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6.3 思虑过多不仅心会痛,脾也会“痛”

[日期:2010-04-23]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对于思虑过度的人而言,可采取情致疗法。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肝木克脾土,所以想要缓和思虑对脾脏的伤害,只要想一些可以令自己愤怒的事就可以了。

  记得前一阵,各大电视台都在热播《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应该是妇孺皆知了,梁山伯因思念祝英台过度而命归黄泉。英台也不负山伯,最后跳入墓中,与他化蝶而舞。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有些人看过之后也就过去了,一些有心人却看出些门道来: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因思念某个人就死掉呢,现实生活中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呢!如果这样想,您还真就错了。过度的思念真的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命归黄泉。

  大家都知道,心主神明,一切思虑都是与心有关的,因此才有了“呕心沥血”这个词语。怎么“思”会跟脾扯上关系呢?《黄帝内经》认为,人有喜、怒、悲、思、恐五志,并与五脏相对应。其中脾之志为思,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的说法。正常的思虑对人体并无不良影响,但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了脾。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就容易导致饮食不香、消化不良,久而久之整个人就会消瘦下去。脾伤了气血便失去了生化的根源。气血虚弱,其他各脏腑也会受到连累,从而让人百病缠身,天长日久,甚至会威胁到生命。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相思病”。被情所困的青年男女多会消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该影视作品并非夸大其实。

  其实,“思伤脾”中的“思”并不单单指“相思”,思考过多也会对脾造成伤害,这主要见于用脑过多的人群。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记忆犹新。诸葛军师一生足智多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但却因思考过度而病死于五丈原,享年只有54岁,也给后人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现实生活中“思伤脾”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每年高考前都会有很多学生患上神经衰弱,也就是所谓的“高考竞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易疲惫等,就是因大强度地用脑以致思虑过多而伤脾。再有就是上班族,一些上班族习惯不吃早餐,再加上用脑较多,从而产生头晕、易倦怠等症状,也是脾脏受损所致。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愁一愁,白了头”的谚语,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既然思伤脾,是不是要我们做到不思考呢?当然不是。思虑作为人体的一种情志活动,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需的活动。一个人如果不勤思考的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也无法生存下去。从中医上讲,不思虑还会有黏滞、懒惰之象,人也会越来越胖,湿气特别重。所以思考不可少,关键是要做到“适度”。如果百思不解那就不要去解,顺其自然反而更好。特别是一些年轻女士,一定要改掉爱钻“死牛角尖”的毛病,遇事常开导自己,将心放宽,这样才能避免伤脾。

  对于思虑过度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健脾了。这里给你推荐一味药食俱佳的食材——茯苓。对于这个名字,你肯定不会陌生了,北京有名的小吃茯苓夹饼,就是用的这个茯苓。

  茯苓可谓是健脾益寿第一药。中医认为,茯苓归心、肺、脾、肾经,且药性平和,既能健脾渗湿,又可扶正祛邪,对身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可以长期服用。茯苓中所含营养物质也甚为丰富,常服还可强壮体质。《神农本草经》就有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记载,古人甚至将其尊称为“仙家食品”,茯苓的功效由此也可见一斑了。至于茯苓的吃法,《红楼梦》中有很好的记载:“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盅,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当然,用人乳和着吃现在看来有些不太实际,那我们就退而求其次,以牛奶代替。先去药店买些茯苓粉,每次取5克冲进牛奶,“每日早起”食用。之所以选择早餐时间吃,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说过,己时气血正好流注脾经,脾经此时最旺盛,也最易受补,这样便可以借天时使茯苓的健脾功效发挥到最大。另外,如果你喜欢喝粥的话,也可以将茯苓粉做成粥来吃:取茯苓粉15克、薏米60克、大枣10枚一起煮粥,每日当成早餐,不仅可以健脾,还可养颜美容。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或者闲麻烦,也可以直接去超市买些现成的茯苓饼,上班的时间就可以尽情享用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下中医里的情致相克法,以毒攻毒,化解思虑对脾的伤害。思最怕什么呢?它最怕怒。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思为脾志,怒为肝志。脾五行属土,肝五行属木,因为木可克土,所以怒能克思。对于思虑过度而导致的疾病,只要激怒他就可以了。至于如何激怒,就得看具体情况了。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办法最好在脾为思所伤较重的情况下使用。如果脾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这样做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怒伤肝,你若没事找气生,脾可能没事,但肝脏却得向你告急了,得不偿失。

  无论什么样的灵丹妙药,都只是“亡羊补牢”,只有加强内心的修炼才是至关重要的。生活中要做到平静淡然,不为外物所惊动,不为身边的小事所困扰。当内心真正清静之时,正气自存,邪气自然也以后不敢来犯了,您想健康长寿也就不再只是一个梦想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zha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