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26章 望指(趾)甲诊病法

[日期:2012-08-30] 来源:  作者:佚名 [字体: ]

第26章 望指(趾)甲诊病法

指(趾)甲像人体其他部位一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通过对指(趾)甲异常表现的观察分析,可以推测出人体所患的多种疾病。

诊察甲的方法是,将被检查者的指(趾)甲暴露在自然光线下,医者距手指0.33米(1尺)左右远,用目直观,仔细观察甲的轮廓、形状、大小、甲板表面的光泽、纹理、色素沉着、甲床的颜色、甲半月等情况,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并可按压甲板以了解甲床血管充盈情况和甲板的软硬厚薄变化,一般应诊视两手各指指甲,并互相对比,必要时可再诊视两足趾甲,以资比较,综合分析。

先简要介绍一下甲的生理变化和解剖部位名称。

甲是从指(趾)端的皮肤外层的沟槽中长出来的,这些沟槽部分叫甲沟;甲沟的外侧包绕在甲身周围的皮肤叫甲襞;甲的本身叫甲身或甲板,甲板表面凸起呈弧形。甲板的游离前缘叫甲前极,后缘叫甲后极;甲板在月牙形的白色根部里形成并长出,这个根部紧连着甲后极,叫甲半月,又叫甲月痕或健康圈。甲板下面的组织叫甲床或甲托。

 一、正常甲的表现

 正常人的指甲大都和指头的长短宽窄相称,一般是长方形,长∶宽为4∶3,也可略呈方形或梯形。呈粉红色,这是由于甲床血管的颜色透过甲板形成的。甲中部略隆起饱满,平整而有光泽,在强光下上下移动有闪耀的反射。无斑纹瘀点,以手按压甲板前沿放开后,甲色由苍白很快恢复为粉红色。正常指甲不易折断,但也不过分柔软,甲板厚薄均匀。仔细观察甲板表面,可以看到有极细的平行纵纹,是由于甲不断向外生长留下的痕迹。

指甲生长的速度是很缓慢的,比较起来儿童稍快一些,最慢的是老年人。一般来讲,正常人需3~6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一个完整甲面的长度。

甲半月正常情况下的大小因人而异,但也因指而异。其中拇指最大,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减小,它的正常比例大约占指甲的1/5长度。

在认清了正常甲的表现以后,就很容易分辨出异常甲了,但是异常甲有许多种类型,每一种不同的类型,就反映体内的不同病变。

 二、甲的纹理变化

正常的甲是没有明显纹理改变的,如果发现了各种颜色的条纹,多半是不正常的情况。

(一)深色条纹

⒈甲上出现深褐色紊乱的条纹,常是脱水或初期肾虚的反映。 

⒉淡褐色条纹说明可能长了美人痣。

⒊略带棕色的线纹,如横过甲尖部位,往往是肾脏有病的警号,当然这要同时显现在每个指甲上才有诊断意义。

⒋棕色或灰黑色的纵纹,由指尖向甲根部位垂落,那就显示可能患上发炎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炎和肝炎等,有时甚至还要考虑是否患有消化道肿瘤。具体是消化系统什么病,最好结合其他体征、症状和临床检查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这种情况在中医常辨证为肝、肾阴虚证。

⒌开始时指甲的条纹为极淡的青灰色,约经1~3年的时间逐

渐变成灰黑色,这样的病人随条纹颜色的加深,部分会出现黄疸。

⒍若黑色的纵线,每甲仅有一条,居甲正中,用刀刮后,仍为黑

色,猛然一看像根粗黑线,多为血虚浮肿的病人,见于阴虚肝旺者,或

者脾肾两虚、大便溏泄者,一般情况发展很缓慢。

⒎纵向出血条纹是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反映。

(二)白色条纹

⒈甲板表面出现白色横纹是肝脏有病的征兆,但也可见于常人,特别是妇女,以未婚者为多,也有呈洁白点状的,多在1~2个月后自行消失。

⒉甲上出现粗大白点或横纹,边缘不整齐,内映血色绯红者,可能为初期肺结核的体征之一,大概半年后肺部症状即可出现,这种现象常见1~2个指甲,特别是食指和小指多见。

⒊指甲上有横纹也是肠道有寄生虫的特征。趾甲有纵行条纹,则表示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身体机能低下,容易患病。

  三、甲的形态变化

 (一)横沟甲

 在甲的表面出现一条或数条横行凹陷的沟纹,无光泽,可见于多 种疾病。

 ⒈在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常出现横沟甲。

 ⒉如果十个指甲上都有一条横沟的话,可推断在不久以前,一定患过一次严重的急性病,如麻疹、肺炎、猩红热等。或者体内代谢功能失调;或遭受精神打击,引起营养失调;或者运用了一些对身体有较大损害的药物,诸如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这是因为人在患病或用药时,指甲生长受到抑制,长得慢而薄,待病愈或停药后指甲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因此就留下了一条横沟纹。

⒊若甲上有多条横沟如波浪状者,多见于肠寄生虫病或肠功能衰弱。

⒋若凹沟发生在拇指,多为精神不振。

⒌若发生在食指上,其人易患皮肤病。

⒍若发生在中指上,多为肌肉无力症。

⒎若发生在无名指上,可能会患眼疾、支气管炎等疾患。

⒏发生在小指上,易患咽喉炎、神经痛或胆汁性疾病。

⒐另外患湿疹、银屑病、甲癣、咬甲癖等疾病亦可伴有此症,应予以鉴别。

⒑中医认为,横沟甲是因气虚血瘀、邪热肺燥、肝气郁结等证引起。

(二)匙状甲

匙状甲又称反甲、勺状甲。甲的表面平坦或中部向内凹陷。甲板无光泽、发软、脆弱、中间变薄,边缘肥厚翘起,形同一个茶匙状,严重者甲体前端与甲床分离发生疼痛出血。测试甲是否内陷,可将指甲放平,滴一滴水在其表面,水滴不流走者即为匙状甲。

