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性,或呈闪电样剧烈疼痛为特点。属中医“偏头风”、“面痛”、“头痛”等范畴。在药物口服治疗时,配合下列外治法可提高疗效。
药物涂擦法 (1)用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外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另外,用盐一撮,炒热,频擦两太阳穴,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2)用生川乌、生草乌各12克,川椒、麻黄、生半夏各15克,姜黄30克,共研末,浸泡在少量酒精中。2天后取汁涂患处,须在头痛发作时涂擦,每天3次。
药膏贴敷法 (1)白乌马前膏敷贴。药用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白芷20克、马钱子10克、黄丹100克、香油300克。将前4味药用香油浸泡3天,然后用文火将药炸焦去渣,掌握好火候进行炼油,既不让油冒烟又要将油炼好;再将药渣取出研成细末,加入黄丹和炼好的油,一起搅拌成膏状,切成小块备用。发作剧痛时,将药膏放在硬纸片上或厚一点的布上,依照疼痛部位剪成圆形或长方形均可,热软化贴在患处,用胶布固定好,每3~5天换药1次。
(2)用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各等分,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取适量,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外,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药物搐鼻法细辛、胡椒或花椒各10克,干姜6克,白酒15~30毫升,加水适量煮沸,用纸筒将药液蒸汽吸人鼻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或用皂荚适量,研为细末,疼痛发作时吹人鼻中,得嚏痛止。此外,用白萝卜捣汁,加冰片少许调匀,滴注鼻内,多有良效。
中药塞鼻法取川芎、白芷、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为细末,用绸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人鼻孔。左侧痛塞右侧鼻孔,右侧痛塞左侧鼻孔,3~5分钟即愈。
药液熏耳法 透骨草30克,川芎、细辛、白芷各15克,僵蚕15~30克,加水煮沸,取1张厚纸,中间穿孑L约手指大小,盖在锅上,使药从孔中透出,熏患侧耳孔及疼痛部位,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
敷脐疗法(1)敷脐1号方:穿山甲末100克,厚朴100克,白芍120克,甘草浸膏3克,乳香、没药醇浸液70毫升。敷脐2号方:胆南星3克、明雄黄3克、醋芫花50克、马钱子总碱0.1毫克、白胡椒挥发油O.05毫升。疼痛剧烈者,先用1号方,将其研末,加鸡矢藤挥发油2.5毫升,冰片少许,每次用200毫克,以黄酒调成糊状敷脐,5天换药1次;面部痉挛为主者,先用2号方研末敷脐,5天换药1次。以后交替轮流用。
(2)用穿山甲、厚朴、白芍、乳香、没药各等分,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用黄酒调为稀糊状外敷脐孔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热熨疗法生乌头(生草乌、川乌均可)、生天南星、生白附子各等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30克,加鲜姜15克,大葱50克,共捣烂如泥,用纱布包好,蒸热后熨阿是穴及患病走向的神经穴位,每日1次,连续3~5天。
药枕疗法菊花、川芎、天麻、细辛、当归、延胡索、蔓荆子、红花、防风、白芷、藁本各等分,研为细末,作枕心用,连续1~2个月。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较好。
敷涌泉法吴茱萸5克,研为细末,加面粉少许,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后疼痛即可减轻,连续7~10天疼痛即可消失。
足浴疗法当归、川芎、穿山甲、延胡索、白芍、麻黄、花椒、细辛各10克,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