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16章 望舌面诊病法

[日期:2012-08-30]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16章 望舌面诊病法

舌是口腔内主要器官之一。担负着搅拌食物和协助发音说话的两大功能。从医学角度讲,它的多种变化还能反映人体内的疾病,是体内唯一可以外露的脏器,这是否可以算它的第3大功能呢?

舌的上面西医称为舌背,而中医则叫舌面。前端游离部分称为舌尖;后部与咽部相连,能够看到的部分称为舌根,又叫舌本;位于舌尖和舌根中间的部分称为舌中;舌的两侧部分称为舌边;整个舌身又称为舌体。在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称为舌苔,也叫舌垢。

望舌时先让被检查者面对光亮处,张口自然伸舌,一般以能看到舌根的人字沟为准。检查者仔细察看舌面和舌体的各种表现,并注意排除生理和理化因素引起的假象(如伸舌时间过长或过于用力,舌体充血明显,多薄而红,紧缩之后多淡而胖。或饮用冷热和带色素的食物等,都可能使舌质舌苔发生改变),力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正常舌面、舌体的表现

正常人的舌体应是运动灵活,伸缩自如,胖瘦适中,不薄不厚,舌边无齿痕;舌质色泽淡红不老不嫩,润泽适中;舌面有清雾状薄白苔,无异物污垢,不湿不燥,无瘀斑点,无条纹线,无隆起物。

            二、生理或理化因素对舌象的影响

⒈中年妇女在正常情况下舌面可有红星刺状物,一般妇女在经期前后1~2天,舌尖处也可有较明显的红刺,月经后则显著减退,均属正常舌可有的变异。

⒉作息时间改变,睡眠明显减少,或常苦闷悲思不解者,舌尖可见红赤。

⒊食热汤水、生姜、大蒜、辣椒等刺激性物质可使舌变鲜红或绛红色。

⒋酗酒之人舌边常红赤干燥。

⒌常大笑者舌色易暗,常恐惧者舌色易淡,常发怒者舌边易赤,房劳过度者舌色淡晦无华。

⒍便秘日久、饮酒过多、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舌上可生黄白苔垢。

⒎鼻腔堵塞,睡觉时张口呼吸,晨起则见苔厚或中心苔,舌根苔黄。

⒏大量抽烟、龋齿、口腔不洁、久服补药(如熟地、鹿茸、人参、黄芪等)、时常忧心忡忡者多生较厚苔垢。

⒐食牛奶、豆浆可使苔变白色。

10.食枇杷、蛋黄、服用黄连、栀子、复合维生素B2 、痢特灵、阿地平、四环素等可使舌苔染成黄色。

11.食草莓、山葡萄,可使舌苔染成紫色。

12.食乌梅、雪梨膏、桑葚子、橄榄、咖啡、酱油、醋、带壳棉子油、焦黑食物可使舌苔染成黑色。

13.先天性裂纹舌或正中棱形舌,以及部分小儿的舌质淡、红、舌体胖、齿痕、腻苔、剥苔和老年人的舌淡红有齿痕均可视为正常生理性的变异舌,无临床诊断意义。

                    三、舌质的异常变化

疾病在舌上的反映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能够作为特异性诊断的特征还不太多(包括舌苔),因此一种舌象一般只能提示某一证型,或只能说明可能患有某一类或某几种疾病,而不一定是某一种疾病。可是从这点上来讲,对于临床诊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舌质色泽的变化

⒈淡红舌,正常人多见此种舌象。

    许多病的早期舌质也可为淡红色,如感冒初期等。

也可见于一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胃癌、早期原发性肝癌等。

淡红舌常需要结合舌苔、临床检查和体征来确诊,不能单凭舌色正常就认为无病。

⒉淡白舌,常属于中医的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阳虚寒湿等虚寒证。

   ⑴淡白舌可分为两类,一类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一些,但仍可见红色;另一类则舌色枯白,血色全无,甚至连唇龈均苍白无华,两种类型提示了疾病的轻重程度,前者较轻,后者较重。