⒈常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冠心病、糖尿病、脊髓疾病、风湿病、钩虫病、营养不良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梅毒、酒精中毒和慢性缺氧性疾病。

⒉匙状甲也可见于长期高原、高山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强碱肥皂、石油产品、烈性染料等物质的人。

⒊匙状甲也可能因从事指尖用力工作,由于受挤压造成甲床供血不足引起。

⒋另外患有银屑病、干燥综合征、硬皮病、肢端肥大症、真菌感染、掌跖角化病、扁平苔藓、雷诺病等,也可出现匙状甲,可结合周身皮损及症状变化进行鉴别。

⒌五个趾甲都翘起,提示可能是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压力的征兆。

⒍中医认为匙状甲多因身体瘦弱、气血亏虚;饮食不调,肝气横越,克伐脾胃;或腹中痞气,痃癖伏梁等所致。

(三)葱管甲

指甲凸起并向指肉中卷伸如筒状,甲根枯槁,甲面粗糙失去光泽,质地不透明,间杂青灰色,甲床暗淡无华,甲半月萎缩淡白枯涩,甲襞相对隆起,与甲体衔接处显出凹糟。

 ⒈葱管甲常是一些胸部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征兆。

 ⒉中医认为,葱管甲多因久病体质虚损所致。以指压甲板,甲床苍白明显者为血虚,松指后仍显苍白,久久不能恢复者,兼示气弱。可涉及心、肺、脾诸经病变。

 ⒊平时贪图安逸不事劳作者,也可见葱管甲。

 ⒋如果甲凸起特别显著,两侧边缘指肉收缩,十指均如此者,应考虑癥痞瘀血凝滞和某些肿瘤。

 (四)纵嵴甲

 纵嵴甲又称嵴棱甲,表现为甲板中央出现显著的纵形嵴状凸起,甲板远端可伴有裂隙或分层,甲板不透明,甲床夹杂斑纹瘀点,不同层次交错,甲半月粗涩,甲襞边缘不规整,也有如锯齿状者,毛细血管弥散略显迟缓。

⒈纵嵴甲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甲中线营养不良症或冻疮指(趾)末端循环障碍引起甲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异常以及外界化学物质刺激。

⒉肺结核病人的早期也可见到纵嵴甲,严重者同时可引起甲面凹陷,全身症状常不明显。

⒊中医认为,纵嵴甲多由肝虚血燥、瘀血阻络而成,也可因气虚血虚、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等所致。常见胸胁胀疼、痞塞不舒、胃肠壅滞、胸中烦满、腰脊酸软、四肢顽麻、关节肿痛、风痉拘牵、百节胀疼等症状。

 

(五)钩状甲

钩状甲又称鹰爪甲、鹰爪风或爪状甲。甲板逐渐增厚,呈山尖状隆起,可增至蚕豆大小,甲柱面粗糙不平,向指端屈曲。甲板不透明,甲体灰褐失光泽,污秽黑色、黑灰或黑绿色,随甲板增长,向前或向旁弯曲成钩状,形成鹰爪状,甲床有时见斑纹瘀点,甲半月浅淡、色涩枯槁,白无华,甲襞挛缩,边缘不整。

⒈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如麻风、梅毒、脊髓痨等。

⒉钩状甲还见于心血管和周围血管病、肺病的末期。

⒊钩状甲还可因外伤、鞋靴紧小、天疱疮、银屑病等引起。

⒋中医认为,钩状甲属气郁血瘀、风痹、筋挛,涉及肝、心、肺、脾诸症。

⒌钩状甲或因年事已高、宿有旧疾,因循失治,使经脉不能.达,瘀血阻滞、甲失所养而成。

⒍若钩状甲并映绯红带紫色者,多为心、肝病已重,常出现喘息、浮肿。

⒎若钩状甲并映苍白色者多见于肝、肺实质损害已甚时。

⒏若钩状甲映灰白如死骨者,多为肺病末期的危重征兆。

⒐若钩状甲映灰白色,仅见于大拇指者,多见于心脏病变,心气虚弱者。

(六)粗厚甲

甲板粗厚、质地粗糙、色灰枯槁、失去光泽、混浊不透明,甲柱面呈灰白色,枯槁干脆,有时见点状凹凸或嵴突,甲床枯涩见稀疏瘀斑,甲半月灰白苍枯,甲襞边缘不整,略见缺损,深层位毛细血管迟滞,且苍白难复。

⒈粗厚甲见于部分胃溃疡病人和呼吸器官病。

⒉粗厚甲也见于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外胚叶缺陷、毛周角化病、掌跖角皮病、鹅掌风。

⒊粗厚甲若甲板枯厚,有点状凹陷,或兼有纵嵴、横沟、混浊畸形,甚则缺损者,可见于寻常型或脓疱型银屑病。

⒋甲癣也可造成粗厚甲,其特征为甲缘、侧缘处发痒、日久高低不平,甲下有污黄斑点,失去光泽呈灰白、枯厚、松脆,甚则蛀空,向后蔓延。

⒌其他如慢性湿疹、麻风等,亦可出现厚甲,应参考病史及周身皮损变化做出诊断。

⒍粗厚甲多属中医的气虚血燥,皮肤风燥,血枯失于濡养之证,或风热偏胜、血燥生风之证,或因脾胃蕴热,血燥风炽,不能濡养皮部,以致爪甲枯槁,甲板粗厚。可涉及心、肝、脾、肾诸经病变。

