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世家柳敬云
2012/2/9 19:48:29

    上海的城隍庙附近有二十余家药铺,而其中名气最大的应数“天一堂”。“天一堂”掌柜的姓柳名敬云,是杏林世家出身。他的祖父柳云超,曾任宫廷御医,医术相当高明。
    柳敬云不仅吸取了祖上的医术精髓,而且后来又拜沧州名医“扁鹊刘”习医四载。因此,他年纪轻轻便成为远近闻名的郎中。柳郎中尤其擅长针灸,那十几支细若发丝,长约三寸的银针,在他手中犹如穿针引线一般娴熟地出入患者的病躯。
    只是,柳郎中有一个嗜酒的怪癖,而且酒量甚大。出诊之时,柳郎中腰间常系一酒葫芦,盛酒三斤有余。即使在给病人诊治时,他时而也要抿一口酒助气,待诊毕,一葫芦酒也就被他喝光了。柳郎中酒酣之后,完全没有了平时的斯文样,又跳又唱,像个疯子一般。病人家属往往要费不少劲,才能将他搀上马车.送回家中。
    柳郎中因为有这一怪癖,所以人们在背地里称他为“疯郎中”。这也就应验了一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因此一般的小病小灾,人们很少登门求柳郎中出诊。除非是一些极难医治的杂症才拜请他出诊。而柳郎中往往是手到病祛。
    民国二十一年初秋,上海督察章天禄的宝贝女儿梅菁从法国留学归来,由于一路颠簸,不慎染上急症。到家第二天,她就高烧不退。梅菁去法国攻读的就是医学,她根据自己的病情诊断为风寒感冒。于是,她就从带回的那些西药里面,挑了一些阿斯匹林、安乃近等治疗风寒的药服下,可是病情丝毫不见好转。
    章督察急得寝食不安,准备差人到外面请郎中给女儿诊治.却被梅菁阻止住了,她说:“我这个从国外回来的医学博士,竟然连一场小小的风寒感冒都治不了,传出去不是被人家笑话吗?”
    听了女儿的话,章督察有些左右为难。然而,梅菁又服了几日西药,病情却愈来愈严重,竞卧床不起,时而还出现昏迷状态。
    此时,章督察已顾不上那么多,赶紧差人将“振德堂”的杨掌柜请来。杨掌柜给梅菁切过脉之后,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大人,恕老朽无能。俺行医数十载,从未见过这种病征……”
    章督察又连请了城内几位名医,他们对梅菁小姐的病征都无能为力。
    这时候,王副官才跟章督察提起“天一堂”的柳郎中。医术很高,只是他有酒疯的毛病。章督察连忙说道:“只要能医治好小姐的病,管他有什么毛病呢?赶快去请!”
    王副官亲自开车将柳郎中请到督察府。在上车之时,他盯着柳郎中腰间的那个酒葫芦,说:“你知道这是去给谁瞧病吗?”
    柳郎中不解地摇了摇头。
    王副官接着说:“这是给督察大人的千金治病,你能不能把酒瘾戒一会儿?”
    听了之后,柳郎中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无酒助气,俺就下不准针。针不准,就祛不了病,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听他一番言语,王副官也无可奈何。
    来到督察府,柳郎中在章督察两名女佣的陪同下,走进梅菁的闺房。柳郎中给正在昏迷之中的梅菁把过脉之后,又扒开她的嘴唇看了几眼,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惶恐。
    章督察从柳郎中的神情中,已经窥探出几分,颤声问道:“柳先生。我女儿的病有救吗?”
    沉吟片刻,柳郎中示意章督察让周围服侍的几名女佣退下,然后才说:“小姐患的并非普通的伤寒。她是因忧伤积郁、气滞心头,外加风寒,导致淤血积胸。俺给小姐诊治,恐有不便……”
    听到这儿.章督察稍稍吁了一口气,说:“病不忌医,但治无妨。”
    柳郎中说:“如让俺诊治,会让小姐的芳体受辱。因顺血理气所需,银针必须刺人头顶的百会穴和下部的会阴穴。因为这两个穴位是任脉和督脉的交会点,目的是让阴阳相交,气血通畅,才能针到病除。”
    章督察在女儿的闺房里踱了一阵,才下定决心说:“救人要紧,也就顾及不了那些。”
    然后,章督察便退了出去,让两个年长的心腹女佣在一旁侍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