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由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如情绪波动、过度紧张、恐怖、忧愁、劳累、失眠、日晒、搔抓、摩擦等刺激因素均能诱发瘙痒。
自测要诀
西医临床分析:
1.起病缓慢,好发于颈部、会阴、大腿内侧、手臂等皮肤易受摩擦的部位。
2.皮肤初起为淡褐色密集扁平丘疹,以后融合成片,呈苔癣样硬化。
3.瘙痒剧烈,以夜间和情绪波动时为重。
中医临床分析:
祖国医学称其为顽癣,认为是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日久生风化燥,皮失所养而致。
自疗秘方
一、中草药内服疗法
1.风湿热型治方:
生石膏20克,生地黄、当归各12克,苦参、牛蒡子、知母、胡麻仁各10克,荆芥、防风、蝉蜕、甘草各6克,水煎服,日l剂。
多见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皮损成片,伴有皮损潮红、糜烂,呈淡褐色,表面粗糙肥厚,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2.血虚风燥型治方:
生薏苡仁20克,熟地黄、赤芍药、荆芥、防风、白鲜皮各15克,当归、川芎、地龙各lO克水煎服,日1剂。
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弱者。皮损色淡,肥厚粗糙,干燥,状如牛领之皮,多伴心悸、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3,肝风内动型治方:
益母草、杜仲各20克,天麻15克,钩藤、生石决明、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茯苓、夜交藤各10克,水煎服,日1剂。
多见于播散型神经性皮炎患者。皮疹色红,分布广泛,阵发性痒甚,兼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精神抑郁,心悸,口干口苦,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弦滑。
4.紫背浮萍、苍术、苍耳草、苦参、僵蚕、黄芩、钩藤、生甘草各lO克,甘草6克,水煎服,1日3次,每日1剂。
二、成药疗法
1.防风通圣丸:每次9克,1日2次。
2.润肤丸:每次6克,1日2次。
3.丹栀逍遥丸:每次6-9克,1日2次。
4.赛庚啶:每次4毫克,1日2次。
5.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1日2次。
三、外治疗法
1.丝瓜叶适量。洗净,捣烂如泥,外擦患处,直至局部发红,甚至隐隐见血为止。每周1次,可连用2次。
2.食醋1000毫升,放铁锅内浓煎至100毫升,装瓶备用。治疗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然后用煎好的醋涂于患处,每日治疗1次,可连续应用。
3.樟脑、冰片各等份。共研成细粉和匀,用适量75%酒精溶解,然后用棉签蘸药液反复涂擦患处,待干后贴伤湿止痛膏,每日治疗1次。
4.斑蝥、蜈蚣各10克,75%酒精1000毫升,水杨酸30克,樟脑、薄荷醑各10克。前2味药放于75%酒精中浸泡1周,去药渣后,加入水杨酸、樟脑和薄荷醑即成。治疗时,用毛笔蘸少许药液,每日早晚各涂患处1次,疗程为2个月。涂药时,只需1次,防止反复涂擦,以免局部起疱,眼、口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慎用。
四、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可调节人体免疫力,有利于促进神经性皮炎尽快好转。选穴大椎、肺俞、身柱及病灶处拔火罐,留罐15分钟,每日1次。大椎: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身柱:第3胸椎棘突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
五、食疗
1.制首乌、荆芥穗各30克,粳米100克。将制首乌放入沙锅内,加水煎,先用旺火,开锅后改用小火煎10分钟,把洗净的荆芥穗放入同煎,开锅后再用小火煎15分钟,去渣,留汁。粳米淘洗后,用药汁煮粥放少许冰糖。可顿服或1日分2次服,用于血虚风燥型患者。
2.菊花末15克,粳米60克。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旺火烧沸,用小火熬煮至半熟,再加入菊花细末,继续用小火熬熟即成。即顿服或1日分2次温服。
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规律,合理安排工作,适当延长睡眠,忌用手搔抓患部。
2.限制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食物,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3.保持皮肤卫生。
自疗误区
·在未明确患处是何种病变前,患者不宜盲目涂用各种抗菌软膏消炎。
·冬季气候干燥时,应尽量减少洗澡次数,更不能用热水洗烫,也不要用肥皂洗浴,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