(七)萎缩甲

甲体萎缩形如枯叶,甲根处如初生虫翅,甲板先是变薄变小,逐渐萎缩,乃至消失,甲床干枯,显露部粗涩,甲半月退缩,白无华,甲襞不整,边缘常缺损,深部毛细血管运行迟缓,显现苍白带,不易复原,但全身症状多不明显。

⒈可见于神经感觉过敏之人。

⒉也可见于营养障碍,先天性甲发育不良症。

⒊中医认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精血亏损,而致甲失润养而成。

⒋也可见于心阴虚、心血亏、血行障碍;也有因疠风大毒引起者。

(八)软薄甲

 甲体萎缩变薄,质地柔软,多呈畸形,甲板长出指头部分可以反折而不断裂,甲床色淡白无华,有时现瘀点或带状斑,甲半月苍白失去光泽,弧影缩小,基质枯涩,甲襞苍白,皮屑剥落,毛细血管运行迟滞。

⒈软薄甲见于维生素B2 、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缺乏症。

⒉也见于脊髓空洞症、末梢循环障碍、扁平苔藓、硬皮病、大疱性表皮松懈症、营养不良等。

⒊体弱的青年女子可见到甲薄如蛋壳者,称为“蛋壳甲”。

⒋中医认为软薄甲多因气弱血虚,血行障碍,精华不布所致,涉及脾、肝、心诸经。

⒌中医中的痹症、疠风、虫积、疳积以及阴虚、血虚、气虚等证均可见软薄甲。

(九)小甲或无甲

甲板短小,逐渐萎缩,乃至缺如脱落,或者出生时即指、趾甲全无。

⒈出生时即无甲者,见于先天性外胚叶缺损。

⒉有的婴儿,指(趾)甲虽然还有,但因某种先天或后天疾患,指(趾)甲渐见枯萎,甲变小变薄,常见于大疱性表皮松懈症、扁平苔藓。

⒊小甲或无甲也可见于鱼鳞病、雷诺病、严重感染等。

⒋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肝精血亏虚,或后天脾胃失养,可涉及肝、肾、脾诸经。

(十)竹笋甲

甲体各层次疏松分离,甲柱面灰白,质地疏脆,混浊而不透明,甲板自游缘翘起,逐渐与甲床分离,如剥竹笋状,甲床有瘀滞斑点,甲半月苍白,界线不清,甲襞边缘不整,重者如锯齿状,同时甲面灰白如雪花。深层位毛细血管弥散延迟,色泽淡涩,失去光华。

竹笋甲活动时有疼痛感觉,甲板剥离一般不会超过全甲的一半,故不会脱落,一般无其他症状。

竹笋甲可由外伤和甲癣等所致。也可见于甲剥离症,多由肝气不调,气机不畅,血虚失养;或久病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或风寒壅闭,血虚化燥等。多涉及心、肝、脾、肾诸经。

(十一)脆裂甲

 甲体不坚,甲板菲薄,失去韧度,常易发生纵裂,指尖断面可见层状分离,或甲板自游离缘起,向甲根部发出裂隙。甲床枯涩有斑点,甲半月苍白干枯混浊、甲襞不整,边缘有剥离,深层毛细血管运行迟缓,阻滞不畅。甲板脆裂,以秋冬渐重,春夏趋于缓和。 脆裂甲可见于甲分裂、脆甲病钙质缺乏等。中医认为脆裂甲常由于血运障碍,血虚风燥,或肝气横逆、肝虚血燥、肾水不足、热病伤阴等,使甲失所养所致。可涉及心、肝、脾诸经。常伴有胸闷胁痛,苔薄脉弦,或眩晕耳鸣,舌红少津等阴虚肝郁的症状。

如果在指甲两侧的甲沟中有很细的裂缝,触之疼痛,可能患有蛔虫病和消化不良。

 (十二)脱离甲

 指甲前端和甲床脱离,而呈现混浊的灰黄色,甲脱离会逐渐扩散到甲根部位发病时。变异的指甲和正常指甲间,会有一道明显的分界。

 ⒈脱离甲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末梢循环障碍(脊椎空洞症,进行性硬皮症,贫血等)、慢性肾炎。

⒉脱离甲若仅发生于少数手指中,多是由局部感染引起的,其中以念珠菌和其他致病菌感染者居多。

⒊多汗症,特别是局部性多汗症,即手掌和脚掌的汗腺分泌过多,多见于神经质的年轻女性,可出现脱离甲。

⒋长期大量服用有关抗生素类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或紫外线照射而导致指甲变色而脱落。

⒌另外脱离甲还见于长期反复接触碱性物质、甲醛、砂糖液、汽油、去漆剂等化学液体的职业人员。

(十三)暴脱甲

爪甲自行脱落,甲体萎缩,甲床光秃干燥,甲根苍白枯涩,甲襞残缺,甲板剥落后,甲沟显露凹陷,残损不整,深层毛细血管运行障碍,瘀滞枯涩。

⒈暴脱甲中医认为由于肾经火虚,肾阴津涸,水不涵木,肝气横越,肝肾俱虚。

⒉瘭疽、蛇疔、脱疽、疠风等也可导致爪甲暴脱。

 

(十四)凹点甲

凹点甲又称顶针状甲,或罗森诺症。甲板上有针尖大小的点状凹陷,数目多少不定,互不融合。

⒈凹点甲经常发生在风湿热病人的指甲上。但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但其凹点为数不多。

