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科病证
2009/5/4 11:00:25

(一)中风
(1)中经络
半身不遂取肩髑,外关三里谷曲池;
环跳昆仑足三里,陵泉风市与解溪。
主症: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脉弦滑。
治法: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处方:上肢:肩髑、外关、手三里、合谷、曲池;下肢:环跳、昆仑、足三里、阳陵泉、风市、解溪。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气血阻滞于经络,故取多气多血的手足阳经俞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随症选穴:上肢病可以选加阳池、后溪、大椎、肩外俞。下肢可以选加阴市、悬钟、腰阳关、白环俞。拘挛者:肘部加曲泽;腕部加大陵;膝部加曲阜;踝部加太溪;手指加八邪;足趾加八风;言语不利加廉泉、通里。
(2)中脏腑
①闭证:
中风闭证证多凶,卒倒神昏窍不通;
丰隆人中十二井,太冲百会与劳宫。
主症:突然昏仆,神志不清,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
治法:启闭开窍。
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百会、劳宫、丰隆。
方义:肝阳化风,与瘀血痰浊壅闭神明而致病,故速刺人中以启闭开窍、苏厥醒脑;十二井穴决壅塞之经气;刺太冲以泻肝火;泻劳宫以降心火、安神;泻丰隆以祛痰浊;百会平肝熄风,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随症选穴: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失语加哑门、通里;呕逆加天突。
②脱证:
脱证阴阳相互离,口开手撒汗淋漓;
关元神阙当施灸,气海命门阴郄需;
阴交水道疗遗尿,三里涌泉纳阳虚。
主症:昏迷不醒,目合口开,手撒尿遗,冷汗淋漓,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灸)、神阙(灸)。
方义:元阳外脱,需补阴以救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为三焦元气所聚,是阴中有阳的要穴,能温阳益气;神阙为真气所系,能培元固本,回阳救逆,重灸二穴能回阳以固脱。阴郄能固表而止汗;命门补肾温阳,气海补气而运阳,涌泉可交济心肾;足三里可扶正培元,水道温经散寒、通利三焦,三阴交调补肝肾而理水道,尿失禁可止。
随症选穴:虚汗不绝加阴郄;虚阳浮越重灸命门、气海、涌泉;小便不禁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
(二)眩晕
(1)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伴怒生,肝阳上亢治当清;
侠溪行间平肝火,肝肾两俞风池灵。
主症: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水清火。
处方:侠溪、行间、肝俞、肾俞、风池。
方义:肝肾阴虚则阳亢于上,方中风池、侠溪、行间清泄肝胆上亢之火,以抑其标;肝俞、肾俞平肝潜阳,滋水涵木,以治其本。
随症选穴:耳鸣配用翳风;头痛、头胀配用太阳。
(2)痰湿中阻
胸闷恶心食少烦,眩晕湿浊阻中艰;
丰隆中脘头维共,和胃祛痰合内关。
主症:眩晕阵作,头痛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运脾化湿,和胃降浊。
处方:丰隆、中脘、头维、内关、阴陵泉。
方义:方中头维为治疗目眩之要穴;内关、中脘和中止呕;丰隆降逆祛痰;阴陵泉健脾利湿降浊。
灸法:对以上穴位或加足三里行温和灸或隔姜灸。
(3)肾精亏损
晕眩脉细肾精亏,阳痿腰酸及梦遗;
百会升阳钟益髓,肾俞补肾合太溪。
主症:头晕目眩,遗精,阳痿,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处方:百会、悬钟、肾俞、太溪。
方义:百会益气升阳;悬钟乃髓之会,有通经益髓之能;肾俞补肾之本,太溪滋阴壮阳。全方能补肾益气,补髓通阳而止眩晕。
灸法:①对以上的针刺处方行温和灸。②百会穴温和灸。
(4)血气虚弱
头眩欲吐眼昏花,心悸神疲面少华;
气海脾俞偕百会,足三里与肾俞嘉。
主症: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胃,益气血。
处方:百会、足三里、脾俞、肾俞、气海、神阙。
方义:足三里、脾俞调理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肾俞生精益脑,百会、气海补气运血,充养髓海而止眩晕。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