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茹沥味甘寒,并可清心化热痰;
惊搐痰壅黄与沥,茹长止呕并除烦。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心、肝、胆经。
功效: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用量:3~6g,研粉服,每次0.6~1g。
临床应用:
1.治痰热惊风、痰壅气促,取本品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作用,可与胆南星、僵蚕、瓜蒌等合用。
2.治咳嗽多痰而黄稠,取本品清热化痰的作用,可与桔梗、黄芩、葶苈子等合用。
3.有报道本品对支气管炎、肺炎的咳嗽、多痰有较好疗效。
附:竹沥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滑痰。
用量:30~50g。
临床应用:
1.治肺热咳嗽、痰多而稠,取本品清热豁痰的作用,可单味使用,也可与瓜蒌、薏苡仁等合用。
2.治中风口噤、中风痰迷,以本品和姜汁灌饮有较好疗效。
3.有报道用本品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的高热痰迷、呕吐有良好效果。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滑润,寒痰及脾虚便溏者忌用。
附:竹茹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肺、胃、胆经。
功效:清化热痰,除烦止呕。
用量:6~10g。
临床应用:
1.治肺热咳嗽、痰黄稠、痰火扰心,取本品清热化痰的作用,可与黄芩、瓜蒌等合用。对胆热夹痰、胸闷心烦、失眠惊悸证,可与半夏、茯苓等合用,如温胆汤。
2.治胃热呕吐、痰热互结、烦闷呕逆,取本品除烦止呕的作用,可与橘皮、半夏、黄连等合用,如黄连橘皮竹茹汤。
3.治中风痰迷、舌强,取本品涤痰开窍的作用,如涤痰汤。
验方选介:竹茹、苏叶、陈皮煎水服治妊娠呕吐有较好疗效。
使用注意:胃寒呕哕者慎用。
药理提示:本品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文献引述:《日华子本草》谓天竹黄“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疾”。《别录》谓竹沥“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本草逢源》谓竹茹“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