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海有潮涨潮落,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的。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宇宙,随着日月的盈亏、节气的变化而变化,与大自然遥相呼应,此消彼长。
我国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我们的先人认为,人活于天地间,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只有顺应自然,人体才能健康。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让你疾病缠身。元代著名道教理论家俞琰就说过:“人受冲和之气,生于天地间,与天地初无二体。若能悟天地之妙,此心冲虚湛寂,自然一气周流于上下……自可与天地同其长久。”可见,只有顺应天时以养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才是长寿之道。
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早有论述。《灵枢》中写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则应顺应这四时养生。所以,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规律。
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但这样的划分过于笼统,我们的古人是很聪明的,为了划分方便,他们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而与之相对应,人体也有十二条正经,这些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又隶属于十二脏腑。按照中医的理论,每个时辰都有各自的“值班”经络,人体的经气就如同潮水一样,随着时间而在各经脉间起伏流动。人体想要健康,就应该顺应经络的循行规律,从而达到强壮脏腑的效果。中医为此而建立了专门的体系,叫做“时间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及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提出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以及年节律的论述,这是“时间医学”最初的雏形。而西医直到近代才提出这种理论。比如(心脑血管患者清晨发病率较高,因此一定要注意在这个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哮喘病经常在夜间发作,而提前服药则可减轻病情;补肾药最好在早上空腹时服用,因为这样可以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最高)尽管两者的表述方法不同,但之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家认为,人的寿命至少应为100岁,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没有办法实现这个生命上的突破。而许多动物却可以“寿终正寝”,活到天年,就是因为它们比人更加接近自然。如果我们也可以顺从自然规律而生活,追求长寿就不再是一个让人无法翻越的山巅。
目前市场上关于养生的图书非常多,但专门针对时辰及经络来谈养生的书却并不多见,本书就是写十二时辰养生和十二经络养生内容的。全书按照时辰为主线,分为十二章,每章介绍其专属的经络及脏腑,并针对其常见的症状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健方法,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效果。
要想关爱身体,就得了解身体,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当然,毕竟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同行能够及时给以斧正,让我们在共同探讨中寻找生命的真谛。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也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