   ⑵此舌常见于慢性病和机体功能低下的虚弱病人,如贫血、消化不良综合征、浮肿、慢性肾炎及肾功能衰竭、血浆蛋白偏低、内分泌功能不足、低血压、基础代谢降低(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晚期血吸虫病、部分哮喘病人、中晚期胃癌和抵抗力弱的流感患者初期等。

   ⑶各种类型的白血病淡白舌也较多见。

    ⒊红舌,比正常人的舌色为红,常属于中医的实热证和虚热证。如温邪入营、心包络热、脏腑火盛、阴虚火炎等热证。

   ⑴一般舌色鲜红,光泽明亮,但也有略晦暗者。舌体多较瘦,舌面较干燥,可伴有各种形状的裂纹。

   ⑵常见于急性病及重症病人,如毒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感染、重症肺炎、高热、急性传染病的极期、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一切基础代谢增高的疾病、脱水、术后虚弱、维生素C、维生素B族缺乏等。烧伤患者,伤后1日内舌质即可转红。

    ⑶光红舌可见于结核病、晚期肺心病人和肝硬化晚期失代偿出现腹水时。光红舌舌尖有瘀点的肝病患者,标志病情危重,有肝昏迷的先兆,应引起重视。

    ⑷单纯舌尖红者,中医认为是心火上炎,肺或大肠瘀热。可见于流感初起偏热者、心肌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严重的慢性胃炎、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等,可见舌尖红同时伴有红色点刺。

    ⑸急性胃和十二指肠穿孔病人常见舌前半部无苔红(绛),有淡紫色光亮区,无刺状物及红星。

    ⒋绛舌为深红色的舌,是红舌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认为属内热深重,与红舌均为热象,但程度更甚一些。多为热邪入营入血,火毒乘心,阴液灼伤所致,若舌红绛干枯,呈热毒伤阴之象。

   ⑴常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化脓性阑尾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也见于部分晚期癌症病人、糖尿病并发血管炎、严重的肺肝肾等实质脏器功能失调、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

   ⑵光绛舌见于乙脑、流脑、流行性出血热和一些出血性疾患。

    ⒌青紫舌为舌色青紫或者舌有青紫斑点。中医认为多因邪热炽盛,阴液耗伤,寒邪直中,或气滞血瘀,凝涩不行。

   ⑴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微循环障碍、严重感染、肺气肿、肺脓疡、晚期肺心病人右心室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脱水、重度胃溃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呼吸和消化系统肿瘤及其放化疗后、高血脂症、青年妇女痛经、外科手术后、外伤程度较重造成内部瘀血者。

   ⑵正常人也有见舌色青紫色,但经食管拉网检查10%的人发现为早期食管癌。因此,应当引起重视,特别是素无病患突然舌色短期内青紫者,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出现食管癌的可能性。

    ⒍淡紫舌,舌色淡青紫而润滑,中医认为属痰湿内阻、阴寒内盛,寒邪直中肝肾。

常见于重度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子宫肿瘤、阑尾炎穿孔造成的腹膜炎,以及早期妊娠的妇女。

    ⒎蓝舌为舌体发蓝,是临床上少见之舌色,特别是全舌色蓝者很难见到。中医认为可因温邪或湿温热郁不解,痰饮内郁,热入血分,寒邪内中所致。

    ⑴常见于呼吸循环衰竭、缺氧、休克、昏迷、急性中毒,如变性血红蛋白症或肠源性青紫症等。

    ⑵中晚期糖尿病、肝硬化,全舌可出现红蓝色。

    ⑶痧病(发痧)可出现舌质灰蓝色。

   ⒏黄瘀 舌是舌色为红黄相间,黄多红少,略衬淡紫或其他微黄或浅黄隐隐见于舌体侧面。中医认为是湿热郁蒸所致,常见于黄疸病人。

   (二)舌上条纹线

    凡有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早孕等,舌面常有不同程度的条纹线出现,最典型的如肝瘿线、早孕线。

