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159.胰岛素的非注射给药新途径有几种?

[日期:2009-01-24]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胰岛素是由胰腺p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临床一直采用皮下注射给药,长期用药可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及过敏。因此,给药新途径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近年热点之一。其外用药研究主要进展有:

  鼻腔给药  鼻腔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微细绒毛,可大大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十分丰富洧利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鼻腔中酶的含量很低,对大分子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远低于胃肠黏膜。这此特点都十分有利于胰岛素的透过和吸收,鼻内给药也就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为提高给药时的生物利用度,常采用固醇类或甾甙类亲脂性物质做吸收促进剂,将其与胰岛素做成混悬液作用于鼻黏膜中的类脂而增加后者的吸收,目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可达11.3%。另有研究发现,粒径为300~400纳米的脱乙酰壳多糖毫微粒作为载体可显著增强胰岛素穿透鼻黏膜的能力,使药物在鼻内的吸收增多。本品的鼻内制剂在美国已经上市,如Nazlin和Novolin Nasal等。

  直肠给药本方法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直肠内pU接近中性或微碱性,且水解酶活性低,药物极少被破坏;二是可基本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因此直肠给药是一条颇为理想的给药途径。但胰岛素是大分子药物,直肠内吸收相对困难,因而要加入促吸收剂,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有人用泊洛沙姆做基质,制备成胰岛素栓剂,动物实验发现,加用此基质后降糖作用大大改善。另有人制得了一系列含脱氧胆酸、牛磺胆碱钠等的栓剂,每枚含胰岛素50单位,直肠给药于糖尿病兔,其降糖作用相当于皮下注射40单位胰岛素产生效应的56%,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透皮给药皮肤中的水解酶活性很低,利于胰岛素透皮给药但这种大分子蛋白质一般难于穿透皮肤,离子导入技术可使其存电场作用下透过皮肤角质层而被吸收入血。国外已研制出脉冲育流离子电渗装置,在糖尿病小鼠腹部皮肤,应用电流0.25毫安,频率2 000赫兹,药物可成功地穿透,很快产生降糖作用。透皮前,局部使用脱毛液可使皮肤光洁,显著增强药效。

  肺部(吸入)给药肺具有吸收表面积大、血液循环丰富、肽类水解酶活性低、药物易穿透的特点,为胰岛素吸收的理想生理环境。若加入促吸收剂,效果会更佳。经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利用度达26%,而在加入胆酸钠后,利用度跃升至69%。

  口腔黏膜给药指舌下和颊部给药,由于此部位血管丰富,药物吸收后可直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但口腔中含有许多水解酶,使得吸收很少。有人发现,加入吸收促进剂后,可提高生物利用度。近年,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颇为活跃,但许多剂型仍有一些重要的影响环节有待完善。当前的多数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临床报道尚少。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百病外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