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以食为先,如果饮食得当,就如同有了一个保健医生,时刻帮助亚健康者改善身体素质,抵御外界的各种疾病。所以,四季饮食的宜忌,应引起亚健康者的重视。 元代御医忽思慧认为,四季饮食宜忌与人的健康休戚相关。自然界每个季节的变化,都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单从食物来看,食物本身有着不同的生物属性。就拿蔬菜营养与季节的关系来说,许多蔬果的营养价值,会随着季节的转换发生明显变化。例如,7月份购买的西红柿,每100克可食用部分的维生素C含量是1月份的2倍;黄瓜在夏季的维生素C含量,同样也是冬季的2倍左右;胡萝卜中的B胡萝素含量,6月份时是隆冬时节的1.5倍;西红柿等蔬菜中的B胡萝卜素含量,也在夏季明显增加;还有菠菜,它是季节变化值最大的一种蔬菜,与冬季相比,其营养价值在5~10月间。竞相差将近8倍。蔬菜如此,人就更。如此。所以,我国古代的养生学家与-医学家,对四季的养生规律有着独到的认识:在四时气候变化中,春属木,其气温;夏属火,其气热;长夏属土,其气湿;秋属金,其气燥;冬属水,其气寒。根据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得出了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
忽思慧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寂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意思是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不宜辛温,应以清淡为主。夏季气候炎热,阳气在外,阴气内伏,饮食应忌辛热,以清热消暑、健运脾胃为主,不宜贪凉过度。秋季燥重,容易伤津,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冬季寒冷,宜食热性之物以去其寒。可见,人在不同的季节,所需的食物是不同的。
不过,四季的饮食宜忌只是一般规律,还必须结合每个人的体质类型、所处地域和气候特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