间有一定关系,但不像是因果关系;有项研究认为饮用咖啡与胰腺癌有关;有些研究认为咖啡与其他器官的癌有关,但另一些研究未能证实这种关系;有动物研究表明,咖啡中有些成分可增强致癌物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炒咖啡豆中可能含有一种物质,该物质具有中等程度抑制癌变过程的能力。

不用说,要想从以上事例中得出肯定的咖啡与癌症有关的结论是困难的。然而大多数学者还是不相信大量饮用咖啡不会没有一点危险。他们对咖啡喜爱者的忠告是:不要喝太浓的咖啡,尽量少喝一些,每天不要超过2杯。目前已知咖啡因是对人体有害的,而且有人认为咖啡与心律异常及室性早搏有关。 咖啡因的另一毒性是它会破坏体内的族维生素。在茶叶中即使咖啡因不多,也有此种破坏作用。这样看来,在我们饮用咖啡、浓茶的时候,有必要补充一些族维生素。

 

 .饮茶好处多

 饮茶能预防癌症。有人将茶叶拌于饲料中,喂给身上有癌的小白鼠,周后癌细胞受到抑制,并有所减少。另据报道,茶叶中的某种物质经血液循环可抑制全身各部位的癌细胞。有人也鼓励一些癌症(食道癌与胃癌)患者饮用少量的浓茶,据说“患者饮后顿觉舒适,食物也较易通过,有缓解症状的作用”。日本学者十分推崇福建所产乌龙茶,认为有预防癌症的效果,且无副作用。

 饮茶还可以对抗吸烟的危害。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于烟中所含各种有害物质有对抗作用。

饮茶的好处还有兴奋高级神经中枢,消除疲劳;降低血压和预防冠心病,维持血管弹性;改善消化;防治肥胖;治疗糖尿病等等。

饮茶虽然好处较多,但是值得提出的是,饮茶宜较清淡,因为浓茶可能会影响一些营养素的吸收。

 

肝癌和天然毒素——黄曲霉毒素

目前,人们已知某些霉菌可以产生致癌化合物,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叫做黄曲霉毒素。有些黄曲霉毒素在动物身上显示了很强的致癌力。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与人群中的肝癌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霉菌喜欢生长在玉米、花生和棉子上。如果动物所吃的饲料受到此毒素的污染,则毒素也可能进入奶、

 

蛋和肉。

肝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男子中仅次于胃癌,其死亡数占全部癌症死亡数的;在女子中间,排在胃癌、宫颈癌、食道癌之后,第位便是肝癌,其死亡数占全部癌死亡数的。在高温、潮湿的南方,肝癌尤为高发。这表明我国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与东南亚一样,是颇为严重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保存好玉米、花生、棉子等食物,避免霉变。凡已霉变的食品,要禁止食用,也不要用它们喂养动物。对加工的食油和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限制。

 

小心经发酵工艺的食品

发酵的复杂过程,除了会产生一些我们所需要的成分和效果之外,还会产生一系列我们意想不到的微量物质。因为酵母菌这个活的化工厂,可不是那么容易掌握和控制得那么精确的。例如:长期以来,学者们已知食品发酵过程中生成微量的氨基甲酸乙酯,就可以在实验动物身上引发癌症。

因此发酵产品中的有害成分是必须加以注意和研究的。尽管面包与酸牛奶尚未发生什么问题,但是如前所述,啤酒、果子酒,以及自酿的某些酒类确实已经出过问题了。因此,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对经发酵工艺制造的食品进行严格地检测与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