⒈肝瘿线是指舌左右两边缘呈紫色或青紫色条纹线,或不规则形状的斑点或块状,境界分明,可见于舌的单侧或双侧。多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和急性胰腺炎。值得指出的是肝病患者舌面条纹线还可呈羽毛状排列,肺心病者条纹线纹形多较乱无规律。

 ⒉早孕线是指舌中线的中段(舌中1/3处)有1条深紫色条纹,同时全舌为淡紫者,常为早期妊娠的迹象。

 如果因孕卵发育障碍而死亡,或行人工流产后,舌中之早孕线即渐消失,舌质也由淡紫色转为暗青紫色。宫外孕病人也可见此变化。

(三)舌上瘀斑点

 瘀斑点是指与正常舌色深浅不同的点状、或片状,如小米粒、高粱米粒大、豆大之瘀点斑片区。中医认为,在外感热病中,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中,多为血瘀之征。

⒈舌前紫斑可见于坏疽性阑尾炎或穿孔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舌边紫蓝色点,或舌上斑点米黄色、淡白色环形颗粒,边缘整齐而中心凹陷,呈星状分布,稀密不一,可见于钩虫病。

⒉舌上紫斑常见的疾病还有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心血管病、肺心病、阿狄森病(肾上腺机能不全)、身体某部位有外伤等,有部分健康老年人也可见到舌上瘀斑。

    ⒊舌上红色大块血斑见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斑、某些热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败血症、流脑、乙脑等)。

    ⒋舌上出血点,有的要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楚,但它有时却可能是全身大出血的先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⒌舌的两侧边缘有红色或黑色瘀点也提示体内有伤,瘀点在舌的位置可以反映某一相应脏腑的伤病。

    ⒍舌面、舌缘及口底出现鲜红、柔软而界线清楚的斑块,一般无明显疼痛(此应与黏膜炎症、灼伤、擦伤相区别)。另一种表现为鲜红斑块样散在粟粒状白色颗粒,常伴轻微疼痛。此红斑易发生癌变,癌变率比白斑(见颊黏膜白斑)高17倍。因此应特别引起注意。

   (四)舌上隆陷变化

溃疡病患者,常可在舌上见有多发性圆形上皮缺损,这是因为胃气不能上达于舌,如果溃疡好转后,此现象即可消失。

⒈舌边凹凸不平呈息肉状肉赘凸起,可见于肝癌早期的病人。

⒉若在舌面后1/4近舌根处的两侧出现紫红色小疙瘩,如谷粒或麦粒状凸起,逐渐变尖,呈麦芒样尖刺,芒刺先发生于舌之一侧,后多呈对称形,可见于食管癌中期的病人。

⒊舌上有许多红刺群集凸出舌面,可见于高热数天后的病人。

⒋舌边两侧多点刺而散在薄白苔中者,称之为虫舌、梅花舌,多为肠道蛔虫症所致。

⒌舌边和舌尖部见散在凸起的红色斑点,形圆顶尖如大头针头大,在舌苔较厚的地方,斑点边缘稍不规则,其与舌苔红白相间,是蛔虫病的指征。

⒍舌面红点刺较大,称为红星舌,常密集于舌尖及舌前中部,呈草莓状,现代称之为草莓舌或覆盆子舌,主要见于发疹性热病,如猩红热、麻疹等的发疹极盛期,此外也可见于化脓性胆囊炎、乙脑、大面积烧伤、灼伤患者。

