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常用奇穴歌
2009/5/4 10:54:15

1.四神聪
四神聪百会周围,开窍醒神效用魁;
头痛眩晕癫与痫,中风失寐健忘随。
取穴:在头颈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功用:聪耳明目,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耳聋,目疾,癫痫,中风,偏瘫。
临床运用:①配三阴交、神门治疗失眠。②配太冲、风池治疗头痛、头昏。③配印堂、太阳治疗目疾。④配人中、涌泉、命门治疗风痫、脑血管意外。
文献报道:针刺四神聪、内关、风池治疗子痫;针刺四神聪、肩髑、曲池治疗乙脑后遗症;针刺四神聪治疗急性腰扭伤都有较好的疗效。针刺四神聪治疗癔病性失语有捷效。
2.印堂
印堂穴在两眉中,解毒清凉消肿功;
头痛眩晕还鼻衄,失眠疔毒与惊风。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针灸法: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功用:清热消肿,镇痉通窍。
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颜面疔疮,小儿惊风,失眠。
临床运用:①配迎香、合谷治疗鼻渊、鼻塞。②配太阳、太冲治疗头痛眩晕。③配攒竹治疗头重。
文献报道:针刺印堂治疗过敏性鼻炎;针刺印堂(不留针)治疗小儿夜啼;针刺印堂、百会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单刺印堂治疗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等胃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3.鱼腰
眉毛中点是鱼腰,通络祛风障翳消;
骨痛眉棱睑膶动,眼斜目赤面瘫疗。
取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针灸法:平刺0.3~0.5寸。
功用:明目消肿,舒筋活络。
主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目赤肿痛,口眼斜,目翳。
临床运用:①配少商、合谷、太阳治疗目赤肿痛。②配风池、外关、球后治疗眼肌麻痹。③配肝俞、中封、承泣治疗睑缘炎。
文献报道:针刺鱼腰、太阳使微出血,治疗面
瘫;指压鱼腰治疗呃逆;点刺鱼腰治疗结膜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4.太阳
眉梢后陷取太阳,止痛祛风清热良;
口眼歪斜诸目疾,正偏头痛效彰彰。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或斜刺O.3~0.5寸,或点刺出血。
功用:祛风清热,止痛舒筋。
主治:正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目涩,眩晕,牙痛,口眼斜,面瘫。
临床运用:①配百会、承泣治疗头痛。②配光明、承浆治疗中风。③配风池、头维、率谷治疗偏头痛。④配太冲、委中、关冲、合谷治疗目赤肿痛。
文献报道:太阳刺血治疗麦粒肿;针刺太阳,针后拔罐治疗溢泪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5.球后
球后眶边下外缘,疏风通络目昏痊;
眼花内障视偏渺,醒脑开音止膶连。
取穴: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针灸法: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不灸。
功用:明目退翳,通络止痛。
主治: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近视,眼球震颤,早期白内障等目疾。
临床运用:针刺球后及眼周围穴位治疗先天性色觉异常症有一定疗效。
6.夹承浆(附:牵正)
承浆两侧夹承浆,口糜口齿痛良;
耳垂前方为牵正,穴不相邻效却相。
取穴: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
针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功用:疏经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牙龈肿痛,口。
附:牵正
取穴:在耳垂前0.5-1寸。
针灸法:斜刺或平刺0.5-1寸;可灸。功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口眼斜,口腔溃疡,面神经麻痹。
临床运用:①配太阳、下关、承浆治疗口眼疾病。②配翳风、地仓治疗面神经麻痹。
文献报道:按摩牵正、鱼腰、太阳等穴治疗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7.金津、玉液
玉液金津卷舌寻,舒筋消肿并清心;
口疮消渴还呕吐,舌强咽喉痛失音。
取穴: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针灸法:点刺出血。
功用:清热解毒,清心开窍。
主治:口疮,舌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