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第三十二节 烧烫伤

[日期:2009-01-21]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烧烫伤很常见,多是因热油,沸水、滚粥和石灰水等强热物质接触皮肤后所表现出的损害性体征。

自测要诀

  西医临床分析:

  1.有致热源的接触史。

  2.轻度烧伤只是使皮肤局部变红并且疼痛。

  3.稍重一些的会出现剧痛和水疱。4.最重的灼烫伤是使皮肤被烧焦反而没有了疼痛感,必须送急诊治疗。

警示

  ·烧伤起疱时,要注意不能将水疱揭开,以免引起感染。(小水疱机体可自行吸收,较大的水泡应求助于医生用无菌手法将泡内液体抽出来,但疱皮要保留。)

急救

  1.将伤处放于水龙头下冲洗,或在流水中浸泡。用冷水冲洗法治疗烧、烫伤,越早效果越好,据国内文献报道,于伤后即刻用冷水冲洗者,伤部红斑范围迅速缩小,疼痛明显减轻。对于大面积Ⅱ度Ⅲ度烧烫伤禁用此法,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2.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溶解后放人纱布块,然后敷于伤处,随时更换。用此法治疗烧、烫伤,不仅能防止感染,而且还能保护伤处的组织细胞,有利于创面愈合。据国内文献所报道用冷盐水敷法治疗Ⅱ度烧、烫伤,可不起水疱,并且有显著的止痛作用。

  3.烧伤后,立即用茶叶水冲洗,能减轻疼痛。

  4.烧伤后,在伤处涂上食醋或酱油能止痛、去火毒,并能减少起泡。

  5.烧伤后,取适量生姜,将其捣烂取汁,用药棉蘸汁敷于患处,能立即止痛,并可退肿、消炎、去泡.连用2天.保持湿润再停用。

自疗秘方

  一、中草药内服疗法

  当归、赤芍、丹皮、山萸肉、五味子、远志、淡竹叶、泽泻各9克,党参、石斛、生地、麦冬、酸枣仁各15克,黄芪、金银花各30克,红花6克,加水浓煎至100毫升,分早晚2次喝完。初次服60毫升。第二次服40毫升。

  此方安徽医学院烧伤科研究组的经验方。

  二、成药疗法

  1.阿莫西林胶囊:每次O.5克,1日3-4次,可防治感染。

  2.红霉素片:每次250毫克,每6小时一次,可防治感染。

  3.去痛片:每次1片,1日三次。

  三、外治疗法

  1.湿润烧伤膏,外涂,第二次上药勿清洗,每日1-2次。

  2.鲜大蓟根适量,捣汁外敷患处,每日3次。

  3.生萝卜适量,捣汁涂于患处,每日数次。

  4.取鲜桔子皮若干,捣烂成糊状,涂于小面积烧伤的部位,半月即可愈合。

  5.生桐油适量。外涂创面,每日数次。

  6.虎杖根适量。研成极细粉末,用浓茶水或麻油调成糊状,消毒后备用。或用虎杖根加水煎成1:1的水剂。清创后将糊剂涂于创面,每日1次,或将水剂反复涂创面,干后结成痂膜。如痂膜下有脓,清创后再涂药。

  7.黄连适量。研成细末,以l:3比例加入蓖麻油或芝麻油内,调成糊状,外搽创面。

自疗误区

  ·当穿着鞋袜、衣裤被烫伤时,不要急忙脱去被烫的衣物,应马上用干净凉水、食盐水或食醋浸泡或淋到衣物湿透后再脱,以免表皮随同衣物一起被剥下来。

  ·不宜在伤口涂擦烫伤油膏,因为用了油膏后,会使创面的渗出液外流不畅,易引发创面细菌生长,从而导致感染。

  【注】烧伤分度法:

  烧伤根据深度,可分为三度:表皮烧伤,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者为Ⅰ度;表皮全层和真皮一部分受损,皮肤出现水疱、水肿或表皮剥落,疼痛较剧者为Ⅱ度;全层皮肤或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受损,伤面呈灰黄色、干臊、甚至形成焦痂者为Ⅲ度。

健康知识链接:

  为什么烫伤后不可乱涂红药水或紫药水?

  日常生活中,有的小孩不小心烫伤了,为了防止细菌感染,急忙用大量红药水或紫药水涂在烫伤创面上,然后再送医院。其实,这样做不好,反而会给医生诊断和急救带来困难。

  烫伤的严重程度决定于烫伤范围和深度(皮肤受损伤程度)。正常皮肤碰到各种热的东西(如开水、热粥、热油、铁水、火焰等),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烫伤。由于温度不同,以及接触皮肤时间的长短,造成皮肤烫伤后所表现的颜色不一样。烫伤的伤势一般可分皮肤轻度红肿、火辣辣的痛为Ⅰ度烫伤;皮肤出现水疱、疼痛难忍为Ⅱ度烫伤;皮焦肉烂、失去疼痛感觉,可见红润的肌肉为Ⅲ度烫伤。如果这时给创面擦擦药水,就会遮盖皮肤的表现,给医生救治带来困难。

  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们平时一旦遇到烫伤事故发生,就应尽快脱去烫伤人的衣裤、鞋袜,用冷水冲洗数分钟(它的作用是使局部温度降低,减轻损伤程度),然后再用一块干净毛巾或被单包裹(以防空气中细菌感染),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自测自疗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