⒎舌上有珍珠样白色透亮,或如水疱样半透明的星点,称为白星舌或水疱舌。其舌面白星的数目较少,常散在于舌中根部。此舌

可见于一般壮热病后,与红星舌发生机制相似,均为热病伤阴,或营养不良所致。不同者是前者较后者病情更为严重。

⒏舌上有圆形、大头针头大的白色粟疹,顶端钝,如星状分布,与舌质相间似花,称为白花舌,可见于鞭虫病患者。

                    四、舌体的形态变化

(一)舌的体积变化

⒈胖大舌又称肿胀舌,舌体比正常者大。中医认为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

⑴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以致积水停饮。

⑵舌体淡红而胖,边有齿痕,为脾虚有湿。舌鲜红而肿胀,甚则伴有疼痛者是心脾有热,血络热盛而气血上涌所致。红绛而胖伴有黄苔,为脾胃湿热,痰饮上溢或湿热毒盛所致。

⑶舌青紫肿胀多为中毒,是素善饮酒又病湿热,邪热挟酒毒上涌所致。舌肿胀而青紫晦暗,是因中毒而致血液凝滞所致,亦有因舌部血络郁闭者,可见于舌部血管瘤。

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观察,胖嫩舌是机体营养不良的早期表 现,主要是因血浆蛋白低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导致舌组织水肿。

    ⑸舌体略肿大可见于慢性肥大性胃炎、肠炎、妊娠中毒症、高血压、经常便秘者。

⑹舌体肿大明显者见于贫血、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肝炎、中晚期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机能减退所致的黏液性水肿、急性外阴炎、药物中毒、伸舌样愚钝,以及舌炎充血、巨舌症等。

⒉瘦薄舌是指舌体比正常者小而薄。中医认为多因气血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所致。

⑴舌体淡而瘦小多为气血两虚,红而瘦多为阴虚火旺,常出现在虚劳、干血劳、热病后期的病人。

⑵舌瘦小而紫暗,可见于经闭、胎死腹中、肺气肿、肺心病、哮喘、中晚期肿瘤患者。

舌体瘦小还见于肝硬化晚期伴腹水症、严重感染、长期消化不良、大细胞性贫血、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舌肌萎缩。

   (3)舌体瘦小的育龄妇女子宫发育不良、小子宫者多见,常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者居多。

   ⑷胃酸过少的萎缩性胃炎患者,舌体也较正常略缩小。

   ⑸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胆囊炎患者,舌体略薄瘦。

 .⑹另外还有一种前尖后钝中宽形的舌,称为桃形舌,可见于食管和贲门癌的早期患者。

   ⑺舌和心脏相似,舌的大小、长短、厚薄和心脏基本呈比例。舌大者心脏也大,舌小者心脏也小。舌薄而细为心脏瓣膜病或神经性心悸的显示,舌厚而圆者心脏肥大,也是患心脏瓣膜病的显示。

   (二)舌的硬度变化

    ⒈痿软舌。舌体痿缩软弱,曲伸困难,不能自由活动,舌尖舌体往往萎缩成一团。中医认为痿软舌因气津两亏,筋脉失养所致。

    可见于唾液分泌减少、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软化、延髓球麻痹、脑溢血等),也见于舌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各种热性病、尿毒症晚期、肝昏迷。

    一般认为,舌痿软者病情多危重。

    ⒉强硬舌。舌体强直,失其柔和灵活,常伴随有语言謇涩,含糊不清。中医认为强硬舌是因热扰神明、邪蒙清窍所致。多见于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血管意外、脑震荡、脑挫裂伤、乙型脑炎。

    强硬舌也可见于高热昏迷、肝昏迷等症。

   (三)舌的伸缩变化

    ⒈舌纵是指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涎不止。中医认为多因气虚或痰热扰乱心神所致。

现代医学中克汀病(甲状腺机能减退)、伸舌样痴呆的小儿和毒血症患者可见此舌。

⒉舌缩是指舌体收紧而不能伸长,甚至难以抵齿。中医认为舌缩多因寒极、热极、邪陷三阴、风邪挟痰,梗阻舌根所致。

   ⑴可见于现代医学中急性心肌梗死的休克期、肝性脑病、乙型脑炎深昏迷等,一般多属危重证候。

   ⑵舌缩也可由先天生就,由于舌系带较短,牵拉舌体不能伸出口外,此种情况者与疾病无关。

   ⑶因病见舌缩,常与舌痿软同时并见,故舌除不能伸出口外,其转动也失去灵活柔和之常态。

   (四)舌的动态变化

    ⒈舌颤动是指舌体不由自主地发抖,以伸出口时明显。中医认为舌颤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风内动所致。可见于体质虚弱、老衰、胆小之人、神经官能症、睡眠不好、甲状腺机能亢进、进行性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等患者。舌挺而颤动者,可见于酒精中毒的病人。