⒉凹点甲也可见于圆形脱毛症,其凹点一般排列较规则,其中尤以横向排列较多见。

⒊凹点甲还可见于多种皮肤病患者,如银屑病、扁平苔藓、干癣、甲癣、放射性皮炎等,可结合周身皮损变化做出诊断。

(十五)鱼鳞甲

甲板粗糙失去光泽,质地干涩似枯鱼之鳞,甲柱面不平滑,散在纵横凹点,甲体各层次斑驳不透明,甲床深层晦暗,有瘀斑,甲半月萎缩,深层枯涩,甲襞边缘不整,周缘皮部可有不规则脱屑散落,毛细血管运行不畅,时见阻滞。

鱼鳞甲常因肾气虚损或脾胃不振,气化不行,精华不布,水液滞留,脾失运化所致。可涉及心、脾、肾诸经。多见于水肿证和寒湿证。

(十六)宽短甲

甲板宽阔而短。

⒈宽短甲可见于心脏较弱,或知觉麻痹症,且易患腹部到腰部以及下半身疾病。

⒉如果指甲尖端平整而嵌到肉中,其人易患神经痛、风湿病。

⒊宽短甲见于妇女,则易患子宫卵巢病变。如缺乏光泽,易患不孕症。

(十七)短方甲

指甲生得短而呈方形。

短方甲多见于性情急躁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尤其是伴有甲半月很小,甚至完全没有。

(十八)三角甲

指甲尖部宽大,而根部面积反小,呈现一类似三角形状的甲。

三角甲多见于脑脊髓及麻痹性疾病。若同时甲色呈惨白或暗黄

色时,表示疾病正在发作或进展中。

(十九)长形甲

甲板呈长形,即甲宽正常,但长度超出正常。

⒈长形甲常见于身体欠佳、呼吸系统功能较差的人。少部分人尚有一定适应能力。

⒉若长形甲伴有甲色暗淡,甲板表面纵纹明显者,呼吸系统疾

病即有加重的可能性。

(二十)窄长甲

甲板长而狭小,只占指端的较少部分,甲色呈淡白或暗色。

窄长甲多见于骨骼有病之人,尤以脊髓病变为多见,另外可见于抑郁症、歇斯底里症。

 (二十一)平板甲

甲板平坦,毫无弯曲,如一块平板样贴在指端上。可见于疾病抵抗力低下、体弱多病者。

 (二十二)橄榄甲

 甲板前后极小,中间宽大,状如橄榄形。橄榄甲可见于心血管系统不健全,或脊髓疾病。

(二十三)贝壳甲

甲板前极较阔,而后极相对较窄,如同贝壳。

贝壳甲多见于患神经质的病人或体力不足者。此甲象也易患中风病、脊髓疾病。

(二十四)薄纹甲

甲板上有线纹,且甲板中部非常薄弱。可见于钩虫病,或缺钙、贫血等引起的甲营养缺乏。

(二十五)纵沟甲

甲板表面有深而直的纵行沟槽。

纵沟甲常因甲基质受损所致,可见于营养不良,或操劳过度。亦可见于神经衰弱或呼吸系统功能衰弱的人,还有可能见于扁平苔藓等疾病的患者。

(二十六)纵纹甲

甲板表面呈现很浅的纵行沟纹(与纵沟甲不同),且容易断裂。纵纹甲可见于心力衰弱,又因皮肤机能减弱而易患皮肤病。拇指甲板上纵纹较其他指多者,提示饮食有偏嗜,易诱发疾病。

(二十七)瘪螺甲

甲体瘪缩如螺厣,甲板干涩无光泽,甲床萎缩苍白,以指按甲体,毛细血管苍白,血流充盈缓慢,甲半月白如铅粉,深层位基质干涩无光泽,甲襞皱缩灰枯。

瘪螺甲见于胃肠功能紊乱,上吐下泻,或暴病脱水,甚至出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重笃证候,涉及心、脾、肾、肝诸经。瘪螺甲民间又称瘪螺痧。

(二十八)扭曲甲

甲板凹凸不平,甲柱面纵线与横弧呈多向不规则反曲线,有的为折线,整个指甲畸形扭曲,甲面色泽失荣,甲床有斑暗点,甲半月灰白不鲜明。基质粗糙斑驳,甲襞皱纹边缘不规整,深层位毛细血管瘀滞。

 扭曲甲可见于肝气郁滞,瘀血积聚日久,或肝气虚,血不荣筋,或脏腑虚衰,气血耗损,以及各种杂症。扭曲甲,可涉及肝、脾诸经。

 (二十九)胬肉甲

 甲体浊滞不透明,胬肉盘根,层次交错,甲板缺损,甲床潮红,甲襞臃肿增厚,皱襞侵入甲床,胬肉遮蔽甲半月,甲襞凸起,有时甲襞为伪膜所取代,深层毛细血管运行较速,随着胬肉增生,毛细血管也有所扩展。

胬肉甲为血不循经,赘生胬肉所致,可见四肢臃肿,周身肿胀,积聚癥瘕,渐至气血失荣,神情衰惫。常涉及心、脾诸经。

  四、甲的色泽变化

(一)红紫甲

表现为甲色呈红紫色,以指压甲板,甲床现红色以至深紫色,甲半月红紫色略淡而涩,基质较厚,显半透明原色,甲襞有深红至紫色暗纹,各层次毛细血管自然弥散,血流运行稍速,层位不同,可见到红紫相间。

