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歌
2009/5/4 10:46:33

(一)足少阳胆经经穴总歌
1.足少阳胆经经穴穴名歌
胆经瞳子骨爹听会,上关颔厌悬颅队;
悬厘曲鬓和率谷,天冲浮白窍阴属;
完骨本神阳白呈,临泣目窗与正营;
承灵脑空又风池,肩井渊液辄筋知;
日月京门带脉邀,五枢维道及居髎;
环跳风市连中渎,阳关陵泉阳交续;
外丘光明及阳辅,绝骨丘墟足泣助;
趾间地五会侠溪,足窍阴于四趾栖。
2.足少阳胆经经穴分寸歌
外眦五分瞳子髎,听会耳屏切迹凹;
上关自是颧弓上,颔厌颞颥入鬓招;
悬颅头维等间隔,曲鬓角孙前寸择;
率谷耳尖上寸半,斜下五分天冲算;
率后一寸浮白临,乳突根为头窍阴;
完骨乳突后下方,本神神庭三寸旁;
眉上一寸是阳白,入发五分临泣在;
一寸目窗二正营,再后寸半到承灵;
风池寸半上脑空,池在耳后肌陷中;
大椎肩峰间肩井,渊腋腋中四肋呈;
渊腋寸前为辄筋,日月七肋向乳根;
十二肋端是京门,带脉平脐绕一端;
髂前上棘前五枢,斜下五分维道居;
髂前转子间居髎,髀枢陷中取环跳;
风市垂手中指尖,再下二寸中渎兼;
阳陵三寸上阳关,腓骨小头阳陵泉;
踝上七寸骨后前,阳交外丘二穴连;
踝上五寸光明从,四寸阳辅三悬钟;
外踝前下有丘墟,丘下三寸临泣居;
临下五分地五会,四五趾缝侠溪随;
足窍阴在四趾外。
(二)足少阳胆经经穴各歌
1.瞳子髎
目外眦旁瞳子髎,疏风解热上焦疗;
头风头痛头眩苦,目翳目花目肿消。
取穴: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针灸法: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功用:疏风散热,平肝明目。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眼斜。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攒竹、太阳治疗头风、头痛。②配睛明、养老、攒竹治疗目疾。③配下关、地仓、攒竹治疗口眼斜。④配太阳、合谷、太冲治疗三叉神经痛。
文献报道:瞳子髎速刺放血治疗麦粒肿;针刺瞳子髎、睛明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瞳子髎、肝俞、风池、攒竹治疗视网膜出血都有较好的疗效。
2.听会
听会耳屏切迹前,疏肝行气窍能宣;
耳聋齿痛声嘶哑,口眼歪斜颌痛连。
取穴: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针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功用:疏肝利胆,活络宣窍。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面痛,齿痛,口。
临床运用:①配太阳、风池、头维治疗偏头痛。②配翳风治疗耳聋、气闭。③配翳风、下关、颊车、地仓治疗面瘫。④配听宫、中渚治疗聋哑。
文献报道:针刺听会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
3.上关
上关颧骨上缘中,清胆疏肝窍可通;
口噤口还瘈瘲,头牙目痛耳鸣聋。
取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在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用:清肝胆,聪耳目,通经络。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斜,齿痛,口噤。
临床运用:①配下关、地仓、颊车、攒竹等治疗面瘫。②配下关、合谷治疗牙痛。③配听宫、听会、翳风治疗耳鸣。④配风池、太阳、合谷治疗偏头痛。
4.颔厌
颔厌位于额角中,镇惊清热并疏风;
耳鸣目疾偏头痛,抽搐癫狂面中风。
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针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功用:疏风清热,镇惊止痛。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齿痛,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百会、头维、风池、合谷治疗头痛。②配悬颅、悬厘、合谷治疗顽固性偏头痛。③配水沟、百会、大椎治疗癫痫。④配光明、支沟、曲池治疗目眩。
文献报道:颔厌透刺曲鬓治疗少阳头痛;取患侧颔厌透刺率谷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都有较好的疗效。
5.悬颅(附:悬厘)
鬓角悬厘与悬颅,疏风活络用同途;
耳鸣头痛心烦热,目赤牙疼面肿图。
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