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胸肋疽(骨髓炎)

[日期:2012-02-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肋骨骨髓炎属于中医学胸肋疽,名医赵炳南称其为伏骨结毒”。

    【病因病机】多因毒邪疔疖痈肿热毒未解,或跌仆损伤,感染邪毒,未得控制,邪毒深入,伏骨而生,阻隔经脉,毒聚壅结,蔓延扩展,蕴脓腐骨,蚀筋伤肉而成。

    急性期兼见全身毒热症状,发病急速,高热寒战,局部红肿热痛,破溃流脓;慢性期有急性迁延而来,气血双亏,身体消瘦,倦乏力,局部胀痛不明显,溃后流脓,久不封口,形成窦道,俗称为漏,长期不愈,反复破溃,流脓淌水,气味腥臭。

    【辨证用药】

    1.急性期  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托里。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生黄芪、黄连、大黄、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芷、乳香、没药。

    方中生黄芪补气托毒;大黄、黄连、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化瘀泻火;乳香、没药活血定痛;白芷解毒排脓,引邪达表。

    2.慢性期益气补血,解毒通络,祛腐生肌。方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霜、白芥子、炮姜、生甘草、当归、牛膝。

    方中熟地黄、当归温补营血;肉桂、炮姜温经通脉,解散寒凝;麻黄开腠理已达表;鹿角胶、牛膝填精补髓,强筋壮骨,并助熟地黄补血养血,牛膝引药下行;白芥子去痰浊;生甘草有解毒之功。全方温补营血,解散寒凝。

    3.外治  祛腐生肌,解毒化瘀。方用自拟杨氏珍珠生肌散。

    用法:杨氏珍珠生肌散,取药粉适量敷于创口。每天1次。

    【典型医案】丁某,女,75岁。主诉:前胸有一漏道10余年。

    患者原有糖尿病,于10余年前手术后胸前留有一瘢痕,上有一漏道,且反复发作不封口,不时有血性液体流出,甚是痛苦。经用链霉素、青霉素、磷霉素钠等治疗,效果不显著。检查:在第六、七肋间有一手术瘢痕,长约l0厘米,中有一黄豆大的小孔,时有稀薄脓液流出。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诊断:糖尿病,肋疽(前胸漏管)

    由于郁怒忧思,损肝伤脾,结毒壅聚,阻隔经络,日久蕴脓,蚀筋伤肉,而成该证。治法:清热解毒,补益气血,化腐生肌,散瘀活络。方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30克,熟地黄20克,肉桂l0克,麻黄l0克,鹿角霜l0克,白芥子10克,炮姜l0克,生甘草10克,当归20克,牛膝10克。l5剂。水煎服。

    外治:祛腐生肌,解毒化瘀。方用自拟杨氏珍珠生肌散。

    处方:取药粉适量敷于创口,每天1次。

    随访:2个月后来述,漏道已封口而愈。

    【附方】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能: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杨氏珍珠生肌散见骨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xuhy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