    ⒉舌歪斜是指舌体在自然状态下和伸出时均偏于口的一侧。中医认为,舌歪是因肝风内动或中风偏枯所致。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如脑溢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舌下神经损伤、面神经麻痹等病。

    少数也可没有明显神经系统或其他疾患,而出现舌歪斜的。

   (五)舌的光滑度变化

    ⒈裂纹舌是指舌上分布深浅沟壑样的纹理,可出现于全舌面,尤以舌前半部及舌尖二侧缘最多见,深者如刀割、剪碎,浅者如划痕或小皱纹杂乱隐隐。裂纹可呈纵形、横形、纵横相兼形(如“井”字形、“爻”字形)、辐射形以及脑回状或鹅卵石状不等。中医认为裂纹舌多为伤阴、阴血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或脾胃气衰、生化无源的表现。

    ⑴舌绛光燥而有裂纹是热盛伤阴,全舌绛色无苔,或有横直罅纹而短小者是阴虚液涸,淡白舌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满布者是脾虚湿侵,舌淡质软有裂纹是久病阴阳俱虚,气血两虚之候。

    ⑵裂纹舌常与萎缩舌同见于营养不良性疾患,如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维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

    ⑶裂纹舌患者大多有发育异常,也见于高烧、脱水的患者。

    ⑷裂纹舌在肿瘤患者中(贲门癌、胃癌、胃窦癌)出现较多,所以胃部疾病如出现裂纹舌,说明病程较长,具有恶变的可能。

   (5)经长期随访发现裂纹舌可由地图舌转变而来,是地图舌的后期表现。

   (6)观察裂纹舌时,如果舌面肿胀,因裂纹处多有较细微的苔,需仔细察看方可辨清。

    ⒉齿痕舌是指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又称齿印舌。中医认为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主脾虚和湿盛。

    ⑴齿痕舌淡白而湿润,是体内寒凝湿聚的标志,淡红而润,多是脾气虚的表现。

    ⑵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所患疾病可参考胖大舌。

    ⒊光滑舌是指舌面光滑无苔,平如镜面,望之发光,故又称镜面舌、光莹舌。中医认为此舌象不论内伤或外感所致,均示体内有阴液消亡、胃气将绝的危象。光滑舌可见于汗下太过、久热伤阴、温病邪犯营血等。若淡白而光莹,是脾胃损伤,气血两亏已极;若红绛而光莹,是水涸火炎,胃肾阴液枯竭。

    光滑舌见于现代医学中营养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糖尿病、慢性痢疾、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维生素B族缺乏、血浆蛋白低下和食盐摄取过多等情况。

                         五、舌苔的异常变化

   (一)舌苔色泽的变化

    ⒈白苔,中医认为白苔主风、主寒、主湿邪,亦主表证。

    ⑴薄白苔可见于正常人,但也可见于许多疾病的早期,一般性感染,也有一些严重的疾病舌苔也是薄白色,所以单凭此苔就认为人体健康或者病变轻微是靠不住的,必须 结合其他体征、症状和检查,以免误诊。

    ⑵各种急慢性炎症、溃疡,甚至恶性肿瘤的初起阶段几乎都可出现薄白苔,或者说舌苔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⑶薄白苔常见的疾病有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肺心病、门静脉高压、急性外阴溃疡、外阴营养不良、慢性胆囊炎、宫外孕早期、肺结核, 以及胰腺癌、胃癌、早期肝癌、白血病早期或缓解期等。因此,薄白苔在疾病诊断上尚不能作为一个理想的指标。