红紫甲大体可分为绯(鲜)红色和紫暗红色。

⒈甲映色绯红,压其指尖端,急放开后,红色迅速恢复者,多为 虚劳初期,特别是有初期潮热时常见,以肺结核和肠结核初期见者最多。

⒉甲映色绯红,若压指尖放开后,红色恢复较慢者,说明虚劳病较重较久,并多伴见腹痛。

⒊如果甲尖和根部绯红,中间较淡者,多见于虚劳而有脾虚的病人,或慢性胃病而有初期内出血时,以及钩虫病不太严重时。

⒋如果甲尖和中部绯红,根部色淡白者,提示有肾脏病,很可能肾功能不良,也多属中医的肾虚证。女子可见月经不调,特别是在经闭期中;男子多有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等症。

⒌如果甲根部绯红,其他部位色淡者,可有咳痰、咯血的症状,多属中医肺脾两虚,相火独旺。

⒍胃窦炎也可表现为红紫甲,主要表现在右手中指指甲桡侧远端,多呈棱形,病情稳定时显淡红色,发作时显鲜红色,重症时为紫红色乃至暗紫色。

⒎甲呈胭脂红色火焰状,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

⒏如果十个指头的甲床都出现潮红色,那对于肝癌和肠癌的诊断就具有参考价值。

⒐中医认为,病人热在气分时,指甲和头面皮肤都会发红。

10.若甲红发生在饮酒、洗澡之后不为病态,女同志染了红指甲就更无诊断意义了。

11.若甲呈现紫红色以及绛色,多为风热毒盛,邪犯心经,或痹症(关节炎)、历节风等所致,可涉及心、肝、脾诸经。

12.甲下有瘀点或瘀斑,也可呈紫红或紫黑色,但压之不褪色,可为甲下出血引起,多因外伤、鞋靴紧小或血液病,凝血机能减退造成甲下渗血。一般出血时间不久者甲色红,陈旧性出血甲色紫,甚至为紫黑色。

 ⒔如果甲下间歇性地出现一些出血点,就要警惕是否患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二)黑色甲

 甲色发黑,甲根部黑如焦炭,甲床有斑带暗黑,甲半月现棕灰色,甲襞结合不整齐,边缘现乌黑色,各层位毛细血管弥散现灰黑晦暗纹带,甲黑可表现为甲板出现带状黑色或全甲变黑色、灰色或黑褐色、灰黑色、青黑色等,往往压之不褪色。

⒈黑色甲常见的有阿狄森病,多属中医的命门火衰或肾水不足。

⒉缺乏维生素B12 也可出现甲色发黑。

⒊长期服用金剂能使甲变为黑褐色,汞剂使甲变为灰黑色,氯喹使甲变为青黑色,银剂使甲变为灰青色,砷、铊和氟中毒使甲产生黑纵纹(部分可有白色横纹)。

⒋甲下色素痣、交界痣、甲黑色素瘤、黑褐色甲下出血和接触煤焦油、照射长波紫外线者,均可出现黑甲。

⒌甲远端明显发黑,或呈褐色,近端呈白色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特异性体征。约10%的肾衰患者可见此征。

⒍由手足癣日久蔓延引起的灰指甲,可见甲色发灰或灰黑色,甲体变形或残缺不全。

⒎久病见黑色甲者,中医认为是肾气绝,多涉及肾、肝诸经,预后多不好。

(三)白色甲

甲体苍白,质地疏松,指甲枯萎,甲床苍白无华,甲半月枯涩如白粉状,甲襞边缘皱缩,部分剥离,各层次毛细血管弥散迟缓,延迟复原,有时呈现淡白纹带。白色甲可表现为甲板部分或全部变白、压之不褪色,或者甲下内映白色 、压之褪色两种情况。

⒈若白色甲压之不褪色,甲板白如死骨,全无光泽者,多见于伤寒等热病末期肾液耗尽所致,病情危重。

⒉若指甲洁白,略有光泽,从根部起见部分或全部白者,可推测为久病不起的重病患者,因不接触水液等污物,病后新长之指甲部分,则洁白无垢。见1/3白甲者为卧床2个月左右,1/2者为3个月左右,全白者大概有半年时间。

⒊也有全白甲病患者,如白化病等,是由于某些先天性疾病所致,根据病史可以进行鉴别。

⒋如果两手对称指的甲色逐渐变成乳白,以至完全不能见到内映血色,而其他指甲都正常,最后十指都渐变白,多为复杂的慢性病变,如脊骨病变、高血压、慢性风湿痛等,多属于中医的肾虚水肿。这种指甲变化,多于发病前3年就从两手大拇指甲开始,逐渐蔓延到其他指,严重时足趾甲也可变白。

⒌若甲板出现点状、线状、片状白斑者,称为甲白斑病,中医认为多因气虚所致。斑常发生于甲半月部,随甲板生长,逐渐前移至甲缘,可见于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伤寒等,应引起重视。当然也有原发性白斑症,常无全身症状,一般无须治疗。

⒍甲内出现絮状的白云和白点,是因缺钙、缺硅、尼古丁中毒、肠道蛔虫病所致。常如中医的脾胃不和、虫积伤脾、肝脾失和等症,这些人较神经质、易疲劳,或有慢性习惯性便秘。

⒎有一些肝炎、肝硬化病人,其指甲变白像毛玻璃似的不那么透明,像健康人甲半月颜色一样。

⒏指甲部分或全部脱色,表明新陈代谢紊乱。

⒐若甲部分或全部变白又称白甲,常见于外伤、甲剥离症、甲板层状分离症、霉菌感染、扁平苔藓、服用砷剂、心内膜炎、某些内分泌或神经系统障碍,以及全身疾患如麻风、何杰金病等。

