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科学]_作者的严谨和对真实性的追求,l995年的一个周末,我专程到纽约皇后区中心图书馆查阅了70年代尼克松访华前后的《纽约时报》,寻找美国针灸热的蛛丝马迹,为美丽的民间传说找到证据,搞清美国针灸热的真正起因。
当我阅读了1971~1972年《纽约时报》的微型胶片后,将所谓美国针灸热的引发事件锁定于一篇于1971年7月26日发表在《纽约时报》的署名文章[9]。通读之后,我为找到美国针灸热的起源感到十分兴奋,但同时又有一丝遗憾。
令我遗憾的是,大多数美国针灸热的民间传说与历史记录不符,人们所深信的美国针灸故事同历史事实相差甚远,传说中的很多细节竟然与事实毫不相干。将传说同史实比较可以发现,有些事件是被张冠李戴,也有的内容显然是民间的演绎,甚至无中生有。
考证的结果表明:“美国记者针灸事件”并不是发生在尼克松访华期间,而是在7个月之前的1971年夏天;事情不是发生在什么‘《纽约时报》年轻的记者”身上,当事人已是一位62岁的“老头”,当时受中国政府邀请偕夫人正式独立访华;此记者并没有随同任何代表团,后来也没有随尼克松访华,同样没有跟随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而是同基辛格“擦肩而过”;中国医生为美国记者所做的阑尾切除术采用的是常规药物麻醉,并没有用针刺麻醉;记者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赞扬针灸如何高明,也没提到参观过针麻手术,文章重点是讲述了他自己阑尾手术和术后接受针灸治疗的经历;记者并没有等到回到美国才发表文章,而是在北京住院期间成文后电传到《纽约时报》总部;此事件同毛泽东和尼克松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同基辛格仅仅是“间接有关”。后来的调查证实,美国记者在北京接受手术和针灸治疗的全过程,都在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掌控之中。
历史记录表明,一件与“美丽传说”相似的事件确实发生过,一位美国记者曾在北京访问期间接受过针灸治疗,《纽约时报》的白纸黑字记录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个平平常常的报道后来被人们认为是美国针灸热的起源呢?
1971年7月26日,美国各大报纸都以显著的位置报道了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将于当天发射的消息。阿波罗(Apollo)是古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管光明和艺术,还是医药之神,把医术传给人们。美国国家宇航局以此来命名美国发射的宇宙飞船,想必是为了表达人类征服自然的骄傲和显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阿波罗15号载有3位宇航员,是人类第四次登月,第一次使用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旅行,被称之为“最冒险的旅行”,美国民众对此兴奋不已,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予以高度关注。
美国影响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也毫不例外,在当天的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阿波罗15号即将升空的新闻和照片。可以想象,在没有网络媒介的时代,这份报纸在当天一定是炙手可热。熟悉《纽约时报》的读者可能知道,该报是大型正统的日报,以及时、准确、公证和权威而著称。该报十分重视精选头版要闻,一般不用大号字体占用版面,而是尽量在第一版安排重要新闻简报,对于较长的报道,常常是只将标题和第一段文字登在头版,其余部分则转登在后续的版面。
当时新闻界的另一个热点是中美关系。白宫刚刚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春访华,大部分美国人在震惊之余,都在猜测中美关系究竟要向何处发展。在7月26日之前,《纽约时报》在读者来信专栏里登了几封有关尼克松访华的读者来信,并配有中国总理周恩来的照片。其中一读者认为,如果美国总统访华只能受到中国3号人物周恩来的接见,而得不到头号人物毛泽东甚至2号人物林彪的接见,美国将有失尊严。
不知是特意安排还是巧合,《纽约时报》的编辑在重点报道阿波罗升空的同时,还在7月26日头版的角落安排了另一则并不十分醒目的报道,题目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Now,About Mv Operation inPeking )时报的头版只登了一小段正文,文章主要部分登在第六版上,正题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Now,Let Me Tell YouAbout My Appendectomy in Peking )文章占了将近一整版,并配有作者访问北京一家中医院针灸治疗室的照片。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则美国新闻界和公众焦急等待的消息。因为基辛格从北京秘密访问归来后不久,尼克松总统于7月15日亲自宣布中美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他将应邀于1972年春访华。同时,基辛格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到,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正在北京访问,不幸患了急性阑尾炎,在北京住进了医院。由于美国公众当时对红色中国的内部情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对自己的记者身陷北京及其健康状况十分担心。一时间,这位美国记者成了“自罗斯福总统患病以来,最受美国公众关注的病人”。同时,美国大众还对关闭了20余年的中国十分好奇,任何直接来自红色中国的消息都十分抢手。
《纽约时报》于7月26 Et发表的署名文章的本意显然是为了回答人们关心的美国记者的病情和在中国的治疗情况,文章的题目也正好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描述了自己患病的前后情况和在北京接受阑尾手术治疗的过程。文中似乎“顺便”提到作者因术后腹胀接受了针灸治疗,并详细描述了针灸的治疗过程,而这恰巧成为美国主流媒体首次报道美国人在中国接受针灸治疗。
40年后再看,我们不得不佩服《纽约时报》编辑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因为正是这篇并不十分起眼的报道,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美国针灸热,使现代中国针灸术传遍美国和西方各国,对后来美国的医疗健康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针灸成为当今替补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纽约时报》有关针灸报道毫不亚于阿波罗15号升空的影响。1971年7月26 日这一天,在阿波罗文化之神的保护下,随着阿波罗l5号宇宙飞船于当日上午9点34分顺利升空,中国医药文化的精粹,针灸术在美国也成功地登陆了。从历史意义上说,该文如同一艘中国发向美国的“东方阿波罗”——中国针灸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