    感冒发热者没有舌苔或舌苔薄者容易治好,舌苔白者治疗费事。

    厚白苔多由薄白苔发展而来,一般说明疾病有一定程度的进展。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生2天后苔可由薄白转为厚白腻,若初发即见白腻苔的心肌梗死病人,常易出现心力衰竭。  白血病伴有严重感染发热者多呈白厚腻苔(部分或为黄腻苔)。消化道溃疡穿孔随着病情

进展苔转为白厚、白黄等。

    另外,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积液、腹水、肾炎、各种慢性炎症、早孕初期、肠梗阻早期、流行性乙型脑炎轻型等均可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呈现出白厚(腻或干)苔,若结合舌质观察则更有临床意义。

    体内食盐摄入不足者,也会出现舌苔白厚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即舌的表面硬化,成为龟甲样,呈白色,是舌癌的癌前期变化。

    ⒉黄苔,中医认为黄苔主热证,是热邪重灼于舌面的表现,而且热邪愈重则苔色愈黄。可因湿热内蕴、湿邪入里,或胃热炽盛、实火燔灼等所致。主要见于急性热病邪盛而正气未衰,邪正激烈相争的阶段。

    ⑴黄苔常见于炎症、感染、发热、消化功能紊乱等疾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中期、急性肺炎、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晚期肺心病人伴有热证时。

    ⑵黄苔也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活动期、糖尿病伴皮肤化脓感染、心肌梗死有合并症,乙型脑炎重型等。

    ⑶肿瘤病人中以黄腻苔特别多,并且舌苔集中在舌中部,呈鸡心形,食管癌尤为显著。

    ⑷黄苔多由白苔转变而来,也有一开始发病即为黄苔,说明病势较急,发展较快。如急性心肌梗死黄腻苔持续不退,病情多有恶化的可能,初发即见苔黄厚腻多易出现心律失常。

    ⑸较重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慢性扁桃腺炎等疾病,多见舌根部苔黄。

    ⑹慢性肥厚性胃炎舌苔多为厚黄而垢污黏腻,满铺于整个舌面,其边尖部分色淡,中心部分可见焦黄或焦灰腻,其垢厚度及满铺污秽度甚于湿热证。

   ⒊灰苔,中医认为灰苔有寒热之分。

    ⑴白厚灰苔湿润者,属虚寒证,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肝炎等。

    ⑵干燥而舌有裂纹的灰苔,属温热证,见于各种传染病、感染性疾病、长期发热等。

    ⑶厚腻灰苔伴有舌紫暗者,病情多危重,常见有呼吸功能障碍,或心功能不全。

    ⑷半白半灰苔伴有淡紫舌,多见于肝脏病、肺心病、肺气肿合并感染。

    ⑸灰白色薄苔见于肾脏病。

   ⒋黑苔,中医认为黑润苔为寒极、黑燥苔为热极,表示病情严重、病变在里、三阴症、伤寒邪热传里、温邪入血分、肾亏等。多见于久病、重病的患者,是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的表现。

   ⑴常见于高热、脱水、炎症感染、毒素刺激、胃肠功能紊乱、霉菌感染、滥用抗生素等类疾病。如急性感染性疾病极期、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中毒、急性胃肠炎大吐大泻失水后、恶性肿瘤病情恶化时、尿毒症、阿狄森病、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

   ⑵若舌苔由黄转为黑灰色者,可见于严重创伤病情恶化,脓毒血症伴高热或失水。

   ⑶患中风时,舌根处呈黑灰色,这种人多数肠内有大便停滞。

   ⑷抽烟和饮酒过多者,舌苔为黑褐色。

   ⑸舌边缘呈现紫黑色线状苔为肺结核的特征之一。

    ⒌绿苔,临床上较少见。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无论浅绿、深绿,其意义皆与灰黑苔相同,但却主热不主寒。满舌滑腻,中见绿色,为湿热痰饮,属阴邪化热之候,或湿热郁蒸之故。

