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常见病症治疗
2009/3/25 16:02:50
竹管疗法由于具有竹管质轻不易破碎,操作简便,可以根据部位和治疗所需的刺激量选择大小不同的管径,而且一次可以拔数个至数十个之多,在临床应用上较之拔罐疗法更为广泛。除用来治疗痈疽疥疮和骨关节软组织疾患外,尚可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妇科的疾患。治疗方法上可取局部部位或与邻近部位(穴位)相配合,也可以局部与循经取穴和特定有效的穴位相结合。
一、神经系统疾病
1.神经性头痛 可拔前额部及额角部,配合太阳、印堂、大椎、阳白诸穴,对光头之患者可配合百会、头维、风池穴。用小M径竹管,每次3—6个(如取风池有毛发可用纱布蘸水先涂湿局部然后再拔管则可吸附)。
2.枕神经痛 可拔风池、天柱、大椎、肩外俞、肩井诸穴,用小口径或中口径竹管,每次5~8个。
3.臂丛神经痛 可拔颈部、肩部及臂部有压痛的地方,配合肩外俞、天宗、肩颐、臂孺、手三里诸穴,取中小口径竹管,每次5~10个。
4.肋间神经痛 拔疼痛的肋间神经根部(即脊柱棘突间的痛点)及各肋间隙。配合阿是穴(相应的棘突间痛点或椎旁痛点)、身柱、神道、至阳、筋缩,以及背部及胸部相应的肋间隙。取中小口径竹管,数目根据范围定。
5.臀上皮神经损 伤拔居髑、胞肓、环跳、阿是穴(居髑下2寸)、风市。取大中口径竹管,每次5—8个。
6.坐骨神经痛 以拔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为主。取阳关或十七椎(即腰骶关节)、次髑、胞肓、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取大中M径竹管,每次10~12个。
二、运动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关节及软组织的扭挫伤,以及风湿所引起的局部疼痛性疾病。
1.颈椎病拔项部、肩部及上背部。取天柱、大椎、肩井、肩外俞、身柱、至阳。用小中口径竹管,每次6—8个。
2.肩关节周围炎拔肩关节周围及肩胛部和上臂。取肩髑、肩髑、肩前(喙突端)、肩贞、天宗、手三里。用小中口径之竹管,每次5—8个。
3.网球肘或肘关节扭伤拔肘关节周围,配合曲池、曲泽、天井、手三里、偏历。用小口径竹管,每次3~5个。
4.腕关节扭伤及腱鞘炎 拔腕关节周围,配合阳关、阳溪、外关、内关、合谷。用小口径竹管,每次3~5个。
5.腰部扭伤(包括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横突综合症、腰背肌劳损性损伤)拔腰骶部、臀部及帼窝。配合肾俞、志室、阳关、十七椎、次髑、委中。用大中口径竹管,每次8~12个。
6.髋关节扭伤 拔髋关节周围及髂后和股后外侧,配合环跳、居髑、胞肓、承扶、阳关。用大口径竹管,每次5~10个。
7.膝关节扭伤(包括良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变、类风湿性关节炎)拔膝关节周围。配合内外膝眼、犊鼻、鹤顶、阿是穴(膝内外支持带痛点)、委中、阳陵泉。用小中M径竹管,每次8—12个。
8.踝关节扭伤拔踝关节周围及小腿后外侧和足部。配合丘墟、商丘、昆仑、解溪、外丘、阳陵泉。用小口径竹管,每次5—8个。
三、呼吸系统疾病
1.急慢性咽喉炎(包括扁桃腺炎) 拔颈部,配合廉泉、阿是穴(廉泉左右两侧)、天突、鱼际、合谷。用小M径竹管,每次6~10个。
2.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拔前胸及背部为主,配合大椎、身柱、风门、肺俞、膈俞、风府、云门、天突、膻中、曲池、尺泽、合谷诸穴。用中大口径的竹管,每次10~15个。
3.支气管哮喘 拔前胸及背部为主兼以腹部,配合肺俞、身柱、中府、云门、膻中、中脘、气海、脾俞、胃俞等穴。用小中口径之竹管,每次8~12个。
4.肺炎及胸膜炎、肺气肿 以胸背部为主,配合大椎、风门、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尺泽、合谷、内关、足三里、太溪。用大中13径竹管,每次10—15个。
四、消化系统疾病
1.急性胃肠炎 拔腹部为主兼背部及上下肢,配合中脘、天枢、关元、气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