⒑若甲下内映白色,甲似白蜡色无光华,以手压之更苍白,多为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有钩虫病等慢性失血的表现,也可见于部分慢性肾炎病人。中医认为多因元气亏损,荣养障碍的虚寒证,可涉及脾、肺、心、肾诸经。

⒒若甲白无华,但不如上述白蜡色,以手压之,可见血液隐然流通者,说明病得时间不太长,虽然多种病均可致此情况,可总的来说多为脾虚症。

⒓若甲以手压之,不见血液流通者,说明病得时间较长,是阳气衰微的血枯症。

⒔若甲映色灰白,压之微见隐然有血行者,多见于慢性哮喘病及浮肿症。

⒕若甲白压之隐然见不均匀的极淡紫色斑者,多为晚期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时,肺气将绝的征兆。

⒖若平素心气虚,胆子小,又受巨大惊吓,面色铁青者,指甲也见灰白色,但过后可渐恢复。

⒗小儿呈灰白甲,隐见淡紫色斑者,多为脾肺衰竭所致,疳积末期多见之,预后不良。

⒘如上现象,但指头皮色黧暗,为脾肺两虚已极,是虚寒之证,应抓紧治疗或许可挽救过来。

⒙还有一些病人甲映色苍白,而指肉消瘦者,多为脾虚寒证,可出现慢性泄泻、痢疾、下利频甚。

(四)黄色甲

指甲呈现黄色,可有浅黄或暗黄,甲床瘀滞黄褐,干涩无华,甲半月苍枯失去光泽,甲襞边缘不整,皮屑微黄,毛细血管弥散略呈棕黄纹带,或见黄色褐斑。黄色甲可表现为甲板本身发黄和指甲内映黄色而本身不黄两种情况。

⒈甲板本身发黄,可以逐渐变化而来,除老年人因气血不能濡养、发生退行性变外,也可见于多种皮肤病。

⒉银屑病患者,甲板出现枯厚棕黄。

⒊湿疹患者可呈污黄色甲。

⒋甲癣、念珠菌性甲沟炎,可使甲板周围呈棕黄色。

⒌梅毒病、皮炎、长期服用四环素等也可使甲板发黄。

⒍有的人指甲发育迟缓,每周长甲小于0.2毫米,甲侧面弯曲度增大,边缘为黑色,其他地方肥厚而黄,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和原发性的淋巴水肿,称为黄甲综合征,可有腹胀便溏、乏力气短、饮食无 味、面目及肢体浮肿、舌淡脉细等症状和体征。

⒎如果甲板呈鲜黄色,指头部也发黄,但无其他黄疸症者,多为中医所谓的湿热郁蒸。

⒏猛然一看恰如被黄色染料所染,但拭之不褪,往往为湿热生虫的征兆。

⒐若甲板枯黄肥厚,特别是拇指内侧出现此现象者,可见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⒑若甲板呈晦黄色,而无黄疸症者,多见于久病脾肾两虚或寒湿类型的患者,主要有呕血和慢性失血的表现,临床上所见有肝癌、胃癌、子宫癌等。

⒒甲板不黄而内映出甲床为黄色者,一般为黄疸病,常说明肝脏或者胆囊有问题,如急慢性黄疸性肝炎,但也可见到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肾病综合征、胡萝卜血症和慢性出血疾患,后者若甲由黄转白说明病情加重。

⒓中医认为鲜黄者属热,黄暗而涩者属寒湿,多为病情较重的表现。

(五)青紫甲

指甲呈现青紫,以指压甲根,甲床泛现青紫颜色,甲半月干涩失泽,甲襞褐赤瘀滞,边缘斑驳不整,毛细血管浅层位青紫,深层位紫暗,运转不畅,各层次多见青紫纹带,晦涩无华。

⒈青紫甲可为邪热重,气血郁滞引起,常见口干渴、喜冷饮、高烧、热汗淋漓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传染病,如伤寒、乙型脑炎等。

⒉青紫甲也可由于虚寒证所致,常见肢端发冷、肤色紫红,遇冷加重、手足冷汗、舌淡青紫、脉沉细弱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雷诺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冻疮样多形红斑、冻疮、肢端紫绀症、硬皮病、网状青斑等。

⒊突然发生甲青紫者,多为即将抽搐或正在抽搐瘈疭中,如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属于热病动风者多见。

⒋在一阶段内,逐渐出现青紫甲象,多因瘀血凝滞、经脉阻塞所致。症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气促、烦躁、呼吸困难等。

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青紫甲,一般都是较重的,都需要积极治疗。

 (六)蓝色甲

 指甲呈现蓝色,以指压甲板,甲床显乌蓝色,甲半月滞浊干涩无光泽,甲襞不整,边缘常有带蓝色斑纹,深层位毛细血管阻滞,现紫绀至蓝色带状纹,用指压亦难于褪色,故瘀滞颇深。

 ⒈肝豆状核变性时,酮代谢紊乱,有时可出现蓝甲。

 ⒉常服含硫等药物,以及指甲压伤均可出现蓝甲。

 ⒊中医认为,蓝甲多因血瘀、心血损害,或肝经受邪所致,可涉及心、肝、脾、肾诸经。

 ⒋若甲呈青蓝色,则多为急性病症,如霍乱津竭、白喉、喉头水肿等所致的呼吸道狭窄、大叶性肺炎、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及服用阿的平等药物。