   (二)舌苔形态的变化

   ⒈糜苔,又称雪花苔,此苔似雪花样散落舌面上,苔与舌面结合不紧密,用纱布轻轻一擦即去,但未几天即又出现。中医认为此乃脾肾衰败、湿毒内蕴,或肺气虚极,不能输布津液,或胃体腐败、津液化为浊腐上泛于舌所致。

   ⑴糜苔可见于霉菌感染、免疫性疾病和在机体抵抗力极差时。

   ⑵若苔糜舌红而兼有腹泻症状,常表示胃肠道也有霉菌感染。

   ⑶若苔糜舌紫多为内痈之征,也可见于肺气肿、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肝硬变、肝癌、晚期肺癌等。

    ⒉厚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呈油腻状的黏液。中医认为,腻苔可见于湿浊、痰饮、食积、顽痰等阳气被阴邪所抑的病变。

   ⑴苔厚腻而色黄,为痰热、湿热、暑温、湿温、食滞、湿痰内结、腑气不利。

   ⑵苔滑腻而色白,为湿浊、寒湿等。

   ⑶厚腻苔可见于晚期肺心病人、胃癌。

   ⑷后半部舌厚腻苔满布,前半部光滑而红,见于蛔虫病。

   ⑸乙脑病人苔厚腻持续日久为重型病例。

 .⑹急性黄疸型肝炎若见厚腻苔者转氨酶多增高明显。

   ⑺肝炎腻苔久久不退净者,多有复发的可能性。

   ⑻舌根部腻苔残留不退是湿热余邪不净。

    ⒊花剥苔为舌苔部分剥脱,而使舌质显露。中医认为,花剥苔一般表示阴伤,或者气阴不足、邪热内恋,或者血虚。

   ⑴花剥苔也有生来即有者,多呈菱形位于舌中央人字沟之前,这是舌器官轻度发育不良的表现,无临床意义。

   ⑵花剥苔在病态情况下可见于营养不良、过敏体质、胃癌、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阴阳两虚型的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

    ⑶花剥苔若患“感冒”等急性热病时,则易恶化。

    ⑷若舌上两边白苔,中心红而无苔称“鸡心舌”,提示胃阴不足,多见于小儿结核病或一些低热症反复发作,呕吐日久不愈。

    ⑸苔黄或白腻的鸡心舌乙脑病人,病情多凶险。

  .⑹舌根剥苔提示肾阴亏涸,愈后不良。

    ⑺苔花呈云絮状间列分布,见于蛔虫、钩虫症。

    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长时间花剥苔,病情会有恶变的可能性。

    ⑼白厚剥苔而舌淡红者,见于脾虚阴亏、肝胆郁热或热久伤阴等症。

    (10)剥苔而舌暗红者,见于气血两亏,或热病恢复期,如虚劳、痰湿、虫积症以及多种慢性发热性疾病后期的患者。

   (11)地图舌多见于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常伴有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⒋舌边白涎,在舌的两侧边缘内约5毫米处,各有1条线索状的白色涎沫带,称为舌边白涎。中医认为多是痰湿凝阻、气机郁结之征。

   ⑴可见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部分病人。

   ⑵舌苔见2条纹路,从舌根并行至舌尖者也为湿重的表现。

    ⒌舌苔偏布有三种情况:一是一侧有苔另侧无苔;二是两侧都有苔但苔色不同,如半白半黄;三是两侧都有苔但苔质不同,如半干半腻。偏布苔与一般舌苔的主病相同,但也有一定的特异性。偏布苔可见于肺癌、食管癌、脑血管意外,晚期肝硬化、肺心病等,偏布苔侧往往与病灶部位同侧,且常见于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病情好转则偏苔渐退,病情发展或复发则苔增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