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痧症的辨证施治
2009/3/26 15:02:16
痧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热射病、热痉挛和日射病等,有阳症、阴症之别,一般可分为伤暑、暑闭、暑厥三种。
一、伤暑
多因避暑和纳凉太过,或露卧当风、过食生冷,致寒邪内侵、阳气不能宣通。本病属阴暑范畴,有表症、里症之分。
1.表症:患者头痛恶寒,四肢微冷,发热,肢体拘急,脉浮紧,此为寒邪袭表。当用捏拿痧筋疗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用右手拇、食指捏拿颈部痧筋。头痛加捏项后痧痕;胸闷欲吐加捏肩板筋;再沿手臂三阴经和三阳经捏拿数次,均用泻法;然后抖动并拔伸患者双手的每一个手指,使指关节发出“咯嗒”声响;最后按头部常规施术,结束手法。
2.里症:患者腹痛泄泻,胸闷腹胀,欲吐肢冷,苔白腻,脉濡数。治宜挑痧疗法。
二、暑闭
多发生于青壮年。多因在烈日下劳动或高温作业所致;也有因产后感染、或产房气温过高及月子里关闭门窗、空气不通所致。患者发病急,起病前常有口渴、尿频、多汗、头晕、乏力、心慌等。发病时突然高热,无汗,皮肤灼热,部分患者全身满布痱子;重症出现昏迷,谵语,抽搐,转筋,舌红苔黄,脉洪数。在野外或公共场所偶见此症,当先救厥,待清醒后再作其他处理。急救时,用三棱针刺人中、中冲、曲泽、委中等穴或放血。因热闭使患者体温不能发散而致暑闭者,治疗当用刮痧疗法。
痧症昏迷不醒者,须严防因痧聚毒于心腹胸膈,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运。放血而血不流,刮痧而痧不显,易猝死,必须及时救治,切勿延误。
三、暑厥(衰竭型)
多见于体弱者或老年人。起病急,有高温接触史。头痛头晕,身体软弱,昏厥,面色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舌质淡,脉细数。甚者,瞳孔散大,表情淡漠。本症须对症治疗,如血压下降者,可用升压药;脱水者,应予输液;在室外发生者,可采取撮痧疗法,手法不宜过重,用力均匀,快慢适中,均用泻法,以疏暑热,醒脑固脱。并内服温阳益气敛汗中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