 (七)紫绀甲

指甲发绀,以指压甲板,甲床出现紫绛色以至发绀,甲半月紫绛

晦暗,甲襞深紫干涩,边缘瘀滞,深层位毛细血管弥散稍缓,常见紫绀纹带,不易消散。

 ⒈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窒息缺氧等可见紫绀甲。

 ⒉甲根色素加深呈古铜色或紫黑色,可见于内分泌代谢障碍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⒊中医认为,紫绀甲多为气窒血阻,或死血瘀滞,或外邪毒盛,火自内生。火毒熏灼脏腑,耗气损血。

  五、甲的特殊变化

 (一)验指甲判断骨折愈合

 ⒈体内发生骨折时,尤其是较大的游离肢骨,如肱骨、前臂骨、股骨和胫腓骨骨折,有比较明显的肿胀和瘀血存在者,患肢的指(趾)甲自骨折时起就停止生长,有的变为粗厚不光滑,色黄而脆,有的变薄,有的出现匙状甲等。

⒉在甲再度生长时,即在甲根处长出新鲜、红润而光滑的甲板时,骨折处的周围就有骨痂出现;反之,如甲一直不生长,说明无骨痂出现,骨是不会愈合的。

⒊长骨骨折未连接上,指甲就出现萎缩,生长速度极慢,甲薄而颜色苍白。

⒋掌蹠骨或指趾骨骨折后,仅其末梢的指(趾)甲生长停止,其他指(趾)甲变化不大。

⒌若是锁骨、肩胛骨、躯干诸骨、骨盆和髌骨以及腓骨骨折,肿胀不明显,瘀血不重者,一般甲的改变不大。

(二)验指甲诊伤法

 指甲诊伤又称为报伤指征。它是在排除患者手指或指甲疾患的情况下,手指甲下出现点状、条状、片状或块状按而不散的瘀血斑点,其颜色可呈暗红色、青紫色、黑色或黄色。如果手指甲下斑点按之即散,则为假性指征,没有诊断意义。

⒈这种指征不但可以确定身体有无受伤,并且可以指示受伤的部位。

⑴报伤指征若出现在拇指,说明伤在头部。

⑵报伤指征在食指,表示伤在心脏部(锁骨以下,膈肌以上)。

⑶报伤指征在中指,伤在心肝部(膈肌以下,脐以上)。

⑷报伤指征在无名指,伤在肠肚部(脐以下,耻骨联合以上)。

⑸报伤指征在小指,伤在命门部(耻骨联合以下)。

⒉每一指甲又分为上下左右中五个方位,以辖相应的部位。报伤指征的形状,还可鉴别受伤的性质:

(1)块状多为跌伤、扭伤。

 ⑵点状多为指头、旱烟头等形状的东西点伤所致。

 ⑶条状多为木棍形状的东西打伤或用力过度引起的屏伤。

 ⑷片状多为压伤或面积较大的东西挤伤。

 ⒊报伤指征的颜色,还可辨别受伤的时间长短、严重程度,受伤的性质和判断预后:

 ⑴色暗红的受伤在3~5个月以内,说明伤势较轻,伤在气分,预后良好,部分病人,受伤时间虽然较久,但伤未转变严重,可仍为红色。

 ⑵色青紫的受伤在半年至2年,受伤较重,伤在营分,但预后仍较好,部分病人伤时虽短,但伤重可呈青紫色。

 ⑶若指征为黑色,受伤多在2~5年,属于重伤,伤在血分,预后较差,部分病人伤时短,但伤势严重,也可呈黑色。

 ⑷指征为黄色,为最重伤,时间多在5年以上,说明气血俱伤,预后不良。部分病人伤时短,伤势极重,也可呈黄色。

(三)验指甲辨孕法

  妇女停经后,可让其伸手露出拇指甲,在光亮处按压,一按一放进行观察,若拇指甲按放后很快恢复呈红活鲜润的为孕征,若呈暗滞无华的为月经病所致停经。

(四)验甲半月诊断疾病

甲半月又称健康圈、甲印,它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形没有充分角化的甲。它的形状、大小及有甲半月指数的多少,在诊断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健康人的指甲半月的手指数目是8~10个。甲半月正常,显示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循环系统功能健全,生命力旺盛,肠道吸收功能良好,中医称之为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全面衡量,不能单凭有甲半月这一点就认为身体一切正常了。因为虽然每指都有甲半月,若大小超过或不足整个指甲的1/5的话,也可能是异常现象。

⒈寒型指甲半月者,指显示指甲半月的手指数少于8个,甲半月小于甲床长度的15,多属于寒型体质。此类患者一出生身体就较弱,若后天失于调养则身体状况更差,虽无大病,但小病不断,不耐疲劳,饮食量少,睡眠常惊。如果仅1~2指有甲半月甚至10个手指都没有甲半月,身体状况则更差,这种人平时委靡不振,面色苍白,心悸失眠易惊,冬日特别怕冷。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差,常患腹泻且不易痊愈。或者肠内有宿滞,中医称为冷结便秘,老人则见尿频或淋漓不断,妇女表现为经前腹痛、腰酸痛、带下清稀等。10个手指都没有甲半月是危险的信号,其心脏循环系统功能低下,有病也不容易治疗。 

⒉热型指甲半月者,指显示指甲半月的手指数为9~10个,而且甲半月超过甲床长度的1/5,属于热型体质的人。一般情况下,这种甲半月说明身体素质好,脏腑功能强健,在病理情况下多显示阳气亢盛,表现为精神兴奋,脾气急躁易怒,面红,耳赤,易上火,夏日怕热明显,大便燥结。甲半月超过甲床长度的1/3者,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过强,血压偏高,有引起脑溢血的危险。

⒊过渡型指甲半月是指寒型、热型指甲半月之间的过渡类型。因甲半月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互相转化,但主要是热型向寒型的转化。热型的大甲半月边界逐渐模糊,半月的颜色逐渐接近甲床的颜色,就是过渡型指甲半月。过渡型指甲半月最终发展为10个指头都无甲半月。通过服用温阳化瘀的中药,无甲半月可以长为甲关月,甲关月小也可以长大,说明体使服药后在好转。

出现过渡型指甲半月者,多由于不注意保护身体,饮食失当,起居不时,劳伤过度,使原先壮实之体逐渐亏乏,阴阳失调,终于由实变虚。具有这种甲半月者,既表现出寒象,又表现出热象,如虽食欲好,但又不喜冷物;上焦有火(五心烦热、午后低热、口干唇红),下焦却有寒(腰膝酸冷、遗精带下、腹胀泄泻)。

 六、甲的全息诊法

从指(趾)甲上观察体内疾病的变化,前边已经介绍了许多。但是人体五脏六腑的证候多,在双手十指甲上的对应关系和规律性,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据中医枟外科证治全书枠记载:拇指属肺,食指属大肠,中指属心包络脉,无名指属三焦,小指内侧属心,外侧属小肠。但从实践来看,各指的指甲所反映的疾病范围,与上述各有关经脉的主要病变证候比较却有同有异。根据现有实践资料,将各种疾病反映在指甲或指甲中的区域,出现的频率加以归纳、综合和简化后,发现不同的脏腑器官疾病在十个指甲上的分布有相对集中的趋势,一些疾病反映在指甲上的区域位置基本固定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脏腑的病变在指甲上的反映是有明显的规律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拇指指甲

拇指指端主要为手太阴肺经所循行,手阳明大肠经由偏历穴别出与之联络。

手太阴肺经体内属于肺,络于大肠;体表循行始于锁骨外侧端下方的中府穴,沿上肢屈侧面的桡侧下行,止于拇指桡侧指甲角后的少商穴。

 拇指指甲主要反映头颈部疾病,其中包括颅脑、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如图26-1。两手的拇指甲相同,但左右方向相反,呈镜像样对称。常见病症有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偏头痛)、鼻炎、副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周炎、龋齿、中耳炎、视力减退、颈淋巴结肿大、脑肿瘤等。










(二)食指指甲

食指指端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所循行。该经体内属于大肠,络于肺。体表循行始于食指桡侧指甲角后的商阳穴,沿上肢伸侧面的桡侧上行。而手太阴肺经之支脉,从列缺分出后,则沿食指桡侧行至食指末端,与上述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食指指甲主要反映上焦、上肢及部分咽候部和中焦疾病。右食指指甲,主要反映肺、气管、食道、乳房、胸背、手、肘、肩及咽喉、颈部的病症,如图26-2。常见病症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胸膜炎,食道炎,食道癌,咽喉炎,乳腺瘤,颈椎及胸椎肥大,以及手、肩等疾患。左食指指甲,与右食指指甲基本相同,但左右方向相反,且其中包括“心”的病症,如图26-3。常见病症除与右食指甲基本相同外,还可见高血压、低血压,其位置与“心”区域大致一样。

   (三)中指指甲

    中指指端主要为手厥阴心包经所循行,手

少阳三焦经由外关穴与之联络。手厥阴心包经体内属于心包,络于上、中、下三焦,经脉通过横膈;体表循行其支脉起于天池,沿胸部上行到腋窝后,再沿上臂、前臂下行进入手掌,止于中指末端的中冲穴。

中指指甲主要反映中焦及部分上、下焦疾病。右中指指甲,主要反映胃、十二指肠、横膈膜、肝、胰、肾、肺及胸、腰、大肠等病变,如图26-4。常见病症有胃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和贲门疾患、横膈膜炎、肋膜炎、肝肿大、肾疾患等。左中指指甲,除还包括“心”外,其余基本与右中指指甲相同,但左右方向相反,如图26-5。常见病症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动过速、早搏、主动脉硬化、左心室扩大等心血管疾患,以及胃炎、胰腺炎、糖尿病等。

 (四)无名指指甲

 无名指指端主要为手少阳三焦经所循行。该经体内属于三焦,络于心包;体表循行始于无名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关冲穴,沿上肢伸侧面的正中上行。而手厥阴心包经之支脉,在掌中别出后,亦至无名指桡侧,与上述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无名指指甲主要反映下焦及部分中焦的疾病。 右无名指指甲,主要反映肝、胆、胰、肾、大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及膝、腰部等病变,如图26-6。常见病症有肝炎、肝硬化、转氨酶升高、胆囊炎、胰腺炎、结肠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肥大,以及子宫、肛门等疾患。左无名指指甲,主要反映脾、胰、子宫、尿道、输卵管、外阴、肛门等部位的病变,如图26-7。常见病症有脾肿大、胰腺炎、肾炎、输卵管炎、直肠炎等,以及子宫、尿道、前列腺、外阴、肛门等疾患。

(五)小指指甲

小指指端的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所循行。前者体内属于心,络于小肠;体表循行起于极泉穴,沿上臂、前臂下行,进入手掌,止于小指端桡侧的少冲穴。后者体内属于小肠,络于心;体表循行起于小指端尺侧的少泽穴,沿手臂伸侧面的尺侧上行,由支正穴别走少阴。

小指指甲多数只反映膝以下的疾病,如跟骨、蹠骨等部位的病症,如图26-8。这与上述经络所主证治明显不一致。有时也见前列腺等疾患在小指甲上的反映。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u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